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解元西厢记读后感锦集

董解元西厢记读后感锦集

2020-11-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董解元西厢记 读后感 

  《董解元西厢记》是一本由凌景埏校注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 竖排本图书,本书定价:1.2元,页数:170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董解元西厢记》精选点评:

  ●过雨樱桃血满枝

  ●还好我以前读的是王实甫西厢记,仅是个香在衣裳妆在臂。初期的恣肆,不光是曲和辞分布上的,还有内容上的。张生的感情萌生无论哪版都觉得突兀,但董解元写得入人心。浅姐曾说看过元曲方知唐诗宋词拘泥人太甚,我倒觉得太洒沓就粗疏,牡丹亭是最好,总而言之是不喜欢武戏,但真的在眼前了还是会目明神动。其实我把第二卷跳过了。

  ●正在读。

  ●从元稹《莺莺传》到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再到《董西厢》以至王实甫《西厢记》,唐传奇——鼓子词——诸宫调——元杂剧这一音乐文学体式流变极明晰,而文学体式的流变中折射出来的是作品受众群体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文人化趣味逐渐发展为市民趣味,审美日常化,才子佳人的浪漫叙事框架随着受众的接受程度逐渐占据主流,同时也意味着复杂文本的逐渐单一化。《董西厢》可谓是这一复杂交互过程中的一大转关。

  ●比王实甫版有意思,就是结尾太粗糙,硬要插一个傻角色进去。以不伦起,终于良缘,还挺感动的。

  ●讲真,张生真的有点猥琐...

  ●做曲学必须必须必须要看的一本!

  ●比王西厢壮阔。

  ●第一次读王版莺莺,奇怪好几首题诗都文不对景,后来读董版莺莺才知道这几首诗来处是入情入理的。

  ●早期的作品结构还是比较散,但描写确实比王西厢大胆多了(/ω\)

  《董解元西厢记》读后感(一):印象最深的三句话

  “休劝酒,我张生哥哥醉也”——便是张生此时还未爱上莺莺,听此言语,能不醉倒倾倒?

  “只是自家错了!自家错了!”,痛悔之言,当于元稹之莺莺心中日夜萦绕,再难休歇。

  “还将旧时意,惜取眼前人。”对此,无言可对。

  《董解元西厢记》读后感(二):不喜董师傅,喜欢王师傅

  董解元犹如说董秀才。

  在宋金元时期,这样的人哪里受待见?

  如同《古诗十九首》里的汉末儒生,总在洛阳城门东,感叹生别离,感叹长相思。这个不知名的作者,却成了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蓝本。一折又一折。

  感觉行文俚俗,囿于叙事,文字毫不跳脱。但是其情感寄托的对象,如《古诗十九首》,就是别离与相思。

  无常就是乱世的经典主题。

  游子思妇就是点明主题的工具。

  《古诗十九首》是魏晋风度的月之暗面。窦娥冤是元曲的月之暗面。宝宝心里苦。

  董秀才西厢记,其实是一部喜剧。没有“王师傅”版本五味杂陈的感受,更没有它的轻快和婉约。

  《董解元西厢记》读后感(三):谁似这厮般少年花下死

  86版的少了三个附录(元稹会真记、赵令畤蝶恋花鼓子词、摘翠百咏小春秋),后两个没去读,也不知道是啥。这是诸宫调,不是元曲,所以文字方面不如王本精致,很多词语应该是当时的白话,如果不看注解根本想不到。不过写景写心情方面并不比王本差,抄录了好多。记得看过评论说王本当时被人批评文字过于白话,董本也是相当白话,不过时代过于久远,很多话的意思根本不懂了。

