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份子与群众读后感1000字

常识份子与群众读后感1000字

2020-11-17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知识分子与大众 读后感 

  《知识分子与大众》是一本由(英)约翰·凯里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识分子与大众》精选点评:

  ●知识分子有几个是没点自视清高的那种小优越感啊。哎~那种妄想精英统治大众或者消灭大众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不过正当的批判还是要有的嘛。

  ●超有趣的!!!绝对是亮人眼睛的观点wwwww

  ●想都不要想知识分子走进大众~知识分子是傲慢的,讲求自己那点所谓的格调,还是抑郁敏感的

  ●昨天下午翻看了前两章,作者根据一些诗人小说家的言论支出他们轻视大众的倾向,进而指出了那时的知识分子的罪过?觉得挺新奇,但是看评论,都指出了作者得结论时的简单粗暴,而这时自己在阅读是没能察觉的,继续学习。

  ●哪个是真的? 值得一读

  ●发现了知识分子将艺术作品陌生化处理的根本动因。

  ●多傲娇的一篇长论文!!!

  ●「知识分子如果都从心底里看得起没有知识的人,他们还叫知识分子吗?如果知识分子对自己的知识不引以为傲,何必做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处何在?“瞧不起”与“瞧得起”,是每个人树立自尊心的前提。说不说出来,行为上是否有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原则,这是不同的事。」赵毅衡的那篇评论写得很好。 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的偏见是不会消失的,正如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之间的彼此理解是不太可能的。重要的是各自有各自发声的方式与途径,并且同时存在,可以被听到。不过,作者的愤怒还是蛮可爱的。

  ●翻译得很好~

  ●现代主义都是建立在排斥大众的基础上的 大众对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与大众》读后感(一):不敢看

  这部书我是最不应该看的,自视甚高,谁都瞧不起,不想工作,如果我看了,会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天生贵族,这是我最喜欢的话题,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其他人,不崇拜自己,不听从自己,不崇拜自己的人都是粗鲁的无文化的,他们应该为我送上金钱,因为我高人一等,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所以我要找一些和这本书论点相反的书来看。

  我记得哲学中有一句话,促使我不想工作,人一旦工作,赚钱就不敢花钱,就不再是贵族,

  《知识分子与大众》读后感(二):凯里打错了靶子

  在之前写的《论政治感》一文中,我试图表达这样一个看法:艺术或审美的思维很可能干扰一个人对现实,尤其是对政治现实的判断。这之中最致命的问题在于,这些感伤/浪漫主义者总是被情感冲昏头脑,总是看不到具体的现实,而习惯于将现实诗意化,或者按桑内特的说法,这是把非人格的问题人格化,这是人的自恋导致的。

  的确,约翰·凯里笔下的刘易斯也是这种人,“法西斯主义政权与其说在政治上,还不如说在艺术上”。不过,《知识分子与大众》的作者并没有到此为止,走得过火了。凯里通过把刘易斯与希特勒进行比较,进而认为《我的奋斗》不是希特勒一人的看法,而是深深地植根于欧洲知识分子之中。而这种希特勒式的对大众的鄙视竟是源自于艺术品味上的差异,按照他的看法,这个时代的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对人类社会进步没有尺寸之功,它甚至还是极权主义的罪魁祸首。“知识分子实际上不能阻止大众学习文化。他们只能使文学变得让大众难以理解,以此阻碍大众阅读文学,他们所做的也不过如此。20世纪早期,欧洲知识界就殚精竭虑地决心把大众排斥于文化领域之外,这场运动在英格兰称为现代主义。”这种对现代主义的定义真是与众不同。而他用“20世纪没有一本小说像它那样,仅仅为知识分子而作”来声讨《尤利西斯》,也的确勇气可嘉。

  跟他的《艺术有什么用》一样,凯里的论说虽涉及到了部分现代艺术的问题,但显然论述上存在诸多问题。逻辑上的跳跃,主题先行,六经注我,以偏盖全,具体不展开说了。归根到底,凯里缺乏对艺术/艺术家做同情式的理解与思考。作为一个在学院里的精英分子,满足于民粹式的感觉而沾沾自喜,他说出了大众的感受,却没有对这种感受加以反思,更没有真诚理解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因此,他的书比任何一位后现代理论家的书都好读,但也流于过分的简单与粗暴。

