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豪杰典范读后感有感

痞子豪杰典范读后感有感

2020-10-24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痞子英雄 读后感 

  《痞子英雄》是一本由[美] 凯文·莫勒(Kevin Maurer)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痞子英雄》精选点评:

  ●估计正儿八经的军事迷不太喜欢

  ●非常真实的纪实文学。

  ●没什么主题是最大的缺陷,把书翻啊翻,都在各种跑来跑去,麻烦也说一点部署战略啥的,不然鬼知道有啥联系和意义?

  ●痞子英雄,内容精彩,值得一看。

  ●世界上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自己的光辉岁月。这属于特种兵和战地的文字,又能带你遇到那一段传奇

  ●全方位呈现美军特种兵鲜为人知的作战实景。好书能让读者置身其中。

  ●和我们在电视上看的不一样,讲述了美军在阿富汗的另样生活,其实最后还是希望世界和平。

  ●什么是特种部队?或许多数人对特种兵的印象都是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战场上以一当十。而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另一种特种兵的形象:训练支持己方的当地武装人员,用以镇压当地的敌对势力。汤姆克兰西在《影子部队》一书中也描写过这种类型的特种兵。从造成的影响来说,这种特种兵其实更为危险,其实很多颜色革命、武装颠覆都离不开这些人的“贡献”。或许是处于保密的考虑,作者身为记者,虽然跟踪阿富汗的美军特种兵许久,但书中内容还是比较浅显单薄的。

  ●没有《艰难一日》那种荡气回肠,激动人心。正相反本书读完会有些垂头丧气,一个塔利班武装分子都没抓到。很多细节在告诉如我一样的人,心中的困惑:为何高投入却不见效仿佛越战的怪圈?想想本书应该5星吧

  ●没有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故事,也许这才是真实的日常。

  《痞子英雄》读后感(一):你所不知道的绿色贝雷帽

  特种部队在我们普通民众的印象当中都是神秘的、英勇无畏的。因为不是军事迷,对军事知识了解的少之又少,但是我十分喜欢特种兵这个特殊兵种,感觉他们是王者中的王者,精英中的精英,永远都是无所畏惧的,永远都在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虽然没有看过关于特种兵的纪录片,只看过几部国外关于该兵种的电视剧和国产电视剧例如《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等,但我认为肯定都真实反应了特种兵的一部分特性,肯定有些事情是真实存在的,我坚信。只是他们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有太多的事情和秘密是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的。

  美国凯文?莫勒著、王璜译的《痞子英雄》一书就讲述了一支美国特种兵分队在阿富汗的故事,以表达他对特种部队的尊敬和崇拜。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次,他认为自己有“反行动魔力”,我觉得还不如说是他不惧怕战争,不惧怕突袭,要知道人经常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的,因为不怕,所以不遇。尽管对特种部队和阿富汗战事有所了解,但是想融入进去,了解真实情况也还是不甚容易的事情,但是作者做到了。

  作者对分队部分成员及在各个场合接触到的人都做了简单的介绍,这样的样貌、性格特点等描写,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我们也置身其中,跟着特种兵队员们一起去往每一个地点,接触每一个他们遇到过的人、参与他们打过的每一场仗,甚至感觉炮火声就在耳边回响。

  他们是一群乐观的人。尽管身处战争之中,但是你会发现他们并没有忧心忡忡,担心某一天会挂掉,反而总是在每天单调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乐趣。

  他们是一群无畏的人。在那里,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被袭击的危险,但是他们不怕,不管在哪里,但是他们这样也引起了其他兵种的反感。

  他们是一群认真的人。每一个成员都认真地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保住自己和战友的姓名,顺利完成每一项任务。绿色贝雷帽们在阿富汗战地英勇地默默奉献着,从这个区域调配到那个区域,从完成这个命令到接收那个命令,就这样周而复始着,但是他们永不厌倦,因为他们热爱着他们的贝雷帽、他们的特种部队。

  如果不是作者写了这本书,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么多事情,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情还有那些可爱的绿色贝雷帽们。

  《痞子英雄》读后感(二):打仗真无聊

  读《痞子英雄》

  作者:苏术

  特种部队与民警的区别在哪里?

