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e with the Wind》读后感1000字

《Gone with the Wind》读后感1000字

2020-11-20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Gone with the Wind 读后感 

  《Gone with the Wind》是一本由Margaret Mitchell著作,Scribner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140.00元,页数:9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Gone with the Wind》精选点评:

  ●Scarlett is such a miserable bitch,desperately chasing the things don‘t exist.

  ●一个虽然算不上“好”的女人,在乱世中如何不让自己以及家人挨饿,守卫自己庄园,固执地爱着阿什利,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最爱的他的白瑞德

  ●really classical popular love story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对南北战争的解读倒是不失为一个亮点 感情线还是挺乱 Melanie对Scarlett莫名的信任依赖, Rhett对Melanie的信任 直到最后,Scarlett才发现喜欢的只是想象中的Ashley,发现自己爱着Rhett Ashley一直爱的是Melanie,只是不好意思拒绝Scarlett Rhett一直爱的是Scarlett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想提升英语就看看原文吧。。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初一的时候读的。

  ●其实还没有读完,但是今天看到Scarlett战后参加宴会那里真的觉得难过。The faces she was seeing in the room were not faces but masks. Excellent masks which would never drop.

  ●我只被斯嘉丽的母亲感动,她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好主人。她的爱情只给了菲利普

  《Gone with the Wind》读后感(一):媚兰太完美,反而不够吸引力

  高考期间硬是挤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后来看了原版,看着英文还是喜欢看,真不容易。

  现在想想,里面的人物并不多。

  一直喜欢Rhett Butler,觉得这个人物很现实,他可以给Scarlett所需要的,所以他们在一起真是天作之合。看到老白把对Scarlett的爱转注到女儿身上的时候,那种细腻的描写真的很感人。

  至于Melanie,也蛮喜欢的,但是觉得她缺少吸引力,因为她实在是太“正常”了,让我想到老好人“刘三好”,缺少了一些吸引力。但是觉得她更加配谦谦君子Ashley Wilkes,他们的结合看着让人挺舒心的。反正我是没有对Scarlett没跟Ashley有任何的遗憾。

  嘿嘿,上大学后看美剧无数,总觉得Scarlett和Desperate housewives里面的Gaby有些相同点。Gaby我也很喜欢。

  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就是Scarlett迷人之处,她具有生命力,有种很坚定的精神,让读者也随着精神起来。

  《Gone with the Wind》读后感(二):野蓟

  曾经看中文小说,看电影,只是看了个故事。

  如今一字一句的把英文版本看完了,这本书已经在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那个痕迹的名字叫郝思嘉。

  郝思嘉是坚强的,勇敢的,简单而果断的。她是没心没肺的,对于会让自己苦恼的事情,可以“我明天再想”,“等我可以承受了我再想”。她是善良的,同样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为了不让自己的父亲,自己不喜欢的(她以为她不喜欢)妹妹,曾经的仆人,自己爱的男人,甚至自己爱的男人的女人、孩子不忍受饥饿,她可以去偷去抢去杀人,更不说没有尽头的劳动。对于一个曾经只要微笑、跳舞的十几岁的孩子,经历了那么多,却仍然那么顽强的扛着一切、积极的面对生活砸到她头上的各种磨难。

  失去初恋,她可以承受;

  经历战争,她可以承受;

  失去母亲,她可以承受;

  失去孩子,她可以承受;

  失去朋友,她可以承受;

  失去爱人,她可以承受;

  她可以承受生死、寒冷,贫穷,饥饿,这一切她都可以承受,可以明天再想,并且永不低头的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付出一切,辛苦,自尊在这些东西面前永远都没什么地位。

  “负担是给那些可以承受的肩膀的”

  “Burdens are for shoulders strong enough to carry them.”

  “I can stand anything"

  每一次,她自发自觉的认为她有那个“可以承受的肩膀”,于是尽管不喜欢,她坚强而勇敢的做了她认为别人该做却做不了的事情,一次次担起“别人的负担”。她不知道在观众眼里,她是多么的令人佩服。

  梅兰妮无疑是一位坚韧的女性,但郝思嘉又何尝不是呢?

  一柔韧,一刚强。(为什么在我眼中好些书中的女性角色都值得钦佩而男性角色都。。。)

  野蓟经了几乎致命的摧折,还要开一朵小花——这句话,对她们两个都合适。

  《Gone with the Wind》读后感(三):只出现过一次的单词

  Lachrymose,Chapter X.

  (短评还要限制字数?对不起)

  ...............................................................................................................

  ............................................................................................................................................................................................................................................................................................................................................................................................................................................................

