《水问》读后感100字

《水问》读后感100字

2020-10-30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水问 读后感 

  《水问》是一本由简媜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00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01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问》精选点评:

  ●其中半星给作者的少女绮思,书整体三星半。

  ●与简禎的其他作品相比,确实有些青涩,毕竟写于几十年前,那时的简禎貌似和我现在一个年纪吧。

  ●喜欢简媜的文字很久了,感觉她总能将简简单单的事物用她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看她的这本水问,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触及内心。别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简媜,因为她值得,她值得所有赞美。

  ●清新流丽的文风是年少的简媜最拿手的,回味浅浅淡淡的哲思却让心间充盈感动与震撼。喜欢她生活中细小的每一笔,每一滴,每一眼,纯粹,干净,善良,愉悦。不似《女儿红》的沉重繁复,不像《胭脂盆地》的成熟入世。《水问》是那么的简单欢快,可爱自然。高一已读完,现重拾再品

  ●看得出是她的第一本书,远远不及后期。

  ●当年还是年轻气盛啊,这本书里情感描写得细腻,内容不好。遣词造句却精。

  ●年少时的作品总会有少女的矫揉造作,而长大后再也写不出那样的文字,读的人也没了那份情怀。

  ●早期作品,比较纯粹的抒情。 “总有一天,一切都过去了,像那张报纸,在雨中模糊,不会有人再记起什么。 脚不疼了,继续走去。 觉人间,万事到头来,都摇落。”

  ●“生命是一场冤枉”

  ●三月份第一本简嫃的书。 也是她出版的第一本书。 这个台湾作家的文字实在太过温柔,她心思细腻到世间万物皆有灵。 感谢我们的知书让我认识了这位女性作家,我想,他喜欢的书一定也同他的人一样温柔静美。 只是作为散文,这本书表达的内容则较为空洞,褪去华丽的文笔外衣,文章其实并无实际意义。

  《水问》读后感(一):爱,是一种迷信

  美好的年华,总有美好的故事,美好的故事里,总有许多美好的人,或许关于亲情,或许关于友情,又或许,只是关于爱情。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遇到那么一两个人,她或许会陪伴我们很久,很久,直到岁月的尽头;又或许,她只是一回眸,一擦肩,很短暂的一瞬,却都是那么的重要,与时间的长短无关,重要的是在那个时间她刚好出现在了那个地点,刚好路过你身边,在你平静的心波荡起了难以平静的涟漪。

  有的人,美丽了时光,惊艳了岁月,她让你觉得此生多了很多的色彩和意义,让你觉得,哦,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美好的岁月,总会有许多美好的梦。

  只是遇见,遇见的是你,想一想,也觉得甚是美好,虽然有几分可惜,总好过不曾相见,不曾相识,不曾相思,陌路相逢,总要挥手告别,再相见,已不是从前。

  花开了,花会谢,以前觉得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后来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个轮回,一个花期的完整。

  花谢了,花会开!

  每个人都会有只属于他自己的故事藏在心间,不可触碰,不可询问,只是静静的,静静的,等待着回忆,等待着忘记。

  记得太多的人,是痛苦的,难以释怀的故事总是为难着自己。

  忘得太多的人,是不快乐的,生命中总需要有那么一点点沉淀才能让自己不在人海里随波浮沉。

  爱,会是怎样?!

  缘,起于喜欢,始于心动,仿佛一切都是人间最美好。无论是人,是物,是事,随缘而起,随缘而灭,都是人间,最美好!

  懂的人自然会懂;

  不懂的人依然不懂。

  爱是人间最美好。

  我甘心是我的茧。

  爱,是一种迷信,关于个人,关于心灵,在此人间,应是无怨无悔,路不尽,人未老。

  《水问》读后感(二):谁的青春都有过文艺与矫情

  每个人都有一个曾经,每个人也都有一个过往、一个以前、一个未成熟且带有翘盼之年纪。岁月如流,还未至尽头,而且尚在青春的上游。

  大学的年纪是一个青涩且热情的美好岁月,这个年纪亦如我亦如简媜。而我的青春在读书,她的青春在写字。有缘,我结识了她的文字。我是喜欢她的文字的,老道且富含韵味,嬉笑怒骂才华横溢是她的特色。这样的她我尤其喜爱。而后种种原因,一直未曾再读她的文字。念想了两年,终于记得买了她的文集,一套,真真开心。时间是一个线索,所以我从第一本《水问》读来。

  原来,众生平等,她亦有个年轻的岁月。此时的她充满才情,拥有柔情,太多的情愫化成文字。二十岁的年纪,浮华而又美好,她的文字也如她此时的年纪,辞藻华丽而又情感丰富,想要表达的太多,想要写的内容也太多。从路边的树到内心的情感,从课堂里外到生命里外,充满着思考和文艺的情感。她有中文系才女的特色,文章充满文学内质,诗经唐诗宋词信手拈来,化在文章里充满了文艺的芬芳气息。这样其实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因为少了她后期的色彩,这样的叙写就略显平淡,因为只要是有才、有文学底蕴的人皆可以写得出来,如果一辈子这样写那简媜就不会是简媜了。

  不过,读这书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可以看到她的改变。还可以透过许多内容发现她文章后期的特色,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亦如她自己所说,她再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了。《水问》是她的断代史,今后再无。

