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读后感1000字

司马懿读后感1000字

2020-11-0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司马懿 读后感 

  《司马懿》是一本由方北辰著作,24.00元出版的2013-3-1图书,本书定价:216,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司马懿》精选点评:

  ●建立在学术基础上三国趣文

  ●介绍的还是蛮详细的 点评也颇中肯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个会装病的,给周瑜报仇了

  ●这本书中司马懿给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什么的降降温,一个真正狼顾之相的司马懿和并不是很美的司马和张春华。

  ●作者叙述能力很强

  ●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老东西轻生不足惜,只担心毁了我两个好儿子。哈哈

  ●【kindle版】。<殊不知世间上的万物,有表相,也有真相。表相与真相,有时候一致,有时候却完全不同。肉眼所见,只能是表相,不一定是真相。确凿可信的真相,只有融合智慧的第三只眼,也就是慧眼,才能看个明明白白。>

  ●小学课本多讲些故事,少背些年代估计能拯救更多灵魂!

  ●不錯,就是實體書現在買不到了。煩死??

  《司马懿》读后感(一):这是个厉害到令人恐怖的人

  读完这书就明白,司马懿这个人太强大。深厚的家世、家学渊源,过人的智慧,超强的忍耐力,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像曹操一般的狠戾,还有那么多继承他的秉性的优秀子孙。这样的人要是有志向,只能是无往而不利。

  感觉司马懿作为一个成大事者,没有短板,没有漏洞。

  《司马懿》读后感(二):搅动了一片天

  全书读完,实为钦佩方北辰老师的见解,不偏不倚、不置褒贬,完整的概括了许多老百姓无从知晓的史实,摒除了诸多演义及稗官野史的误解,始终立足于历史自身的车轮行进,足以给普通读者营造出一个平实、客观的历史环境来正解历史人物!

  悠悠华夏五千年,顺水行舟则势如破竹,顺的是什么水- 民意也!精神文明的力量自有人类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间断过,苹果砸到亚当夏娃头上也是因为苹果熟了本就要落地,三国后期即便没有司马懿也有千千万万个司马等着取代曹魏,因为人类社会内部凝聚着前进的精气神。饿了找饭吃,饱暖思淫欲,受欺凌久了就要翻身,赢了的继续作威作福,再来数个陈胜吴广自然颠覆当权,勇往直前,如此循环往复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意志力而停止,百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对象既受文化建设的腐蚀也得以此来进行自我更新进化,社会的更迭是另一种物种进化论!

  司马懿一生无法评价,涤荡乾坤数十载搅动了一片天,但历史没有道德制高点也无从批判,都是舟辑过客,其实也是凡人歌里的一员而已,凡人哪有完美,神仙也有凡心,只不过承担了多一部份的职责或指责!

  《司马懿》读后感(三):司马懿——儒家的胜利

  说起司马懿,第一个想到的竟是吴秀波,毕竟他的《军师联盟》给他带来巨大关注度,然老男人的自我陶醉和自我感觉太好使得自己看走眼,居然在从不缺少高颜值和高情商的娱乐圈里挑中了一个贪婪无脑的女人。其实坦率来讲,包养在娱乐圈应属常事,吴秀波让人感慨的也不是自己生活上的污点,而是识人不明,与其所展示的睿智深沉不太相符。可惜了。

  司马懿属于传统儒家老而弥坚的人物,特点是稳,一如既往的稳,且善于修身,自律意识较好,不似曹家人曹操、曹丕、曹植、曹睿好色纵欲,养性功力亦强,沉得住气,百折不挠。在军事能力上,战略节奏把握较好,与智谋胜于自己的诸葛亮对垒,则是打消耗战,用国力与其对抗;在与公孙家的幽州兵对抗时,则抓住其轻敌自恃路途遥远的弱点,悍然出击,攻其不备,此战与之前上庸擒孟达有相似之处。有此二者之长,造就司马懿在文治和武功上都取得较大成绩。比之刘备,司马懿起点更高,运途更好,可掌控的力量也更多,刘备更有初创帝王特有的博大胸襟和人格魅力,司马懿则拥有权臣的典型特点:心思细腻、明察秋毫(颇似后世的曾文正公)。

  按照方北辰老师之言,司马懿的篡位之心始于魏明帝曹睿临终前政治安排的提防和不信任,三朝元老、赫赫战功比不得上一个曹字,其实司马懿的委屈也能理解,同样是受命于危难之间,你看人家蜀汉的诸葛亮,基本算是摄政了,后主刘禅还不是完全信任吗?当然,刘禅的无奈在于其别无选择,他只能相信诸葛亮(但对于姜维,其依旧信任有加,所以后主有刘备遗传的识人之明?)。但魏国不存在这个问题,原因是人才太多了,且根基深厚,换个能力稍次的可能统一会慢点,但至少江山不会丢。所以归根结底在于司马懿内心还是有企图的,利己主义者,人主强则安安稳稳一门心思侍奉,人主弱则取而代之。其实若此方法能避免肉体消灭及动乱,再加上一定的制度约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传承帝位得方法,能者居之,于社稷于万民总是好的,这大概是最早的民主政治了吧。

  《司马懿》读后感(四):三国是如何终结的?