  与王本的最大的区别是郑恒。董本的郑恒心思丑陋,相貌更丑陋,不过也不像个猪哥,自觉别家的小娘子也看不上自己,觉得娶不上妻于是自杀,似乎也没写啥欺男霸女之事,明明是自惭形秽,结果被诬为好女色。其实是玉一般有才华的张君瑞好女色仗势夺人娇妻。王本的郑恒,父母双亡,无权无势,安排好家事后准备迎娶莺莺,结果家道中落的郑恒可说是被仗势的张君瑞及势力眼老夫人活活逼死。还有红娘区别也挺大,具体的感想,一年多前读完王本《西厢记》已经写过了,这里不再具体写。(读完王本《西厢记》,我觉得是反讽)

  出现了很多次“是谁?是谁?”,每次读到这句脑中就响起“是他,是他,就是他 我们的朋友小哪吒”,很喜感。

  书里写的相思之情,我觉得很适合十六岁左右的有暗恋对象的人一读,很有感觉。而自惭形陋的郑恒,也会让初恋(暗恋)无疾而终的人有代入感吧?想到一句话“ 是我,是我先,明明都是我先来的……”然后打死吧。

  《董解元西厢记》读后感(四):董西厢

  北宋孔三传,据说是诸宫调艺术的创始人。“三传”者,并非真名,有说是因其“多知古事,善书算,懂阴阳”而获此称。诸宫调是一种大型说唱形式,说唱相间,以唱为主,歌唱部分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以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孔三传创作的诸宫调因文献没有记载而无可考见,今天能够见到的诸宫调,仅有三部: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后两部也已经是残本。

  董解元的生平事迹亦无考,金、元时期,读书人都可被称为解元,至明、清两代,“解元”才成为乡试第一名的专称。从《董西厢》“引词”的若干曲子看,作者或是流连“秦楼谢馆”之人,“醉时歌,狂时舞”,“每日价疏散不曾着家”,“平生情性好疏狂,疏狂的情性难拘束”。

  唐元稹《莺莺传》问世后,崔、张故事广泛流行,诗词及其他民间文学样式多有取之为题材的。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一方面对小说原作进行了最彻底的改造,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原作关于情景、人物、语言表达等诸多要素。王实甫的《西厢记》恰是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的再创造,其情节发展的走向与人物形象的表现,对《董西厢》的依赖十分大。

  人们对小说《莺莺传》颇多微词,主要是张生始乱终弃之后,诋莺莺为“尤物”、“妖孽”之举,作者显然是认可且理解欣赏的。加之元稹本人感情生活中的缤纷花絮与他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所形成的反差,影响到人们将作者与小说角色的对应,甚至怀疑作者在小说中替自己掩饰、辩解。几番读《莺莺传》,渐渐觉出小说的描述很现实,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一步步地写出了故事悲剧的真实轨迹。小说一开头就点出了张生的个性特征,一是“温茂”,即温和而感情丰富,二是“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前一特征使之见了光彩动人的莺莺后自然而然地“发乎情”,后一特征则让他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时时为难于“礼”与“非礼”之间。这种心理负担,不唯张生有,莺莺也有,崔母若知情,也必定为此不安。因此,当两人彻底断了音讯,周围人叹息,当事人认命,名公士夫们概也会称许张生“善补过”的。当然,除了礼与非礼的道德拷问,二人相知程度之浅,也是导致悲剧的原因。

  如果说小说《莺莺传》的深刻之处,在于着眼关注悲剧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不无遗憾地将人们心中对浪漫的期许打碎了给人看,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乃至于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的价值则在于否定始乱终弃的道德正当性,通过不“合礼”却“合理”的恋情表现,圆了人们一个浪漫的梦想。

  《董西厢》在“不合礼而合理”上颇动了一番心思,而这种努力又几乎被后来的《王西厢》全盘接受。

  之一,美的形象激起的向往与追求,合情也当合理。

  张君瑞四海游学至蒲州河中府,普救寺偶遇天然素淡、标格独具的崔莺莺,“与那五百年前疾憎的冤家,正打个照面儿”,自此眼里心里被那人填满。虽说男女授受,不便过于亲近,但在爱情寻求较为艰难的社会环境里,一见钟情式的心灵感应还是很让人欣喜欣慰的。

