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 的身影》读后感锦集

《中华民国 的身影》读后感锦集

2020-11-16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民国的身影 读后感 

  《民国的身影》是一本由蔡登山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国的身影》精选点评:

  ●作者文笔流畅,阅读量惊人,不然上哪儿发现这么多八卦啊

  ●在本地新华书店买的

  ●3.5星,闲来读读也无妨嘛,有的人说渣,我不觉得,也可能引起读者兴趣然后再去找找书中各人的书来读,也不失功德一件

  ●大概是最八卦的人了

  ●轻松好读型

  ●媚俗

  ●民国狗仔队…

  ●从内容上来看,林徽因真是个绿茶

  ●只是想了解一下那时的名人

  ●怎么都是些情事啊~

  《民国的身影》读后感(一):不忍卒读的垃圾

  渣!

  全书不过是用知音体拾掇起一些稗官野史,字里行间透露的不过是作者窥私癖般的恶趣味,本来想借本书一窥民国时期诸位才子才女的风采,瞻仰遗风,结果令我失望了!不过如果你是各车站读物的受众并且有兴趣了解这些"文人风流史",那么本书无疑颇有裨益。

  《民国的身影》读后感(二):名狗仔培训教程必读书目第一名

  从翻开书页的那一刻起,它就顺利地让我摆脱了书名带给我的之于民国沉重历史的想象,让我迅速进入了轻松的阅读状态并兴致勃勃地了解到八卦如下:

  1、 张竞生的风流性史 结合他的随笔集《浮生漫谈》,开天辟地、震古烁今啊!那个时候,张老的风头,陈冠希又算个鸟。

  2、 胡适极度讨厌郑毓秀、郑毓秀与王宠慧的情史、王宠慧给朱学勤小姐的情书、郑毓秀与魏道明爱爱被郑的小侄子撞见

  3、 再次提醒我们:即使在鲁迅的光芒之下也千万不要低估周作人的牛鼻!

  4、 顾颉刚虽然先后娶了三个老婆,但他对谭慕愚的暗恋却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谭却前后追随黄绍竑二十年,就如同浦熙修之于罗隆基。

  5、 40年代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有叫梅娘的,她如今80多岁了,还在出书。

  6、 徐志摩有个装日记、书信、稿件的箱子,由凌叔河替他保管。

  ……

  昨天的新闻是易碎品,但昨天的八卦却是温馨的历史、民国的身影。

  现特将其列入名狗仔培训教程必读书目之一。

  《民国的身影》读后感(三):《民国的身影》:性学博士的书剑恩仇录

  《民国的身影》:性学博士的书剑恩仇录

  温故书坊,蔡登山的新作,台湾学者蔡登山在我心目中有两幅美丽动人的面具,其一是作为文人学者研究圈子里的八卦侦探高手,他曾考证出胡适有过一位叫作徐芳的女朋友,同时也让罗隆基为之痴迷,我绝信蔡登山的八卦是不失水准的,经过大量的史料啃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二,蔡登山以一人之力创办独立出版社,全名为台北市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惨淡经营中出版了许多值得欣喜的书,包括大陆学者迫不得已的出版投奔。

  蔡登山的文笔温婉柔和,充满对历史当事人的温情与体谅,于是,一道道消逝远去的人文风景线在倏忽间穿越时光,重新浮出于故纸堆上,通过各种回忆录、日记、全集,自传与他人的记叙,一并不可缺。尤其是知识分子们的感情路程,一路坎坷,有温馨浪漫亦不乏悲凉断肠,通过人物的细微生活场景来观察他们的学说与思想,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角度,看似庸俗的日常生活塑造挤压了一个人的内心愿景,天下之大,无人可逃,有人狷狂,有人持重,皆成一时瑜亮。这是一场对事件背后细致入微的全面诊断,八卦路途充满几多会心一笑,告别昨日的世界,在当下的喧闹浮动笼罩下,性感漂亮的女明星无疑成为媒体八卦的闪光灯聚焦点,固然可以说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但学者们除了按例接受体制所奖励的虚荣桂冠外,大多成为草根网民们的奚落对象,好似除了不食人烟的其言怪论大比拼外,专家学者们实在毫无建树,既然如此灰头篷脸,他们的八卦,还有谁愿意去俯身关注。

