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忐忑人生》读后感1000字

《我的忐忑人生》读后感1000字

2020-10-30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我的忐忑人生 读后感 

  《我的忐忑人生》是一本由[韩]金爱烂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忐忑人生》精选点评:

  ●打开了电影,看了几分钟,决定还是先看小说吧。小说不错,要讨论的东西其实不在这些狗血的情节上了。

  ●读到男孩死前的那段 感动了 还是挺有文学性 男孩的主观视角和内心活动很有意思

  ●看原文來了

  ●故事没有大的起伏,到却痛到人心。看似平淡的叙述,但每个句子都有韧性,有的要读好几遍,仍觉得没有咀嚼到真正的味道。

  ●看哭,不健康的人生想想都痛

  ●金愛爛的文字真漂亮啊,各種奇妙而又迷之妥帖的比喻讓人聯想到某個時期的張悅然,但是金愛爛更輕盈優美。小說讀起來有點怪的地方,倒回去用韓文想一遍就順了;讀到譯文特別美的地方,也會忍不住聯想原文是怎麼寫的呢?這算是懂原語言的人讀翻譯小說的一點小樂趣吧。

  ●衰老的青少年探索了很多问题,也没有确切的答案。语言很喜欢。

  ●喜欢金爱烂

  ●(096)6.5

  ●「你是我的悲傷,我也很開心」

  《我的忐忑人生》读后感(一):扑通扑通我的人生

  2015年第一季度里院线上映影片中最暖心,给我印象最深并且让我泪流满面的当属这部电影,扑通扑通我的人生,其英文译名为My Brilliant Life.影片改编自韩国作家金爱兰的小说,我的忐忑人生。3月中旬观影,4月初看完原著,感慨良多。这是个最年轻的父母和最衰老的孩子之间的故事。一对年轻人十七岁时因为孩子的诞生,肩扛起责任,丈夫乐观,妻子感性,彼此为了孩子都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那个得了早衰症的孩子,17岁时便已如老人,但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激情,让观众和读者颤动。17岁,两个青春年少成为最年轻父母;17岁,一个如花年纪成为最衰老孩子。大家都在成长。当年狼的诱惑里的姜栋元如今已饰演阳光积极的孩子爸爸,宋慧乔就仿佛在创造着一个不老女神的神话,表演细致入微。少女时代大乱入的部分也很有看点。电影前半部分幽默风趣,后半部分催人泪下。人啊,少年时懵懂,青年时任性,中年时世故,老年时通透。当生命对有些人来说都是奢侈的时候,我们又何必为生活中的点点烦恼而去恣意抱怨呢,珍惜这美好的华年。上帝创造了我们,既然我们存在,就理应灿烂的活着。

  《我的忐忑人生》读后感(二):不能一下子成为一个人

  《我的忐忑人生》讲述了父母在十七岁时生下“我”,而我如今也到了十七岁,却因为患上了早熟症而拥有八十岁的衰老脸庞,故事永远停留在了十七岁的这一年。这是我第一次看韩国小说,体验很是不坏。 十七岁的韩美君与同村的张爷爷成为了朋友,他们年龄相差很大却拥有一样衰老的身体。十七岁的阿美说他下辈子想做爸爸,可能他觉得一个人只有成为父母才是一个成熟的人了吧。里面关于父与子的讨论也令人印象深刻。 全书都在说一些日常琐事,却因为阿美的病让我无法很平静的阅读,十七岁的他注定没有太多时间来思考自己的一生,他几乎每天都要花时间吃药,输液,体检,严重的时候父母每天都只能来看望半个小时。父母一直陪在他身边,但他觉得病痛来袭的时候还是感觉一样的孤独,因为病痛是无法感同身受的,不像快乐那么容易分享。 不知道阿美最后是否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当他摸着母亲的肚子时,会不会妒忌弟弟?会不会怨恨父母?弟弟终将作为他的替代而被父母继续疼爱,而他将作为不幸者离开。父母完全可以等他离开这个世间之后再生育,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怀上,这是我看这本书时内心最为冰冷的时刻。 就像阿美所说的:“一次成为一个人已经足够幸福,但不能一下子成为一个人,那多少有些悲伤”

  《我的忐忑人生》读后感(三):忐忑是因为生命的珍贵

  《我的忐忑人生》是韩国作家金爱烂 (???) 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最年轻的父母和最衰老的孩子之间的故事。”

  同名电影《我的忐忑人生》,另一个翻译是《扑通扑通我的人生》。豆瓣评分7.2,naver上韩国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分在7.51,专业评分在6.61,算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

  另外多提一句,这部电影的英文翻译是My Brilliant Life,似乎多了一点积极阳光的感觉。

  ???? ? ??.

