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魂曲》》典范读后感有感

《《新安魂曲》》典范读后感有感

2020-10-20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新安魂曲》 读后感 

  《《新安魂曲》》是一本由王晋康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暂无,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安魂曲》》精选点评:

  ●乏味...也许王晋康的书只适合在中学时代看,另外4册也只好放弃了

  ●还有一定想象力吧,不过感觉还不如何夕的吸引人

  ●好看 很棒

  ●1.《新安魂曲》 超光速飞船见证宇宙热寂衰亡 2.《三色世界》思维传输,大一统人类思维场,种族主义 3.《我证》复制人 4.《一掷赌生死》 上帝不掷骰子 5.6 7.《五月花号》太空殖民 “我们从未改变过” 8 9.《西奈噩梦》蝴蝶效应。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反转有意思。 王晋康很有终极人文关怀啊。

  ●还挺垃圾的。。这么尴尬的小说好久都没见过了

  ●镇宅必备:《王晋康科幻精选集》。

  ●王晋康算是科幻界常青树了,著作等身!更难得的是他的书不光在未来技术的幻想上着笔,还努力表现着未来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情感纠葛。我很欣赏这一点!

  ●“这场百年接力赛中,我真羡慕那个跑最后一棒的兄弟啊。”

  ●“妳的目光如果能超越數百億光年 那麼 妳一直向宇宙外面看去 就會看見自己的後腦勺 ” 我忘不了這一段 宏觀又浪漫 當我抬頭仰望星宇 就會想起這句話

  ●第一次读王晋康的作品,意料之外的出色,尤其对种族平等的思考发人深省。可惜这个版本的书籍有严重的装帧问题,有近40页缺失。否则四星无疑。

  《《新安魂曲》》读后感(一):各篇

  新安魂曲:经过数万年进化的人类,和现在的人,还是一个种族吗?还能称之为“人”吗?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真是无法理解…… 三色世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古人诚不我欺。老美真是不要脸。 我证:克隆人究竟还是不是自己? 对于家人的爱,也许能深沉到改变自己。 一掷赌生死:长久的孤独可能真的会压抑人的心灵,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一心向死可能是孤独到了极致,或者是痛苦吧。 我们向何处去:最坚定的卫道者,敌不过自然,敌不过金钱。 当国土消失,根在哪里,魂又该往何处去,魂牵梦萦的地方,是在哪里? 只有血脉深处镌刻的东西无法忘记,时间能轻易抹去一切痕迹,但基因深处的根,是难以被消灭的。 终极爆炸:一切科学家都是不负责任的刽子手,将科技交给人类,却无力承担带来的后果。 五月花号:人类不会在意别的生命的死活,除非威胁到了自身的存在。 兀鹫与先知: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被人类敬重,可在众神眼中,他就是罪人。种族不同,英雄与罪人自然是截然相反的,各为其种族,孰对孰错,功过是非,后人评说。 西奈噩梦:时空旅行中,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扰动都会带来巨大变化。 种族之间的仇恨没有道理,只有单纯的仇恨而已。谁知道为什么呢,各有理由,正义邪恶谁能评说?