  《Gone with the Wind》读后感(四):史上最作死女主

  斯嘉丽真是作的可以。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一边厌恶她的没心没肺,一边又羡慕她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恣意的活着。总的来说,斯嘉丽确实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她最爱的不是艾伦,不是阿什利,也不是瑞德,毫无疑问的她最爱自己,只爱自己。她依恋并且崇拜艾伦,迷恋上想象中的阿什利,仗着瑞德宠自己一直忽略无视甚至抵触瑞德的爱。啊!怎么可以作到这个地步。最后由于梅兰的死让她认清自己对她的依恋,梅兰对于斯嘉丽而言无疑就像第二个艾伦,她自己也说过梅兰是除了母亲之外唯一对自己好的女性朋友,然后她还是到最后才明白这一点,因为她突然发现可以依靠的人又要不见了。而就在此时她想要依靠的阿什利确表现出比她更软弱更无助的一面,这十几年间阿什利在她心目中的伟岸形象仿佛轰然崩塌,斯嘉丽对于此前的迷恋恍然大悟,原来我喜欢的是自己想象中的阿什利。到此刻,她才发现天地间只剩她一人了,谁也依靠不了了。正是在这个时刻,眼前的迷雾似乎拨开,她发现自己原来早就爱上了瑞德。恕我直言,这里的爱恐怕不是纯粹的爱意,更多的应该还是偏向于依恋。少年时代有艾伦宠着自己,后来虽然颠沛流离一阵子,都是梅兰在精神上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尽管这一点斯嘉丽直至最后才发现,而现在,曾经支撑自己的人通通不在了,她蓦然回首想到了一直以来包容自己深爱自己的瑞德。为何偏偏在此时才相信瑞德深爱自己呢?我想不仅仅是梅兰最后那几句请求吧!其实她的心里一直明白的不是吗?正是知道他爱着自己才敢这么任意妄为。所以现在她决定义无反顾回去找瑞德,表明心迹重新开始。果然是典型的斯嘉丽啊!结尾处瑞德的话我很喜欢,破了就是破了,我宁可记着曾经美好的样子也不要补好了每天看见留下的疤痕(自己的渣翻译,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吧)。还有斯嘉丽最后想到回塔拉,又想到了还在塔拉的嫫嫫,顿时又觉得有了精神,并说了一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难道不是觉得又有了新的依靠的意思吗?这样看来这却是最好的结局了。瑞德果然是个成熟的男人,离开斯嘉丽也行是让她记住自己一辈子的最好方法吧!

  啰里八嗦记了一大堆感言,因为看的是全英版,断断续续正好看了一年半,前面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印象中最讨厌看嫫嫫说话了,黑人英语完全看不懂啊!醉了!实在是不吐不快,史上最强作死女主。

  《Gone with the Wind》读后感(五):To the old times

  《飘》的历史背景,是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而它的精神底蕴和主题,是美国南方的传统、习俗。南方人大多是迷恋过去的。对于他们来说,奴隶制的废除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轰然倒塌。新时代的种种改变更引发了他们对过去的怀念:过去的种种优雅而迷人,而沉浸在过去里便仿佛可以永远活在那个时代,不必面对改变。这种情结在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A rose for Emily》当中,被“老姑娘”Emily表达地淋漓尽致。对于她的邻居来说,她就象征着不倒的南方精神。她越紧紧地抓住过去,也越难以面对真实的现在。

  在《飘》当中,Ashley就像Emily一样,依然活在一个过去的世界当中。他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刻、战争当中、战后重建的所有时刻中与现实格格不入,战争的第一声枪响宣告了属于他的世界的死亡,也彻底埋葬了他深爱的一切和灵魂。就像他对Scarlett的坦白:

  “I do mind, very much, the loss of the beauty of the old life I loved. Scarlett, before the war, life was beautiful. There was a glamour to it, a perfection and a completeness and a symmetry to it like Grecian art….. I’ve starved, but I’m not afraid of that. I am afraid of facing life without the slow beauty of our old world that is gone.”

  Rhett和Scarlett则代表了Ashley的对立面。Rhett在书中一出场便以不符合南方传统、不被南方有名望的人家所接受的形象出现。他被赶出家门,以赌博为生,后来在战争时期又当起了投机商人,可谓是离经叛道的代表。Scarlett更是不顾邻居们和旧相识的非议,为了挣钱,抛头露面,作为一个女人去经营木材厂。他们愿意为了生存去适应、去改变,并且在Rhett的影响下,Scarlett也愈发不去考虑和在意妈妈的教诲所代表的传统价值观。

  “She could not ignore life. She had to live it and it was too brutal, too hostile, for her even to try to gloss over its harshness with a smile. Of the sweetness and courage and unyielding pride of her friends, Scarlett saw nothing. She saw only a silly stiff-neckedness which observed facts but smiled and refused to look them in the face.”

  “They drew their courage from the past. She was drawing hers from the future.”

  但值得回味的是,Rhett最后为了女儿开始寻回传统,和北方人、共和党划清界限,重新走动有声望的人家。不断摧毁过去的认识,投向新世界怀抱的Scarlett在最后几乎失去了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精神支柱:Melanie,、Rhett、女儿Bonnie、对Ashley的爱,落得一无所有。也许对于作者来说,Scarlett已经变得太多,走得太远,不值得拥有一个美满的结局了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飘》是一封寄托着很多人心意的、寄给过去南方的长长的情书,里面有怀念、有热爱、有骄傲,更有失落、空虚和难过。

  书中的南方和历史上所呈现的南方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讲是一种美化,也可以讲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南方的描绘。这里所呈现的南方,人们彬彬有礼,家教严格,等级分明;土地肥沃,风光优美;甚至对待黑奴也是友好的、善良的、充满爱的。当然,这也是从比较富有的阶层的视角出发来描绘的,书中对贫穷的白人、下等的黑奴、北方人的贬低和偏见也是比较直接的。

  从另一方面来讲,若非特定的时代背景,《飘》其实更像一本言情小说。Scarlett目睹了Melanie的去世,才突然发现,这个瘦瘦弱弱的女子是自己最大的精神支柱——Melanie会义无反顾、无条件地支持她、维护她、爱护她。也是在这一刻,她看清了Ashley的懦弱和逃避,才发觉自己多年对他的感情不过是因为得不到。她会把自己轻而易举得到的爱视为筹码和玩物,而会对自己得不到的无限渴求。Ashley的sense of honor使他不会直截了当地拒绝Scarlett,而Scarlett对他的感情又会让她看不清Rhett对她的爱。讽刺的是,Ashley不想要Scarlett的mind而想要她的人;Rhett不是想要她的人,而要她的爱,两个人都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得不到”——多会蒙蔽我们的双眼。

  最后吐个槽,Scarlett的名言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其实是拖延症患者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