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一家亲》典范不雅后感有感

《南北一家亲》典范不雅后感有感

2020-11-14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南北一家亲 观后感 

  《南北一家亲》是一部由王天林执导,丁皓 / 白露明 / 雷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北一家亲》精选点评:

  ●梁醒波真是会演戏。

  ●因為滿耳朵粵語所以翻出書來對照,看到才想起來書上寫的也是粵語??

  ●港片的黄金年代...

  ●20080105 1600 Film Archive

  ●兩岸的文化差異。

  ●王莱和刘恩甲一对感觉是「野玫瑰之恋」的后续番。王莱感觉真棒。北方喜剧表演偏大嗓门,句句高八度,刘很典型,不如梁来得机巧。餐厅有一段显出表演的调度,梁一人讲词,而每个在场的角色都有反应,很好。最后以太太之名和解,怕是直男编剧想不到的,我就当是张爱玲的贡献

  ●@MOMA百老汇香港影展。极为逗趣。

  ●嗯

  ●第二部换张爱玲编剧,裁缝店换成餐馆,真是太道地了!不过有些遗憾的是没有在餐馆和吃吃喝喝上做文章,反而集中在两家婚姻问题的争端上,结尾落在又一对要结婚,而不是生意兴隆上,还挺有意思的。PS:梁醒波简直是神级别的演员啊,整个和别人的表演各种不搭界,身上能看到日后许冠文的些许样子。

  ●我觉得这个很好啊

  《南北一家亲》观后感(一):张爱玲?

  编剧是张爱玲吗?需要考证一下。蹊跷的是,南北一家亲的封面上却写着编剧是:宋爱玲。

  无论如何,比起上一本大获成功的《南北和》,编剧精巧很多.这本电影主要讲南方和北方 语言,习惯,从冲突到融合,在冲突中制造笑料.这样的电影,在《南北和》里,编剧就很容易进入一种“对偶式”的重复,比如南方的家庭反应怎么样,北方的家庭的反应也会同样重复一遍. 在现在的情景剧里,这种同意反复用得很多,让人生烦,似乎笑料也成了一种程式化的东西。

  但这本《南北一家亲》的编剧不一样。在情节的构成上,并没有呈对称式的结构,有些部分是故意省略的,因为观众自然会举一知二。即使有重复的主干情节,但在细节上弄了机巧。比如在北方家庭,未来女婿因紧张而摘叶子,就设计得很好。

  但有一段南北家长在餐厅斗嘴动手的戏十分恶俗.不免想到了王晶(本片导演王天林的儿子),想到他让我彻底倒胃口的一段戏,从此之后再也没看过他导的片子:

  在《黄飞鸿铁鸡都蜈蚣》里,反派拷打群众,台词是:说,黄飞鸿是大恶人,说了就放了你. [email protected]#$%^&* .....

