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安全》读后感1000字

《小道安全》读后感1000字

2020-11-17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大道平安 读后感 

  《大道平安》是一本由王禾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道平安》精选点评:

  ●有点流水账

  ●一个劲的吹;每到关键处就一笔带过

  ●平安传

  ●201412. 求职纪念品。 201801. 离开近一年半的时间,常常想,如果不是遇到了现在的团队,我恐怕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后悔情绪。毕竟,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平台。

  ●本着对平安的兴趣和关注,我专程办了张平安借记卡。。。混业金融,大势所趋,平安的野心,正在一步步实现。。。PS:深圳CBD在建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建成后将是深圳第一高,地王大厦几年后就要屈居第二或第三了。。。

  ●难得有一部比较完整的编年体公司历史,虽然从中看不太清平安的管理体系

  ●含糊其辞,避重就轻

  ●20年,世界五百强。

  ●一开始不知道保险行业,从知道那天起就觉得保险简直是一本万利,利用基数大可以干好多事情,也没什么了不起。看了平安的成长历程,特别佩服马总和孙总,综合金融的战略眼光实在是高,而且和政府,外资公司,基金公司各种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出来平安的老板都太牛了

  ●一部公司成长史

  《大道平安》读后感(一):平安的20年

  2008年是中国平安集团成立的第20周年,也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毋庸置疑,平安作为一家现代金融企业,无论是诞生、成长和壮大,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与中国的改革与开放息息相关。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个案,平安的奋斗史从一个微观侧面纪录了这一时期中国整体经济转轨进程中的艰难、挫折与痛苦,也展现了中国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浪潮所创造的契机、能量与潜力。

  《大道平安》读后感(二):非常不错

  读完此书,结合联想的实践,我最深的感受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让一个新生的企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基业长青,必须把企业家个人的创新才能与良好的公司体制、机制和管理文化结合起来,同时与政策、社会等外部环境之间保持良性的互动。

  我感到,没有什么特殊背景的平安之所以能够走过20年的历程,成为一家优秀的金融服务企业,除了改革开放的天时地利,最要紧的是它比较早就开始解决体制、机制、管理文化的问题。

  2004年,联想创办20周年的时候,刚刚并购了IBM公司的PC业务,看好者不少,看淡者也很多,“风云”二字《联想风云》一书很传神地表现出那时联想面临的环境。但是,依靠长期形成的管理基础,依靠以杨元庆为首的全体员工坚韧不拔的努力,现在已经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并购。我觉得,与其说这是联想的成功,倒不如说是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的成功。

  《大道平安》读后感(三):平安——中国金融业的一朵奇葩

  必须把企业家个人的创新才能与良好的公司体制、机制和管理文化结合起来,同时与政策、社会等外部环境之间保持良性的互动

  3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就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作为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管理比较完善、不断拼搏进取的企业,有了一支有社会责任感、懂市场、能创新、把全部身心都交给企业的企业家队伍。我把这些企业的品牌和这支企业家队伍看做中国经济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现在,平安也在尝试国际化,尝试综合金融之路,而只要是创新和尝试,总是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和困难,甚至是阻力。不过,我相信,有中国坚定不移发展市场经济、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大环境,有逐步焕发出来的内需市场的活力,有20年的经验积累和扎实的管理基础,平安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也期待着在未来,无论联想,还是平安,都能一次次迎来自己新的10年、20年,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大道平安》读后感(四):竟然有书评完全抄序言

  与其说这是一本与金融、保险有关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有关企业创业、品牌、营销、管理的书。整本书以平安的发展路程为线索,回味了平安每一个成长与蜕变的节点。文笔很流畅,言辞之中总是激荡着一种平安发展史是一部血泪交融历尽坎坷柳暗花明终得正果的光辉历史的感觉。

  正如书的封面所说,“平安的发展轨迹折射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沉浮的台前幕后”。马明哲创建平安不可谓不是困难重重,他和他的团队的坚持不懈大概是唯一动力。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国家一边开放,一边面临着种种从未有过的市场变化而不敢轻举妄动,平安抓住这个机会,不固守原来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商机,在顽固的政策制度下夹缝中求生存,这正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在改革的时代背景和一些开明的领导人的帮助下,平安终于成立。连带着之后的每一步发展,引进外资,开启寿险,引进投连险,上市,每一步都与政策指导息息相关,甚至有点成也政策、败也政策的意味。

  从平安到每一个原来的平安人,大概都经历过这样一个突破与创新的过程。平安创立之初招兵买马,一些保险人从原来的铁饭碗垄断龙头跳槽到平安,为的就是这样一股新鲜的空气,书中介绍当时从国企辞职是非常麻烦的,手续,人际,保障都是麻烦,甚至连调动手续都没有,这样的突破,属于那些“不安分”的人,属于那些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日子的人,无疑,这也让他们实现了自身价值。打破、告别传统体制,可能是平安和平安人的共性。这些,都离不开企业创始人马明哲的人格魅力,在整本书中,对马明哲的描写很多。他富有创业热情,也有管理才干,更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于现在的平安,马明哲在创立之初就定下的“综合金融”目标自然居功至伟。

  对于保险从业人员来说,这本书里的“投连险风波”以及风波过后平安重新布置的营销战略非常吸引人。对于保险业来说,无论是从法律法规来说还是从长久发展来说,诚信原则都是最重要的,这要求保险人在营销过程中具备专业的保险知识和较高的道德标准。投连险风波,根本在于从业人员片面追求业绩,忽视了保险产品本身的特性,利用客户对产品的不了解和追求利益的心理,夸大收益率却忽略了保险本身的保障功能。由于这本书是对平安的宣传,所以我不知道这件事给平安带来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尽管后来平安做了一系列对此事的挽救(客户关怀工程),但是平安确实在几年后才开始重新销售投连产品。平安在最后的工作总结中说,这件事的发生在于产品本身(定价、费用、风险、收益)、营销(推销环节、售后回访、核保制度)、道德这三个问题,尽管后来平安做了一系列对此事的挽救,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保险公司和保险从业人员所要思考的问题。

  联想到如今,保险公司遍地开花,可是保险行业却仍然被人们所忌惮着和诟病着。保险公司的目标客户群较多是经济能力较高、能够较好面对风险的人,而社会底层人民对保险产品仍然存在诸多误解,同时担心上当受骗,并不能享受到商业保险的好处。比如有些人会把保险产品看成是投资收益的手段,却不知道它最基本的保障和转移风险的功能,比如现今保险代理人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无法很好地向投保人解释保险条款甚至不知道法律法规或者降低道德标准,导致人们对保险业的评价和期望都不好,这些在投连风波中都得到了体现。同时,媒体的导向,人们的盲目跟从心理以及非理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现今保险业在道德上不能被广泛认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