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不雅红楼2读后感精选

年夜不雅红楼2读后感精选

2020-10-21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大观红楼2 读后感 

  《大观红楼2》是一本由欧丽娟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5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观红楼2》精选点评:

  ●理解过去的时代,理解这个时代中权力运行的逻辑与人的心态,对于理解作品自然必不可少。但这种理解,不应代入某一特定的立场。当解读者变成歌颂者,解读也就变得十分可疑。更何况这种靠排比句写出的赞歌,本身并未建立在可靠的历史认识和文本分析之上。最后只是用一种偏见代替另一种偏见,用一种过度阐释批评另一种过度阐释,用一种意气用事对抗另一种意气用事。很遗憾。

  ●同1: 太过贬黛褒钗,且书不乏前后矛盾之处。欧女士非常严谨认真,但是太过执着于红楼梦表面文字,反而忽视了风月宝鉴正反两面寓意。故多处观点不敢苟同。三星吧,不能再多了。

  ●编辑审稿不够严谨啊,涉及到清朝世袭等内容有重复。台湾版叫“母神卷”,主要着眼于几位大家长,草蛇灰线,令人唏嘘。破除少女崇拜,走出大观园,进一步参与整个世界那宏大的存在。(写石榴花的章节尤其好!

  ●為歐麗娟老師打call!

  ●相较于第一部,这一本好像过于自我了。评论贾母王夫人时,有先入为主的意思,比如,贾母对尤二姐的态度并没有用来证明其母神的形象;王夫人对金钏儿和晴雯的死在作者笔下成了一件合理合情合法无可指摘正大光明的事情,言外之意就是“我都对你们太好了,是你们自己作啊,我有什么办法,我又没有动手,在当时的情况下,换了别人,还没我做得好呢,她们应该对我感恩戴德的,干嘛去死呢。”作者对其作为一个人内心的自私、虚伪与偏狭完全视而不见,让人真是难以接受。ps:259页,“贾母”印作了“贾田”。

  ●虽然作者常把脂砚斋的观点和曹雪芹的观点混淆,声称只分析前四十回却有时又引入了续书,部分的梳理引用过于繁杂,但是第二本比第一本更有体系,所归纳的《红楼梦》超越带有女性歧视烙印的少女崇拜,进行女神隐喻的人物书写非常给人以启发,对于人物的分析也更为饱满,尤其对于王夫人、元春的人物分析改变了我对两人原有的一些看法。文本分析不脱离历史社会结构、制度的细节,表明曹雪芹并不反传统礼制,而是在包容基础上对女性角色理解进行超越。

  ●理论相对最完备的一本。六经注我就不用说了,理论自成一派才是可贵。

  ●要说的,《大观红楼1》已经说尽了。

  ●这本分析了警幻仙姑、贾母、王夫人、刘姥姥等象征母神的形象。其中对元春和王夫人的分析有为其翻案的意思。对元春的解读比较成功。元春常常被认为是表面荣华富贵实则麻木悲惨的政治牺牲品,而在本书看来,她拥有富贵不能淫的品性,一定的斗争能力和高度判断力,舍黛取钗也并不意味着其不喜欢或不认可黛玉。但对王夫人的分析则难以认同。王夫人基于其身份和立场,其行为固然具有正当性,但这并不能表明其有资格被成为母神。个人感觉原作者对其虽然未贬,但也并无褒扬之义。整个母神的立论,感觉欧老师都是先有结论,然后寻找符合结论的文本或者将文本朝着结论解读,人物所有的行为都能解释成母神的象征,似乎有点矫枉过正。

  ●虽离别亦能自安。

  《大观红楼2》读后感(一):可謂大觀

  《大觀紅樓(母神卷)》從《紅樓夢》中的不易被讀者重視的母神人物入手,立足文本,融貫中西,清晰完整地解構出《紅樓夢》中隱秘的母神系統。作者不僅用旁征博引的豐富論證為書中女性正名,尤以客觀公正的研究方式為解讀原著正本清源,指出向上一路。本書是《大觀紅樓》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在延續前作框架與筆法、深入解讀六位母神人物的同時,又以結論進一步回應前作,承啟間刻繪出更加宏闊精微的紅樓畫卷。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努力克服時代因素與自身成見,沉潛十數年,成此心血嘔瀝之作,其所論或“有時而可商”,但其對真理的精誠追求和對傳統的溫情敬意,於字裏行間,曆曆可見,令人感佩贊歎。

  《大观红楼2》读后感(二):读也读书会 红楼梦阅读小组

  断断续续听了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研究有一年多了,

  觉得还不过瘾,

  想通过阅读的方式进一步学习,

  如果说蒋勋老师是通过细节的品读,开启我们对红楼梦微观视角的领悟,

  那么欧丽娟老师给人打开的将是更加宏观的视野,

  想要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小伙伴可以加入【红楼梦阅读小组】

  可以添加我的微信 duyexiaoye ,

  然后邀请你进入红楼梦阅读群,

  一起来分享红楼梦阅读的心得和点滴感受。

  《大观红楼2》读后感(三):母神赞

  (1)第二部又称“母神论”,红学虽然涉猎不多,但是谈论的焦点多是宝玉及十二金钗为代表的少男少女,贾母、刘姥姥等虽有涉及,但是以母神视角统观警幻、贾母、王夫人、元春和刘姥姥的,实不多见。可以算是一种创新的视角了,更加期待作者对男女主角的论述。