  《《新安魂曲》》读后感(二):新安魂曲 ——王老以科幻谱曲的人间赞歌

  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的短篇小说集第一辑《新安魂曲》,收录了《新安魂曲》、《三色世界》、《我证》、《一掷赌生死》、《我们向何处去》、《终极爆炸》、《五月花号》、《兀鹫与先知》、《西奈噩梦》九篇小说。其中每一篇都是各具特色的优良之作。 王晋康老师的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特别成熟。王老的文字功底很好,节奏把握十分恰当。在看王老师的作品时,几乎没有一篇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王老善用开放式结尾,如《新安魂曲》,如《一掷赌生死》,但这些开放式结尾运用的十分成功,不仅不会给人不完整的感觉,反而会引起人们的遐想和回味。在每个故事中,王老都会娓娓道来事件始末,倒叙、插叙的组合运用,使读者既可以了解事件经过,又不会感到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王老的小说如同一株植物,从种子开始,一点点长大,变粗,开花,直到结果,经历虽长,但条理清晰,循序渐进,使人有阅读的冲动,却无冗长杂乱之感。 王老作品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文笔老练。无论是写人,还是描景,都给人一种很强的代入感,仿佛真有其人,实有其地。在阅读这部作品时,王老老练的笔锋时时带给我惊喜。无论是《一掷赌生死》中小刚从看热闹到入教的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描写,还是《五月花号》中绮丽的木星环境,都让我高山仰止。在我读过的科幻作品中,很多都是以其诡谲的想象和理论硬核为重的,对文字的工美与否却显得有些随意。这导致一部分的科幻作品的可读性与审美价值大大降低。但在王老的作品中,这点不是问题。王老的作品总是兼具想象之美与文字之美的。 另外,王老在作品中很少构建庞大的、与现在区别很大的未来世界。王老的未来,多是局部改变,或是某一技术有了飞跃,或是某一制度发生变革,很少有如同其他科幻作家构建的完全的未来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行了方便,不用再费力地重新构建一个与现世界不同的世界观,反而易于接受。而且,王老的作品总是聚焦于社会各个阶层中的个体,通过对单一个体和社会群像的描绘,展现时代的风云变化。但王老的作品并不因此而减少了宏大与厚重,依我之见,这得益于王老作品的思想性与哲学性。王老在作品中总是承载着许多命题,如《三色世界》中的种族命题,《一掷赌生死》中的哲学和宗教命题,《终极爆炸》中的人类与国家的命题。王老对这些命题的深邃思考与深刻把握,使其作品不仅带有了厚重磅礴之气,增强了文学性,而且立意新颖,思索深刻,又增加了作品的思想价值。 所以,王老的作品是以紧凑的结构为骨,细致精炼的文字为肌,流畅的逻辑为脉,简练而诱人的标题为皮,绮丽的想象和理论硬核为心,深刻而深邃的思想为魂,“小人物,大格局”的浩瀚长歌!

  《《新安魂曲》》读后感(三):群星,科幻迷最好的归宿!——评王晋康《新安魂曲》

王晋康《新安魂曲》

  说到王晋康的《新安魂曲》,就不得不提到罗伯特·海因莱因的老?安魂曲?,相信老王也热爱这一篇。

  在广阔无垠的星空下,

  请掘好我的坟墓,让我安息!  我快乐地活过,我无憾地死去,  在此我为自己立下遗嘱!  请为我刻一块这样的墓碑:  他找到了归宿长眠在此,  犹如水手从海上远航归来,  犹如猎人从山上打猎回家。

  老《安魂曲》是讲一位从童年起就向往月球的老人——百万富翁迪洛斯·D·哈里曼,他在童年经受过的嘲讽并没能浇灭心中向往群星的火焰。他私下雇了两个驾驶员,不顾健康保护法律条款,乘坐着一艘改装过后的“疯子号”宇宙飞船前往月球,最终得偿所愿地被葬在了月球的土地上。

  《新安魂曲》与老《安魂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对太空探索至死方休的向往精神。主角是中国人周涵宇,讲述的是人类最悲壮的一次宇宙大航海探险计划。夸父号飞船的使命是证实爱因斯坦的宇宙超圆体假说,该假说认为宇宙是多维的,三维宇宙空间通过更高维数的折叠形成一个超圆体,假如我们在三维的宇宙中一直向外走,最终将会返回地球。

  宇宙超圆体假说在故事结尾处得到了验证,当周涵宇等三人乘坐夸父号飞船航行470亿年后,重新返回到地球。迎接他们的是自己的三个雕像,以及在地球180万年(注:时间的相对性,地球和宇宙飞船上时间不同步)漫长岁月里已进化得千姿百态的人类。