  所以一群人撑起了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塑造了一群人,这是互为因果的。这样的人群寂寥冷清了,时代也就没落了,更难以产生新的继任者,所以原本葳蕤恣意的人文景观只好一直消沉下去。

  举例说来,全书最使我关注的是张竞生,内有两篇文章与此有关。1926年,张竞生以“性育社”的名义出版了《性史》,他本人以身败名裂的代价获得时代的荣耀,多少当面气急败坏的卫道士,在背后却是读得津津有味。一个值得关注的微妙碰撞,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致函警察厅,称学校附近有卖该系列丛书,指责诲淫诲道,大伤风俗,于是书籍遭到了没收。但是此举激起了部分师生的抵制,他们将张伯苓的南开比作始皇帝的秦国。更妙的是,周作人在《语丝》的《南开与淫书》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支持“卖春博士”张竞生。这便是一个真实的张伯苓,人无完人,张伯苓总归让我在摇头之余依然敬畏。对应的还有蒋梦麟的态度,张竞生在上海开办“美的书店”,破时代的天荒聘用漂亮女店员,还出售所谓“淫书”,结果因此遭到连续不断的官司,最后关门大吉,旋即在和妻子的西湖之旅时,被浙江警方以所谓“性宣传罪”逮捕,这是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蒋梦麟的提议。蒋梦麟愤愤说“我们当前在北大清华请他当教授,是请他教哲学的,他竟这样捣乱,所以非惩治他不可。”我丝毫不以为这是一个龌龊的告密者,那是一个下流出版家,两者我都喜欢如常。不过在一个人的社会里,张竞生在政府高层中自有他的挚交,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或者说有人喜欢他的为人但不失厌恶他的学说,总归张竞生有惊无险的被保释出来,在获得陈铭枢的资助后,他留学法国,开创他的异域浪漫史。

  至于张竞生的青史,则是人名繁芜,让哭笑不得的我不知说什么好。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政治严寒初露解冻一角时,性文化的传播让守旧之士大呼引狼入室、世风日渐,其实再露骨大胆的文化标志,我们也有过,在此面前,一度惊天动地的《少女之心》算得了什么呢。

  只是,正如歌曲“何日君再来”的哀怨期盼中,我总幻想着再来一场人文界的八卦大复兴,让记者们和狗仔队乐此不疲地见缝插针,这样才是一个全方面有趣的时代。

  成稿于09-02-03

  《民国的身影》读后感(四):重寻遗落的民国文人身影---读《民国的身影》

  重寻遗落的民国文人身影---读《民国的身影》

  蔡登山的新著《民国的身影:重寻遗落的文人往事》题材涉及民国文人或名人,涉入的角度或是他们少为人知的恩怨情天,或是遗落在历史记忆中悠悠往事。这样的话题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花边八卦,事实上如果以一幅消遣解闷的放松心态,一支涂脂抹粉添油加醋的娱乐彩笔,这也是最可八卦的“雷”人“猛料”。但是如果以花边八卦式的“娱乐旧闻”来评价《民国的身影》,那于作者显然就失之公允,于读者自己也有些买椟还珠了。名人的情事并非只是八卦,钩稽考寻过往的身影也不仅仅是为搜异猎奇。恩怨情天和悠悠往事都不过是作者借以探寻、还原传主的角度和入口,通过“田野的调查与文献的追索”“试图去逼近传主的内心深处”,“借助传主的作品、日记、书信、自述、回忆,甚至亲友的旁述、学者的月旦,等等”以走进当年的时代氛围,“得窥他们的身影”,“探看他们内心遭受压抑的情结,还有那埋在心腑而难以言宣的话语”。

