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读后感1000字

镜像读后感1000字

2020-10-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镜像 读后感 

  《镜像》是一本由陈新著作,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0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镜像》读后感(一):青少年

  好书,看了感慨万千。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童年,每个成人心中都有一个儿童,每个人的情感都留存着纯真,不管多伟大的作品,最打动人处还是其故事的本真和思想的纯净。虽然程度不一样,但美好的东西没有人不爱,因而,这部小说视角虽是少女的,各色人物是虚构的,但故事的背景却是现实的,也因此读者的构成也是老少咸宜的。

  《镜像》读后感(二):《镜像》是一本很有深度的书

  继《探海蛟龙》《嫦娥揽月》后,知名作家陈新的又一力作《镜像》于本月问世。据了解,这部青春励志小说以多人物时空的手法和精彩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充满悬念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镜像》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讲述了两组人物的故事: 积极向上的王恩玫成长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屡遭挫折、 打击的袁倩却受到命运的厚爱……通常的小说都是单线叙事,《镜像》却采用时空倒转、多线推进的结构, 使不同人物同时上演各不相同又若即若离的故事。最后两个女孩子出人意料地合二为一。

  《镜像》问世后,引起不少读者追捧,也引起了业界专家关注。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著名作家邱华栋特地为该书写了题为《时间深处的爱与痛》的序言, 高度评价该书的思想内涵和文学分量,并称这是陈新继《嫦娥揽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后,又一部具有超越性的文学佳作。

  陈新告诉记者,《镜像》 是他历时两年创作而成, 该书着力于多元化时代,以“镜像”的形式讲述成长故事,同时对社会提出警示。

  据了解,陈新是嘉陵区大通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其作品曾分别获得北京文学奖、浩然文学奖一等奖、周克芹文学奖等。南充晚报记者 张驰

  陈新又推力作《镜像》受业界好评

  《镜像》读后感(三):《镜像》:中国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近日,青年实力作家陈新长篇小说《镜像》,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26万字,首印2万册,风格温馨、大气,活泼又不失稳重,其令人惊诧的叙述方式,直击现实炎凉的勇气,能令人或笑或哭或悲或怒。

  陈 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江凡》,一篇非虚构纪实散文,被编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语文》教材二年级课文。目前这篇文章已经在教材中使用了14年,全国很多学校都在使用,网上有很多关于《江凡》的教案、课件视频和文章,有千千万万的孩子读着这篇课文长大。

  《镜像》,仅这部长篇小说的名字,我就觉得挺有段位的,其形式感特别强,已经挑战了难度。

  《镜像》讲述了两组如发辫般交集、曲折的人物故事:

  豆蔻春初,积极向上的王恩玫成长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考试没作弊,却遭遇魔幻之冤奇葩之祸;想成好学生,却每每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好心扶起跌倒的老太婆,却被恩将仇报被迫转学……

  屡遭摧折的袁倩,意欲破罐子破摔,命运却对她厚爱:写作文嘲讽老师,老师没责罚她还嘉奖她;把班主任捉弄哭,班主任却向她道歉;不想好好学习,老师却激发她的兴趣,使她成了学科尖子……

  两个女孩子同时推进互不关联的两组故事,貌似远之天壤,岂知真实距离,却仅隔时间之墙。

  《镜像》是一部青春励志长篇小说,是一部真正关注当下青少年酸甜苦辣的书。其实,这仅只是表象,该小说真切的内涵远非如此。

  小说通过不含杂质的少女之眼,来观察当下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观察成人世界的虚伪与矫情,观察传统道德的沦丧和挣扎,是花季一代颠沛流离仍执念希望的心灵成长史,是面对令人啼笑皆非的痛苦遭遇时却仍矢志前行的奋斗史。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童年,每个成人心中都有一个儿童,每个人的情感都留存着纯真,不管多伟大的作品,最打动人处还是其故事的本真和思想的纯净。虽然程度不一样,但美好的东西没有人不爱,因而,这部小说视角虽是少女的,各色人物是虚构的,但故事的背景却是现实的,也因此读者的构成也是老少咸宜的。

  《镜像》弘扬真善美针砭假恶丑,既是现实生活的精准写真,又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语言幽默风趣、隽永灵动,情节身临其境直击内心,能给人超越平庸的阅读快感。