  不是所有人在年老的时候都有幸回到自己向往的归宿地。例如博尔赫斯的迷宫般的小说?南方?里的主人公胡安·达尔曼,他长期工作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却向往有一天能回到阿根廷南方荒野之处一所祖上留下来的庄园里。由于命运的诸多偶然性事件,比如不小心在窗棱上磕破了头,去医院查出败血症,不得不在病床上插管治疗。在病情好转时,他终于下决心回到南方老家庄园,可火车却提前了一个站抛锚,胡安·达尔曼下车在杂货铺吃饭,却又被意外地卷入一场危险的斗殴……这篇迷宫般的小说揭示了命运的偶然性和测不准性,细心的读者在推敲故事细节的时候,会惊讶地发现,也许胡安·达尔曼启程坐火车这件事情只是他在病床上做的一个梦,他主动选择了一种看上去不那么庸常的方式作为自己人生最终的归宿。

  与小说主人公迪洛斯·D·哈里曼、周涵宇一样,向往群星的杰出人士实在太多,比如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亚马逊的CEO杰夫·贝佐斯,前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也是世界首家科幻博物馆的创始人),腾讯的CEO兼天文爱好者马化腾等等。

  而群星,正是科幻迷们最好的归宿!

镇宅必备:《王晋康科幻精选集》老王《科幻世界》金手指指模

  《《新安魂曲》》读后感(四):短篇合集——王式圣母谱

  (剧透慎入)科幻老王其实早就写够了出全集的分量。是不是著作等身还不确定,但写作的量是同龄和比他低龄的科幻作家中数一数二的。而且他的早期作品,都是短篇里偶发中篇,很适合出选集。北理工社在出了大量乱七八糟的多人合集后,终于看清楚该做什么了:1、精品化;2、个性化。

  王晋康的短篇小说集就是这一阶段的产物。第一辑《新安魂曲》,第二辑《命运链》,第三辑《转生的巨人》,所选标题没有一篇是他15次获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的作品(

  1993《亚当的回归》、1994《天火》、1995《生命之歌》、1996《西奈噩梦》、1997《七重外壳》、1998《豹》、2001《替天行道》、2002《水星播种》、2002《生存实验》、2005《一生的故事》、2006《终极爆炸》、2007《泡泡》、2008《活着》、2009《有关时空旅行的马龙定律》,2010《百年守望》)。

  为什么?太简单了,卖钱啊!如果一看都是名篇,那以往买过多次这些作品的科幻迷谁还愿意再买单呢?至于非科幻迷,额,目测没啥人买吧~哪怕第一辑就有得奖作品《终极爆炸》、《西奈噩梦》,编辑也没有突出出来,反而藏得很深。显得挺鸡贼的。

  不过重温全书,再次感叹老王的写作还真是用心,没什么废篇,质量基本都不错。反应出他的创作态度和文笔水准。本书依次收录《新安魂曲》《三色世界》《我证》《一掷赌生死》《我们向何处去》《终极爆炸》《五月花号》《兀鹫与先知》《西奈噩梦》九篇小说。其中4个短篇《我证》《我去》《兀鹫》《西奈》,2个短中篇《一赌》《五月花》,3个小中篇《新安》《三色》《终爆》。质量最好的仍然是那两个得奖的,次之是最短的《我去》,个人认为最低的是《我证》《兀鹫》。

  须叔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过:老王比刘慈欣更喜欢安排圣母角色,已成其特色。本书简直就是这个理念的集大成者:《三色》里的生物学家江志丽,《我证》里的妻子肖曼,《一赌》里的信徒阿凌,《终爆》里的脑科学家卓君慧,《五月花》里的宇宙生命学家黄小艺,《兀鹫》里的废旧女机器人安吉拉更是在故事里成为了觉醒机器人的圣母……