  蔡登山注重的是心灵探索,他的这种探索是非常严肃严谨的学术追求,绝非狗仔小报式的揭秘寻奇。他的研究建立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通过大量相关材料的爬梳剔抉,或是发现别人未曾注意的材料,或是在普通平常的材料中见人所未见,单是材料的掘微之功就可堪敬佩,学者谢泳评价蔡登山 “这种关注研究对象私生活的视角,对于丰富学术研究,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有相当的学术意义”。说到学术,大众读者多会望而却步,敬而远之,蔡登山的文章虽然是建立在严肃的研究基础上,读来不但不嫌沉闷枯燥,反而在层层递转、丝丝入扣中牵动读者心绪,晓畅好看,惹人爱读。

  《民国的身影》分上、下两辑。上辑收文九篇,谈涉民国身影中的感情迷途、婚外情缘等。如张竞生“十年一觉飘香梦”般荒诞情史,顾颉刚“谨厚宁静的背后”“激荡以至浪漫”的情感世界,“人间四月天”之外徐志摩与袁昌英的一段情缘,凌叔华与林徽因争夺装有徐志摩日记和书信的八宝箱的离奇往事,罗家伦和张幼仪的爱情“插曲”,田汉鲜为人知的“错综情路”,庐隐成名作《海滨故人》的书中隐意以及王世瑛与郑振铎的初恋情缘,梁实秋、赵太侔等一般教授、名士为俞珊所倾倒的沉烟逸事,一代名伶阮玲玉的自杀及真假遗书之谜等等。

  下辑收文十一篇,搜稽考沉“情路”之外的身影和往事,所涉既有盛名累累,如张竞生、顾颉刚、周作人、陈西滢、沈启无、邵洵美等文人博士,也有曾经扬名一时如今却寂寂无名几近为人遗忘,如陈铨、余上沅、徐芳、王世瑛等作家教授。曾经的往事在蔡登山的探寻中逐渐鲜活,生动地浮现于读者眼前。而这探寻并非人云亦云,充当复印机般摹样转述,所得多是他人未曾注意或发现的细节。如“温雅”的周作人性格中也有“铁”的一面,从集外遗文看他与陈西滢的对骂,发现原来追求“平和冲淡”的知堂也有“浮躁凌厉”的一面;集诸多“第一”于一身的郑毓秀在胡适的印象中原是“极为不佳”,结合相关材料发现,这样的“杰出”女性或不过是时事所造,并不代表她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张竞生和余上沅两篇尤为让人唏嘘感叹。背负着“卖春博士”恶名的张竞生,生前累遭误解和诋詈,而今在历史的回望中他实是“中国人口学和性学领域的拓荒者”,曾经的思想先行者不合时宜地快步于处身时代,终成为一幕文化悲剧。有意思的是张竞生曾说过,“毁誉原无一定的。凡大思想家类多受诋于当时而获直于后世者。”这话是说给他自己的,宛若生前自拟的悼词。“为中国戏剧拼尽一生的余上沅”在文革中备受冲击,生病时想吃点肉,当老妻集全家肉票买了肉,烧好了慰劳他时,他却举箸不吃,拣起又放回,老妻再三劝他吃,“他叹口气:‘造反派勒令我不准吃肉’。其实,吃了又何妨?但他却还是摇头说:‘还是忍忍吧,万一他们知道,那皮肉之苦受不住……’老妻问他:‘他们时常打你?’他连连摇头否认。可是洗澡时偏巧叫老妻发现,毕竟掩盖不住啊,那浑身上下的青紫块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妻子哭了”……

  民国文人一个个渐渐远去的身影“在岁月的淘洗中”相继走进了历史,他们的曾经片段已都是如烟旧事,离我们袅袅而去。然而蔡登山笔下的一篇篇文章宛若一幕幕纪实的影像,用史料为我们述说起他们的梦影前尘,历历往事,而那些“曾经辉煌”过的身影又在这述说中再次浮现。

  (《民国的身影——重寻遗落的文人往事》 蔡登山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2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