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回想》典范不雅后感集

《和平与回想》典范不雅后感集

2020-11-14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战争与回忆 观后感 

  《战争与回忆》是一部由Dan Curtis执导,简·西摩 / 哈特·巴克纳 / Victoria Tennant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与回忆》精选点评:

  ●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看过的了 但记得女主角真的很美 今天看了somewhere in time 原来是她

  ●当年本地有线台每天晚上十点播出,我跟我老妈追着看完的。

  ●最棒的二战小说与drama,通向集中营的火车,绝望的毒气室,那种巨大的恐怖与悲伤,一生难忘

  ●印象最深的一部二战电视剧,很想看完,但是国内译制版基本找不到了

  ●书的完美诠释,书的支线情节复杂,其拍摄的散而不乱,确实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鸿篇巨制,全部看完相当于看了兄弟连+帝国的毁灭+从海底出击+辛德勒名单+虎虎虎+中途岛海战.高一的时候看了原著,另外小时候看过一点零碎的引进配音版片段,现在终于从头到尾看完.感觉不给五星都对不起那些赤身裸体的大屠杀群众演员.

  ●天堂与地狱皆在人间。战争与屠戮的无边惨相。疯狂与野心,冷酷与贪婪vs坚忍与勇气,慈悲与牺牲。

  ●兄弟连以前最经典的二战电视剧

  ●娜塔莉太丑太老了,太丑,太龙了

  ●很喜欢简西摩。

  《战争与回忆》观后感(一):儿女情长与宏大叙事的梦想

  越看越觉得这是三部不相干影片,叠合在一起放映。

  一部是犹太人避难记,主角是教授与侄女,贝克博士打了半场酱油,杰斯罗挂得莫名其妙。

  一部是希特勒咆哮录,只不过元首的吼叫多半是冲着他的将军们而去,也就是说跟犹太人避难记没有直接故事链接。

  再有一部是帕格与帕米拉之间老牛啃嫩草(虽然也算不得嫩了)的黏黏糊糊的情事;如果忽略帕格与娜塔莉的公媳身份关联,这一部就与另二部完全脱节了。

  至于太平洋中的潜艇战,就当成花絮来看好了,与三段故事均无关联。

  把儿女情长跟宏大历史叙事捏合在一起,历来是伟大的编剧与伟大的导演们的梦想,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就本剧而言,无论每段故事本身讲得如何出色,这种融合的企图依旧还只是个梦想。

  《战争与回忆》观后感(二):不够传神

  这一部的演员有了调整,娜塔莉终于换人了,这一部的要比战争风云的娜塔莉好太多了,主要是因为那个娜塔莉实在太老,太丑。

  从战争角度来讲,小说主要描写了中途岛和莱特湾两场海战,在电视剧里,重点是前一个,整体来看,还算可以。记得高中时候电视台播放过这部电视剧,印象中特混编队上空绽开的高射炮火的场面印象深刻,现在再看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另外有一个细节,在第二集中,描写集中营的长官为了迎接检查,让守卫们走队列。无奈这些德军中垃圾(只有垃圾才来当集中营的守卫)走得确实很差,长官大骂他们,用了一系列形容词,其中提到了“chinaman”这一对中国人的侮辱性词汇。当然原著中没有这个,不知道编导是出于什么目的在20世纪80年代拍摄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还在使用这样一个歧视性词汇。

  《战争与回忆》观后感(三):不要轻言艾伦和娜塔莉“作死”

  这部剧,实际上可以称之为欧洲犹太人二战苦难死。

  我相信,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看完这部剧,都会震惊于纳粹的犹太人种族灭绝计划,任何一个愿意思考的人,都会对大屠杀中的加害者和受害者的种种表现,产生众多的质问:为什么普通士兵会变的如此凶残和毫无人性,他们怎么能面对成批妇女儿童被屠杀而不懂容,犹太人为什么如此逆来顺受,他们为什么不反抗,犹太人中为什么有那些帮助大屠杀运作的合作分子,欧洲人为什么反犹。

  我看到不少人在骂艾伦和娜塔莉作死,他们拒绝和错过无数次拯救自己的机会。

  我理解这种咒骂是因为同情而生出的怒气,然而艾伦和娜塔莉逃脱了,欧洲犹太人的苦难史就不曾发生了吗?未见则无所感是人类普遍的存在。

  这种咒骂可能还有复杂的心理夹杂在其中,比如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面对人类陷入集体疯狂无人性时造成的活生生的地狱,绝望的发问,人类文明还有希望吗,这就是“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的由来。

  是的,艾伦和娜塔莉,从38年拒绝离开意大利开始,就走上了犹太人苦难的命运之路,宿命的说,艾伦的人生终点必然是奥斯维辛,娜塔莉不经历奥斯维辛就无法体认自己犹太人身份,她和孩子路易斯必然去往巴勒斯坦,犹太人在失去祖国两年千年后,以色列必将建国。

  观众都知道二战的犹太人种族灭绝,所以在观剧时带有上帝视角,假如同处一个时空,艾伦和娜塔莉的多次选择错误,并非不能理解:他们如何能得知,纳粹将超越人类文明的底线,造出加害和受害者同处的地狱,即使历史教授也不能对史无前例的事做出合理的判断,因为奥斯维辛已超越常理。

  想想49年后留下的许多国族瑰宝级的精英在后来二十多年的遭遇吧,恐怕许多人和艾伦的想法是一样的骄傲和侥幸“我是知名人士,总是需要我这样的人,不至于”。

  人类对人类的屠杀,让人对人类文明绝望。遗憾的是,这在历史上从未间断过,二战后一直到今天,印巴分治,索马里,印尼,柬埔寨,三年大饥荒,等等,每次都有上百万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上百万的人死于人类疯狂的屠戮。

  二战后,核弹未在任何战争和冲突中被使用过,因为这一点,或许人类还有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