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病典范读后感有感

宦海病典范读后感有感

2020-11-2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官场病 读后感 

  《官场病》是一本由(英)诺斯古德.帕金森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28,页数: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官场病》精选点评:

  ●很有意思

  ●有趣的小册子。体现了英国式的幽默和讽刺。可惜的是,出版在八十年代,编者一直试图往讽刺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那个角度引。

  ●个别段落很赞,总体来讲有点过时和乏味。。。

  ●官场这个场

  ●官僚主义的共性

  ●咳咳,这两个书名怎么取的?!当你我还当局者迷苦苦思索时,社会学家已经默默的看破一切,深藏功与名...里面的观点很有意思很好玩~对照现实一看,还真是?!给感觉多了些理论基础...至于推不推荐?我听作者的,保密哈哈!

  ●现在已经意义不大了

  ●入木三分的小册子,三十年前的作品,看来某些东西真是不会随时间而改变的

  ●不愧是名家大作。。。

  ●浅显易懂,读起来妙趣横生。 受益颇丰

  《官场病》读后感(一):名曰官场,实则人性

  书名曰官场病,实则是人性病。人,本质上是群居社会动物,任何人的团体、集体、单位都会一定程度上具有“官场病”。本书的一些观点不仅能应用在政治学,也能反映在很多其他领域,让人感触颇深,如帕金森定律、从办公大楼看出一个单位的发展阶段、受挫年龄和嫉妒年龄等等。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大学生们,本书还是值得一品的。

  《官场病》读后感(二):有趣的官场规律

  花了两三个小时看完这本书,确实揭示了很多管理学中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甚至是悖论。

  1.雇员的数量和实际工作量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联系。

  2.一旦出现需要通过投票来决定的事情,则真正掌握最终决定权的人是中间派。

  3.讨论议程表上每一个项目所需的时间与项目涉及的数额成反比。

  4.委员会的无效率系数为19-22。

  5.进行任何人才选拔时,如果申请人超过50人或低于20人时,则所有人都注定全遭淘汰。

  6.某个组织的办公大楼设计的越完美豪华,该组织离解体的时间越近。

  7.鸡尾酒会上最重要人物的出场时间和区域。

  8.组织瘫痪的法则

  9.成功法则

  10.退休原则

  全文字数不多,短小精悍。作者用诙谐的笔触勾勒了一副活灵活现的官场图。组织的规章和原则设置很重要,它可以决定整个组织的走向,每个成员的行为,集体行动的逻辑。

  初看这些规则,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像是胡言乱语。但深入官场之后就会发现,真的是这样。以前我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现在发现,更多的情况是1+1+1小于1,尤其是在人们动机不端的情况下。

  这本书总结的规律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而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并证实的。管理者都应该读下这本书,因为人在局中迷,有时候你都不敢想象自己的行为从旁观者的严重观察竟然是如此可笑。

  我觉得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设置假设,然后在中国政府里进行实证研究,真想知道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官场病》读后感(三):看不出经典在什么地方的经典

  翻译的不错,但是内容空洞无物。

  完全不知道这书经典在什么地方……

  给我映像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官僚体制不加限制肯定会越来越庞大

  2、争取无知的中间票是选举的重点之一

  3、无能而妒才的领导贻害无穷

  完成工作时间伸缩性大,说明工作量和做工作的人数间关系微小

  当官的会给自己找下属而不会给自己找对手+当官的之间会增加问题

  官僚群体会逐步增大,这和工作量是否增加无关

  选拔体制:

  英国旧式——社会地位

  英国新式——类似现在的面试

  中国旧式——格式化的文学考试

  中国新式——

  通过薪酬等条件限制使得只有符合期待的人能选出

  委员会

  内阁人数从少到多,最后在人数过多的内阁中又生发出新的人数有限的权力核心

  内阁人数高限是19-22之间

  问题的是非曲直和投票关系并不一定,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且与谈论的问题无关。很多会议上会有核心组(中间派可能没听或者听了没懂),他们会起决定性作用。