  圣母角色一般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悲天悯人的个性,同时又有高瞻远瞩的理念,还不失女性的温婉坚韧。卓君慧就是一个典型,他其它作品里也多见,如《逃出母宇宙》的鱼乐水、《十字》的梅茵。为什么会如此,实在费解,恐怕要深挖老王的成长经历和历史背景了。这种角色的作用,就像 圣母绿茶婊№1程心 说的那样,是她付给这个新世界的感情的实质:母性。王氏圣母在关键时刻做决断也常常不是理智的权衡,更多是顺应内心的呼唤,是潜意识的母性替她做出的决定。并且老王很相信这样的决定就是最折衷和最有效的,利益最大化、损害最小化。有时还真的可行,有时就让人反感,尤其看多了后。

  顺序记录一下。

  一、《新安魂曲》:周涵宇从14岁提出环宇探险,以检验爱因斯坦“宇宙超圆体假说”。经过一辈子的游说和努力,终于让人类社会认识到这一探险的必要性,并在88岁踏上“夸父号”飞船。同行还有一对少年男女,肩负着开拓人类未来的重任,因为飞船将远离地球和太阳系,以接近光速看遍宇宙星系的兴衰。果然,地球在飞船之后毁灭了,太阳系毁灭了,老人也衰竭而亡。单向漂流的孤独青年男女和诞生的婴儿,却意外遇到了老地球——原来地球也启动了“光速地球”逃逸计划,变成了几乎不会衰老的近光速实体。于是,重返家园,happy ending!

  这个故事宏大,有史诗的气质,尤其渲染了周涵宇74年的执着追求,令人感佩。然而,看完却有种疏离感,陷入故事时还不知为何,脱离开才得到答案。作品里的人物太脸谱化是一大原因。周涵宇的执着不知从何而来,14岁的少年为什么就不顾一切一头走到黑呢?一对少年到青年的男女,更是面目模糊到完全隐形,就是说如果换其他人也不会有丝毫变化。他们还都是各获得14种博士学位的高知学霸啊,怎么可能毫无辨识度呢。而且,上飞船时两人还毫无情愫,但按照安排必须相爱以便太空生育、繁衍子嗣——注意,是为全人类而撒播种子哦。这种想当然的【为人类而日】,大概也就老王安之若素、笔下毫无波澜地就让两人结婚生娃了。难怪有读者称其直男癌……其中的感情纠葛,特别是对飞行任务的各种影响,美剧怕得拍两季!当然了,一生娃,女博士更加圣母上身。再说个如鲠在喉之处,不知道读者注意到没有,这里都“光速地球”了,不就是光速版《流浪地球》么?这不值得大书特书吗?怎么就一笔带过了?!(书中就一句话:有人提出……设想,经过180万年,终于实现。)如果说是老王篇幅小,顾不上写这个重大彩蛋,那大刘的原著也就是比这篇还短的短篇啊。他要早写了,今年春节档可能就没小破球什么事了,哦该说就是王氏小破球的天下了~

  总之,老王这篇既体现了他的优点,又集中了他的缺点——点子挺好,展开略差;科学描述逼真,人物面具化严重。至于有人诟病他的文笔粗糙,算见仁见智吧。你可以说平铺直叙,也可以说娓娓道来。流畅、清晰,不影响主题,我觉得能接受。

  二、《三色世界》:生物学家江志丽离弃了中国的丈夫女儿,留学美国并爱上了导师教授,成为其众多情人之一。一次受邀去确认一对印第安父子具备读心术,自己也被开启了这项异能。教授如获至宝,立刻带多名学生赶去,然而只有其中几人被“开光”、并且都是蒙古人种。教授带走了印第安小男孩,召集更多儿童开光,发现的确只有蒙古人种可能实现思维传输。面对这个“自然界的种族主义法则”,身为白人的教授决定就地封杀。他电死了印第安小男孩、安排了试验学生的车祸,只有江志丽暂时逃脱。正当要被联手的警察公然灭口时,教授突然发现这个异能或许能适用于白人,于是紧急叫停。完。

  看完一脸懵逼!

