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琐闻》读后感锦集

《巴黎的琐闻》读后感锦集

2020-11-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巴黎的鳞爪 读后感 

  《巴黎的鳞爪》是一本由徐志摩著作,现代作品1919~1949出版的173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的鳞爪》精选点评:

  ●徐志摩的散文比他的诗好

  ●语言在他手里总显得那么晶莹剔透。

  ●其实是个散文集。 果然是诗人,每个漫游的人,都有相似的经历吧,一段异于平常的时光,使你对生活睁开了眼

  ●非常美丽的文字

  ●超级矫情啊 不过徐志摩心思挺细腻不知道是不是文人都这样 蒋彝也是

  ●感觉徐志摩除了那几首诗歌写的还不错外,散文,翻译什么的真心不行啊。。。。还没有他的女神林徽音姐姐的书好看。不过,《巴黎的麟爪》这一篇倒是真不错,让我对巴黎心向往之

  ●我说,就算你给我的论文一个华丽丽的60,我还是爱志摩

  ●忘光了

  ●太诗性的文字真的有点读不来

  ●翡冷翠山居闲话写的真是酣畅淋漓啊!!

  《巴黎的鳞爪》读后感(一):不忘本的黄昏

  早上读了徐志摩的散文集《巴黎的鳞爪》,最打动我的却是《我所知道的康桥》这一篇,文字美如音乐,虽距今已92年,但丝毫不能衰减它的力量。康桥的美在康河,这里寄存了单独,有撑杆的舟子,三环桥洞,三清学院,小密林,果园子,蕴含了自然的欢闹。最难得的是有一种不忘本的心境,能够治愈一切烦恼苦闷。人本自然,辽阔天际的黄昏和软草里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就是快乐冲剂。这完完全全勾起了我在梅斯LEM3大湖边每天下班沿湖独步的日子,这大湖就叫一汪水(法语Plan d'eau),西岸一无遮挡直接迎接夕阳,傍晚水天交相辉映,一如徐志摩笔下的康桥,一如他那单独的乐在自然中的心情。不仅要说,所见略同。渴望去一次康桥!在此之前,以2014年梅斯一汪水的绝美黄昏立旗。

  《巴黎的鳞爪》读后感(二):But Death Intenser

  一直以来,中国的近代文人,我最喜欢的是徐志摩。很可惜大众总是偏爱娱乐八卦甚于文学,现下徐志摩的才名远不及他的渣男称号来得响亮,他隽永蕴藉的散文也不及他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可是我是那么喜欢徐志摩,甚至大学的时候借了图书馆的徐志摩全集一页页读,连他练笔改写得李清照的诗歌都不放过,看到他在美学宇宙里的成就淹没在众人对他道德的谴责里,实在让我痛心。

  比起徐志摩的诗歌,我私以为他的散文更好。志摩的诗歌也许是受制于格式的限制,不及散文来的流畅自然,真挚动人。比起诗歌,徐志摩的散文更能让读者贴近其人。这本巴黎的鳞爪里面收录了他的游记,他的一些翻译作品,还有一些他的杂文闲话。读志摩的散文是一种享受,于我而言,也是一种心灵净化。他优美的文字里流露出的他对于爱和美永不凋谢的热情,常常让我感动,在自然和美面前,他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永远保有本真。

  徐志摩非常热爱夜莺这个比喻,于他自己而言,他就像那只即使呕血,也不能停止歌唱的夜莺,即使灵感枯竭,即使写作对他而言已经苦不堪言,即使榨尽最后一丝慧心灵性,他也要写出诗文来。

  Verse, Fame and Beauty are intense indeed, But Death intenser.

  可能只有死亡,才能终结这样的追求吧。不过他已经将他的精神埋在了文字里。

  所幸在巴黎的鳞爪里,志摩还是有许多灵性在,有许多灵感写,作为读者只需要默默品读,静静享受。

  《巴黎的鳞爪》读后感(三):真的只是鳞爪啊!

