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高低册)读后感锦集

三国演义(高低册)读后感锦集

2020-11-27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三国演义(上下册) 读后感 

  《三国演义(上下册)》是一本由[明] 罗贯中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9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演义(上下册)》精选点评:

  ●创一代到创三代的故事

  ●烂尾了,因为英雄的黎明注定要黄昏在晋朝的门阀手里

  ●从天下英雄群起,一路看到七十七回关云长败走麦城,七十八回曹操数终,而后当年英雄一一陨落,各路人物一一登场又离开,到了最后仿佛谁赢谁输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重要。诸葛亮固然可敬,刘备也足称仁德,不如陈宫周瑜令人叹息,曹操令人又爱又恨。最可叹息英雄时运不济,良将未遇明主,让人忍不住心酸。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这乱世登场谢幕,不必问结局归宿。(PS.有些骂人的话好有意思啊。你爹都成了无头鬼,你还来讨死哈哈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小时候读过一遍 最近又重燃起对三国的热情又读了一遍这遍读的更仔细深刻 以前看不懂的地方也都能理解了 人民文学这个版本价格很良心 印刷不错 日常阅读足够了 附赠一个三国演义地图对涉及的地名能有大致的了解

  ●陆逊营烧七百里

  ●书皮不好 见水很容易坏。

  ●自己看过的那一版其实是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91015/,这套只是记一下表示"I own this book"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如果让我选,应该是四大里面个人兴趣最低的一本,结果竟然比红楼和西游先看完。首先对该段历史背景不了解,相关电视剧统统没看过,而且似乎通篇都是征战沙场的情节,个人着实兴趣不大。看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信息量过大…虽然字数不多,但是一回里发生的情节往往白话够写三章的。第二感觉是,虽然字数少,情节多,人物多,但是整体叙事有张有弛,人物塑造也让人印象深刻。虽然作者对蜀国多有偏心,三国鼎立的局面但这里蜀国才是主角,但我个人还是偏爱不那么伟光正的角色,比如吕布,比如鲁肃,当然还有周瑜。似乎还学习了许多兵法∠( ? 」∠)_。一刷好像没有什么太多感想,毕竟光理清楚情节,认清生僻字已经够我消化一阵的了,我觉得我还会再读的。

  ●经典的经典版,从多个刻本中对照得出的较好版本,顺带配图。

  《三国演义(上下册)》读后感(一):叹三英而卒

  今读到《三国》中云长殒命,心中甚是感伤,三十多年的枭雄,如今已成为一抔黄土,逐渐被尘世淡忘;只有他那份义薄云天的气概流传于世,想当年的英勇无敌,不禁为之嗟叹!

  又道华佗死于狱中,所遗《青囊书》赠与吴狱卒又被其妻所烧,自此神医之术失传也是对后世的损失啊,一生的研究与实践顿时化为一抔灰尘,心中尤是心悸,一辈子的成果与结晶到头来化为乌有,嗟呼!

  再闻曹操患病而薨卒,又是三十余年的飞黄腾达消失殆尽。昔日灭董卓,破吕布,战袁绍,擒袁术,无不英姿飒爽,然而时光荏苒,已成往事,只能回味。青壮年的辉煌,留在老年时期去怀想,去品味,也别有一番回味。只可惜那些岁月逝去,再也不复返了。叹韶光,叹俗世,叹青葱,叹年华!

  还是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话总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啊,叹古伤今,要好好珍惜时下岁月!

