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_唯美伤感的句子_优美诗句摘抄大全_好词好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句 > 经典语录 >

净空法师经典语录大全(6)

时间:2015-01-20 09:31来源:好词好句网 编辑:好词好句点击:
佛法教人应以诸佛如来为模样,就在自己本分工作上,日常生活中,一心向他学习,这就是上求佛道。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工作,都要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作好模样,这就是下化众生。虽如是上求下化,心中恒若无其事。这就是行菩萨道。佛法要在实行,不要空谈也。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十大愿王以礼敬诸佛列为第一,礼敬并非仅向佛像叩头礼拜而已,是无论善恶,对一切人均要恭敬,一律平等看待,此系菩萨道之基础。
 
学佛必须发大心,万万不可有倚赖心,要有独立的精神,靠人靠不住,英雄豪杰都是由无依无靠的环境中起来的。佛所说的皈依三宝,依靠三宝,是教众生依照佛的教训,自行起修,不是依赖佛菩萨赐与什么。
 
经云:“发起大悲心,救护诸众生,永出人天众,如是业应作。”大悲心是大菩提的根本因行。众生有苦难,去救度他,不过救其一时之急,是善心与善行而非菩提心;度其出六道轮回,了生死,才算是发大悲心。
 
法布施里面最殊胜的是“依教修行布施”,我们能够真正依教修行,不但福田具足,功德也具足了,所以这是最殊胜的福田。
 
福是什么?福是定,是清净心,心清净才是真福。有福报的人心清净,心清净多快乐!快乐是福,离苦得乐是福;心不清净,没福。世间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虽富不乐,他苦,不算有福。
 
佛法里面没有贪嗔痴慢,心是清净的。心地清净,随缘而不攀缘,这是正法;邪法里面有染污,带着贪嗔痴慢、名闻利养这些东西,首先要辨别,我自己所修的是正还是邪?别人修的,搞正搞邪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
 
诸位要晓得,障道是自己障碍自己,如果你有这个能力反省、有这个能力观察,什么样的妖魔鬼怪对你都无可奈何。
 
什么样的思想、见解绝对正确?记住,心清净、平等、慈悲,与这三条相应的思想见解绝对正确。如果我这个思想见解不平等、不清净、不慈悲,这就是错误的。
 
修行人最怕的是嗔恚,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有一切障碍统统都来了,业障都现前了。可是几个人能不发脾气?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这一发脾气就不行了,就成了障碍。
 
在佛门,什么叫开悟?晓得自己有过失叫开悟,这个人觉悟了。所谓“悟后起修”,悟了以后你能改,改就是修,就是修行。
 
诸位要晓得,你要到哪一道去,不是佛菩萨主宰,也不是阎罗王主宰,与上帝鬼神更不相干,谁主宰你?自己主宰自己。学佛的人,他要学觉悟,他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
 
念佛法门的殊胜,除了需要善知识的开导、提携与帮助,还得要自己真正下功夫、真正地修行,你才会体会得到、才能把它认识清楚。如果不是认真去修学,读了、听了,充其量也只是八识田里面种一点善根而已,你这一生不能成就。
 
我们一天到晚待人接物,这个心常常保持平静,这是念佛的秘诀。你要不懂这个道理,纵然一天到晚佛号不间断,你心里面还有喜怒哀乐,这个佛号念得再多,伏不住烦恼,你不能往生。
 
佛家的宗旨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是什么?方便是手段,又说善巧方便。应用智慧,用种种方法来诱导众生,来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就是方便。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财富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得来的。你命里头有的,你用真诚心,你今天做生意赚这么多钱;你用尽欺骗手段,你今天还是赚这么多,不增不减,那又何苦去骗人?没有这个必要。
 
因果决定不能够变更的,不能抵消的。譬如说我过去做的恶事太多了,现在多做一点善事可以弥补、可以抵偿,没有这个道理。
 
佛家的修学纲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位要晓得,恶念、恶行,果报在三恶道,你能够把恶念、恶行断掉,虽然你造的有三恶道的业因,你也不会堕三恶道,为什么?缘断掉了。
 