  政治感的缺失源自人性内在的弱点,并非不可原谅的罪恶;而精英对大众的批判,跟希特勒的最终解决完全是两码事。最近看到刘小枫在上海的一篇演讲,里面声讨当代艺术的罪恶,试图以艺术的道德说教来取代艺术对真实的表达。对于他看不惯的大众,甚至还曰“强制劳动”。相比于诗人们的天真幼稚,热血沸腾而言,刘先生对大众文化及个体的鄙视可要严重得多,因为他的演讲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在此我不禁感到,约翰·凯里的《知识分子与大众》多少是打错了靶子。

  《知识分子与大众》读后感(三):曾经有那么一批政治不正确的知识分子

  我知道我知道,我应该把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更换成老电影《乡村女教师》里的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草根的、善良的、身体力行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但是很顽固地,我已经在脑海里“预存”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标准形象,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捡来的,“他”,一副整饬的20世纪上半叶英伦文学教授的小模样:架着无边眼镜,穿上好呢料西装,站在货真价实的黑板前,口吐着货真价实的滔滔箴言。阳光斜斜地透过窄窄的铅条玻璃窗照进来,照亮油润沉黯的橡木讲台上摊着的一本书,教授钟爱的书,小牛皮面精装花草纹样烫金的、货真价实的经典……我呸,这么个做派的知识分子,必定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指望他宣讲民主、平等、大众文化?基本NOWAY。可是啊可是,抛开政治立场,我常常控制不住地瞎想:那本书该是谁的大作呢?

  我觉得它该是《荒原》,虽然我更希望它是《追忆逝水年华》,《达罗卫夫人》的可能性不大,《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不大上得了台面,《查拉图斯特拉》有点TOO MUCH,容我想想,嗯,不会是本《尤利西斯》吧?在我们上大学那会儿,人人追看现代主义名著,那本《尤利西斯》我看了五遍,真累啊。

  乔伊斯塑造的利奥波德·布鲁姆,是20世纪早期虚构人物中“大众”的突出代表。《尤利西斯》的主题是表现芸芸众生的重要,布鲁姆有着和知识分子一样复杂的内心生活,值得作家以宏大规模记录他的全部个人生活细节。但事实上,布鲁姆本人只能蹲在户外厕所里读读《点滴》那样的流行小报,他本人永远不会、也不可能读《尤利西斯》或者《尤利西斯》这样的书,因为这部巨著的复杂性、它的先锋派手法、它的晦涩、冗长和沉闷,都使布鲁姆这类的普通大众被严厉地逐出其读者群之外。是的,《尤利西斯》仅仅为知识分子而作。

  约翰·凯里的《知识分子与大众》提醒人们,我们视为现代主义经典的,也就是那些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大部头们,实际上来源于一小撮知识分子的“反大众阴谋”。出于傲慢与偏见,他们以为大众传媒和全民普及教育造成了“文化危机”,“大众文化”降低了20世纪文明的水准,而知识分子的地位在大众文化的挑战面前岌岌可危。为了重新获得对文化的控制权,他们“发明”了现代主义,也就是抛弃大众所喜爱的现实主义、抛弃逻辑连贯性,以难懂的语言、陌生的主题、高傲的态度从事创作实验,这些文学有意地排斥大众、维护小众,骨子里透着精英们对“天生贵族”身份的自诩。在凯里开列的“政治不正确”的长长名单上,有我们久仰大名的名字:尼采、劳伦斯、叶芝、T·S·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芙、古斯塔夫·勒庞、乔伊斯、萧伯纳、威尔斯、吉辛、格雷厄姆·格林、乔治·奥威尔……此书的副标题是“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1880-1939”,凯里意在指出,正是半个多世纪的反大众情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凯里将文学知识界的自视甚高直接与法西斯意识形态挂钩,似乎有些过激了,因为这批作家里不乏人道主义者、不乏理想主义者、更不乏自由主义者。但是凯里从这个角度对“现代主义”进行重新审视,也算得上别开生面。有趣的是,无论如何,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当代精英文化的标志之一,连凯里本人的这部著作,也是先在肯特大学“纪念T·S·艾略特的演讲”上发表,作者甚至有幸、并“相当不恰当地”睡到了亨利·詹姆斯的卧室里——詹姆斯的鬼魂啊,为什么不出来谴责一下这个现代主义的敌人,呵呵。

  至于我,我现在觉得橡木讲台上的那本经典,应该是前现代主义的,厚重的,人道主义的,雅俗共赏的,什么呢?

