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简史》读后感摘抄

《出生简史》读后感摘抄

2020-11-16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死亡简史 读后感 

  《死亡简史》是一本由李书崇著作,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亡简史》精选点评:

  ●似书非书

  ●剪刀党,几页几页引用原著也真的是

  ●还行。毕竟国内关于死亡哲学的研究比较少。里面关于情感的部分都不错,能够打动人。但是整体思路有一点欠缺。

  ●想法很好 功力不够 我喜欢李秀成那句淡淡的“何必呢”

  ●很久之前读的,好像很垃圾的样子

  ●内容比较新奇,但不深入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大学时候看的,奇特的死亡学

  ●应该叫狗屎简史更合适,乱七八糟,东拼西凑,完全没有逻辑,真心祝福作者赶紧死

  ●书名咋咋唬唬挺有噱头 实际内容很一般

  《死亡简史》读后感(一):好在图片多

  《死亡简史》里的图片震撼了我对人杀人的残忍性的认识。凌迟、四马分尸、锯刑……成百上千种的酷刑是出于何种目的而被施行呢?世界各地都有这样的刑罚,没有多少交流的情况下人们做到了同样程度的残忍。还有那围观的人群,在观赏别人遭受折磨时的刺激和兴奋劲儿,不禁让我怀疑所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纯粹是后天的教化,人的天性里的恶端从来没有消失过。

  我认为好奇心、贪欲和自我皆是人之天性,就像鸟儿争食,没有理智干预下的原始冲动就是如此。天性无所谓善恶,善恶之标签是人为贴上去的,是思维的约束不是天然的属性。同样是由于贪欲,可以引出善行,也可以引出暴行。《庄子》里说的不多仁恩、不多辞让、不贱贪污、不贱佞谄是不是也在讲解弃除善恶分别的二元论呢?

  《死亡简史》读后感(二):东拼西凑,还不如叫《死亡笔记》

  我是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而购买的,范范读了一遍。感觉整本书跨度很大,从古埃及到古希腊,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从基督教到儒教、道教、从古代到近代......所到之处如蜻蜓点水,引用大量文献来填满书页,而并没有作深层次的探讨,抄袭的嫌疑怕是洗脱不去了吧。另外文言文引用篇幅过大,又没有尽作解释,使得我等小民读来只感晦涩难懂。

  这都什么时代了,把你每个标题输到百度里边,我看到的难道比你书上的少?话已至此,这本书充其量也就能拿来当历史资料收藏,还不知道引用的东西是否可靠。

  在这里也请这些个出版社也稍微掂量掂量再出版,骗骗我等小民也就罢了,也不怕贻笑大方?

  《死亡简史》读后感(三):一堆砖头就敢自称建筑吗?

  确切地说, 这根本不能叫做"书", 它充其量也就是史料杂烩和夹叙夹议的议论段子的文字堆.

  尽管这些史料和诉述中不乏有神采奕奕的片段, 并伴随作者的些许感悟, 但是它们仍然是分散独立的甚至是不怎么相关的材料, 无法在一个逻辑结构和观念里成为一个书.

  不知何故, 作者敢用<死亡简史>的名字来装点一个实际上最多不过是个"死亡随笔"或者"死亡札记"之类的摘抄和读后感, 更有可能的也就是对人类历史上的战争酷刑和宗教迫害的摘录, 这与谈论人类"死亡"以及"死亡的历史"还不知隔着几双皮靴和几双厚袜子呢.

  按亚里斯多德的四个aitia的说法, 你谈论"死亡的历史", 怎么都得厘清楚:

  1. 死亡的历史是由什么组成的;

  2. 构成死亡历史的组分是怎样构造的;

  3. 它们的起源是什么;

  4. 它们存在的意义或目的是什么.

  再不行, 你甚至可以像人口史一样, 对人类死亡做个流水账目的整理吧!

  没有!

  这样差的出版物, 无非就像一个好大喜功牛皮能吹上天的主, 把五花八门的各色菜蔬一股脑地丢进个锅里开煮, 却能大大咧咧地顶着个什么特色火锅的名义就吆喝着去卖. 您爱吃不吃呗!

  《死亡简史》读后感(四):不知所云

  有人类以来,迄于今日,已有850亿人先后死在这个星球上。他们全是我们的亲族父祖。

  多年前亲人离世,死亡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不是黑暗不是恐怖,是长久的离别和永不相见的痛苦。

  但我们还是爱着的,爱着一抔尘土。

  年纪越大越害怕。死亡是无法重复操作的,人类无法表达对其感受的未知状态,因而人对死亡有着本能的畏惧。秦皇汉武,到了生命的末端,也不得不求助于神仙方术。然而在这一场生与死的对抗中,我们总是输。

  为什么我们明知是一场必输的赌局,还要去赌。

  人是自我压抑的动物,人类逃避死亡,压抑自己的爱欲并使之升华为创造历史的动力。在生物学水平上,生本能与死本能是统一在一起的。对于死亡的无力,使生与死的统一在逃避中破裂。因为畏惧死亡,所以畏惧生存。布朗在《生与死的对抗》中说“人身上生本能与死本能的统一一旦破裂,其结果就是使人成为历史性的动物。因为,永不安宁的快乐原则作为涅槃原则的病态体现,正是那使人成为浮士德式的人的动力,而浮士德式的人乃是创造历史的人。一旦压抑作用不复存在,浮士德式的人的永不安宁的追求便走到了尽头,此时他便会感到满足地说:‘停留一下吧,你多美呀!’”人在这场对抗中,创造了历史。

  对我们来说,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死或不死,而在于以什么样的名义死。我们穷尽一生,追求的不是来生也不是永世,我们追寻的,叫做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