这一想我要怎样怎样,这叫造业。你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不是造业,那是功德。功德是什么?与法性相应。什么是法性?我总结修行的二十个字,那就是法性。
 
我们修行人,要把全心全力用在求生净土上。这个世间事,帮助苦难众生的事,要不要做?有缘要做,没有缘不要去找事做。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倒驾慈航,再回来度这些众生不迟。
 
我们印经布施,这是法布施,这个功德利益是真实的,为什么?有一些众生读到经,他会开悟。纵然不开悟,佛法的种子落在阿赖耶识里,这个种子是他将来开悟的真因。我一生印经,是跟印光大师学的,这个不造业,这是真正的好事情。
 
众生根机虽然不同,接触佛菩萨一定会有两种效果:一个是破惑、破迷,破迷开悟;一个是烦恼轻、智慧长。
 
我们现前这个社会,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太大,我们有什么力量来抗御?我们凡夫不受诱惑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离开经教,不离开佛菩萨,无论在什么地方,佛菩萨与我同在。
 
佛跟我们讲“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人心,依报是环境;人心好,就风调雨顺,人心不好,这自然环境就变坏了——这是感应!
 
世尊垂寂的时候,教后来的弟子“四依法”,第一条是“依法不依人”。为什么不能依人?人修得再好,性德未能全彰。所以必须要记住佛的教诲——依法不依人,不管什么人讲的,他对也好、不对也好,我们不理会,对自己就没有损害。
 
戒律不是死的——如果对众生有利益的,这个叫开戒,不是破戒;如果是对自己有利益的,那叫破戒,那就不是开戒。
 
大家都晓得脑最重要,用什么补品来养都没有用处,都起不了作用!脑的营养就是休息,把一切妄想统统放下,什么都不想,这是对它最好的营养。
 
佛法是孝道,佛法是师道,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佛法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圆满。
 
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识是感情,学佛的人不要感情用事,头脑要冷静一点,要理智一点,才不至于做错事情。所以要冷静、要理智,决定不能感情冲动。
 
过去生中造妄语的罪业,这个人今生的果报是常常被人毁谤、常常被人骗——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这种人。诸位要晓得,在这一生中决定不妄语,这种人有福,不但一切众生相信他、尊敬他、仰慕他,他能生净土。
 
我们要在经教上用上十年,哪有不开悟的道理?这就是世尊在《遗教经》上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十年学一部经,绝对不能学两种,一定会成就,根性再钝的人都会有成就。
 
正是中国古人所讲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人很糟糕,被聪明给耽误了,这是世智辩聪,是佛法不取的。一定要老实,老实非常可贵。
 
有人学佛以后半信半疑,还要找鬼神卜卦算命看相看风水,还要知道吉凶祸福,对佛菩萨没有信心。这样夹杂,何时可得一心,何时能得禅定?何时能开智慧?殊为渺茫。
 
“护持一切佛种”,先要护持自己的佛种,即在这一生当中定要成就。放得下没有不成就的,要彻底地放下,顺逆境都好,无不自在。放下与智慧有密切之关系,愈能放下,愈照得清楚。利他即护持他人的佛种,未悟者作其增上缘,已悟者助其成熟。
 
学佛的人必须修到了一切法空,才能得大自在。破执著要从身外之物舍弃,进一步连内财都能舍,以自己的精神体力布施供养一切众生,常如此才能入无住的境界,分身遍十方法界得大自在。佛法了解得再透彻,若放不下也是表面文章,一点掺不了假。
 
佛看众生均是佛,凡夫看佛亦是凡夫,一切法唯心所现,以凡夫的知见测佛的知见,都是错误的。我们如果看一切人等均是佛菩萨、大善知识,则我们自己的修行便已到了相当程度。
 
六根接触六尘,世人以为是乐,其实是苦。五欲六尘乃是生死冤家,生活苦才能激发道心。佛训示以苦为师,太苦了必然想办法脱离这个娑婆世界,所以生活环境不好的人未必不是幸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吾人现正在梦中,醒觉过来,方知世事如幻。空华佛事,水月道场,连佛法都是假的,何况世间一切有为法。经论中说得清清楚楚,我们天天研究,但还是造罪业、起烦恼,其原因是没有进入佛菩萨的境界,所以得不到受用。佛法是断烦恼的,如学佛而仍有烦恼,是与佛法背道而驰。
 
