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cal Tribes读后感1000字

Political Tribes读后感1000字

2020-10-20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Political Tribes 读后感 

  《Political Tribes》是一本由Amy Chua著作,Bloomsbury Publishing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 20.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Political Tribes》读后感(一):“政治部落“?

  清晰易读,有教育意义,尤其是对美国在越南,阿富汗,伊拉克,委内瑞拉等国家遭受失败的原因,观点和各种论据。而对美国内两大敌对的“白人部落”形成的历史,以及现状的描述,则令人深思。 一片混乱之中,作者还是对美国的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x27;If you are not part of the solution, you are part of the problem'. 如果不想负面悲观,那么,该如何从自身开始,行动起来,一点一滴去改善周围的环境呢?值得思考的选项。

  《Political Tribes》读后感(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已经无语了。

  最早被《虎妈的战歌》圈粉,所以后来她出的书我都读了一遍。

  这本和上一本the triple package 写法差不多(the triple package我以后单独写),先提出一个观点,然后罗列很多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如果这是写普通的议论文,没问题。可问题是,虎妈你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啊,你是学者啊。

  是法学不需要学习研究方法还是怎么地?我对这门学科越来越觉得困惑。这本书的论点是否valid暂且按下不表,我专门说一下研究方法,是典型cart before horse的论证过程。

  整个论证的过程大抵就是这样的:

人是部落动物,但是很多政治、外交政策没考虑这个国家内的民族分化,于是大政策在implement的时候效率低,隔靴搔痒,或者彻底南辕北辙……于是虎妈罗列了好多国家的例子,越南,伊拉克,委内瑞拉,阿富汗等等,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dominate政治,但是美国的外交政策没看到这些国家的民族分化,所以外交政策不给力。

  论据为论点而搜集,这样的研究方法,就算结论贴合事实,那也是无法信任的。

  当时看The Triple Package就觉得虎妈的采样是完全bias的,现在看这本,我只能呵呵,是不是法学的研究和其他社科研究方法不一样?

  内容呢,这本书倒是直击热点,针对现在美国社会的种族、民族分化,而且政治领域,任何社会话题都利用种族、民族身份,被贴上政治标签,比如LGBTQ人群说:“你们直男直女无法理解我们的困境。”黑人对白人说:“你们白人不知道黑人到底有多惨。”穷白则说:“你看看阿巴拉契亚山这里的白人贫困山区,费城downtown的黑人比我们过的好多了,少在这卖惨。”

  这种不摆事实,只强调种族、族裔对立分化的沟通模式,让事实真相被隐瞒, 各种公共政策面前都自动树立很多敌人。

  所以虎妈最后呼吁,我们都是美国人,不要再为这些差别吵了。大家不能和睦交流的话,只能损害大家的共同利益。

  我说:光呼吁顶个屁用啊,你有办法缓解这些族间敌意和冲突吗?

  另外,退一步想,美国政治也真没啥大事儿啊,整天收音机讲的就是gender neutral restroom,滥用止痛药造成中产阶级意外死亡率升高了……

  lacks life matter这两天也不怎么提了,毕竟警察都随身配执法摄像机了。现在也不打仗了,失业率也掉下来了,种族间吵就吵吧。

  好了,中心思想就这么多,没看书的同学也别看书了,难看死了。

  《Political Tribes》读后感(三):锋利解析美国外交盲点和国内分裂现状

  最近读完了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虎妈蔡美儿Amy Chua这本学术著作《Political Tribes:Group Instinct and the Fate of Nations》。我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希拉里在2019的电视采访里。引用了这本书的观点来解释自己输给特朗普的原因。这本书2018年才出版,希拉里已经读过了,看来希她这位外务大总管对于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的学术前沿还相当与时俱进。这两天听美军前驻阿富汗总司令Stanley Allen McChrystal在一个节目里,也提到蔡美儿提的学术概念"tribe perspective".蔡美儿自己也说她2002年的一本书就曾引起美国外交界的震动,因此耶鲁大学在之前拒绝聘请她之后又向她伸出了工作邀约的橄榄枝。我想蔡美儿的学术观点在美国外交界的影响力可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那么她的核心论点是什么呢?