  “如果有风,我心里的单词卡就会轻轻翻动。那些词语犹如被海风吹干的鱼,缩小我身体的尺寸,却拓宽了外部的边界。”

  本书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书中的主人公“我”的名字是韩阿美。在小说中,作者通过韩阿美的思考,展示了本人丰沛的情感,回答了如何在世界中与自己和解这个问题。她的思考并不是哲学性质的,深层次有条理,在一个框架下进行;相反,她的思考可能是随机的,与环境和个人的体验牵连在一起。细微,但是真实。像毛细血管,一点一点地触及到思想的脉络中,缠绕,包围。

  关于生命,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在金爱烂轻盈的想象和文字下,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呈现出女性特有的气质——深刻,但并至于晦涩;沉重,但不至于绝望。

  摘录其中的两段:

  “当我说风,我会想起上千个风向,而不仅仅是四个方位。当我说背叛,我会沿着落日追逐十字架拉长的阴影。当我说您,我会分辨犹如大雪覆盖五彩蜡笔似的隐藏起深度的平坦。”

  “每次都要想起自己有皮肤、心脏和肝,还有肌肉,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健康的恋人,或者情投意合的夫妻,他们也是如此。我羡慕对健康无知的健康,也羡慕对青春无知的青春。”

  这些描写,仿佛忽然就可以击中人的心脏,引发出读者类似的人生体验。只有生病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身体的存在,平时健康的躯体就被人们自然地忽略。这可能就是金爱烂文字里的思考,和思考里的力量吧。

  【结语】

  “别人的一小时是我的一天,

  别人的一个月就是我的一年。

  现在,我比爸爸还要衰老了。

  爸爸从我的脸上看到自己八十岁的面容,

  我从爸爸脸上看到自己三四十岁的脸。

  爸爸问:如果重新来过,你想当什么?

  我大声回答:爸爸,我想当爸爸。

  爸爸问:更好的还有那么多,为什么当我?

  我羞涩地小声回答:爸爸,我想当爸爸,重新生下我,

  因为我想知道爸爸的心。

  爸爸哭了。

  这是最年轻的父母和最衰老的孩子之间的故事。”

  最后,我真诚地觉得,值得一读。

  《我的忐忑人生》读后感(四):你是我的悲伤,我也很开心

  看到文章说,读金爱烂的文字,你会嘴角一直含笑,但某一瞬间,又会悲伤涌上,止不住泪水

  [试读]

  今年我已经十七岁了。人们都说我能活到现在是个奇迹。我也是这么想的。跟我相似的情况,很少有人能活过十七岁。不过我相信,普通之中存在着更大的奇迹。过着普通的生活,死于普通的年纪,我总相信这就是奇迹。在我看来,奇迹还是我眼前的两位,妈妈和爸爸、舅舅和舅妈、邻居大婶和大叔,还有盛夏和寒冬。当然,我不是。

  几年前,有位邻居家的女人来到我们家,说了这样的话:

  “听说查不出原因,也找不到治疗办法?”

  “是的。”

  “那就不是病。”

  “啊?”

  “那是信息。”

  她的身旁放着破旧的圣经和念珠。

  “大嫂。”

  爸爸说道:

  “这孩子是阿美,不是信息。他叫韩阿美。”

  突然间,这个与我的外貌极不相称的温顺而圆润名字令我羞愧,同时我又感到心满意足,“现在连爸爸都长大了……”当爸爸还是十几岁的少年家长的时候,无论大人们说什么他都低头认错。现在,有人这样跟我们说话的时候,他已经能保护我们免受伤害了。然而内心的伤害却是无可奈何,那天晚上,爸爸喝到大醉才回家,手里提着千元一份的水饺。这样的事不在少数,只是那天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走进我的房间,枕着我虚弱的双腿躺下,然后鼓起腮帮,嘿嘿地笑了。

  “阿美,阿美,你喜欢什么歌?”

  我有气无力,哆哆嗦嗦地说:

  “怎么了?”

  “没什么,我就是想知道儿子喜欢什么?”

  透过眼镜,我用朦胧的眼睛注视着年轻得让人心酸的爸爸,忍不住笑了。我想让他开心,于是说起了俏皮话。

  “只要是美女唱的歌,我都喜欢。”

  突然,爸爸像个疯子似的扯开嗓门儿,附和着说:

  “我——也——是——!”

  然后,他猛地跃起,大声喊道:

  “李孝利最棒!”

  我也跟着举起双手,高声呼喊。虽然没能如愿以偿地发出富有爆发力的声音,不过我还是用尽了全力。

  “朴志胤最棒!”

  爸爸在原地蹦蹦跳跳。

  “严贞花最棒!”

  “成宥利最棒!棒!”

  “宝儿最高!”

  爸爸突然冷静下来,像个失魂落魄的人。

  “也许年纪大了就这样吧,总是爱听悲伤的歌曲?世界上最悲伤的歌需要喝着酒去听。等你长大了,你可以激情地喝酒,听民谣,明白吗?”

  “好的,爸爸。”

  我露出没剩几颗的牙齿,微微地笑了笑。

  “爸爸。”

  “嗯?”

  “你现在悲伤吗?”

  “嗯。”

  “因为我吗?”

  “嗯。”

  “我怎么样你才开心呢?”

  爸爸怔怔地望着我,好像有些烦闷,静静地回答道:

  “我也不知道你做什么我才开心,不过我知道你不应该做什么。”

  “什么?”

  “不要心怀歉疚。”

  “为什么?”

  “为了某个人而悲伤……”

  “嗯。”

  “是很不寻常的事……”

  “……”

  “你是我的悲伤,我也很开心。”

  “……”

  “所以你……”

  “嗯,爸爸。”

  “长大后要成为某个人的悲伤。”

  “……”

  “如果你感到心痛,你要像个孩子似的哭泣。”

  “爸爸?”

  “嗯?”

  “我现在不就是孩子嘛。”

  “是啊,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