  《三国演义(上下册)》读后感(二):家里的版本很独特

  家里收藏的三国演义版本在豆瓣里果然没找到,我只能找个年代应该是和这个1953年差不多的时间的版本吧。

  家里的那套书外表很朴素,但内容却十分的“精致”,富含大量的注释,对地名、人名等都做了不同的标注,以方便读者的阅读(不得不说过去的出版社对名著的尊重和对出版物的执着)。

  最让人欣喜的是,在书的开头有张三国战争的地图,比较详尽的测绘了三国故事中比较著名的几场战役的地点和三国的势力划分,对阅读三国演义简直是天赐的礼物。

  我曾经问过自己的父亲,这套书是什么时候买的。

  父亲给我的回答很有意思:这套书不是他买的。是在文革的时候,学校的图书馆被查抄了,所有的图书都被扔在了地上。我父亲在满地的图书中发现了它,并带了回来(即使他不拿,那些没人管的图书也会被当做垃圾处理掉,或任由其铺撒在地上被人践踏)。

  听父亲说或回想的时候,总能在自己的脑海里呈现出满屋被蹂躏的图书的情景,或者这就是一个时代对知识和文化的犯罪。

  现在不太能看到象家里的三国演义那样出版用心的书籍里,可能这也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三国演义(上下册)》读后感(三):三国演义书评

  三国演义着一本书大家都应该很熟悉。这一本书(上下册)是罗贯中写的,它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一本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关于在3世纪当中各个地区争夺王权的故事。小说一开始整个中国四分五裂,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霸王。一开始董卓有了吕布自以为能称霸,但是最后刘备,张飞,关羽把他打跑了。就在这样的混乱中三国挺身而出,蜀国,魏国,和吴国。这三国之后你推我搡,都伯仲之间。直到孙权死去了,刘备,张飞,和关羽也死了,吴国和蜀国的后代无法好好的管理国家。导致魏国挺身而出。魏国改成了晋国,造就了晋朝。

  在三国当中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这本书当中有很多成语。每一个成语当中都有一个故事,比如说三顾茅庐,刘备去请了诸葛亮三次。草船借箭,当时周瑜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第三天就让周瑜跟他去取箭。当天雾很大,诸葛亮放了两派稻草人,曹操以为被进攻了一阵放箭,都打到稻草人身上。周瑜感叹道诸葛亮太聪明了。这一些成语不仅增加了我们的词汇量,而且还把整个书籍增添了许多趣味儿。三国演义非常符合我的胃口因为我是一个男生,打打杀杀是我的料。而且这些故事每一个都不一样,每一次你都有新的发现。你感觉这一番会获胜突然间另一方胜利了。你觉得一个军队无可救药了,突然间想出一个非常好的计谋,转败为胜。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真是名不虚传,我建议哪有渡过的必须读一下。

  《三国演义(上下册)》读后感(四):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中国的古典小说堪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即使没有那么便利的交通,那样发达的科技,那么客观的思维,却在展现一幕幕栩栩如生的画面:大战长坂坡、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平南蛮、定西羌、过五关斩六将…… 即使是在动荡慌乱的年代,老罗(罗贯中)却将它塑造得有别样风味。而在战争中的军事策略显得尤为关键:譬如说孔明七擒孟获,如若没有缜密的策略,怎可取胜?再说赤壁之战,没有考虑周全的计谋,吴国又怎能获胜呢?

  同时《三国演义》对于人物的描绘也体现在很多层面,有些是从细节方面,如吕布的人物形象;有些是从战争中的表演,如赵子龙;还有一些是从许多层面描写不同的性格,如曹操,魏延,关云长等。但毕竟这是一部野史,带有作者太强烈的主观色彩,或许历史上孔明和玄德并没有那么明察秋毫、神机妙算,曹操也没有那样的嚣张跋扈,因此不能被老罗这种主观感情所左右。

  读完之后,最大的感触在于感叹世事:昔日的辉煌终将化为尘土,埋葬在历史的长河里,随着时代的推进逐渐被人遗忘。我就想起了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记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不禁心里涌现出一股难言的怀古之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赵子龙和周公瑾,他们的豪迈气概让我历历在目。长坂坡单枪匹马救阿斗,保留了蜀国的后裔;英勇善战,却从不服输,豪爽大气,有谋有略;每次出场都会自报大名:“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快快与战!”那一声呼喊瞬间让我产生了对他的敬畏。周公瑾的思维缜密,能枭善战,还有聪慧的头脑,可惜遇见了唯一的克星孔明,真的个人认为公瑾是非常有才有谋的一个人,只能是生不逢时吧

  《三国演义(上下册)》读后感(五):历史充满偶然性!

