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读后感精选

《龙文鞭影》读后感精选

2020-11-17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龙文鞭影 读后感 

  《龙文鞭影》是一本由岳麓书社著作,17.00元出版的38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0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文鞭影》精选点评:

  ●蒙学读物,简单易懂,诵之朗朗上口,却基本包括了古文诗赋至于写文可能用到的所有常见典故,图省事抱佛脚开坑前突击的教辅上品。

  ●这样的书籍不读, 我觉得中国的学术你也就根本不能理解。。。 这才是中国的文化的一个起步

  ●囫囵吞枣地读+抄了一遍,其实应该要结合注释看吧。

  ●古人的东西的确深奥,现在的孩子怎么能比的上呢。 版本尚好,只是东西未免太多了一些。

  ●启蒙好读物

  ●跟世说新语差不多。

  ●同下

  ●该书主要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龙文是一种千里马,它看到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祝愿各位悦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此书掌握各种知识和典故,成为千里马。周五快乐!

  ●每个典故都很有趣,发人深思

  ●一棵柳树三眠三起,唐玄宗射了个鹤后来才知道那是人变的,诸如此类..蒙学..现在又受到敬扬了

  《龙文鞭影》读后感(一):传统文化科普文

  这本书讲了许多许多典故,几乎网罗三皇五帝,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各种子,还有蓝田日暖、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各种自然、社会、国家、历史等林林林总总的传说。好像知道了诗人们写诗用的典故为什么能如此广博了,背完龙文鞭影就差不了多远了。尽管真正的大师一定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通天文晓地理、才德共长的。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真地造就了太多太多优秀的人了,虽说坏到遗臭万年的也不少。明礼修德、崇善崇孝的传统文化放在今天依旧是我们骄傲的资本。希望越来越多人读这些中华文化经典书籍,发现其中的美妙。

  《龙文鞭影》读后感(二):这么好的书竟然没有评论?!

  我也不说什么啦。

  知道里面所有故事的人将很厉害。

  这样的评论算短?再说,长有什么用?

  这样还不够吗?晕死,再搞下去,我就不评论啦。

  我又不是五毛。我也不说什么啦。

  知道里面所有故事的人将很厉害。

  这样的评论算短?再说,长有什么用?

  这样还不够吗?晕死,再搞下去,我就不评论啦。

  我又不是五毛。我也不说什么啦。

  知道里面所有故事的人将很厉害。

  这样的评论算短?再说,长有什么用?

  这样还不够吗?晕死,再搞下去,我就不评论啦。

  我又不是五毛。

  《龙文鞭影》读后感(三):同学们,今天德业课的课题是如果以后你们牛逼了,厉害了,要给后来的孩子们写德业课课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口味,掌握尺度。

  最近,笔者(为什么“笔者”两字就是比“我”“作者”之类感觉高冷呢?)正在准备依据传统经典改编一本儿童启蒙教材,教教孩子们正音识字用典之类的。什么?你说为什么不用三百千千来改?你这是在侮辱我,你不知道我连弟子规都没有通篇读过吗?用三百千千要是读音读错了,释字搞错了,脸面往哪里搁,还是用这种豆瓣上连个正经书评都没有的冷门作品来教比较稳妥,搞得好是为传统文化复兴添砖加瓦,搞得不好可以说文脉断绝,非人力所能及也。

  但是,笔者在整理这部旧时儿童的启蒙作品时,忽然发现这他妹的口味也太重了吧,尺度也太大了吧。

  在笔者的印象中,儿童启蒙作品应该是从前东山有一群羊,西山有一只狼,羊超越了作为食草动物的潜能,屡次将狼的诡计挫败或者从前有个小朋友非常孝顺爸爸,给爸爸暖被窝,后来爸爸死了,小朋友做了大官之类的。

  但是如“允诛董卓,玠杀王夔”这种写出来就是血淋淋的权力斗争加凶杀真的适合讲给孩子们听吗?“杲卿断舌,高祖伤胸”呢?

  忽然一想,哎呀,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当年年幼的我看了那么多凶杀软色情血腥暴力的影视作品如《美少女战士》、《龙珠》等,现在不也还挺好?

  嗯,窗外的阳光好刺眼。

  《龙文鞭影》读后感(四):一部四字成句的历史典籍

  萧良有:《龙文鞭影》 原名《蒙养故事》,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 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作者的寓意是,看了这本《龙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为“千里马”。《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 萧良有,字以占,写汉冲,汉阳人。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明万历八年(1508年)会试第一,进修撰,任国子监祭酒,在当时声望极高。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 以上为百度资料 还是那个问题,什么才能表现文化,除了书籍以外,最能表现文化的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人们对其评价。 古之小儿,从历史典故中辨世理,明是非。而现在之人,数典忘祖者比比皆是,我辈亦不能免责,不明源流,怎知历史论断背后的诸多因素,一旦谈论,张口便错,或至慌张,或强蛮无礼,岂不痛哉。 全文最后一句:古人万亿,不可兹涵。正是告诫我们,世事之理无穷尽,很难说全,但是以有涯俟无涯之事,真的没有价值吗?庄子之论断,概在说明知识与智慧之差别,但是不明白知识之界限,又如何谈论超越?换句话说,厚积薄发,无厚积,所言之事不明,所做之事自己亦不信,那还有什么意思? 愿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