  晕,彻底晕倒。

  《南北一家亲》观后感(二):等到南北真亲时

  张爱玲的编剧,却看不出什么张爱玲的痕迹,更多的是对《南北和》的模仿,这种模仿下的改变是,加强了梁醒波和刘恩甲的戏份,他们俨然是突出的主角,不再是电懋的俊男靓女,与此同时,这次配配对的竟然是两边的一双儿女,真是呼应出题,肥水不流外人田,全是自己人……类似的是,电影的互文性是十分昭著的,特别是饮食上,这次两边直接开的是饭店,可以,两边的饭店上的菜品没做什么功夫,倒是道具萝卜糕成了发展剧情的工具,真是有些可惜……显然,南来的北人刘恩甲代表的是新,他一直西装革履,一句我们受尽了广东人的算计和欺负,暴露了南来影人的委屈,同时,梁醒波的大褂代表了广东人的保守,两个人在饭店大动干戈,还秀起了南拳北腿,想不到之后的刘家良便在此下了功夫,然而这一段应该是电影的败笔,两个人谈不上什么动作,就是嬉闹,却来回数回合,时间过于延宕,显然是为了搞笑和时长,与叙事毫无关系……两边的妻子都身着旗袍,孩子们的职业是医生、播音员、卫生局公务员、未知(通过打字细节可能是文秘),总之,这都是当时中产阶级的象征,新的职业,休闲的生活,他们下馆子,却也去西洋餐厅和咖啡,晚上西餐至于还有舞会,家庭空间大,生活舒适……不同的是,广东人家有佣人,翘员工还送楼,相比北方人则是租住的房屋,也没有佣人,这一点还是暴露了南来影人的一点自怜,但是他们的精神却矜持高贵,因为一点不合便开饭店斗气……影片其实也缝合了社会的现实问题,显然南北人在香港处于矛盾中,电影前段我们可以留意到,擦车、卖水果等等草根人民,电懋本身很少描绘这些,只是为了搞笑叙事才加入的,他们都是讲广东话的广东人,这和普遍从事新鲜高级职业的北人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结尾,双方成了亲家,还有教堂婚礼,即西洋又是一种对双方矛盾化解的肯定,可当另一对子女也宣布结婚时,两个父亲昏倒,这当然是为了笑点的设计,却也显示出南人北人对双方关系弥合的努力与无奈,毕竟,积年的习气哪好一下子调顺,作为北人代表的电懋,南来的他们希望揶揄与自喻,于是拍摄了南北一系列喜剧,成为了香港电影史的经典,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并消解着社会问题,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等到70年代,南来的北人不是再次转移就是完全同化后,南北一家亲是真正实现了,但也因此,再也没有电懋所代表的的南来文化、西洋文化的生存空间,草根文化、民族主义抬头,他们在历经国泰的残喘后,销声匿迹……

  《南北一家亲》观后感(三):挺有意思的老派电影

  很少看这种很老很老的片子,老到什么程度呢,黑白电影。但是呈现方式的落后和原始,并没有磨灭这个影片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由内而外的趣味和老派喜剧影片的那种气质。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影片当中的演员表演,有着非常浓厚的表演痕迹(起码没有像现代表演艺术那样,完全贴近生活的表演)。但是这种略显可以的演绎,在喜剧的格调下,却通过适当的夸张,准确的表现出了影片特有的那种幽默。

  总体来说,我更欣赏的是影片对于幽默的那种理解和解读,而不是影片所体现出来的南方和北方的差别。

  影片的主线是两对恋人的结婚,但实际上唱主戏的,确实两位互相看不顺眼的老头。两位老人家,把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还针锋相对,由此及彼,点火就着的那种性格,演绎的非常生动。

  本质上,两个相互作对的老头是一路人,都是斤斤计较,煽风点火,挖人墙角,并且贪图蝇头小利的那种市民气质。但是外在却表现的完全不一样。北方老伯表面上霸气豪横,做事果断,但是处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希望抢到竞争对手的生意。而南方老伯则是处处小心翼翼,行事透着谨慎,客套之中带着坚决,希望挖掉竞争对手的墙角。两个人在一开始针锋相对时候的较量,你来我往,无所不用其极,非常有趣。

  但是从两个人的针锋相对的过程来看,编剧还是偏好南方老伯多一些。无论是送啤啤酒事件,还是挖墙角事件。南方老伯都稳操胜券。

  此外,对于年轻人心理的表达也非常巧妙而准确。沈帮办面对不喜欢广东人的准岳父时候的那种紧张和尴尬。导演真的通过抓扯盆栽叶子这种动作表现的十分传神。并且与之前的剧情相联系。盆栽这个事物还起到了很好的喜剧的效果。

  还有两位老伯关于嫁妆和彩礼的斗法。北方老伯拿出来一张对折又对折的硕大的纸。南方老伯则拿出来一个折了好多次的长长的折页礼单。这样的对比,让人感觉出其不意,而又特别生动。虽然夸张,但是喜剧意味十足。

  而在两家老伯初次交锋不顺利之后,他们相继的排出了女主的哥哥,和男主的弟弟,再次商谈婚事。那个剧情表现也是喜剧十足:两个人立刻就相互看对眼了。前者是两家家长吵得不可开交,而后者双方的一对儿女却以这样的方式一见钟情了。

  相对来说,本片的点题水平就要弱一些。本片当中的名字是南北一家亲。但是影片当中的两位老伯之间的矛盾,并非源于南北矛盾,而是生意场上的直接竞争。由着直接的竞争,导致了互相没有好感,再延伸至对于对方家乡的地图炮,本质上不应该作为南北矛盾来体现的。从这个角度说,本片其实应该换一个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