  和朴老师坐在咖啡厅喝酒,看着三里屯来来往往的美女,聊到辞职后的方向。

  我说人生总有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刻,他说很能理解,就像他年轻时去巴黎住那两年一样。

  我说巴黎啊真好,我也应该去住上一段时间,海明威也这么劝我,应该再读一遍。

  但《流动的盛宴》被我压箱底了,徐志摩这本好拿,就决定先读《巴黎的鳞爪》。

  然后读着读着就后悔了,因为这本书真是巴黎的“鳞爪”,除了第一篇《巴黎的鳞爪》之外,基本是在写英国,偶尔带了点佛罗伦萨,跟巴黎就无关了。

  这也敢起名叫巴黎!

  不过毕竟是徐志摩嘛,怎么都应该读完,看他写剑桥生活,小文青一样去见几个英国作家。

  有的作家死了,如济慈;有的没死,没死的曼斯菲尔德见了他二十分钟,他写那一夜是“二十分钟不死的时间”,MD我还以为他们睡了呢,写了那么长一篇纪念文章,感情人家就简单问了徐志摩几个问题。

  见哈代时间长一点,见了一个小时,哈代说,“你们的文字是怎么一回事?难极了不是?为什么你们不丢了它,改用英文或法文,不方便吗?”两人辩难了一晌。

  不过英国人也真是挺扯的。哈代死后,本意是归葬故乡,英国人非要给他国葬,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最后商量来商量去的结果是——把它的心挖出来,心归葬故乡,遗体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两边的葬礼还同一时间举行,不知道哪边的更合本人的心意?真是有创意。

  这本书有趣的地方都在这里了,不是徐志摩的粉丝就不推荐你买了。不过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看到这一段还是挺激动的,我也要去找能让我睁眼的地方!!!

  又感觉想去英国了,又不去巴黎了。一个失业者的左右为难啊。

  《巴黎的鳞爪》读后感(四):如此情感丰沛的才子无怪乎让人萌生好感的

  说来也是巧合,那天我在找夏尔·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和《恶之花》时,恍然间看到《巴黎的鳞爪》,一看竟然是徐志摩的书。对他的印象留在语文课本的《再别康桥》这篇文章里,以及他和张幼仪陆小曼的名人轶事里。当时看完那些名人情感故事后我对徐志摩的好感度降了不少。

  这本书以第一篇散文的标题做了书名。九个小时的萍水缘中,借助一位陌生女人讲出一段无疾而终的情来,而我先入为主的把这段情与幼仪的情做了比较。后来想想既然看书那就不能太夹杂别的情感,一开始就因为某件事的全盘否定着实太过片面了。本书没有一个确定的词语概括,十二章每章的主题均不相同。其中最爱的是《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以及《济慈的夜莺歌》。

  《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做客山中的闲情雅致令人向往,可能只是某次秋游,但却把路途中的一切景致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调用感官将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联系写的也很美和舒适。深有同感。“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徐志摩对康桥的爱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流露更甚。若是《再别康桥》是他对康桥的不舍之情,实言之为私人情感。那这一篇则更容易引发读者对康桥的爱之共鸣。从一年四季之境以及周遭之景写起。“春天是更荒缪的可爱”

  “难忘七月的黄昏,远树凝寂,

  像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瞑色

  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橘绿,

  那妙意只可去秋梦边缘捕捉;……”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啊,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啊,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不到头的草原,满开着艳红的罂粟,在青草里亭亭像是万盏的金灯,阳光从褐色云斜着过来,幻成一种异样紫色,透明似的不可逼视,霎那间在我迷眩了的视觉中,这草田变成了……不说也罢,说来你们也是不信的!

  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想不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这样与自己独处亲近自然的时刻太让我深有同感和共鸣。

  《济慈的夜莺歌》全篇都叫我迷恋。发挥想象将一首诗歌赋予了精彩绝伦的故事解读。我有学到,毕竟我描述音乐的字眼还是很干涩又直白。

  其他篇章同样很不错。读起来没有特别干涩难懂。随他文字历游便是了。这样情感丰沛的才子无怪乎让人萌生好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