  当然,《镜像》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新颖的叙事结构。

  传统的小说结构多是线性的,单线的,如下水道般笔直了然又索然,少了河流般的蜿蜒秀丽,以及沿岸润泽的似锦繁花。

  但《镜像》的结构却一反惯常的线性叙事、单线叙事司空见惯的浅鄙及沉疴,采用了一种打乱顺序、时间切分并重新组合的叙述方式,让两个不同纬度的故事,隔着岁月之墙,机巧地穿越并交织到同一平面,不露声色地推进。扼腕难忘的回忆和触手可及的现实,靠挥之不去的魇梦、靠意象之花栀子、靠纯洁流淌的本真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两个不同时空的人与事,到同一个平面叙事、演绎,既立体又魔幻。

  小说的结局,过去与现在巧妙地融会,实景与镜像珠联璧合,隔着时空的两个主人公也出人意料地合二为一,让一直追索答案的读者恍然大悟赞叹击节……

  人生从不顺境,难免偶尔孤寂。回望岁月,甚至沉缅于曾经的摧折之痛之中。但过去和现在,何尝不是两两相望的镜像。

  好在,曾经挥之不去的魇梦,最终会在时间的阳光中消散。光明,亦会拂去阴霾的旧尘。

  清逸而纯粹的芬芳,是最鲜艳的绽放方式;诚实而善良的心灵,是所有美好的伊始。

  镜像的叙事,情致盎然,鲜艳始终。

  镜像是虚幻的,镜像又是真实的。

  镜像,是时间之像,陈列着肆意奔放的过去,开启着芬芳飘荡的未来。由此可见,作家陈新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是有野心的,他不是为了故事堆砌而创作,而是为了传递一种思想而创作;他不是为了轻松又最易令人乏味的阅读潮流而创作,而是独辟蹊径讲究时间切分技巧而创作。

  在当下的语境中,《镜像》的发表与出版,是一件值得重视的文学事件。一部长篇小说能够给我们带来对生活的洞见,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何况,这部书的语言幽默风趣,文字隽永灵动,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逶迤,结构新颖奇巧。有泪有痛,有苦有甜,有悲有喜,有传统有潮流,温馨、大气,活泼也稳重,雅俗共赏,文坛中人会为他的手艺叫绝,而普通大众则能够得到对生活滋味的新认识,不失为一部当代长篇小说佳作。

  (作者邱华栋,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作家)

  ————原载《江西日报》2016年10月28日

  《镜像》:中国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镜像》读后感(四):四川广播电视台访谈陈新长篇小说《镜像》——无视镜像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四川广播电视台访谈陈新长篇小说《镜像》——

  无视镜像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根据四川广播电视台2017年8月11日《读书人》节目整理

  主持人圆媛:

  欢迎来到FM94.0四川财富广播每晚10点到11点邀请您一起共享一小时阅读时光的《读书人》,我是主持人圆媛,让我们一起来读书、读人。

  今天晚上为大家邀请到节目中的这一位读书人是陈新,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著有长篇小说《镜像》,长篇报告文学《蛟龙逐梦》《嫦娥揽月》,散文集《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等等等等。

  然而今天他带进我们节目的,主要是他的这一本长篇小说《镜像》。

  而一说到《镜像》呢,我想可能有一些朋友他就会想到博尔赫斯的《镜子》,所以今天咱们从《镜子》开始聊。

  首先还是请进陈新老师到直播间。

  陈老师您好!

  作家陈新:

  圆媛好!各位听众朋友好!

  主持人圆媛:

  嗯,今天晚上,非常感谢陈老师的到来啊!

  就在上节目之前也在跟您聊,我们先来说这个镜子的话,其实是有很多可以聊的,和我们平时的生活也很贴近。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很喜欢照镜子。除了博尔赫斯,他说镜子会让他心怀恐惧,他是我听说第一个照镜子会让自己害怕的人。大部分的人照镜子都存在着那种流连忘返的状态,沉醉在自己的美貌当中的感觉。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好像会自动地把自己美化一下,这是有一个科学依据的。

  您爱照镜子吗?