  自从2002年以来,蔡美儿的一个的核心论点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要注意其他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比如,她指出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的原因是完全忽视、并且误判了越南政府对越南华裔乃至中国的复杂民族情绪。我觉得她这个”处理地区冲突必须要考虑民族矛盾“这个观点放到中国语境下可能连学术观点都算不上,应该算是常识了。新华社每年在报道边疆问题的时候,都会提醒处理好民族团结问题。可见,学术观点是有明确的边界的,跟读者群体紧密相关。你所针对的读者群体忽视并且经历后果了,那么你的观点对他们就非常有价值。换一群人听,可能就味同嚼蜡。

  读蔡美儿的这本书,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常常会有“在美国语境下,你怎么敢说这个??” 的感觉。每一种文化都有最核心、不可挑战的基本价值观。这就好比数学中“公理”,不言自明、不接受任何挑战和质疑。胆敢质疑者,则为民族罪人、国家公敌。在中国文化中,不接受反驳的是核心价值观是“忠孝” (爱国和孝顺父母)。 在美国文化中,对应的公理是“民主制度优越,值得向全世界推广”以及“种族/民族多样性”。 可是,作为美国人,蔡美儿研究问题偏偏挑战了美国人的这两种基本常识。蔡美儿用中东的案例提醒美国读者,在民族矛盾激烈、民族压迫历史深远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推行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往往会造成多数人族群对少数人族群的暴政。在谈美国国内的民族矛盾的时候,她提出弱势族群自身的问题和白人工人阶层受到的忽视。 再者,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在美国大众媒体和美国政府口中是独裁的暴君,可是蔡美儿说这是混淆黑白。她解释了这位总统为什么恰恰是民主选举出来的作秀型领导人,跟特朗普异曲同工。

  这本书里,蔡美儿用社会心理学中关于group identity 的理论,给这些问题提供了她的回答。

  美国为什么很久以来都忽视了其他国家里面的民族矛盾问题呢?

  美国为什么对民主制度如此有信心,认为美军用鲜血和炮火为伊拉克人民送去民主制度这份大礼包,为什么当地人不接受呢?美国外交政策为什么对此没有反思过呢?

  特朗普明明是个自私的粗鲁的大富豪,为什么有那么多贫苦的美国人喜欢他呢?到底有什么共同点?

  为什么富裕有良好教育资源的的家庭里会走出恐**怖分子头目呢?比如本*拉灯。

  为什么占领华尔街的运动中,大多数参与者恰恰是有工作、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但是真正贫穷的阶层却对这个运动不领情呢?

  为什么美国的每一个族群,从非洲裔、拉丁裔、到白人,现在都感到受到种族歧视呢?

  美国社会左派和右派各自的问题在哪里?

  蔡美儿太敢说了。因为她对委内瑞拉的解读,她曾经遭遇死亡威胁和长时间骚扰。因为《虎妈战歌》中的育儿方式,再次遭遇死亡威胁,有人给她办公室邮寄了一把手枪。政治家追求的是最大公约数地讨人喜欢。而学者蔡美儿显然走的是高山流水觅知音路线:我说我的,一家之言,愿者上钩。

  她的文字锋利如刀,又详略得宜。我觉得这是她基于对美国读者心理精准把握以后进行“精准投喂”。 比如她知道自己的观点与美国大众对委内瑞拉查韦斯的印象完全相反,所以这部分她是详细去说的。美国从民主制度中的得益,这是美国读者的共识,所以她一笔带过了。

  谈到了美国社会各个族群、不同政党的分裂现状以后,她的书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而是突然来了一个乐观地谢幕。既然如她所说,美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如此不可调和,那么为什么她还能如此乐观呢?我联想到其他书里提到她的自律性格。一个自律、有毅力的人必须乐观,不然怎么能日复一日地忍耐挫折呢?我觉得她的这个乐观展望不是学术研究支撑的结论,仅仅是她个人的感情色彩抒发。书最后的一首诗,表达了她对美国这个国家的热爱。让我想起中文里面也有类似的诗,艾青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Political Tribes》读后感(四):政治斗争即部落争斗

  

最近读完了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虎妈蔡美儿Amy Chua这本学术著作《Political Tribes:Group Instinct and the Fate of Nations》。我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希拉里在2019的电视采访里。引用了这本书的观点来解释自己输给特朗普的原因。这本书2018年才出版,希拉里已经读过了,看来希她这位外务大总管对于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的学术前沿还相当与时俱进。这两天听美军前驻阿富汗总司令Stanley Allen McChrystal在一个节目里,也提到蔡美儿提的学术概念"tribe perspective".蔡美儿自己也说她2002年的一本书就曾引起美国外交界的震动,因此耶鲁大学在之前拒绝聘请她之后又向她伸出了工作邀约的橄榄枝。我想蔡美儿的学术观点在美国外交界的影响力可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那么她的核心论点是什么呢?