  看完后我非常想问一问这个问题。我也这样问了我自己。然后我得出的答案就是,除了都是警察这个身份,似乎有太多的不用。

  首先,特种兵属于保密性质的警察。而民警不是。

  其次,民警民警,民在先警在后。民警服务于人民,特种兵可能只服务于命令。

  最后,特种兵的每一次出警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而民警不是。

  我脑海里还有很多的不同,服装装扮,武器配备等等,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本《痞子英雄》让我见识到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特种部队,不是电视里的电视剧,不是小说里的开挂少年。是一群走上阿富汗战场的美国特种部队。

  两国交战以中国现状来看并不是一件非常寻常的事情。就中国而言还是希望国家处于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前行的,但是不是我们希望和平就可以真的避免战争的发生。我生活在市区,没有经历过日本侵华、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等等。但是我知道在遥远的边境,也许正发生着一场场维和小交锋。战争并没有真的远离我们,正享受安逸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那些正在前线的战士。

  对于美国的野心,我从小就被地理老师荼毒。不管他们有没有真的像老师所说的真的有很强的野心,但是我是知道美军对阿富汗开战的事实。

  九一一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展开的一场名为“阿富汗战争”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为了报复九一一,也标志着反恐战争的开始。

  对于阿富汗,我第一个反应就是穷。不管是镜头下还是文字里,阿富汗给我的印象就是缺水干燥,那里的阳光都是燥热的。书里对于环境也有很多描写,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介绍一下当地的情况。作者坐在车里的时候,看着粗糙的沥青路,路上布满了凹痕,还有一些大坑,每一个大坑都像一个危险提醒,提醒着时刻都要面临的来自路面的炸弹的威胁。不同与现在电视剧里的特种部队,还能谈谈情说说爱,有任务的时候出勤一趟,回来后继续谈情说爱。这本书里要面对是生与死的抉择。要生就得要有生的意志,要死也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惊张而又危险的环境里,却没有丝毫让人觉得压抑,整本书读起来却是异常的顺利。

  不能不说,作者对美国的军队是抱有信心。但是美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已经是强权政治了,所以在对战阿富汗的问题上,目前为止并没有真的做到和平解决,阿富汗的局势依旧恶化。文中有写道阿富汗人民对于美军的愤恨,从小孩子向美军扔去石块到美军误杀阿富汗小孩。都使得双方之间明白对彼此的态度。

  2014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阿富汗战争结局。2016年,阿富汗安全局势恶化,国内武装冲突加剧,平民伤亡严重。阿富汗战争历经15年,却依旧无法看到尽头。

  在第十五章结尾处,作者写下来了一句:“打仗真无聊”。

  《痞子英雄》读后感(三):特种部队的人类学打开方式

  特种部队被视为美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可谓文武双全的多面手,身兼多种技能。总共有多少种呢?谁也说不清,况且有些还是军事秘密。不管怎样,特种部队的群体形象是立体的、多元的、丰富的。套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你能看到什么样的特种部队,取决于你的打开方式。这不,从阿富汗战场归来的战地记者凯文?莫勒,带来了他的新书《痞子英雄》,给我们展现了观察特种部队的独特视角。想了好久,我决定给它取名为人类学的打开方式,因为,我就是学这个专业的。在此之前,从未想过特种部队与人类学有什么关系,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特种部队有时就像人类学家一样在田野里辛勤工作。

  特种部队在阿富汗的任务是执行“乡村稳定行动”,这一行动旨在保障乡村民众的安全,增强部落首领力量,实现乡村重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乡村稳定行动是自下而上的。(P15)一听到自下而上,乡村重建,人类学家就激动了。有人类学家写过一本书,《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其实,副标题还可以加一个修饰语,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自上而下”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可以说,人类学对自上而下的变革抱有本能的排斥,同时对自下而上的行动有着天然的亲和力。特种部队如何自下而上地开展乡村稳定行动呢?一问到这个问题,人类学的工作模式就开启了。