  作家陈新:

  嗯,我觉得每个人都喜欢照镜子,都爱照镜子。

  那么您刚才讲的博尔赫斯,他对镜子有一种恐惧,我理解他可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分析他怕通过镜子反馈给他的他自己的镜像不是那么好看。

  镜子的作用也确实是这样的,能让照镜子的人变得更美好。

  主持人圆媛:

  嗯,就是。我们可以修正一些不好的地方,然后让自己变得更美。

  然后我想到了很多小朋友。记得我小的时候,路过一些建筑,如果那些建筑的外墙是那种可以反光的材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多看两眼。

  您觉得爱照镜子是人的天性吗?

  作家陈新:

  我个人觉得是。

  我理解人类照镜子这种行为,可能不仅仅是欣赏自己,更重要的是希望自己通过照镜子带给社会一个美好的形象。就是说没有一个人照镜子,是想通过镜子看到自己很丑陋的一面,他(她)都是通过镜子来看哪个地方有点脏啊,尤其是美女看哪个地方有颗粉刺啊,她可能就要给它粉饰一下;头发或者没梳好,肯定就给它梳得更漂亮一些……

  就这样,人们照镜子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面对社会的时候,变得更美好一些,能给别人一个美的印象,或者一个整洁雅致的形象。很难想象谁照镜子时发现门牙缝里塞着一片青菜叶而不管不顾,或者发现眼角有一大坨眼屎会容忍其继续傲娇地存在着。

  主持人圆媛:

  虽然说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不希望看到不好的自己,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的话,又是为了寻找不好的地方,像您刚才说的看到粉刺,或者头发凌乱这些,然后解决掉它,修正掉它……这是我们照镜子的目的。

  而且镜子很奇妙的一点,就是它不动声色,却能反映一切:好的;不好的;你想看到的;不想看到的……它都会给你反映出来。

  记得白雪公主那个童话里的皇后问魔镜: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吗?或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

  她想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

  但镜子不这样回答,而是说:“白雪公主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还有《红楼梦》里的贾瑞,也是照了那个风月宝鉴后,整个人完全崩溃了……

  他们都属于被镜子坑了,都看到了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镜子也的确挺无情的,它不会去掩饰什么。

  作家陈新:

  我是这样理解的,镜子它其实也没坑谁,它可能就相当于一个高人,是大彻大悟的高人。就是说不管你长得美还是长得丑,他都以真实的那一面反馈给你,不动声色。

  所以镜子是最真诚的,它相当于一个诤友一样。

  这个话远一点儿说就更是这样。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把魏征当作一面镜子。有三句话是这样说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能知兴替。”魏征这人呢,不管你是皇帝,还是百姓;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像镜子那样铁面无私,都能做到不折不扣不遮不掩真诚地反馈事实真相。

  主持人圆媛:

  所以,镜子这个东西就像您刚才所说,它是很诚实的,它像一个真诚的高人一样,不管照镜子的人想要得到什么,我这儿就这些:你想要,我给你;你不想要,我也要给你……我都会反映出来,是这样子的哈。

  我记得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几乎每个女同学的抽屉里都有一面镜子,也会常常拿出来看一看,审视自己的仪表,确认自己的美,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成长。

  现在携带镜子的人少了,爱自拍的人多了。我觉得爱自拍也是照镜子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现在的手机有美颜软件,经过美颜软件的处理,会使你自拍的照片比真人美很多。

  假如照片不用手机美颜软件处理的话,就会奇怪:所拍照片怎么不像我自己了?

  他们习惯了手机的美颜功能,习惯了欺骗自己,最后发展到不想看到真实的自己。但是,即便我们不敢承认,不敢面对,真相还是一直在那儿,这就是镜子存在的重要的意义了。

  那在今天,陈新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这本长篇小说《镜像》当中,也有一面镜子,在这个镜子的里外,有两个女孩儿,这两个女孩儿看上去非常非常不一样的。

  下一小节,我们就聊一聊小说当中的这两个女孩,也聊一聊在现实当中可能不太一样的两个我们自己……

  ……

  主持人圆媛:

  欢迎回到节目当中,这里是94.0四川财富广播,每晚10点到11点邀请您一起来读书、读人的《读书人》栏目。我是主持人圆媛。

  今天晚上为大家邀请到节目中的这一位读书人是陈新,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今天带来的是他的长篇小说《镜像》。

  我们再一次欢迎陈新老师!

  欢迎您,您好!

  作家陈新:

  嗯,圆媛好!各位听众好!