  (2)“母神”概念非作者独创,乃是借鉴人类学、神话学的概念,结合中西方小说理论搭建的,也可以看出作者“学院派”的风格。

  (3)感情上无法接受的是,林黛玉在作者笔下,看来是仅负有诗才的少女,而客观上来说,这诗才,这山川日月之精秀所钟,主要来自于低社会化,以及与现实世界的高度隔离,所产生的淳朴。

  (4)元春、李纨品评诗歌不错,但是自己作诗就一般,诗评家无诗歌传世,这现象耐人深思。不仅诗歌,小说、电影,甚至是体育运动,也有类似现象。难道创作与批评是不可兼得的能力?

  (5)看完第一部再看第二部,或觉得有些地方稍显啰嗦或重复。比如曹雪芹限于所处历史时代,潜意识里“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存在的论断,以及读者不要以所处时代观点来代入作品的赏析角度等等,第一部其实都有详细论述。

  《大观红楼2》读后感(四):体系最好还是参考系

  一开始从网易公开课认识到欧老师,忍着欧老师啰嗦的毛病连续看了十多集(平均一集一个半小时),全是基于对红楼梦的热爱,从欧老师的主观观点来说,确实是对主流观点的颠覆,而她做的客观解释,也让我对红楼梦的各种细枝末节有了更深、更广的了解,虽然在观点上有许多不敢苟同的地方,还是抱着半崇敬的心情看完了第一卷的综论。这应该是半年之前的事了。

  时隔半年,再拿起第二卷母神卷来看,又生出一些新的想法。

  首先,欧老师很明显得表现出了褒钗贬黛的看法,已经让很多人不爽了。对书中人物的喜好各异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欧老师一方面告诫读者诸君不能带有主观成见地去理解和评判人物,一方面自己又陷入了深深的成见之中 ,对书中一些人物的看法(3-4卷的人物论还没看)不能不说有失偏颇,甚至大师偏颇。

  其次,对于第二卷这种构建体系的做法,个人认为有点勉强。看书的过程中,每每想到木心的那一句“蒙田不事体系,深得我心”,就对文学的态度而言,个人也深表赞同。(当然,科学是需要体系的)欧老师从学术的角度,通过引用文本、前人批语、大量的中外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诗词、民俗学、心理学的著作,构建了一个已女娲为首的母神体系,涉及的知识面之广,不得不让人叹服。

  然而这种做法一方面有过度阐释之嫌,曹雪芹虽然知识广博,但是毕竟是成长与封建社会的传统教育之下,有时代的局限性,欧老师大量引用西方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不免让人觉得有牵强附会的地方。而且,文学作品与科学作品很明显的一个区别是,丰富的内涵可以有多重阐释,而科学具有精确性、数学化的特征,数学化的好处是可以进行长程推理而不失真(陈嘉映语),欧老师在本书中阐释的很多结论都是通过文本分析、批语或者文献引证而间接推导得出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臆想成分,虽然不排除那种可能性,但是也不能完全确定就是那样(除非曹雪芹拍棺而起现身说法,哈哈)。就像我们做语文的阅读理解题,原文作者可能只是随意的一段景色描写,而语文老师偏让我们分析出人生意义来。

  另一方面,欧老师先是构建了母神体系的大框架,涉及讨论的人物的导向已经是基本确定的了,在往框架中填充内容的时候,不得不囿于框架之内,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对小说人物阐述的多重性。因为确立了从女娲到刘姥姥母神地位这个大题目,所以小题目里所列举和例证的都是母神们多么多么好,即使有缺点,也是“健忘、爱开玩笑、没有文才”之类无伤大雅的缺点。我估计很多人在看的过程中会怀疑欧老师有强行洗白王夫人的嫌疑,而且把她通体夸赞了一番,其中又会对书中偶尔拿晴雯、黛玉来做反面例子忿忿不平 。

  我不知道这是欧老师个人的真诚想法,还是出于学术上的需要,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欧老师自己构建了体系,然后被体系绊住了手脚。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我们当年写论文,先有个结论,然后开始找各种文献、数据,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论证自己的论点,即使明知自己的论点是错的,或者是不确定的,但是为了论文的完整性,即使从个人的角度不认同,从完成学业任务的角度也只能那样去做。

  最后,不得不说,欧老师关于一些细枝末节的背景知识和文献信手拈来的引述让人很长见识,提供了一种从更深、更广的视角去看待红楼们的一种选择,虽然不完全赞同她对那些文献知识的用法。

  一开始构建体系,可以提供一个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视角,呈现出一种时间上、空间上更直观、更整齐的感觉,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再摧毁体系,让各个细枝末节随着理解的加深而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涵来。

  假如把体系作为一种参考系,一种帮助理解的工具,而不是逐渐加固、不可扭变的定论,不是汇集了成见带有导向性的观点集合,是否更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