  之二,设计了许婚赖婚的情节,使得要求实现诺言成了合理的行为。

  孙飞虎叛乱,危难之中老夫人有“继子为亲”的允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之三,张生与莺莺情意相投,趣味相合,流水高山,渐成知己,与有情人做快乐事,近情近理。

  初次相见,是容貌气质上的吸引;听琴、寺警、赖婚之后,二人彼此怜惜,彼此欣赏,彼此难以割舍,因此终成眷属的结局既符合人物思想性格之情理,符合作品情节发展之情理,也符合作者与观众对完美人生期盼之情理。

  之四,张生与郑恒之间人格人品上的反差对照,也使得张生成为“合配佳人”之人选,从而张扬了人们弃恶趋美的审美理想。

  张生胸有大志,谋有韬略,彰显德行文章,还能嘲风咏月。至于郑恒,却是奸狡卑鄙小人,外形还“鬓边虮虱浑如糁”,叫人恶心,因此弃郑趋张,自是大快人心。

  王实甫在《西厢记》杂剧里,保留了董解元的这番用心,五万余字的诸宫调换成了五本二十一折的宏篇大制。诸人各扮角色、以第一人称方式表演的戏剧,较之于以第三人称单人说唱的艺术,占了更多的优势,加之其如花间美人般的语言,令人叹为观止,于是《王西厢》诞生之后,其他西厢故事模式无奈地黯然。

  爱读王实甫的《西厢记》,也爱读元稹的《莺莺传》。曾经觉得,元稹的莺莺比王实甫的莺莺,更是沉静缥缈委婉得难以言说,尤其是“终夕无一言”与诀别之际的弦音拂乱。相较之,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要粗糙些,但也有两个方面,读之印象颇深:一是作品风格的放旷,铁琵铜琶,有别于红牙板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是张生形象刚强硬朗的一面,而非风魔纤弱的那种作派。元代戏剧舞台上的读书人,多愁苦不遇,怯懦无能,与时代大背景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心理阴影有关,《王西厢》中的张生几乎成了一种典型。

  《董西厢》中的张生,虽说某些行为细节上稍显不妥,但毕竟展现了有主见、有气概的男儿特性。普救寺危难,法聪和尚上阵厮杀,这个段落写得激情澎湃;继而张生说是有计退兵,却又不痛快直言,待得老夫人承诺报恩,方说出给白马将军之信早已让法聪带出,援军即刻可到。这一笔,令人会心且叫绝――从容不迫,一切均在掌控之中。考中归来,郑恒已然捷足,张生无意与其“争一妇人”,这念头虽说有问题,但比之哭哭啼啼莫可奈何,也自有让人欣赏之处。

  《董西厢》的语言也颇多妙处,如“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让人动容。

  另举几则喜欢的曲子:

  【太平赚】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今古,圣朝难过。

  【赏花时尾】碧天涯几缕残霞,渐听得珰珰地昏钟儿打。钟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

  【瑞莲儿】衰草萋萋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平生踪迹无定着,如断蓬。听塞鸿,哑哑的飞过暮云重。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几种版本:

  1、海阳风逸散人适适子,根据张羽校本重梓本 八卷 明嘉靖、隆庆间

  2、黄嘉惠刻本 二卷 明万历间

  3、屠隆校本(合并八卷本而成) 二卷 明万历间

  4、汤显祖评朱墨本 四卷 明天启、崇祯间

  5、闵寓五刻六幻西厢本 二卷 明崇祯间

  6、刘世珩暖红室刻本 四卷 清光绪间

  7、暖红室校订本 不分卷 民国四年左右

  8、陶乐勤重编铅印本 二卷 民国十三年

  9、《西厢记诸宫调》 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5年版

  10、《董解元西厢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版

  11、《西厢记诸宫调》 张掖师专出版社 1980年版

  12、《西厢记诸宫调注释》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13、《古本董解元西厢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关注西厢故事的源流,常听说《董西厢》,但一直未能觅到此书,铁鞋踏破。前些日子承蒙友人慷慨,得以展读。感激之情,难表也就不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