  主持人圆媛:

  今天我们聊的《镜像》这本长篇小说,它当中有两个女主角。该书的封面也有两个女孩儿的形象。刚开始读的时候呢,有一个叫王恩玫的女孩儿,有一个叫袁倩的女孩儿,好像是两个女主角,她们这两个女孩儿有什么不同的性格,或者说不同的经历吗?

  作家陈新:

  这两个女孩儿的性格是迥然不同的。

  王恩玫是一个内心非常纯净的小姑娘,是个阳光女孩,乐于助人,爱学习,也很上进。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事情,比如说她跟同学开玩笑,可能不小心玩笑就开大了,把同学“开”进医院了;想在老师面前挣个表现,可是事与愿违,老师误解了;在社会上也喜欢做好事,曾经帮助一个摔倒的老太太,给老太太钱,又给老太太买饮料,谁知却被那个老太太给讹诈上了,那个老太太一家子都到她家里来又吃又喝,耐着不走……本来街上都有摄像头的,但派出所去调查时发现,摄像头都是坏的。

  主持人圆媛:

  就是说,这个王恩玫是长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乖巧懂事上进的孩子,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但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却遭遇了一些风雨和不顺……

  这是王恩玫的形象。那么袁倩呢?

  作家陈新:

  袁倩这个女孩儿,内心其实也是很善良的。但是她可能经受了一些学习方面或者生活方面的挫折后,有了一点玩世不恭。比如老师叫好好学习,智商很高的她,觉得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很多东西自己都懂了,没必要再规规矩矩坐到那里听;有时候搞一点恶作剧,把老师气得不行,甚至气哭老师;也时常给老师制造一些难堪……

  但老师是很好的老师,不计较她的淘气,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她温暖,善待她,培养她,最后她成了一个乖孩子。

  主持人圆媛:

  嗯,就是说,和王恩玫比,袁倩简直就是一个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疼,让家长心烦的孩子。但是相反,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好人,很多爱心,帮她慢慢矫正了缺点。这样来看,两个女孩儿在性格上是完全不同的,她们的生活遭遇上好像也是南辕北辙的。

  一个本来特别好的女孩儿却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却遇到很多好的事儿,这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物的成长轨迹。

  但是据我所知,到小说《镜像》最后,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是这样吗?

  作家陈新:

  对,这两个女孩儿,王恩玫和袁倩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人的两段生活经历,反映了这个社会有温暖的一面也有令人难堪的一面,包括学校的教育,包括家庭的教育。

  王恩玫刚好就遇到了社会中不好的人与事,走投无路,甚至警察都帮不了她,她只能转学,换一个环境、一所学校,且改了名字……

  主持人圆媛:

  在这里,王恩玫和袁倩这两个人这两个扣就系上了,读者就会发现原来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那其实这也是一种照镜子。

  您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是两个人物交织在一起写的,最后才把谜底揭晓。

  虽然我们已经剧透给大家了,就是把这个最大的谜底已经告诉大家了,但这个其实不影响大家在阅读当中的一些感受的,这其实是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照镜子的过程。

  我们常常在关注过去的自己时发现,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有很大的变化。您会不会在生活当中也常常这样比对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

  作家陈新:

  肯定会是这样的。

  还有,这本小说的名字叫《镜像》,镜子的镜,成像的像,我也想解读一下。

  为什么叫《镜像》呢?书中女孩儿隔着时间的成像,反映了我们社会,我们人性中的一些东西。如果单讲这两个女孩儿成长的故事,其实一点都不精彩。

  《镜像》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其新颖别致的讲述方式。它跟一般小说的讲述方式不一样:第一节讲王恩玫,第二节讲袁倩;第三节又讲王恩玫,第四节又讲袁倩……类推。第一节、第三节、第五节讲王恩玫,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讲袁倩,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很多读者读此小说的过程中,可能一头雾水,但越往后面读,便越有感觉。

  因为这两个女孩之间,通过梦呀,通过善良啊,还有其他一些细节,是关联的。

  当读者读到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候,就会突然明白两个女主角是同一个人,也可能为作者精心安排的这样的结构拍案叫绝。

  为什么呢?因为阅读的过程中读者既在思考,更在解密。

  主持人圆媛:

  也就是说,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可能读者还需要一点勇气,需要一点耐心,只有耐着性子读下去,才能收获到最后的精彩。

