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天下的远征》读后感1000字

《冰雪天下的远征》读后感1000字

2020-11-12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冰雪世界的远征 读后感 

  《冰雪世界的远征》是一本由毛一雷著作,大百科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冰雪世界的远征》精选点评:

  ●毛医生体力很好

  ●艰巨得很的任务!成功是结合天时地利人和!

  ●值得一读!

  ●非常棒的一本书。描写南极科考站昆仑站的建站过程。作者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这趟极地旅程的艰辛和不可思议。但其中有些准备的仓促和为了领导的剪彩而冒生命危险的形式主义,也让人觉得叹息。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作者本人的笔法显得刻薄了点 我几个宁波同学也会如此 虽然换我也会大把抱怨 但没必要如此表达 当然 故事本身已足够精彩 熬夜看完的

  ●日记形式的书读起来确实有点流水账一样,不过对了解南极这片大陆以及我国建立昆仑站的过程还是有帮助的。

  ●【在 @雨枫书馆 翻书243】@中国国家地理 的这本书很好,值得推荐! 北京协和医院医生毛一雷详细记录了他担任南极科考队医生,亲身经历2009年建立昆仑站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在南极内陆独自驾驶雪地车,往返大冰盖的全程的惊险记录,对各个队员和同事的鲜活描述,都透露出作为一名医生的细致认真。之后准备看《世界上最糟糕的的旅行》,这本书讲述人类第一次踏上南极点的故事。那是在1910年,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个悲剧故事。

  ●单纯的日记

  ●太像流水账了

  ●不知道去南极做志愿者要什么条件

  《冰雪世界的远征》读后感(一):值得回味

  编辑语:

  关于国家荣誉、关于探险、关于生命、关于环境……

  比科幻更离奇、比小说更真实、比武侠更江湖、比悬疑更惊险……

  原味文字搭配珍贵图片

  走近魅力而严酷的冰雪世界、品读南极人不平凡的故事!

  《冰雪世界的远征》读后感(二):老杨是谁?

  书中最后说老杨直九飞机坠海,我查了书前,老杨应该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

  可是杨惠根应该还在啊?

  所以我想问作者,坠机的老杨是谁?

  1965年9月的一天,杨惠根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现苏州市吴中区)车坊一个叫做瑶盛的小村庄里。1983年秋季,杨惠根以优异的成绩从甪直中学高中毕业考入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由于他的勤奋,四年的本科学习他用三年时间就全部完成了,成为湖北省教委特批的提前毕业的学生,这在大学里是不多见的。优异的成绩得到了武大许多教授的肯定与赞扬,他们鼓励杨惠根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杨惠根和父母商量后就仍然留在了美丽的武大,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一直到1992年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才离开这个呆了九年的校园。九年的大学生活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他渐渐成熟了。 大学一毕业,他就被分配到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为该所引进的第二位博士。天资聪颖加上勤奋懂事让他一进入单位工作就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欣赏和喜欢。1992年,也就是他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他就受单位委派赴南极日本昭和基地参与极光越冬观测。他十分珍惜这样一个学习的实践机会,每天积极参与各项科考项目的实地探测、数据记录等事务,有些事情不需要他参与的他也认真积极对待,努力的付出自然收到了丰厚的回报,从大学里的理论到现在的实践,他逐渐有了一个立体的极光探测知识体系,慢慢成长成为一名成熟的科考人员,并逐渐成为了中国极光观测的开拓者之一。“这样的年轻人要培养!”单位领导慧眼相中了这匹千里马,他刚从南极科考归来,就委派他到日本京都大学理学部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夜测极光研究。后又于2000年3月获得了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从事白天测极光研究。由于杨惠根博士在极地研究方面的杰出表现,他于2003年10月被任命为中国北极黄河站站长,中国极地中心副主任。

  《冰雪世界的远征》读后感(三):动人的真实与真情

  这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本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毛一雷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中国建设昆仑站,他作为随队医生全程参加,这本《冰雪世界的远征》就是他在整个建站过程中的日记集。平时我读到的关于南极的文字记录,不是说教内容的铺陈,就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描述,总是让人将信将疑。读完这本书,可以说彻底拂去了我心头的一层疑云。

  毛先生的日记内容详实,富于细节描写,文字朴实而不失精彩,就像我在前言中说的:充满细节描述的日记体形式,娓娓而谈的平等语气,毫不拘束的真情流露,让人感觉随同作者身临其境经历了整个昆仑站建设的全程。在他的笔下,就算最权威的队长李院生的诸多个人习惯和性格癖好也难逃被“曝光”的命运,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这些专家的距离。

  《冰雪世界的远征》无论封面还是版面设计都很朴素,配的彩图也主要是为文字服务,虽然不多,但是和文字一样,也很真实,多是关于建站过程的片段和队员的南极生活。对人的意见,对事物的看法,作者都毫无保留地加以记录、描述,有时候甚至让人感到惊讶,也难怪写序文的专家说这本书“带有一定的个人情绪色彩”,但我却非常喜欢作者的真情流露,不仅因为“这恰恰证明了南极自然环境之残酷与内陆考察生活之艰难”。

  “再次细细重读我的南极日记时,我有种恍惚的感觉,就像这一切都是上辈子发生的事,离现实是如此的遥远。那一段经历就像是人生的一页已经永远地翻过去,再也翻不回来了;又仿佛所有的这些事都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我只是一个附体的灵魂在一旁非常贴近地伴随着那人经历了整个过程。” 非常感谢毛先生能以这样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分享他的经历,让我收获了一份别样的感动。