  筛选关键人物

  (无内容)

  大笔开支好通过

  相差很大不同数额的开销可能通过时间是一样多的,不熟悉的事物更好通过

  计划与设备

  样样求全的机构设置可能会扼杀机构的活力

  quot;因嫉怠等死"顽症

  领导无能而嫉妒—>掌握要害部门后,排斥比他强或未来可能比他强—>一层比一层弱的死局

  治疗原则1、病者不能自医 2、随着阶段的增加,治疗难度和猛度增加

  养老金

  (无内容,一些关于嫉妒能力等不同年龄的巅峰或有价值)

  《官场病》读后感(四):鉴定官僚主义的一些重要指标

  读帕金森《官场病:帕金森定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英式幽默,如果是中文世界的著作,书名极有可能是《水煮官场》。但这本书的价值远远不止搞笑,自1958年此书面世以来,就一直风靡全球,正如出版商所言:这本书让人捧腹——然后深思。捧腹是阅读过程的快乐,而深思则是掩卷后的乐趣。

  捧腹的桥段我就不提了,鉴于现在读者的笑点普遍提高了,这本书的幽默不一定能够收获笑声,但这本书所讽刺的官场病却一直存在,尽管没有书中所说的那么夸张。

  不管是公共行政部门还是企业的行政部门,如果预算是软约束的,那么不可避免的一个事实就是人会越来越多,而工作却没有随着人员的增多变得更加轻松,相反的是,事情往往是越来越繁琐,决策越来越慢甚至无法形成有效决策。我所在的部门是公司的后台部门,人员很少的时候,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很多,但文件的审核流程很短,沟通起来也很简单,决策很快,随着人员的增加,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减少了,但是文件的审核流程长了,层级多了,沟通链条长了,沟通的文件和邮件越来越多,决策不可避免的慢了下来,这样使得每个人都越来越不轻松。那么为什么招这么多人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数多才能衬托整个部门的举足轻重,部门负责人也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人物,反正预算约束并非硬性的,人员增加的成本并不能对这种现象形成有效约束。这就是一种官场病,也称为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也普遍存在于政府,尤其是预算软约束的政府,像我们国家的政府,预算并没有有效监督,人浮于事将成为必然。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一般来说,大会都是在走形式,小会才讨论核心的东西。作者对这一现象也做了形象的描述。一个大的委员会在开会前,几个核心的成员基本就确定了议案的内容和结果,在大会上,只需要进行沟通、引导,甚至“胁迫”,就可以让所有人员就范,这种现象我们在日常参加的会议中经常会遇到,大会上只是在宣读议案,然后一致通过,因为这些议案早已在几个实权人物内部达成一致,开会只不过是在走形式。

  在聚会上,官场的核心人物往往会迟到几分钟,一是显示自己很忙,二是容易引起大家注意。他们往往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会场,然后会场会响起掌声,大家都会注视他。作者甚至总结出,即使非官方的聚会上,也能看出谁是重要人物,因为重要人物往往在某一时间段出场,不会早 也不会迟,而且他们行进的路线也是固定的,不会太靠墙,也不会居于正中,往往会形成一个“领导路线”。虽然作者未免有些夸张,但领导的迟到以及优先领导的会务安排的确在很多会场都是惯例。

  一个组织即使五脏俱全,也往往不能抵挡病入膏肓。组织一旦患上全身瘫痪病,就会逐渐没有高远的理想,为了取得一点可怜的成绩沾沾自喜;一旦有事,往往互相推诿;每个人都对组织没有责任心,破罐破摔。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很少见,但是想想我们的政府部门,你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这种组织往往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缺乏监管。

  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都指向一个总的根源:官僚主义。什么是官僚主义?往往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百度百科对官僚主义的定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这一定义无疑是全面和准确的,但是怎么才能鉴定官僚主义呢?光靠这一大而空的定义是不够的,也许作者描述的现象是鉴定官僚主义的一些重要指标,也许还有更多的指标,值得我们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