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恒河水上读后感1000字

菩提树下,恒河水上读后感1000字

2020-11-0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菩提树下 恒河水上 读后感 

  《菩提树下,恒河水上》是一本由周利群 / 沈逸鸣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菩提树下,恒河水上》精选点评:

  ●图文并茂,读一读,了解印度风土文化。

  ●必须给利群姐5星~~~

  ●去印度之前应该多了解一下印度教义

  ●图文并茂 很多小细节像彩蛋一样让人惊喜 是对当下印度的真实表述 对想一撇印度风貌的人来说是本好书

  ●心血之作

  ●最好的旅行应当是1)能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2)懂得当地的文化特别是语言。这两个条件让浮光掠影的旅游成了身在其中的旅行。

  ●没用多久就读完了,可以做去印度的生活指南。

  ●就是旅游指南,但在宗教信仰上对于初学者会误导,实在是不推荐

  ●不算小清新或者猎奇向的书,作者在印度待过九个月,记录的都是她的一些见闻,看了以后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当地的风情。

  ●文笔不行 内容还可以

  《菩提树下,恒河水上》读后感(一):读后感写成了诗——不一般的叔叔

  读《菩提树下·恒河水上》有感

  闭门悉心读,

  身临菩提下。

  天竺一眼收,

  铮铮之学子,

  未来之栋梁。

  顾正书:于2012年10月7日于云南双江

  按语:回忆过往生活,别人认为我是一马平川,但只有自己知道一路上跌宕起伏,生活中充满了不想要的惊喜,真正是“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曾写下偈子,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不求岁月静好,愿我有好的心态,在默默无语中处变不惊,奋力向前。

  《菩提树下,恒河水上》读后感(二):生活在别处

  梁漱溟先生在《印度哲学概论》中说:“印度土沃气暖,谷米易熟。其民不必劳于治生,辄乃游心于远,故夙富于哲学思想。自遂古传说中已有人神关于哲理之问答……盖其国君民上下,几以研穷哲理为人生唯一事业。故诸宗竞起,异论繁兴,极思想之自由,尽慧悟之能事,辩难征诘,妙穷理致,古今各国罕有及其盛者……”古时有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游学,笔下的《大唐西域记》记载种种古印度奇闻异事令人心驰神往,印度也是佛陀证悟的地方,《大唐西域记》记载的种种遗迹,我只能凭借想象,心里暗暗埋怨生在此科技发达的社会,世界已经变成了客观的、任我们支配的存在,种种奇迹已不复存在,我们的智慧也不如千年前的圣哲。若没有对印度经典的一定理解,对印度的各种古迹的欣赏恐怕会大打折扣,利群是我多年好友,在北大南亚学系学习梵语,在她的解读下,《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古印度境内佛陀的踪迹变得鲜活起来,跟着她的精美照片,一同游历《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地方,真是一段美妙的经历。因此我最喜欢的章节也是《中天竺防佛》的章节,除了对于古迹,途中偶遇小僧让人觉得生动描述不已,对于奶茶、多萨的令人垂涎欲滴,作为一个同龄人,看到《在大吉岭遇到19岁的妈妈》中年轻的妈妈和36岁姐姐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作者一样心有戚戚焉…..书的最后写道和天竺离别,却并不伤感,而是用传统印度思想轮回来解释,回到原点,重新开始下一圈,配上作者在路上背影的照片告诉我们永远在路上,带出作者精神上的宗教感……除了书的内容外,书的制作值得一提:铜版纸的制作和精美的设计很有质感,封面选择了明亮的绿松石色,让人对印度心驰向往不已,如果去印度,一定要带上这本书。

  《菩提树下,恒河水上》读后感(三):负笈西游,心未东归

  《菩提树下,恒河水上》像是潘多拉的魔盒,在缓缓开启的瞬间,印度,便又在我眼前生动起来了。一本书,记录了利群和Shashank西行游学的铮铮脚步,描绘了印度普罗大众生活的万千图景,揭开了天竺宗教与神灵的神秘面纱,浸染了中国学子异国他乡的体验与思考。

  说它是一本实用的旅游宝典,太过肤浅;称它为一册旅居印度的游记,太过片面。它讲述了作者入乡随俗的直接生活体验:着斑斓纱丽逛月光市场,在社区庙宇练传统瑜伽,左手如厕右手抓饭,在秣菟罗过洒红节,患登革热死里逃生……它满足了人们对神秘印度的太多想象:在战火纷飞的斯利那加夜行山林,在佛寺遍地的菩提伽耶溯源佛祖悟道,在西隆探访昔日女儿国,在阿姆利则攀谈锡克大叔……