  写东西是有进步过程的,随着年纪、随着阅历地增加而不断进步。未来的简媜是简媜,而现在的简媜也是简媜,一个青涩年华的她,一个充满才情的她,距离未来的她还有一段距离。读着她的文集,或许按着时间过往来,我能多了解一点她,多读懂一点她。

  《水问》读后感(三):水的柔情

  见,惊艳,目流连,再难思迁。

  学院风的斐然,合辙押韵的绝妙让我认识一个“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简。宜兰的水土养出如水合水的文风“笔触自然,富创造意蕴”。鼓浪屿上的舒婷和台湾岛上的简文字一样灵动有人说,字是人世间最深刻的化妆。那么,她们无疑是倾国倾城的。

  为什么要将简嫃同张爱玲三毛比呢?无数跟风的文艺青年读一点撒哈拉,读一点倾城,读一点四月天就要说三毛张瑛林徽因是旷世才女,绝代风华,可笑!流行有时真可怕!我是在杂志上读到不流行的水问的书摘,简的文字就那样深深直入人心。

  “把双脚交给路况,把灵魂托给风的翅膀。”

  “啊,夸父逐日只能一次,我们在少年的野旷中完成自戕和戕人的爱,我们歃血为盟,我们伤痕累累,我们的祭奠完成了,应该绝版。”

  “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那是我们醒世的呐喊,我们舍我其谁的担当。”

  不该被遗忘的还有空灵,我想空灵的绝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最华丽的词藻写就最深刻的水问。没有一丝生的贪爱,没有半分死之恐惧的冰冷尸体留给世人是唏嘘留给简是思考,“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又美又狠像罂粟花开!世间万物风起云涌,多少年后又有谁会记得她?像遗忘的失传凄美久远的神话。唯有水问 。

  多年以后,在微雨红尘中一个静谧的夜里,聆听绿皮火车的汽笛声,像聆听沉重的夜的叹息。我想象那天,孤灯印竹影 ,阒夜空人心。你款款踱步抬头望星,像点水蜻蜓一般轻盈。静影沉璧,你望见湖中的自己,瘦削的面庞被月色浸染过竟然有一抹鬼魅,像公元前,黄沙漫漫长旗猎猎的丝绸之路上,来无姓去无名的衣袂飘飘的胡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走出来的!眼神绝情孤傲,走过四方土,饮过五湖水,看尽人间悲欢离合苦!何时自己沧桑成这般模样?你叹一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往事如烟,一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诉尽半生悲凉!你想起这么一个词 在人间 自己的人间其实还未写完半部,就要提前上演结局!她们都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啊!倒好容易!一场泪如脱珠串无声的绝唱后,你终于廓然无累。你知晓浊世的炎凉,你看破滚滚红尘,你清醒地爬上栏杆,纵身一跃。

  水问。

  水问!

  究竟你闻否?

  《水问》读后感(四):以一滴问号之姿的水向生命发问

  “让《水问》是一滴问号之姿的水,请她随着河床日夜奔赴,奔到天与地泯、悲与喜无的地方,大海自会为她解答。”这是《水问》的序的最后一句话。冥冥中有一股执拗的力量将我与这个作家拉近再拉近。 初识简媜,便是她最著名的文章《四月裂帛》。当时正值高三,埋在卷子中艰苦卓绝的同时对未来充满期望也充斥着迷茫,正在犹豫自己的作品能否承受新概念作文大赛之重。能否为自己的理想奋力一搏、孤注一掷从而获得生之肯定?我不知道,我充满侥幸,像一个蹇途者思索不可测的驿站。当我上交人生第一篇小说作品给语文老师评价的时候,我感到浑身的不自在,感觉自己的浅陋将要被窥探,像初生的竹笋被剥去保护的外皮。结果是惨淡的也在情理之中,老师递给我了简媜的《四月裂锦帛》,让我好好琢磨,把文字写漂亮。一次又一次拜读,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怎能把文字写得如此之美,把爱写的如此婉约朦胧,简直像一场梦。从此,我的文风中也隐约透露着她的影子。我喜欢这个陌生而又亲近的作家。于是,上大学后,我买下了她的全集以及新出的新书《我为你洒下月光》。观其文,想见其为人。一下子这么多本书,不知改从哪本看起?冥冥之中挑选了《水问》,也是出于名字的好奇。以一滴问号之姿的水,如何像苍天大地发问?水是柔的,但水问似乎带着一股子气吞山河的豪气。浅读其中,甚至读到最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四月裂帛》我对其豪华文字给予厚望,读完此书不禁十分失望。这本书就像水一般,缓缓流淌于河床之上,了无痕迹。本想写读后感,也不知从何提笔。如今已隔半年,恍然看见这本书静静地安详地立于柜头,才想着该为这本书划下思想的节点,也是对这本书的尊敬。我似乎时隔越久越能理解其书的点滴,虽已忘记内容。《水问》是简媜的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她此本作品灵思的时间段恰恰正值我的岁月,好似我正在走她走过的路,思考她思考过的问题,向苍天大地执拗地发问。我恍然大悟,《水问》是简嫃的水问,而我通过她所读到的是我自己的水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