  先说好的。种族主义异能这个设定是亮点,这个是有现实基础的。某些人种对某些病毒的确更有耐受性。扩大化后,人种差异导致种族仇杀也算合情合理。但是最后的收尾也太潦草了吧?教授一念之间、故事风起云涌,再一念之间、故事戛然而止,感觉太儿戏了。此外,开篇的黏菌社会试验其实和全文关系不大,比较抽离。故事高潮后,基本成为警匪战模式,典型的好莱坞枪战大片范儿。换句话说,有点套路了,对老王这样的作者而言,还有点太油了。没有从科幻技术起点榨出更多有价值和有深度的思考,流于打斗的外在了。还有,所谓三色世界,其实只有黄色人种可以思维传输,黑白人都不行,那其实只是黄与非黄色啊,叫《二分世界》不更合适吗?黑人表示不服,书中完全没有戏份。圣母江志丽一开始嫌弃中国老公,是认为他太谨小慎微、天性枯萎,结尾时又突然思念起他来,似乎看透了美利坚的虚伪后、重新认识到中华的中庸之美。这就有点不知所云了。批判美国的假民主就批判呗,真不用捎带着美化中国的落后和愚昧。诚属画蛇添足……

  三、《我证》:“我”车祸后苏醒,发现躺在“哪吒医疗中心”,同行的妻子肉身毁灭、但万幸意识可以被导入由“人体再造术”实现的复制体内。主治教授征得我的同意后做了导入,规劝我要配合妻子心理重建、避免重生者迈不过坎而自杀。我同意了,在生活中纠正妻子对过往模糊的记忆碎片,越过了重新做爱、怀孕生双胞胎等等关卡,终于可以向妻子说明真相了。然而,推出的“前”妻子遗体却是我自己的!原来,我才是重生的那一个,教授是借让我引导妻子来帮助我重建自我。

  这个故事越来越被反复讲述,好莱坞拍了一版又一版,很多都比这个深入。2015斯嘉丽前夫死侍的《非我》,今年基努李维斯的《克隆人》,都算一般化的了,阿尔莫多瓦让观众瞠目结舌的《吾栖之肤》则段位高得多。强奸犯被强制变性整容成大美女,在适应新身体、心理重建的过程中又被强奸……灵魂-肉体-意识-躯壳,这里面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人性的挣扎与丑恶都更有深度、更有冲击力。相比起来吧,这篇就……还好了,也许因为写得早吧。网友有对老王喜欢往小说里硬塞性内容的看法,我认为无妨,有没有必要都可以有、写到多深层次也无妨,国家能正式出版自然会把关,读者喜不喜欢就随缘了。我看国外作家作品也不太在意这方面描写,只要不过于猎奇就都OK(真的猎奇我也想看哪~)。

  四、《一掷赌生死》:小刚和同伴远涉重洋,从地球来到拉斯维加星,爱上当地美女阿凌。她崇尚类似邪教的“骰子教”,信奉通过自杀以升天。原来拉星100年前就激发出婴儿宇宙,由黑洞-白洞相连。计算得知,蛀洞旅行的存活概率为一万亿分之一。骰子教众用两亿年的连续自杀可以攒够一万亿人,就可能有一个人活抵新宇宙。小刚忍痛亲手送阿凌升天,并决定参加排队,期待两人那不知道几万亿分之一的重逢机会……

  我好像看白痴的眼神……老王用推理的手法层层剥开了骰子教的真相,大概希望读者从不解、厌恶,到理解、感动,情绪得以升华,毕竟上万亿的人亲自自杀了啊。可是!我咋就这么迷呢,这一万亿的人为什么不能好好过完这一辈子,同时好好想想有没有办法增大一点存活概率?吸引人们年纪轻轻就跳黑洞而死(对,书中就是这么写的,好像黑洞很好说话似的!),那不还是邪教嘛。再退一步,也是让大家过完一生、到老了再求长生吧?自杀以得长生,也是醉了。那何必生养到那么大,初生婴儿就可以扔进去了,反正人头都是攒积分用。作者的塑造是认为,自杀的人自知大概率消亡仍慷慨赴死,义薄云天,这忧国忧民的劲儿真是酸腐。对比一下大刘《朝闻道》里为提前知道宇宙大道而从容赴死的科学家们吧,高下立判,他们至少不蛊惑别人去死。这两篇的确适合对照着看,各种类似但又似是而非。