  莫勒告诉我们,乡村稳定行动的本质,就是让特种部队在村庄生活和工作,协助建立稳定的当地政府和警察机关。(P15)因而,特种部队要接触群众、深入群众。是的,人类学的基本要求都还记得吧,当你要研究一个村庄,你得在那里待上很长一阵子,跟他们一起吃饭和工作,融入他们的生活,而不只是兜一圈,拍几张照片、发几份问卷了事。特种部队对这一点高度认同。特种部队的指挥官里加中校表示,他不希望美国的军队开着巨型装甲车在阿富汗的农村穿梭,他希望他的队伍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如果还不够直白,里加继续说,“我们真不应该穿制服,而是应该穿便服,每天开着车出去转悠转悠,和老百姓交流交流,搞好关系。”(P108)

  人类学家也不过如此,每天在村里四处转悠。交流一般都是这样开始:“家里有人吗?”“有啊。”“能聊聊吗?”“聊啥啊?”“随便聊聊。”“那行吧。”于是就聊上了。另外,里加强调不穿制服穿便服,人类学家亦是高度赞同。穿上制服会给人一种距离感,老百姓可能就不愿意与你交流了,而穿得越随便,越能获得对方的接纳,换言之,建立关系。

  特种部队擅长的就是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当然,建立关系有时也需要一些技能,比如聊天的技能、喝酒的技能,而给老百姓看病也是接近他们的一种方法(P209)。有一次,莫勒跟随小分队到一个村子巡察,一群老人坐在清真寺的墙边。这时,分队成员寇尼停下来,拿出他的小笔记本,开始跟这些老人攀谈。虽然塔利班分子可能就在附近,但是,一聊几个小时过去了。显得训练有素、有备而来。都聊些什么呢?莫勒告诉我们,不过是一些老掉牙的话题。(P178)尽管如此,要是按照寇尼的方法,他每天都会带着民事治安警察出去,和老百姓打交道。每天都是去闲谈而已,但这是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

  可以说,与群众聊天、拉家常,与群众打成一片,是特种部队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者前提。因为只有建立了良好关系,才能获得对方的帮助,获得塔利班分子的信息,同时帮助他们实现乡村重建。所以,其实也不是闲谈,而是有目的的。当然,人类学家的随便聊聊也是有目的的,不然,怎么会有论文产出啊。

  其实,特种部队也有自己的“论文产出”,那就是书中多次提到的“人文地图”。所谓的人文地图就是村庄的具体情况、细节情况,这村里有多少人,有什么宗教信仰,做什么的,部落长老是谁,多大年龄了,村里有几条路、多少房屋,等等。就像一个人类学家介绍一个村庄一样,这个清单还可以继续列举下去。这个清单越详细,代表特种部队对于当地的情况越了解,与他们的关系越紧密。关系紧密了,塔利班就没有了藏身之处,乡村也可以实现重建,战争也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而这才是特种部队的最终“论文产出”。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作者没能真正地参与到一个乡村稳定行动当中,因为喀布尔的将军禁止记者这样做(P24)。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如果莫勒能够亲自介入一个乡村稳定行动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报道,那么,特种部队的人类学特质将会更加详细的呈现。或许,下一次就可以请特种部队的成员为我们开一次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讲座了。尽管如此,作者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已经展现了美军特种部队鲜为人知的“接地气”的另一面,换言之,一种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痞子英雄》读后感(四):神兵利器皆无用,英雄壮士尽徒劳

  这是一场无望的战争。

  凯文?莫勒在写作《痞子英雄》时,心中怀着对美国特种部队美好的祝福与期待。但他迟早会失望的,这早已注定是一场无法胜利的战争。

  从他离开阿富汗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五年时间里,美军并没有能够在阿富汗建立起稳定的秩序。相反,阿富汗的局势愈发恶化,阿富汗重建行动特别小组(SIGAR)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16年6月,塔利班目前在阿富汗所控制的土地面积,是自2001年塔利班被推翻后最多的。就在今天凌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又遭到重大袭击,死伤无算。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美国派出了他最精锐的部队,奥巴马政府加强了在阿富汗的力量,却落得如此惨淡的状况?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一场徒劳无望的战争?

