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来临读后感1000字

适者来临读后感1000字

2020-10-20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适者降临 读后感 

  《适者降临》是一本由[美]安德烈亚斯·瓦格纳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72.90,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适者降临》精选点评:

  ●数学,进化,哲学,总之是个有趣的书。

  ●适者生存理论的扩展,从细胞角度,概率学角度,讲明了基因的由来,基因就像选择题罢了,在环境中淘汰,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比如在冰冷的海底,一群鱼,耐寒基因是通过筛选出来没被冻死的,然后繁衍,遗传给了后代,导致这个海域的鱼耐寒………仅仅读懂这些,剩下的由于学渣~~看的昏昏沉沉

  ●多变的环境塑造了发育稳态,发育稳态又塑造了基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缔造的基因型网络为进化提供丰富的资源,从而促成了进化的高效性。

  ●不值一翻

  ●生物的进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完全随机变异,再交由自然选择进行剪裁。变异也会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代谢方式绝对是这些规则集合的重中之重。如果将DNA看做数千维度的信息存储图书馆,地球上的生灵还远远没有探索穷尽这个图书馆的所有角落

  ●英文版Arrival of the Fittset, this book's digital format is available in VX public page: iAudioBook

  ●读得很辛苦,估计自己基础太差

  ●认真读了两章,信息量够大。想想基因型和表现型中间纷繁复杂的机制,就觉得生物真是个苦逼专业。

  ●无可争议的五星!

  ●按需。

  《适者降临》读后感(一):向达尔文致敬!

  这是近期唯一读了两遍的书,感觉脑子里的折叠回路也不够消化之。果然是人类终极真理这种问题,可以让人觉得美丽,而不带有任何偏见,也譬如那些宇宙问题。怪不得科学也能够成自身成为一种宗教了。感谢翻译如此的专业 ,虽然有一两个地方略显奇怪,其一是那个总是被提到的“”诡盘投影机“,其二是那个“活力”,感觉是不是有别的特定的词形容它。

  记得以前读书时,学到生物里的遗传基因时是最为抓狂的,但是作者换用了数学的概念去形容,去解释,就觉得顿时美好起来(当然内心依然抓狂),最喜欢那个基因网络的宇宙图书馆的比喻,0或者1的开关就是到达任意一点的虫洞。

  最后敬佩作者推出此书的自信,勇于撑起这么大的一个空间架构,这点大约也鼓舞到我,这次居然没有拖延症发作,及时地整理如下,仅供我自己MARK一下,最好有相关大神帮忙订正之,不胜感谢!

  《适者降临》读后感(二):生物多样性可以有多多

  物理学家估计全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原子氢原子的数量可达10的90次方个,1后面90个0,而一个普通多肽(蛋白质)存在组合的可能性就超宇宙级别的。

  第一章 回顾进化论的历史和发展

  第二章 从组成生物的化学物质和反应进入分子生物学探索基因和生命最初出现的过程

  第三章 抛出本书的核心概念 XX图书馆 列举生化反应的可能性和超宇宙级别的代谢图书馆

  第四章 列举超宇宙级别的蛋白质图书馆

  第五章 列举超宇宙级别的基因调控图书馆,进而形成基因型网络

  第六章 解释复杂性和发育稳态的关系,解释基因型网络的自组织性是进化的核心

  第七章 对比人类科学技术试错、标准化与生物进化间的联系,列举超宇宙级别的集成电路图书馆

  读这本书的时候,顺便对这本书里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一次调查,如下

  文档:01.适者降临 自然如何创新 2018.note

  链接:http://note.youdao.com/noteshare?id=a4fd4065b332753393f45617f096a319&sub=88d0328b545c0764dfa6c8912d3c06c5