  三国是如何终结的?许多人下意识也许会说:三国是由于司马懿家族篡魏而被终结的。毫无疑问和曹操一样,司马懿在后世的小说中和舞台上,都是以老奸巨猾、阴险毒辣的反面形象出现的。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品三国时多次提到的三国专家方北辰教授,最近推出的“历史不可戏说”系列六种,却使我们思考得更多。《司马懿:谁结束了三国》、《刘备:“常败”的英雄》、《孙权:半生明主》、《袁绍:庶出的盟主》、《曹丕:文豪天子》和《“无敌”的失败者》,读罢我们发现,司马懿家族终结三国,只是割据政权在跨世代的传承中遇到瓶颈而导致自我终结的一个表象而已。

  在三国人物中,因接班问题失误导致一败涂地的前车之鉴比比皆是。与曹操争夺北方霸权而魂归邺下的袁绍对家事的处理,就是一笔糊涂账:袁绍因宠爱幼子袁尚,导致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和幼子袁尚在袁绍死后各据一州,自相残杀,完全不顾正在观望鹬蚌相争的强敌曹操,直接加速了袁氏家族的覆灭。袁绍及其三子的遭遇,可谓东汉末年割据政权自我终结的一个缩影。

  三国时期的君二代们在才能和格局上相比于父辈本来就逊色不少,又加上成长过程中安乐远多于忧患,骄奢之气渐长,政权本身便出现严重的危机。东吴的孙坚家族在这个问题上开了个好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孙策在父亲孙坚暴亡后经过数年苦心经营,渐成气候,但逐猎时遭仇家毒箭暗算,临终时选择继承人,孙策没有选择襁褓中的儿子孙绍,而是决定传弟不传子,将大事交付给十九岁的大弟孙权,因此成就三国天下有其一的东吴基业。但是英武神明的孙权却只能算半世明主,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也逃不掉人性的弱点。因为晚年宠爱潘妃,孙权在七个儿子中指定八岁少子孙亮继位,再加上选托孤之臣也有重大失误,死后才六年,辅政大臣即全数不存,继承人亦被拉下帝座。以至于吴国的历史在孙权身后只延续了二十八年在这二十八年间,君杀臣,臣废君,君臣相残,臣僚互杀,一派血雨腥风。究其原因,正是源于孙权本人生前种下的巨大恶果。

  曹操是不世出的豪杰人物,在为了避免老对手袁绍的前车之鉴,早早确立曹丕为太子进行重点培养,而且曹操年过花甲才去世,为曹丕继位预留了准备时间和施展空间,但是二代接班人曹丕文人气太重,继位之后,几乎没有存乎天下的精进之心,纵情声色,有限的几次出征东吴,也是形式大于内容,更像皇帝的游山玩水,只接班了不到七年就龙驭上宾。曹操戎马一生尚享年六十五岁,儿子曹丕只活了三十九岁,孙子曹睿年仅三十四岁便魂归离恨天,在生命力的旺盛上,真可谓一代不如一代。曹睿私生活混乱,死后无嗣,只能扶八岁的养子曹芳继位,由于魏末朝廷重演东汉末年的寡母幼帝局面,朝廷重臣之间混战火并,最后实力最强的司马懿家族胜出。到了这个时候,曹魏被司马氏取代,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历史的发展轨迹也正是如此: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改立曹芳族弟曹髦为天子,孙司马炎接着废魏帝自立,立国凡四十六年的曹魏正式灭亡。

  司马懿文武全才,在曹操时期本来是勤勉佐证的治国之臣,司马懿家族人多势众,儿子能干出色,更加上他本人寿命又长达七十三岁,以至于傀儡小皇帝在位之日,这位独立支撑王朝大厦、又面临各派势力互相厮杀危险的白发老臣,如同三十年前的曹操一样,除非是不动心的圣人,否则很难不生出保存自身、改朝换代的野心。

  “历史不可戏说”系列,选取的六位三国人物,犹如六台摄像机位,使三国风云的全貌如交响乐的复调般呈现出来,也后世读者拨开历史迷雾看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