  答案就在《痞子英雄》这本书里。

  尽管凯文?莫勒并未意识到美军无法胜利的原因,但他在书中客观描述在阿富汗的见闻,却因此更加真实可信。

  最早和他打交道的阿富汗当地人是特种部队的三个翻译,他们有个共同的特征:从美军获得丰厚的酬劳,却遮掩自己的身份,不告诉亲朋好友自己的真实工作。用一句俗话来形容他们心态,便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其他的阿富汗人也并不比他们高尚,特种部队培训的当地“民事治安警察”们,无时无刻不想从美军手中获得更多的好处,装备、补给乃至服装、电话卡。尤其是治安警察的分队长官,一面痛斥着上级的腐败,一面试图利用自己手中的微末权力,来为自己捞取利益。

  当你在一个敌对的国家,他们的国民以与你合作为耻,却又把你当成散财童子,这样的战争要怎么才能胜利呢?

  另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记叙,是孩子。

  凯文?莫勒和特种部队的多次日常巡逻中,都遭遇了阿富汗孩子的敌意。孩子们会捡起路边的石块,扔向美军士兵。更为可怕的是,小孩们特别喜欢塔利班发给他们的玩具枪,并用它假装向美军士兵开枪。两件事叠加在一起,就极容易导致神经紧张的美国大兵开枪误杀孩子,这自然又会加深阿富汗人的敌意。回想六十年前,美军士兵在德国和日本给小孩子发糖果,赢得了孩子们的心;今天他们在阿富汗也发糖果,却改变不了孩子们的敌意,世道变了。

  美军在阿富汗时常要面对简易炸弹的袭击。我以前很单纯,觉得简易炸弹就是杀伤人员而已,读过《痞子英雄》,才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炸弹袭击的目的不只在于对美军造成杀伤,甚至不造成杀伤都无所谓。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牵制美军大量人力物力,耗费时间精力和物资来处理这些爆炸事件。书中记叙一次炸弹袭击,没有人员伤亡,可以说毫无破坏,美军却出动了一支专门的炸弹处理小组来勘察。就在他们勘察时,坎大哈市内正在不断地响起爆炸声。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和抗战时的地雷战相似,人员杀伤并不多,却令日军如惊弓之鸟,风声鹤唳,只能龟缩在据点之内。

  你只有一双拳头,敌人却可以十处敲锣,该往何处去呢?

  凯文?莫勒离开阿富汗时,心中对美军特种部队的敬意愈发高涨,对阿富汗战争的前景却开始满怀疑虑。他谈到自己的感想,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美军用装甲车、火力基地、防护装置把自己重重保护起来,却割裂了与当地百姓的联系。不能够争取到当地百姓的支持,“乡村稳定行动”就无法成功,阿富汗战争的结束就遥遥无期。他说的没错,但这其实是一个悖论。一旦脱离了这些保护,在这片充满敌意的土地上,美军就可能遭到严重损失,这是指挥官彼得雷乌斯、乃至总统奥巴马所承受不起的政治风险;而一旦身处重重保护中,就不可能真正在阿富汗建立稳定的统治和秩序。处在这样的两难境地之中,美军的阿富汗战争早已失败了。

  书中描写的特种部队成员,都是一些痞气的英雄人物。他们有正义感但蔑视条条框框、行动力强而有自己主见、富有同情心却颇有点自傲……可是,在这样的境地下,英雄也只能徒叹奈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