  《适者降临》读后感(三):Game of life

  这是一本读起来略显枯燥的书,一些内容稍显冗余,前后事例也有反复,但是我更愿意将这看做一本纪实的科幻作品,其中更多的是给我们一些已经被现实证明的思想实验,而这些实验背后的洞见将有助于我们看清这个世界。 这个书中详细列举了关于生命诞生与演化的各种猜想,并从丰富的例证中整理出了一个生命演化的可能猜想,这背后有达尔文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后代争论的焦点,而更关键的是它梳理出了一条线,让我们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整个生命的变化,放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中也依旧适用,能让我们更看清自己究竟要成为什么样,有能成为什么样。 生命最大的能力在于,我们付出足够的能量,就可以脱离我们固有的轨道,而不会像被太阳俘获的星体,困死在固定的线路上。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个体与群体 与我们想象中的,群体、网络是个体汇总不同,个体可能才是群体的表现形式,个体基因的变化动力来自于群体环境的改变,而背后是群体环境的改变。文中举了英国工业时期黑白蛾受环境影响此消彼长的关系,以及随着畜牧业发展,人类乳糖耐受者从接近0激增到90%,这背后是群体基因池在自然选择中的改变。放到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的性格、认知也是一个池状被筛选的过程,单一时间点的表现并非当下的我们,而是慢慢长河不断筛选剩下的产物。 二、秩序与混乱 绝对的秩序与绝对的混乱一样对生命都是有害的,前者无穷复杂后者容量有限,都无法承载生命必须的信息,为此生命进化出了发育稳态的机制,有的基因拥有冗余备份,有的则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相同相关。这放到我们生活中来看,也就是为什么保持现状是我们本性的原因,因为变化不由我们控制,于是我们更常见的策略是应对变化,让有用的变化自己找上我们。 三、量变与质变 生物的加速进化始于基因网络的形成,发育稳态构筑了一个稳定的基因表达的网络,这个网络不断积累中性的变化,然后适时在特定环境中发挥作用,引发群体内基因池的变化,由此实现物种微小改变的传播和改进。这套机理也正适用于科技的发展,研究者从少到多,研究成果的交流不断增加,使得技术研究得以保存维持了技术的稳态,同时也为每个人在这些技术上进行微小改进创造了机会,最终由此引发了近百年来的飞速变化。

  《适者降临》读后感(四):达尔文的“痛风”及演化论的最新修正

邓肯和萧伯纳

  一、萧伯纳又丑又蠢的孩子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有这样一个经典幽默广为流传,说是美国舞蹈家邓肯仰慕其才华,写信告诉他:“假如我们两个结婚生子,孩子拥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该多好!”萧伯纳回信说,“要是生的孩子相貌像我,智慧如你,岂不糟糕!”

  萧伯纳的故事道出了演化论的三大基础: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遗传指的就是后代能够继承父母的特征,如美貌、智慧,诚如邓肯所期望;而变异指的是后代有可能和父母不同,如萧伯纳的担心;而自然选择可能更加倾向于让拥有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后代繁衍生息,而让丑陋与愚蠢的断绝后代(也有可能相反)。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阐述了物种演变的自然选择原理,而对于遗传变异则知之甚少。直到人们重新发现了与达尔文同时期的孟德尔,所阐述的遗传定律,人们才开始将这两个理论融合起来,形成了当今主流的“现代综合理论”。

  从1950年代初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2000年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50年的时间里,生物学已经让我们对于基因有了深入的了解,部分地知道了哪些基因(组)控制着智商、美貌以及身高、遗传病等等。由此诞生的分子遗传学,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了演化论中的遗传如何进行。

  我们的外貌与智慧,遗传病与长寿,基因肯定是一方面,但有的基因并不表达出来。正如你去做一份个人DNA测序,结果可能是这么写的:根据测序,你有13%的概率患上乳腺癌。这样的测序的结果并不能告诉你任何有意义的事情。率先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又制造过第一个人工细胞的克雷格·文特尔就这样说过:

我们从基因组当中只能得出遗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而已。在临床医学中,如果告诉你罹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是1%或3%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信息一文不值。 ——转引自安德烈亚斯·瓦格纳《适者降临》二、你美丽的基因可能没有表达出来

  我们知道,基因决定我们的某种性状,如美貌,这称之为基因型,而就是同样的基因却最终让我们每个人都如此不同,外观差异很大,这个叫做表现型。现代综合理论可以解释,一种新的性状(如漂亮),如何在群体中传播开来(因为人人都爱美),却没有解释为何出现(漂亮是怎么生出来的)。

  变异从何而来?萧伯纳超出普通人的聪慧从何而来?邓肯的美貌又是怎么出现的?