  中午一收到书,便迫不及待地读完了,写下书评分享我的喜悦与感动。

  利群和Shashank笔下的印度,我是读者,也是亲历者。

  一晃便是两年,彼刻的记忆还如9月的德里一般温热。一群在纸上研习西域文字的学生,飞跃印度洋,只为在异国的街头巷尾,捕捉最鲜活的当地文字,融入最生动的本土文化。这一年,我们学校习语言解文化,街边做手绘学砍价,旅行坐火车住青旅,小店吃塔利喝奶茶,在拉贾斯坦穿行茫茫大漠,在喀拉拉邦游走椰林水乡,在瓦拉纳西观恒河日出,在喜马偕尔赏巍峨雪山……

  我们这些负笈西行的学子,身虽东归,心未东归,依然让灵魂徜徉在天竺广袤的天际下。作为作者在印的同学,我要感谢他们真实记录我等的游学生活。作为本书的读者,我要感谢他们呈现一个不可思议的印度。作为印度文化的爱好者,我要感谢他们的深入剖析为我带来启发和思考。

  在印度使馆举办“走进印度”文化讲座时,在北大南亚学系攻读博士的周利群是留学生联合会邀请的第一位讲师。她一改普通讲座的刻板,以“春游”的形式带领在印外交官、企业人员、留学生等漫游印度这座“宗教博物馆”,反响非常热烈。事后有人向我反应,希望利群还能再开讲座。当时我就想,如果利群姐能把自己对印度的研究和认识集结成书,该是一件多好的事。没想到,真的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利群姐和Shashank联合出书,两人将对梵文、印地语和印度宗教、文化的研究相结合,为读者奉上阅读盛宴,我真心为他们,也为读者感到高兴。

  无论是去印度留学,游学,工作,还是旅行,或者仅仅是对印度很感兴趣,《菩提树下,恒河水上》都能满足你对印度的疑问、想象和期待。身体和心灵,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不妨带上这本书,让身体和灵魂一同畅游在印度这片神秘的土地。

  《菩提树下,恒河水上》读后感(四):足不出户游遍印度——来自阿姨的书评,感动

  2012年9月30日儿子寄来了一本游记《菩提树下·恒河水上》。是他的同学周利群·沈鸣逸到印度留学写下的新作,打开包裹散发出淡淡的油墨味看样子是刚印刷出来装订好就寄出来了。

  晚饭后我打开书细读起来,身临其境反复我已成了两位年轻的学子的随行者,从首都国际机场出发穿过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顺着雅鲁藏布江边到达了印度的首都德里。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和那些黑皮肤·凹眼睛·高鼻梁·脑门上印着朱砂痣·鼻子·耳朵·脖子上·手上佩戴着各种颜色首饰·穿着鲜艳纱丽的胖乎乎的女人们摩肩接踵;在烈日炎炎的水果摊边和那些挥汗如雨现榨果汁现买的印度男人们讨价还价品尝着异国他乡的各种美食;街边的人力车夫光着脚丫怒目圆睁一眨不眨的注视着川流不息的人群看似在寻找赚钱的机会。

  印度是宗教的发源地,宗教氛围十分浓厚,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神像·神庙。印度教徒崇拜三相神:梵天·毗湿奴·湿婆——分别代表天地的创造;维护与毁灭。顺着《大唐西游记》中唐玄奘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之路我看到了斯利那加清真寺前飞翔的小鸽子,小鸽子在我心中是一种吉祥物看到它再郁闷的心情也会 舒畅起来;看到了在水上划着小船进行交易的菜市场;游览了女儿国的国都——西隆。一般的印度城市里的服务员都是男的,在西隆情况则相反,女人大大方方地出来招待客人。谱系和家族财产在这里都是传女不传男的,家里最小的女儿能获得最多的财产,在家里母亲们负责管理所有财产,经营着大多数家庭事务;父亲们则主要负责家务活。一个家族中的舅舅会参与对于家庭财产的处置与分配。在这里百分之七十的人都不想生男孩,觉得那是家庭的负担。重女轻男是人们的普片共识。由此可见《西游记》中唐玄奘所经过的女儿国在过去的印度是真是存在的,现在还依然存在。

  两千多年前《大唐西游记》中唐玄奘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取得真经。本文的两位年轻学子也不容易,为了探索菩提树下的佛教文化,恒河水上的风土人情 在那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生病发高烧下不了床 ;农历三十那一天还在异乡的大街上为了找一个吃饭的餐官奔波劳累着看的我心里酸溜溜的,只能强制住让自己的眼泪逆流回心里。

  我喜欢这部新作,本书的作者以年轻学子的眼观从印度的地理·人口·宗教·艺术·语言·经济等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印度,让我这个爱旅游又怕坐车的老太太大开了眼界,足不出户游遍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