  此外这逻辑也真不好说严密,升天不一定重生,重生也不知道前世为何,婴儿宇宙和母宇宙永远不可通,那这个“证道”到底意义何在呢?文章不是应该更关注如何打破“宇宙不可通”定律么,单纯地渲染一腔孤勇的自杀,那不是孤勇那就是邪教啊。而且老王提前设置了,小刚的科学家父母因为认为人类不可逾越宇宙囚笼而双双自杀,导致小刚很快认同里骰子教义。这对爹妈也是傻!这算神马科学家啊,害了自己就得了呗,还祸害子孙,这下好了,真的断子绝孙了。哦,对科学家来说,科学道义才重要,子嗣算个毛。问题是这算哪门子的科学啊……那个算出来的一万亿分之一也神奇,都是老王说了算,他就说一亿亿分之一,读者也只有买单~

  五、《我们向何处去》: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支线故事。南北极冰原融化,导致澳大利亚附近礁岛国家图瓦卢被淹没。该小国只是最高海拔4.5米的9个珊瑚礁岛屿,现只有最后一个族长留守着最后一个还剩一点水上地面的岛礁。28年过去了,其余族人全部迁移到周边各国,海水即将完全淹没岛礁,图瓦卢将被从联合国降旗除名。族人们重聚小岛,缅怀家园、迎回老族长。

  全书最短一篇,整个故事犹如散文诗,弥漫着忧伤的调子。以族长未谋面的小孙子(12岁、离岛后出生)视角,回望悲壮的民族英雄和固执的老头。这篇完全体现了老王擅长人文关怀的特点。用已存在的科技现实、借助不存在的国度,引发思考科技主导可能产生的人类困境。图瓦卢只是一个缩影,未来的陆地国家都可能面临类似悲剧。之前有写上海被淹的技术惊奇科幻,情况严重的就是《未来水世界》。

  六、《终极爆炸》:物理学家史林拜入高能物理学大师司马完门下,研究灵巧电磁脉冲炸弹,但一直醉心囊括所有规律的宇宙终极理论。随师傅夫妇往以色列武器研究所例行访问,了解到司马等6人国际小组早已攻破终极理论,师母脑科学家卓君慧是保证6人脑域共享的第七人:借助仪器,智商都160以上的6领域牛人的左右脑独立运行、又合力钻研,远超一个国家的科研总力量。没有公布的原因,是担心人类还无法掌握理论强大的杀伤力。然而世界战争打响了,司马决定牺牲自己用终极理论的人肉炸弹帮助居劣势的中国扭转局面——相当于1000个广岛核弹的当量。师母及时跟进,派史林先去日本电傻了6人组里的日本科学家以避免报复(中日仍对立方),由亲自电傻了司马。然后以此委托6人组美国科学家,警告美国必须回到谈判桌上,否则她将杀无赦。最终各国达成了艰难的和约,大战夭折,史称2.5次世界大战。篇尾,师母和史林扶俩傻脑,回到以色列脑域机,集体修复了两人大脑,继续攻克宇宙奇点的秘密。

  脑域共享不是新货,何夕就写过一篇《天生我材》也挺有名。老王安排了史林偶然受国安局委托,调查师傅是否泄密作为开场;同时又通过史林和导师不断探讨终极理论,为读者解释这是何物、铺陈6人组的巨大价值;再逐步揭示“泄密”真相,包袱抖得漂亮。整篇小说结构紧密、多议题互动不会单一,推理的外壳也保证了阅读的悬念。所以最终完成度较高,获得大奖。