  当然,稍后我们会和陈新老师继续来聊他的这部长篇小说《镜像》,也希望收音机前的你持续地关注,我们稍后再会。

  主持人圆媛:

  欢迎回到节目当中,这里是每天邀请您共享一小时读书时光的《读书人》节目,我是主持人圆媛,欢迎收听FM94.0四川财富广播……

  今天晚上为大家邀请到节目中的这一位读书人是陈新,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当然曾经也是非常知名的《知音》杂志首席编辑,所以呢他对于情感的把握,我觉得也应该是非常细腻和准确的。

  我们再一次欢迎陈新老师来到节目当中,欢迎您!

  作家陈新:

  各位听众,大家好!

  主持人圆媛:

  我们今天在和大家聊陈新老师的这一部长篇小说《镜像》,上一节聊到小说中有两个女主角,一个叫王恩玫,一个叫袁倩,这两个女主角到小说的最后其实是同一个人。

  那么这一面镜子竖在这儿,它照出的就是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或者说是将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之间的这样一个时间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个是镜子所能呈现出来的变化。但我们在同一个时间段,因为处于不同的环境,也会有一些变化,比如我们在家庭当中,可能会是一个样子;到社会上去,可能会是一个样子;对于孩子来说,在学校当中,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这一面镜子,可能也是我们不同的社会角色之间的一个比照。

  陈新老师,今天网上聊到长篇小说《镜像》,我很想知道您为什么选择初中小女生来做人物角色呢?

  作家陈新:

  是这样的,我觉得初中的小女生的心灵是最纯洁的。如果通过一个具有最纯洁的心灵的那种女生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可能最准确,也容易让读者冷静地反思,所以选择了小女生来观察这个社会,来观察学校,观察家庭教育。

  那么这部长篇小说取名《镜像》,也是有讲究的,是希望给读者一面镜子的作用。就是我们通过看这本书,反思一下自己,当家长者是否合格;当老师者,对孩子是否有爱心,等等。

  主持人圆媛:

  明白!那么就是说《镜像》这本书,您本身希望它是一面镜子,既呈现社会百态,又能使每位读者都能自我投影到小说当中,然后自我对照进行一些反思和修正……

  《镜像》书写的是一个哲学比照。比如说书中王恩玫和袁倩是一个比照;两个人的成长段落又和社会的比照,和家庭的比照。

  我们跳出这部小说也能看到,孩子常常是一个家庭的镜子,从孩子身上能看到他们成长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现在有很多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我甚至在一些网上还看到这样的评论:“父母皆祸害”,他们讨伐自己父母,毫无感恩之心。

  您怎样评价这样的人?

  作家陈新:

  要谈这个问题,可能就要讲一下《镜像》小说里边的另外一条线索。

  《镜像》有三条线,刚才讲了两条线,就是王恩玫和袁倩的两条线。其实还有一条线,讲一条宠物狗。

  一条小宠物狗,它肩胛骨所在的地方,可能不小心被主人的开水给烫了,毛掉了,有了一个疤,变成了一只丑陋的狗,主人就把它扔了。心地善良的王恩玫可怜它,有心收养。可是王恩玫的父母又不同意她将这条狗带回家,于是她便总是把自己她早餐中的面包、火腿肠之类拿给那条可怜的宠物狗吃。

  这条宠物狗,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寓指王恩玫,或者袁倩,或者天下每一个孩子,是他们的一个镜像。

  这什么意思呢?可以这样解读这个问题:我们每个家长都很喜欢自己的孩子,都给自己孩子无私的爱。但我们在给孩子爱的过程中,却没想过我们付出的这种爱,是不是在孩子们的心中也是爱,或者他们是否感受到了这种爱。

  你刚才所提的问题中说,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为什么很多孩子却无视这种爱,非但不感恩,还很反感,答案可能就在于此。

  主持人圆媛:

  是这样吗?您还是觉得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吗?我觉得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幸运,小时候觉得是幸福的,因为爸爸妈妈都很爱我,家庭好像也很圆满的样子。

  我觉得孩子对于父母就应该有感恩之心才对。但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可能和自己父母的关系不是那么融洽,然后我就会去说他们,但是越往后来我越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个发言的权力,因为别人家里的情况可能和我家的情况不太一样。

  作家陈新:

  那我接着刚才说的继续一下。

  天下父母,正常的情况下,都是爱孩子的,为什么孩子又不接受,那么可能和父母这种爱的方式有关。就是说他这种爱的方式,是不是真的爱?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接受程度。

  又要说到《镜像》中的那条宠物狗了。

  很多人喜欢宠物狗,那么我们养宠物狗,是为了给宠物狗爱吗?