我们供养父母,甘旨无缺是事相上的供养,如能成圣成贤,符合父母的希望,是真供养。供养佛,香花灯烛是事相上的供养,依教奉行乃是真供养。
 
爱是大烦恼,从无始劫来生死轮回之苦,均是受了爱的害,现在还不肯舍弃,真是愚痴!布施以修舍,佛经中有所谓“一切施”,施舍到了极处,爱根自然能断。
 
吃亏上当心中要平净,不要起分别,吃一点小亏即念念不忘,斤斤计较,烦恼绝不会减轻,只有日日渐增长,苦海无边。须知因果通三世,没有凭空而来的吃亏上当,总有其来龙去脉的道理;自己万万不可欠他人债,一切债务无论是金钱债或人情债要尽速了结,因果丝毫不爽。
 
学佛不能自暴自弃。我们发菩提心,时时刻刻存心度化众生,那么当下就是菩萨,护法龙天都会在四周保护。菩提心增长了,烦恼自然就会减少;烦恼减少,自然得到清凉自在。我们可以试验一下,只要有七天的功夫,必会得到清凉自在,时间再长当然更好。
 
烦恼是修道的障碍,对治的方法是念烦恼之种种性,而不要念烦恼之相。如常常想某某冤家对头给我气受,愈想愈气,就是烦恼;如想与人好,对他有特殊的喜欢,也是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如如不动,果不动心,生死即了。
 
凡夫自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熏习的都是感情,立时断掉,谈何容易!必须听经研教,慢慢熏习。感情是假的,不通教理的人临命终时,对亲眷恩情不断,无法放下,难望超生善处。学道要少攀缘,断情不断慈悲心,增长菩提心,将世间意识断除,没有人情的牵累,没有物质的挂念,才有成就。
 
度众生,只要使其闻一声佛号,即已令其种下一个种子,将来因缘成熟会进入佛门。
 
慈悲不是对於好人坏人一律不分的,对于好人要慈悲摄受,对于坏人也要用严厉的手段以对治,皂白不分酿成“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任其堕落,即非真慈悲。但经中又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全要恭敬;此话岂非矛盾?应知对待好人坏人是心中一律平等,不起分别;而相上要有分别,相上不分别就没有是非。对待恶人诃斥或用凶恶面孔责备,也是教化的一种方法。使他改过迁善,还是为他好,心中还是慈悲。
 
功是修行的功夫,德是本性的德能;功是戒定,德是智慧,三世诸佛的教法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梁武帝以国家财力盖四百八十所寺庙,度数十万出家人,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修功是断烦恼尘沙无明,德是本性中之智慧现前,能了生死,出三界、证菩提的是功德。功德内包括福德,福德内无功德,福中无慧,慧中有福。
 
魔有内魔外魔,内魔最害人,自己的烦恼就是内魔,就怕内魔与外魔勾结,名闻利养都是魔。
 
现在学佛的人,多数不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总要想先买一所公寓,有个安定的处住,生活求其舒适,饮食要求营养,收入总嫌不够;生活过得富裕快乐,有空闲的时候,研究佛法,念佛念经拜佛,听听经,跑跑道场,吃吃素斋。此不过表面上冒充佛子,论其心只希望在娑婆世界多活几年,享享清福,并不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有此种懈怠的心情即不可能往生,永在六道轮回。要知学佛要下决心,一心求生,不必顾虑自己的生活。只要心在道上,自有护法龙天护持,不虞生活无著。如果心不在道上,每天为自己生活打算,则护法神也就乐得的休息一番便了。还有同修,总想找一个清净地方修行;须知掩关潜修固然有功效,但也是修行人的险著。古人说:“不悟道不住山,不破参不闭关。”若是修行程度不够,而妄想入山清修,恐怕修不好还会招魔,出大毛病。
本文由 好词好句网 (http://www.hchj5.com/) 收集整理 
------分隔线----------------------------
没安装畅言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