  师母卓君慧是关键角色,既是脑域技术支持、得以窥伺6人潜意识,又是史林领路人、带他加入6人组,同时更是结束世界大战的幕后推手,精心布局、决绝下手,一举挽狂澜于既倒。这个圣母角色是必要的,也是比较合情合理的。虽然可以用男性,但因为必须是司马的亲人,所以只能是女人(同志婚姻的想法应该还没进老王脑子)。再加上老王把高智商的6人都设定为男性(老王貌似有点高知大男子主义),圣母更能平衡故事的性别比例。但后面行动时,是不是必须把俩科学家电傻呢,多少令人费解。不电傻就不能向美国人表明姿态吗?委实说不过去。因此她在过程中柔肠百转、忍痛割爱的描写就不容易让我接受了,反而落入了舍小我成大我的圣母巢窠。再加上最后脑域还能修好俩傻,之前的牺牲反而大大失色了。要是我,结尾不会安排俩傻醒来,顶多留个稍微光明的希望。

  这篇中后段也很适合影视化,世界大战、各方博弈、此消彼长……算起来,老王的科幻很少像大刘,难以影像化。《三体》《诗云》《朝闻道》等等,都不好想象要如何具象,看看今年《疯狂的外星人》把《乡村教师》糟蹋成什么样就可见一斑了。老王笔下超级病毒、时间回环、人体克隆,甚至豹人癌人等等,似乎都要好改编得多。不过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让人看到高难度改编的一线希望,不,一大片希望!:D

  七、《五月花号》:像个科幻小品文。华裔女宇宙生命学家黄小艺多年搭乘木星采氢飞船“五月花号”,去考察外星生命。人类已实现液氢冷聚变供能,解决了地球能源危机,五月花号只需一年去木星采一次氢足够全球所需。但这次采氢接到外来警告信息,显示木星存在高智能生物。情人船长执意只身赴险,遭遇身亡,证实警告非虚。黄小艺根据观察,认为是人类长期开采影响了木星蚁生存,于是和地球约定开采减半等,与生物交流后得以顺利采氢返还。但人类对能源的贪欲仍是潜在危机……

  这篇涉及外星生命,但全篇一个都没见到。算是达到了隐写的高度,就像《Contact》全片写外星人结果一个外星人脚趾都没出现一样。完全不知道它是什么形态,叫木星蚁也只是其思维模式和蚂蚁有点像。要在这情况下写出双方对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导致这篇小说读得不过瘾,对抗和攻防都太简单,少了很多兴味。要改编成电影说起来难,但也不是没有成功先例——七肢桶从《你一生的故事》里的只可意会、到《降临》里的活生生,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这篇中等,不很好不算坏,主要在看时没有强烈吸引,看完没有太多回味。可能是这个题材看太多,这篇又没有太出彩之处。

  黄小艺霸气侧漏、全知全能的表现,又是老王完美的气质圣母。

  八、《兀鹫与先知》:伴侣机器人的通行,使现代人得到身心安慰。不过其淘汰期限为10年,因此大量机器人不断进入慰留所度过余生,能量耗尽后物理消除。总督夫人机器人安吉拉也进入慰留所,遇到一个不甘心自然灭亡的机器人麻勒赛,如兀鹫抢夺他人能量块延续生命。安吉拉难忍离别,情愿自杀,把自己的能量块送给麻勒赛,却引发他带领机器人起义。可惜很快被人类扑灭,麻勒赛被公开行刑销毁。此后,机器人“复活教”兴起,麻勒赛和安吉拉成为其耶稣和圣母,人机斗争继续。

