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善(全4册)》读后感摘抄

《一日一善(全4册)》读后感摘抄

2020-10-30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一日一善(全4册) 读后感 

  《一日一善(全4册)》是一本由[俄]列夫·托尔斯泰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0元,页数:1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日一善(全4册)》精选点评:

  ●大师

  ●这书大概可以算是托尔斯泰的书摘本?应该是有原书的,毕竟有《原序》,还打了托尔斯泰的名字。只是出版社把原书内容按365天分的原因是什么,分的原则又是什么,不清楚。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分发,它导致同一主题的被间隔开来,减弱了对比的效果。我对这套书也说不上喜爱——为什么要喜欢一套书摘呢?哪怕它是大作家的书摘,它也就只是一套书摘而已。都是网店打折的锅。不要买。

  ●一天读一点

  ●用沉厚的积淀涤荡心灵的雾霾,我们走在路上,一日一善,发现全新的自己。

  ●很多主题都有重复,主要就在于自我的完成

  ●每天读一点倒蛮好的。

  ●跟了一年,2018再来

  ●实际上就是名人语录 读来凑数的 没办法还是太懒

  ●秋分

  ●还有两本没有读..关于宗教的部分对于我来说感觉比鸡肋

  《一日一善(全4册)》读后感(一):一日一善

  《一日一善》是托尔斯泰人生最后十五年的心血结晶,汇集了叔本华、尼采、孔子、老子、佛陀、梭罗等伟大思想家的智慧精华,按照春夏秋冬,分为四册,是托尔斯泰一生最重视、耗费精力最多的绝笔之作。《一日一善》将一年365天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章节,包括了信仰、灵魂、欲望、爱、自我、暴力、国家迷信、宗教、死、理性、幸福等人生主题。内容庞杂,写作却简洁而朴实,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哲学笔记。

  《一日一善(全4册)》读后感(二):荣获首届“腾讯·商报 华文好书”榜

  重磅推荐:《一日一善》荣获了 2014年首届“腾讯·商报 华文好书”榜 值得推荐

  首次全文引进台湾最经典译本,汇集了叔本华、尼采、孔子、老子、佛陀、梭罗等伟人的智慧精华,涉及了信仰、爱、宗教、幸福等人生主题。毛姆作传,梁祥美翻译,巴金、海明威、罗曼·罗兰等人大力推荐

  《一日一善(全4册)》读后感(三):时间存在吗?

  当我们在思考哲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信仰、灵魂、欲望、爱、自我、暴力、国家迷信、宗教、死亡、理性、幸福等这些命题吗?整本书采用格言形式,但读起来就像心灵鸡汤,我在这方面的阅读需求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了,但最后一天关于时间的论述很有意义。

  “时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无限小的现在,生活就在其中实践。因此人必须将全部精神都集中在现在。

  2019还有38天喔

  《一日一善(全4册)》读后感(四):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引导大家“道德自我完善”、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1. 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俄罗斯,其世界观所倡导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神人性和上帝的内在性。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

  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一个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幸福的权利,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

  如果想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经受很多考验,因为在人心中那个兽性的人会不断站出来试图掩盖每个人温良的本质,诱惑人要及时享乐。所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心的这种二重性,就不得不经常要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

  2. 不以暴力抗恶

  这里或许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另一个表现: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看起来,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似乎比利他主义降低一个级别,其实这一点恰恰更难以达到,这不仅表明,我们不能牺牲他人的幸福,甚至还表明,我们不能以某种崇高的理由为前提,以牺牲自我为前提,以未来的天国降临为前提而牺牲他人的幸福。托尔斯泰在他的《复活》中反复强调:“要克服使人们饱受苦难的骇人听闻的罪恶,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总是有罪的,因此既不应该惩罚别人,也无法纠正别人。”“腐化堕落的人想去纠正腐化堕落的人,并想用生硬的方法达到目的,结果是缺钱而贪财的人就以这种武力惩罚人和纠正人作为职业,自己却极度腐化堕落,同时又不断腐蚀受尽折磨的人。”“要永远饶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饶恕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无罪的人,可以惩罚或者纠正别人”。

  3. 博爱

  博爱是基督教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活》中,“博爱”几乎可以同“宽恕”等同,因为博爱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们不能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宽恕。一个人如果不能宽恕别人,人的内心就很容易被“恨”的感情所占据,恶是世界无法和谐、无法共生的根源,恨也一样,而恨往往是因为人们遭受了恶的摧残而造成的。托尔斯泰认为,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因此人是不能通过惩罚和报复别人来消灭恶从而寻求自己的安宁,人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

  对托尔斯泰影响较大的书(节选)

  十四岁以前的童年时代

  圣经:约瑟的故事——巨大

  俄罗斯壮士歌,民间故事——巨大

  普希金:短诗《拿破仑》——大

  十四——二十岁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很大

  二十——三十五岁

  歌德:《赫尔曼和多罗泰》——很大

  《浮士德》和短诗——有影响

  荷马史诗(俄译本)——大

  柏拉图:《斐德若》,《会饮》——大

  三十五——五十岁

  荷马史诗(希腊文)——很大

  壮士歌——很大

  五十——六十三岁

  全部福音书(希腊文)——巨大

  《创世记》(希伯来文)——很大

  孔子和孟子——很大

  《论佛》(法国学者著)——巨大

  《老子》(法国学者著)——巨大 (见《托尔斯泰全集》第6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