自从2002年以来,蔡美儿的一个的核心论点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要注意其他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比如,她指出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的原因是完全忽视、并且误判了越南政府对越南华裔乃至中国的复杂民族情绪。我觉得她这个”处理地区冲突必须要考虑民族矛盾“这个观点放到中国语境下可能连学术观点都算不上,应该算是常识了。新华社每年在报道边疆问题的时候,都会提醒处理好民族团结问题。可见,学术观点是有明确的边界的,跟读者群体紧密相关。你所针对的读者群体忽视并且经历后果了,那么你的观点对他们就非常有价值。换一群人听,可能就味同嚼蜡。

读蔡美儿的这本书,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常常会有“在美国语境下,你怎么敢说这个??” 的感觉。每一种文化都有最核心、不可挑战的基本价值观。这就好比数学中“公理”,不言自明、不接受任何挑战和质疑。胆敢质疑者,则为民族罪人、国家公敌。在中国文化中,不接受反驳的是核心价值观是“忠孝” (爱国和孝顺父母)。 在美国文化中,对应的公理是“民主制度优越,值得向全世界推广”以及“为种族/民族多样性”。 可是,作为美国人,蔡美儿研究问题偏偏挑战了美国人的这两种基本常识。蔡美儿用中东的案例提醒美国读者,在民族矛盾激烈、民族压迫历史深远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推行一人一票、全民公决式的民主制度,往往会造成多数人族群对少数人族群的暴政。因此民主制度在美国以外的地区推行必须慎之又慎。

在谈美国国内的民族矛盾的时候,她提出弱势族群自身的问题和白人工人阶层受到的忽视。 再者,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在美国大众媒体和美国政府口中是独裁的暴君,可是蔡美儿说这是混淆黑白。她解释了这位总统为什么恰恰是民主选举出来的作秀型领导人,跟特朗普异曲同工。

这本书里,蔡美儿用社会心理学中关于group identity 的理论,给这些问题提供了她的回答。

美国为什么很久以来都忽视了其他国家里面的民族矛盾问题呢?

美国为什么对民主制度如此有信心,认为美军用鲜血和炮火为伊拉克人民送去民主制度这份大礼包,为什么当地人不接受呢?美国外交政策为什么对此没有反思过呢?

特朗普明明是个自私的粗鲁的大富豪,为什么有那么多贫苦的美国人喜欢他呢?到底有什么共同点?

为什么富裕有良好教育资源的的家庭里会走出恐**怖分子头目呢?比如本*拉灯。

为什么占领华尔街的运动中,大多数参与者恰恰是有工作、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但是真正贫穷的阶层却对这个运动不领情呢?

为什么美国的每一个族群,从非洲裔、拉丁裔、到白人,现在都感到受到种族歧视呢?

美国社会左派和右派各自的问题在哪里?

蔡美儿太敢说了。因为她对委内瑞拉的解读,她曾经遭遇死亡威胁和长时间骚扰。因为《虎妈战歌》中的育儿方式,再次遭遇死亡威胁,有人给她办公室邮寄了一把手枪。政治家追求的是最大公约数地讨人喜欢。而学者蔡美儿显然走的是高山流水觅知音路线:我说我的,一家之言,愿者上钩。

她的文字锋利如刀,又详略得宜。我觉得这是她基于对美国读者心理精准把握以后进行“精准投喂”。 比如她知道自己的观点与美国大众对委内瑞拉查韦斯的印象完全相反,所以这部分她是详细去说的。美国从民主制度中的得益,这是美国读者的共识,所以她一笔带过了。

谈到了美国社会各个族群、不同政党的分裂现状以后,她的书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而是突然来了一个乐观地谢幕。既然如她所说,美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如此不可调和,那么为什么她还能如此乐观呢?我联想到其他书里提到她的自律性格。一个自律、有毅力的人必须乐观,不然怎么能日复一日地忍耐挫折呢?我觉得她的这个乐观展望不是学术研究支撑的结论,仅仅是她个人的感情色彩抒发。书最后的一首诗,表达了她对美国这个国家的热爱。让我想起中文里面也有类似的诗,艾青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