  一个前传。全篇设定太迷,导致情节推导不可信。首先,机器人十年必淘汰是什么鬼?比人都短命得多,还要机器人干嘛。另一个更换理由是总督夫人1.0没有生育能力,2.0才有。那总督这10年就没想过找个正常女人生孩子?伴侣机器人只是不得已的替代,女人没有灭绝(说了还有男伴机器人),一个总督何至于找不到女人?老王没有说2.0女机如何生育,不应该是自带卵子和总督交配生吧,那卵子都人工产生了还要真人干什么,因此顶多也就是作为孕母、植入总督和不知道哪来的卵子的受精卵。那这样的话,总督想要孩子的愿望早就可以实现了啊,为什么非等1.0过期插2.0呢?整个设定自相矛盾,所以后面的爱恨缠绵根本没基础。这里的机器人已经多愁善感到比真人还厉害了,总督立刻爱上2.0或者说继续爱着,但1.0就在养老院伤春悲秋,这也太……无厘头了吧。人类是给自己找事的么?要想体现机器人的意识觉醒,就直接写啊,这个拐弯抹角的切入没道理嘛。而且机器人淘汰了不立即更新系统,重新刷机,只是等他们电池耗尽才物理毁灭,这不是浪费资源么。机器人都要养老院了,人类还有地儿吗?这不是等着生把他们熬出意识觉醒嘛。艾玛,简直没法分析。

  养老院里的机器人,为了干掉麻勒赛,居然用把自己搞死然后给他有害能量块的方法。Excuse me,这是高智能机器人想出来的主意吗?不说那些高级点的伎俩,就第一直接围捕、第二找坏电池搞死他、第三你特么通知人类啊!明明留个祸胎,非把他养肥了搞出事,结果还不是通知人类围剿了事!什么麻勒赛,麻勒戈壁的故事啊。。。老王这篇就是一厢情愿,一边把机器人塑造得意识高绝、方便觉醒,一边又用幼儿园智力推进逻辑,斧凿得太过了。哪是科幻小说,简直故事会水准。最后还强行拔高,整出个机器人耶稣和圣母,感动中国感动全世界,读着都替他累得慌。所以最差。

  九、《西奈噩梦》:这是篇短小精干的佳作。以色列恐怖袭击下幸存的约旦孤儿阿里,流落埃及成长为阿拉伯间谍,潜入以色列等待复仇。在总攻巴列夫防线的赎罪日战争开始前,他找到以物理学家阿丹(海森堡和费米的学生),发现丹已发明时间机器。阿里借此多次返回历史,修改进程企图打败犹太人。结果自然越来越乱,等他最后勉强调回原来历史线时,却发现自己成了摩萨德特工!此时跟踪而至的摩萨德特工枪毙了他,却发现他的确是行过割礼的犹太人……

  一片包皮引出的血案!其实还是时间机器+蝴蝶效应。但老王很机智地包上了巴以冲突的外壳,成了一个扣人心弦的间谍故事。蝴蝶扇动翅膀,宿仇秒变至亲,原来没有割的包皮也自动消失,一个一生仇视以色列的阿拉伯孤儿突然发现自己成了犹太战士。这种心灵的冲击非常大,他原来的朋友和仇敌正好换了个个、三观完全颠倒,该如何面对旧的任务,如何在赎罪日战争中自处……这一切都值得展开。可惜老王火速结束了一切,留下更多想象。对短篇而言,已经足够了。但很可以扩成长篇,应该比《魔环》扩成的那本强得多。不过,这需要海量的历史政治地理知识,不知道老王行不行。此外宗教信仰在身份转换后,一定会产生动摇,换个角度看,以前的坚持是不是就必然正确呢,从中不难得到一些对现有教义不敬的推论。没准就是因此才没写下去吧?:P

  纵观本书9个短中篇,可以说得上充满奇思妙想,尤其是大多完成于十几年前。老王的作品挺适合年轻人开脑洞的,又有一定的文学性,产量还高,得以在当时不多的科幻作家里脱颖而出。但也有着比较牢固的风格、较旧的写法,圣母情结急需改变。有时对科幻的点子会避重就轻、绕弯讨论由此引申开的社会问题,就让喜欢硬核科幻的读者有隔靴搔痒的不满足。相比起来,大刘经常是硬磕,想不出来就咣咣咣猛砸,生造,但又编得让人看不出破绽来。《三体3》就是如此,硬磕出一套宇宙寂灭的理论来。如果是老王,可能会转而讨论红岸基地创业史、大史的心路历程、三体社会的余波等等……哈哈哈,不能说谁好谁坏,都需要,大伙儿各取所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