  其实很多人养宠物狗,是希望宠物狗能够化解他们的孤独,给他们寂寥的生命带来抚慰。当宠物狗不能给他们带来这样的需求的时候,他们心中的“宠”便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镜像》中的这条宠物狗肩胛的地方不是被烫了吗?变丑了,不能给主人带来美的享受了,就因此被抛弃了。

  当下多数孩子也是这样可怜地生活着:如果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不受老师喜欢,家长也便厌弃他们了,否定他们的一切,随时挖苦他们,嘲笑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还总拿邻家孩子与之比较,把邻居家孩子的优点当成无形的鞭子抽打自己孩子稚嫩的心灵。

  因为这类家长觉得,这样的孩子不能给自己心灵的快慰,不能满足自己与别的孩子的家长比拼时的虚荣心,甚至把自己正该的付出当成功劳……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不是很可怜吗?他们能够快乐吗?能不记恨父母吗?

  因而,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对孩子长久的失望,其实就是对他们在心灵上实质性的抛弃。我们对孩子在心灵上存在了实际性的抛弃之念后,孩子的心灵也便如《镜像》中形体流浪的那条宠物狗一样,开始了流浪……

  主持人圆媛:

  明白了,《镜像》还有一层寓意,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应该互相视对方为镜子,互相照镜子。我觉得,孩子总能从父母的身上看到未来的自己。我这样说可能有一点宿命的感觉……

  但确实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很多时候孩子在重复自己父母的人生之路;而父母也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如父母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孩子多半也是充满爱心的;父母粗鄙得过且过,孩子长大了多半也是粗鄙和得过且过。

  我原来觉得这可能有点儿宿命,但现在读过《镜像》后,觉得这也是镜像的作用。

  作家陈新:

  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个人觉得,人之初,性本善,天下的孩子诞生之初,其实都是好的,可爱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变得不听话了、调皮了,他们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孩子,可能是父母,或者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有问题……

  主持人圆媛:

  那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小节再聊,稍微休息一下。

  主持人圆媛:

  欢迎回到节目当中,这里是FM94.0,四川财富广播每晚10点到11点邀请您一起来读书、读人的《读书人》节目,我是主持人圆媛。

  时间过得很快,又到今天节目的最后一个小节了,今天我们来到节目当中的这一位嘉宾是陈新老师,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今天他带到节目中来的是他的长篇小说《镜像》。这一本小说,我们可以把它归为青春小说、成长小说,它关注的是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和内心世界;或者说,这本小说是以孩子们清澈的眼睛来观察成人的社会。

  我们再一次欢迎陈新老师来到我们节目当中。

  陈老师您好!

  我们上一小节,说到父母和孩子之间互为镜像的这个问题,还没有聊完。

  您是否会觉得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一个孩子能通过父母看到未来的自己,是这样吗?

  作家陈新:

  《镜像》这部小说,是想告诉父母,孩子可能是家长、老师和社会的一面镜子。

  反之亦然。

  主持人圆媛:

  那么跳出小说呢?您会不会觉得说,我们从父母身上能看到自己的未来?

  作家陈新:

  应该说不完全是这样。我的意思是,每个孩子,从遗传基因的角度来看,孩子应该会遗传父母身上的一些性格特质;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看,会一定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但是,如果家长都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社会经验来爱孩子,来教孩子,这个可能就不太正确。

  为什么呢?