  话说,从基因到基因的表达,并非是一对一的关系。有些单个基因的变异很明显,例如决定了我们会说话的FOX2基因,导致了亨廷顿舞蹈症的四号染色体上的Huntington基因。但像是决定身高、样貌和智商的,是受多个基因的微小效应所影响(见《行为遗传学的十大可重复研究》第3条)。

  例如,一个双胞胎,基因组几乎相同,然而一个婴儿得了急性白血病,另一个却健康活泼,为何有这种差异,这是研究基因型的遗传学所不能解释的。因此,一门叫做“表观遗传学”的领域兴起,研究的内容就是同样的基因如何最终表达成了不同的结果。

  如果萧伯纳和邓肯生了一对双胞胎,可能的结果并非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一对,也不是丑陋与愚蠢的傻孩子,更可能是一对资质平庸、相貌平平的孩子。

  决定基因最终表现的并非仅仅是基因,而是蛋白的修饰、调节因子等等一系列机制,绝不仅仅是基因那么简单。

三、达尔文的痛风

  1968年,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提出来一种“中性理论”学说,研究发现,基因突变很多时候是中性的,对于个体的繁殖和生存来说,不好也不坏,比如你耳垂的大小对于你生活和择偶来说,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既然是中性,就不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这种中性的突变仅仅是基因的遗传漂变产生的。也就是说每隔一段时间,我们的基因中就会有少量的基因出现了变异,这种变异时间间隔又比较稳定,所以就成为了测量生物演化的“分子钟”。

  中性理论一度被认为是达尔文自然选择论的竞争对手,至少在分子演化层面如此。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史蒂芬·杰伊·古尔德就认为,中性突变极大地削弱了自然选择在演化和新性状形成中的作用。依此,他才会极力反对很多演化心理学家(和社会生物学家)把什么都当作是适应的产物的观点,或许只不过不小心留下的“拱肩”。

圣马可教堂中的各色拱肩绘画

  就这样,演化论如同晚年得了痛风的达尔文,好的那只脚是现代综合理论,而变异和表型基因是其痛风的那只脚,让他和他的理论一跛一拐地走入了21世纪。

  现代综合理论主要关注群体遗传学,对于个体如何发育关注甚少。就是一个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一个个体,而不是一堆肉泥,是如何调控的?细胞如何知道什么时候变成腿,什么时候变成胳膊,先长脑袋还是先长内脏?

  原本坐在生物学殿堂后排的胚胎学家,终于在20世纪后期,挤入到了前排,并开始作为一门“进化发生学”的学科登堂入室,走到了聚光灯下。

  然而,胚胎学家手中有着很多的生物表现型研究,却没有可以和现代综合论相匹配的武器能够拿的出手,能把零散的实施搭建成一座大厦。这时候,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也一共涌入到了这个领域里,治好达尔文的“痛风”,也渐渐有了“药方”。

四、处方里的君臣佐使

  苏黎世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安德烈亚斯·瓦格纳的新作《适者降临》,便是这样的一剂“药方”,其开出的处方中的君臣佐使分别是:自组织性、标准化、组合网络和坚韧性。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配方。

1、自组织性

  自主性简直是常态,宇宙生成、地球诞生不消说没有任何神灵的干预,通过物理化学定律,恒星便可以出现,地球会俘获月球作为卫星。

  生命也可以自组织诞生。以组成所有生命体的细胞膜为例,这种膜是由一种具有两亲性的脂质分子构成,一端亲水,一端亲脂。你如果把一些这种两亲性的脂质分子放到水中,亲水的那头就会向外与水接壤,而另一头则远离水的双层结构,便会自动形成一个气泡一样的形状。

