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剑将军》的影评年夜全

《佩剑将军》的影评年夜全

2020-11-11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佩剑将军 影评 

  《佩剑将军》是一部由肖桂云 / 李前宽执导,申良 / 王尚信 / 项堃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佩剑将军》精选点评:

  ●电影灯光课#全戏光调、色调总体为彩色黑白片的布光方法。就是在每个画面里都要有明显的黑白反差,以大面积色块,组合画幅中的色调与气氛,使之看上去很像黑白影片的画调,然而色彩就在其中。这样处理,战争的时代感,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相当浓。

  ●老电影

  ●以何基沣、张克侠为原型。

  ●靠这批老演员的演技撑着

  ●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很多人都是两边靠,之后反目对战,此消彼长,国军贪污腐败不得人心,共产党则反之,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之后,形式一边倒,那些曾经和中共走的近的人纷纷投诚,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电影最大的缺点在于只描述了投诚的过程而没有投诚的原因

  ●

  ●文革时降将旧没好日子过了

  ●真人真事。

  ●演员很努力

  《佩剑将军》影评(一):那些年好像很流行这种国军转向革命的题材,貌似是迎合对台政策放宽

  又是国军的先进将领受到感悟投诚参加革命的题材,历史是胜利的人书写的,所以,这些投诚的将领有多少是出自真心?又多少是被迫(例如因为犯下太多事担心被蒋追究而墙头草倒向另一边,这些人在抗日时期就有可能是汉奸,或者不作为者)?反正肯定是拔高了的。

  我怎么看着觉得这个剧情跟《将军的抉择》很类似呢?这个是82年,那么《将军的抉择》很可能是受到了其影响。

  大概是《小花》的余风,这类军事题材的插曲也都一个风格,好像有点悲凉幽怨。对了,这片子与《将军的抉择》里将军的女儿都多才多艺能歌善弹而且是先进人物,两戏也都有一个志向不同的男朋友,越是对比越是觉得《将军的抉择》是模仿前者。

  那些年好像很流行这种国军转向革命的题材,貌似是迎合对台政策放宽,历史的产物。

  《佩剑将军》影评(二):这是一部揭露真相的电影

  最近看一些史料,49年以前国民党那些贪污腐败分子,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地下党,他们聚敛侵吞国民政府的财富黄金,甚至是军费,输送给共军做军费,却把贪腐的屎盆子扣在国民党头上,让人不齿。这些人丧失了做人的基本道德,以政治的名义去坑人害人,狠毒至极!

  这部电影就是说的这个事情,有个地下党在国军里混到中将,贪污腐败,克扣军饷,最后国军撤退前他竟然率部起义,原来这厮是地下党,他贪污克扣的钱都交了党费,这种败类还被电影刻画成了英雄加以歌颂。不料却是欲盖弥彰,歪打正着,证明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的实质。这是一些阻碍历史进步和人民幸福的败类。所以文革时,他们这些叛徒被革命群众斗倒斗死,纯属活该!

  最狠那些卧底,潜伏的内奸、二五仔,拿着国军的津贴,受着身边朋友和上级的信任,却吃里扒外,暗地里输送情报搞破坏,这些害群之马和老鼠屎,简直丧心病狂到了发指的地步。

  国军是悲壮的,八年抗战死了那么多人,远征军牺牲那么多,四大会战那么激烈,都被篡夺革命果实的歹徒和野心家们轻轻抹去,掩盖了真相,悲壮和龌龊,光荣和恶毒,对比就是这么明显!

  《佩剑将军》影评(三):关于人物原型与改编

  此片人物原型之一为何基沣将军。

  何基沣将军是在卢沟桥前线指挥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旅长。之后担任为纪念七七抗战建立了七十七军,何基沣曾担任77军军长。后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

  另一原型为张克侠将军。

  张克侠将军曾担任抗战主力三十三集团军的参谋长、副总司令。抗战期间国军牺牲的军衔最高者张自忠将军就曾是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后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

  关于二人的入党时间和接受任务的时间:

  张克侠早在1929年就加入共产党了,被派去作国军的工作,1930年才在陆军大学集体加入国民党。也就是说,张克侠是先加入共产党,后接受组织委派潜伏加入国民党。1946年内战刚刚爆发不久,便接受周恩来同志指示,关键时刻(对党最有帮助的决战之时)作策反国军的工作。他可不是什么48年才想起来投机的墙头草,而是老资格的党员干部。

  何基沣入党比张克侠晚十年,但是截至1948年也有近十年的党龄。早在淮海战役前很长时间,便从叶剑英同志处获得指示,作策反国军工作。起义时也是位老党员了。

  关于二人的性格:

  张克侠长期担任参谋长和副职,文人气比较重,即影片中的“智囊”。

  何基沣长期担任主官,当时的国军主官很多都有打骂下属的坏作风,不然部队不好带。何基沣也不例外。这就是影片中的“凶神”。影片也没有回避他的这些缺点。

  关于二人起义的定性:

  战争中国军起义投诚的很多,但是党对何张起义的定性和评价比绝大多数要高。

  1948年12月17日早晨,毛泽东曾指示胡乔木:“不应到处鼓吹什么‘起义,一切反动军队都应缴械,只许在紧要关头有特别作用的某些部队反正(也可勉强称之为起义),例如吴化文,曾泽生;某些原有联络的部队起义,例如何基沣,廖运周。”

  由此可见:党对大多数投机的起义投诚的待遇是缴械,对某些比较关键但也是投机的比如吴化文称呼是“反正”或者“勉强称之为起义”,何基沣张克侠的起义是少数真正称作起义的。说明党也很清楚大多数国军的起义投诚是投机,而何张起义不是投机。

  关于二人的结局:

  何基沣1980年去世,享年82岁。张克侠1984年去世,享年84岁。

  对比未起义而去台的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将军1954年在台湾去世享年58岁,可见何基沣张克侠的结局很不错。

  以上是历史背景。

  ————————————————————————————————————

  再说影片的艺术创作,有很多失实之处。

  首先是“佩剑将军”这个称号。

  其实,中正剑在当时并不是多么稀罕的物件,很多军校毕业生都有,只是普通的军官短剑而已,没有那么稀罕(当然现在想找品相好的文物就比较稀罕了)。两将军不会为得到佩剑感到如影片中的那么受宠若惊和荣耀。

  而且,解放战争时期国军的军装应该是没有武装带的,因此便取消佩戴中正剑了。

  “佩剑将军”是影片的虚构。不过,因为影片在80年代走红,后来的新闻报道中便顺带称呼影片原型的何张二位为“佩剑将军”,是便于宣传和认知,其实不符合史实。

  其次,影片中年轻人的感情戏都是虚构的。将军也没有这么一个添乱的女儿。当然,张克侠将军的长子确实参加进步学生活动,但是早就被地下党安排进入解放区,不存在影片中这种添乱的危险。

  最后来说,故事情节与历史比起来,其实是较弱的。历史上的起义联络很复杂,需要很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而且当时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好几拨人马都派去了联络人员,不是影片中这么简单。当然,为了艺术的虚构是允许的。

  ——————————————————————————————————————————

  总之,此片作为肖桂云、李前宽导演的首次合作作品,可以评价为“尚可”,即及格之作,但仍有不少缺陷和遗憾。

  对此影片,不必过分拔高,也不必过分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