  因为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有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问题,因此家庭教育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只要孩子是积极的、向上的,家长就要支持他们,哪怕他们的行为举止让父母难堪,也要包容他们。

  《镜像》也反映了校园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很多老师都喜欢成绩好、表现好的孩子;如果孩子表现不太好,成绩不太好,老师就不太喜欢,就给一些冷眼。

  但这不是绝对的,《镜像》中王恩玫遇到的老师就是喜欢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的老师;而袁倩遇到的老师则很包容,充满爱心,无论学生是否成绩好,是否表现好,学生在她眼中都是可爱的宝贝。

  主持人圆媛:

  成绩好、表现好的孩子,是守规则的孩子,老师花在他们身上的精力会相对少一些;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孩子,因不太遵守规则,老师应该付出更多的心血才对。如果本末倒置,那说明老师的奉献精神有些跑偏。

  作家陈新:

  我的长篇小说《镜像》,通过王恩玫和袁倩所反映的校园生活,就是你所说的这两种情况。我希望王恩玫、袁倩,甚至那条宠物狗的故事,能成为一面镜子,镜像我们的行为举止。就是说,《镜像》这本书也是一面镜子,是当下社会的镜子。

  社会本身,其实也是镜子。

  常识告诉我们,我们在镜子面前,对着镜子笑,镜子回报给我们的也一定是笑;我们对着镜子做出很凶恶的那种表情,镜子回报我们的,也一定是很凶恶的表情。

  主持人圆媛:

  是的,这个说出来,虽然有点儿心灵鸡汤的感觉,但事实确实如此。就是你抱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往往收获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结果。我非常明白您刚才说的那个意思。

  长篇小说《镜像》,书写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小说的本身就像镜子一样,有你想要得到那些信息,也有你不太愿意知道的那些信息,比如你的美正在消逝,比如你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美……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个社会纵然复杂,我们自己可以活得很简单,简单地看待周围的一切。

  回到刚才我们说的那种亲子关系,最终能和解吗?

  《镜像》中的两个主人公,有着迥然不同的两种个性,她们之间能和解吗?

  作家陈新:

  这个肯定能和解的。

  《镜像》中的两个主角王恩玫和袁倩,不管之前她们多么的乖,或者后来多么调皮,最终都回归到了懂事的层面。

  小说也告诉我们,要如何镜鉴自己。

  我不仅写小说,也写散文,我写的散文还进入了北师大出版社的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课本,到目前已经用了十多年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一直比较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这篇进入《语文》课本的散文名叫《江凡》,讲述的是孩子综合素质方面的内容,对如何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有着教化作用。

  《镜像》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也有着教化作用的。当然小说的教化作用都是通过内容呈现的,而非硬生生的说教。

  读过《镜像》的读者都明白,或者感悟:对社会也好,对孩子也好,对学生也好,对老师也好,对同事也好,对父母也好,我们都应该把对方当作镜子。意思是我们面前的社会、孩子、学生、老师、同事、父母,他们不仅仅是社会、孩子、学生、老师、同事、父母,他们更是一面镜子。如果我们以这种心态来面对社会、孩子、学生、老师、同事、父母,把社会、孩子、学生、老师、同事、父母都当成镜子来照自己,向其展示或者付出由衷的、微笑的、美丽的真心真情,不敷衍、不扮鬼脸,不凶恶,那么这个社会可能就会越来越美好!

  主持人圆媛:

  我觉得陈老师说得很对。

  在这个社会上,如果所有的人,都用照镜子那种期盼变得越来越美好的心态来为人外世,这个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作家陈新:

  其实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生信条,那就是“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什么意思?就是说,咱们坐地铁,或者在哪里,不小心人家踩了你一脚,如果人家对你说“对不起”,或者没说“对不起”,你都很冒火,可能矛盾就会激化;如果人家踩了你一脚,踩得很疼,你却对人家一笑,理解人家不是故意的,甚至在人家说“对不起”之后你说“没关系”,可能就不会有矛盾产生。

  我们面对社会其实也应该这样的。对孩子、对父母、对老师、对学生,都应该这样善待。

  善待的付出,也必然会有善待的回报。

  所以,我一直坚信“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主持人圆媛:

  嗯,没错!所以说今天也非常感谢陈老师带来您关于镜子的一些想法,以及您对您的长篇小说《镜像》的非常精彩的解读与分享。

  镜子,也许现在不在你的身边,但是镜像却无处不在,无视镜像存在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友为镜,以己为镜”,让我们在镜子面前变得越来越美好。

  谢谢陈新老师作客直播间!谢谢您!

  同时,也谢谢收音机前听众的收听!那我们今天就和你一起读到这儿,下次再会了

  作家陈新:

  谢谢你!也谢谢各位听众!

  主持人圆媛:

  嗯,那我们就下次再见,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