两亲性的脂质分子形成囊泡

  这种自组织性无处不在,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化学合成。生命体内的各种新陈代谢过程,就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大概不需要你的大脑来命令,你只需要吃进去食物,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就可以利用,把他们分解成你可以吸收的各种养料。大肠杆菌能够自我建构、自我增值,还能够自我修复,比你心爱的汽车要好得多。

2、标准化

  如果全世界都使用一种插座,你在出国旅行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忘记带了转换插头而烦恼了。标准化的好处就是让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使用同一型号的“电池”:三磷酸腺苷(APT)。这是所有生物的标准能源物质。这仅仅是一个例子,所有生物还都使用同一种密码系统,就是我们熟知的四个碱基AGTC,而每三个核苷酸分子对应一个氨基酸。这就是让地球上能够出现如此多的生物,所拥有的标准化“设计”。

3、组合网络

  假如你有间汽车制造厂,只有一种零件的标准化还不够,你得拥有丰富的储备库。比如你需要从几毫米到几米大的各式各样的齿轮,你还得有从小到大不同的轮胎以及其他零部件,才能组装一部汽车。你的客户还想要不同颜色,你需要准备三原色,根据配色表和客户的喜好进行装配。

  生命的网络也是如此,基因有数不清的组合方式。正如你可以把各种不同轮胎大小、发动机马力、颜色和组织方式进行随意搭配,就有无数种可能性,组合结果常常成指数级增长。例如你要在网络上做一个咖啡的产品组合,那么需要考虑到咖啡加奶还是豆汁,奶是常温还是热的,加不加糖,糖是白糖、红糖还是糖精,简单的几项就有上百种产品生成。

  自生命诞生以来,就是基于上述自组织性和标准化之下,进行尝试组合,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多种可能性,才会有生命的丰富多彩。

4、坚韧性

  当你有了这样一个能够自动化运转,储备完备标准零件的工厂时,按道理说你就可以加工生产任何东西了,但这样还不行。你得根据市场行情来随时调整生产战略。

  例如红色甲壳虫汽车的组合目前在市场上大受欢迎,那么你就会多出产这样的车型,而淘汰掉其他可能的尝试。大众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接受你新颖的概念性设计,你得在现有成功车型的基础上,尝试组合优化,进行创新。

  比如你可以改良内在的发动机,而对于车辆外观却不做什么改变,因为市场接受这样的造型。生物体也会如此,基因型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不一定随之变化,这就是发育稳态,或者叫做坚韧性。

  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用瓦格纳在《适者降临》一书中的总结如下(以下括号内为笔者所加):

多变的环境催生了生物的复杂性,而复杂性促成了发育稳态(即4坚韧性),发育稳态继而造就了基因型网络(即3组合网络),而基因型网络的存在让进化成为可能,使得生物能够通过演变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的复杂性(依赖于2标准化),循环往复,生物进化通过这种方式螺旋上升。这种进化方式的核心在于处在多维空间的基因型网络的自组织性(即1自组织性)。自组织性是生命绚烂光彩背后的支持者,它是隐藏的生命建筑师。总结

  瓦格纳这副药方之所以能够治疗达尔文的“痛风”,是因为:

  其一、解释了突变是在一个可以选择的基因组合网路里,随着环境的变化,慢慢凸显出来的。也正是庞大可能的变异网络存在,让许多基因突变看起来是中性的,实则在自然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凸显出优势来,从而解决了中性理论的难题。

  其二、从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解释了基因的表观如何发生作用,因此也融合了表观遗传学,从而让达尔文的理论不再跛脚。

  最后,还可以回答萧伯纳与邓肯的问题,他们的子女可能是以下多种可能组合:

  A.继承了萧伯纳的聪明和邓肯的美貌

  .继承了萧伯纳的聪明和萧伯纳的丑陋

  C.继承了萧伯纳的丑陋和邓肯的美貌

  D.继承了邓肯的美貌和邓肯的愚蠢

  E.其他(继承了萧伯纳x%的智慧和邓肯y%的智慧,和萧伯纳α%的外貌和邓肯β%的外貌)

公众号:巴塞罗那伯爵(Comte-Barcel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