  《冰雪世界的远征》读后感(四):《冰雪世界的远征》:生命中那一页非凡华彩

  http://loveinapuff.blog.163.com/blog/static/17075455120112274041739/

  呃……在我的阅读经历中,论书店里书架分类和书本实际内容之间的诡异关系,这本书一定可以排到前三。当我终于找到它的时候,一方面很感慨自己竟然舍弃鼠标、亲赴一试;另一方面,对某书店时至今日仍然浓重的非人性化“国营气息”叹为观止,所幸,一切都是值得的。书的封面简洁、典雅,写着若干热情洋溢的文字,虽然字体略怪但纸张、厚度是我喜欢的手感。那天读者见面会上,我见到过作者毛一雷医生本尊,这也许是我关注这本书的一个导火索。

  真正吸引我投入阅读并于此刻落笔成文的,是《冰雪世界的远征》这本书所采用的罕有独特的视角,尤其是饱含其中极其珍贵的生命体验和感悟。很少有书的阅读过程能让我感到如此的流畅、愉悦而又富含营养,充满大量真实细节的鲜活经历,在让我最初的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书中那些或深沉或飞扬的情感波澜从始至终不断地冲击、震撼着我,我甚至都不用假象,仿佛身临其境,跟随着内陆队一路生死相随地经历了这跌宕非凡的137个日日夜夜,最终完成了注定载入历史的南极之巅(Dome A)昆仑站建站壮举。最难能可贵的是,毛医生是自觉自愿、自告奋勇地自己通过公开信息申请参加的这次任务,也是整个内陆队中极少数完全没有任何南极经验的队员,他是随队医生,更是冰盖布油先遣队员、全程单人驾驶“小黄斗”雪地车驾驶员、大师傅喜欢的最佳帮厨,紧急及维修的机械师、建设施工及科学实验队员……最不可思议的,他竟然如此幽默有趣,让整本书有了一种像南极阳光一般纯净通透的迷人气质,热忱、坦荡、真正由内心生发而出的“人类基因中似乎刻有的一种无休止的探索和获取的特质”极具魅力。

  正如我相信的,21世纪始,值得阅读的书籍中本书这类“亲身实录”必居其一。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杨惠根在序言中说到“最近,一雷突然把他的南极日记给我看,才知道他居然这么有心,详尽地记录了内陆考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前,也曾有南极队员写日记,但没有过如此真实和生动细节记录。这日记虽不是考察的科学笔记,但其详尽性和真实性足以成为今后南极内陆考察的重要参考”,我深以为然。有趣的是,我原以为我感兴趣的是南极历险,却未曾想,读罢此书,我更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是作者毛一雷医生本人,毕竟南极一页,哪怕极尽非凡华彩,也只是毛大夫生命中的一个侧面,而他似乎有多个侧面、多个角色、多种经历,比如一颗钻石,因其拥有几十个切面才能呈现出无以伦比的璀璨闪耀,而像王石那样既能管理千亿级企业又能登遍群山最近还去欧美游学的人,一直是最容易引发我的兴趣的一类人物,况且,毛大夫貌似比王石更有幽默感,那种真正作为生活态度的幽默感。

  好吧,书中“精彩语录”甚多,推荐志同道合者去阅读,最后摘录几条“可爱语录”吧:

  130 经过这些天的磨练,我觉得对驾驶PB300有了一些体会,内心不免有些沾沾自喜。对于我长时间坚持开车,队友们从体力、精力、责任感等方面毫不吝啬地对我进行了赞美,我自己挤去其中的“水分”后,欣然接受了部分赞美之词。P143大家见面很热情很亲切,不管是哪国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是人就好。P157我不知道这叫不叫经历生死,我庆幸今天捡回一条命,以后再怎么用都不算是浪费了。P172洗头前要留一张照片做纪念,这应该是我这辈子能够达到的最黑、最脏、最憔悴、最颓废的时候,我还在考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是否要实施增白工程?以免回到北京时吓坏同事和病人,以为是越狱犯。P272一个人的神经能强悍到这种地步?或者根本就是没脑子?要不就是疯了?然而这个时候全队最需要的,正是这种处变不惊的指挥者。P283不敢再朝窗外看,我直视前方,却清晰地体会着中山站在身后渐渐远去,渐渐消失。

  “再次细细重读我的南极日记时,我有种恍惚的感觉,就像这一切都是上辈子发生的事,离现实是如此遥远。那一段经历就像是人生的一页已经永远地翻过去,再也翻不回来了;又仿佛所有这些事都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我只是一个附体的灵魂在一旁非常贴近地伴随着那个人经历了整个过程。我知道这段经历肯定会对我的后半生带来改变,因为不可能没有改变。但我至今都无法总结出这种影响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知道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天会不会突然对此有所顿悟。但我想,够了,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他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没有办法通过其他方式去获得,也不会被人偷窃或复制。丰富自己的阅历,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至少是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如果这次南极建站行动时对国家,或者是对南极科考事业有那么一丁点贡献的话,那就是我在丰富个人阅历之外最主要的收获了。”(毛一雷 2010年3月 于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值班室 《冰雪世界的远征》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