  【摘录】

  《三国演义》罗贯中 (2016年11月28日—2017年1月2日) 汉献帝刘协:190年—220年在位,共30年。 汉灵帝中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朝灭亡。 王允(司徒)—貂蝉(养女)→董卓(太师)—吕布(卓下大将) 刘备(刘皇叔)汉献帝之偏叔 东汉末年七大“军阀”:曹操,刘备,孙权,刘表,袁绍,袁术,吕布 大事记及势力分布: 孙坚死,其子孙策(小霸王)孙权退守江东。 李榷,郭汜假扶献帝于长安 袁绍踞冀州 曹操占兖州 袁术屯南郡(荆州) 陶谦让徐州于刘备 吕布被曹败后至徐州投奔刘备,安置于小沛。 献帝逃回洛阳,曹操假来护驾。后驻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操使计刘备讨袁术,战于淮南(寿春),飞留守徐州,吕布攻之,败逃淮南遗刘备家眷与徐州,后吕布计让刘备回小沛。 袁术驻淮南 曹刘诛吕布于下邳 曹操煮酒论英雄: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建安四年(199)六月,刘备回徐州截袁术,袁术卒。 刘表锯荆州 扶献反曹事泄,曹杀董国舅董承、讨刘备,备败北投袁绍、飞走失、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美髯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刘关张相聚。 刘备投刘表。 孙策亡,孙权接兄业屯江东。 袁绍攻曹,官渡之战,袁败。 建安七年,袁绍卒(谭、熙、尚)。 建安十二年,甘夫人生刘禅。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三顾茅庐,隆中对 建安十三年,曹南征,刘表病逝次子继任,降曹被操用计杀之。 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行苦肉之计,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 赤壁之战。曹军败(魏吴为主,蜀辅之)刘备获荆州 周瑜用计招刘备为孙婿,弄假成真,正所谓: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卒。“既生瑜,何生亮” 马腾死,操欲南征【上毕】 【下始】马腾之子马超为父报仇,未成。 刘备自领益州牧。 关云长单刀扑会(赴孙吴) 五虎大将: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 建安二十四年,蜀领汉中,玄德进位汉中王。 关云长刮骨疗毒 (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关公亡,年五十八。 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曹操逝,曹丕自立为帝,废献帝,建立魏国,建都洛阳,东汉灭亡。 次年刘备称帝,章武元年(221)。 张飞遭手下暗杀,年五十五。 黄忠卒(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章武三年(公元223)刘备驾崩,寿六十三岁 刘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223) 建兴三年,诸葛亮亲征南蛮,七擒孟获。 公元227年,曹丕病逝,时年四十,曹睿继位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出师北伐。 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 建兴七年,丞相二度北伐,赵云病逝。 孙权即皇帝位,改黄武八年为黄龙元年。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建兴十二年(234),孔明亡,年五十四。 曹睿卒,寿三十六在位十三年,曹芳继位正始元年(240)。 正始十年改为嘉平元年(249) 嘉平三年,司马懿病逝。 蜀延熙十五年,孙权病逝,寿七十一岁。 孙亮继帝位,改元建兴元年。 嘉平六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旁系曹髦,改为正元元年(254) 正元二年,司马师眼瘤而死 正元三年改甘露元年(256) 孙淋(纟旁)把持朝政,废孙亮,立孙权六子琅琊孙休,改元永安。 甘露五年,司马昭把持朝政,立曹璜为帝,改元景元元年(260),璜改名曹奂。 邓艾入成都,后主投降,蜀汉亡 姜维(蜀)、钟会、邓艾亡 时魏景元五年改为咸熙元年 乐不思蜀(刘禅)。 司马昭突中风病危而死,其子司马炎替其位。 咸熙元年(264),司马炎废曹奂,自立为王,国号大晋,改元泰始元年。魏亡 孙休忧虑而死,另立孙皓。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