  《知识分子与大众》读后感(四):给一个过时的差评,其实是做书单有瘾

  《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1880-1939》,The Intellectuals and the Masses: Pride and Prejudice among the Literary Intelligentsia, 1880–1939 (1992)

  这书初版92年,基本上是一款动机不纯且不入流的文化扯皮畅销书。随处可见对文学文本断章取义、削足适履的瞎JB解读,胡乱扫射株连诋毁一众作家等等。比如序言第一段就开始掼炮:现代派的创作旨在排斥新近接受教育的(或“半接受教育的”)读者,以保持知识分子与“大众”的隔离。

  好像各位大师搞创作都是同一个基因驱使,都吃得那么空。也许有民粹撑腰和畅销法则,本书作者就有了扯皮的勇气。上述倾向那么明显,让傻乎乎说好话的中文译者也有点尴尬。对本书的具体批判可见《约翰·凯里的傲慢与偏见(范昀/文)》,以及其他书评文章。

  查一下作者约翰·凯里(John Carey),1934年生人,牛津默顿学院英语教授,曾任《星期日泰晤士报》首席书评人,还主持过两届布克奖(1985,《辛德勒名单》,托马斯·肯尼利;2004,《美丽曲线》,阿兰·霍林赫斯特)和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2005,伊斯梅尔·卡达莱)的评选。《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1880-1939》是他将近60岁时发表的大作,不知道老人家当年在想什么。

  饶是如此,本书还是有另外值得记取之处。主要是对很多未译介作品作了简单介绍(比如H·G·威尔斯的一堆科幻小说和其中的猎奇设定),提供了一些非著名作家的生平资料(比如第三章提到的英国“郊区诗传统”作者群及其作品,里面有我喜欢的东西)。尽管这些都是约翰·凯里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而摘取罗列的,但未尝不是些有趣的点,至少让我为这本叫人生气的书做个书单吧!

  首先,“反面材料清单”,收录的是被约翰·凯里拿来当靶子打的“反大众的知识分子”及其言论和作品(具体语料和阐释就不记了,引用文本类型多样,本身质量参差,加上老爷子脑洞清奇,毁人不倦,不好详述;另,附书名原文的是暂无中译本的或中译本不是很普及的,一些译名我也作了调整):

  1. 奥尔特加·加塞特

  《大众的反叛》

  《艺术的去人性化》

  2. H·G·威尔斯

  《大空战》

  《睡者醒来时》

  《时间机器》

  《月球历险记》

  《世界之战》

  《神食》

  《世界史纲》(有很多商品广告)

  《摩若博士岛》

  《隐身人》

  《爱情和刘易舍姆先生》(Love and Mr. Lewisham)

  《波利先生传》(The History of Mr. Polly)

  《新马基雅弗利》(The New Machiavelli)

  《基普斯》(Kipps)

  《现代乌托邦》(A Modern Utopia)

  《威廉·克列索德的世界》(The World of William Clissold)

  《公开的阴谋:世界革命蓝皮书》(The Open Conspiracy)

  《关于德洛丽斯》(Apropos of Dolores)

  《托诺-邦盖》(Tono-Bungay)

  《安·维罗尼卡》(Ann Veronica)

  《艾萨克·哈曼爵士的妻子》(THE WIFE OF SIR ISAAC HARMAN)

  《盲人之国和其他故事》(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and Other Science-Fiction Stories):包括《末日审判之梦》(A Dream of Armageddon)等短篇

  《彗星岁月》(In the Days of the Comet)

  《普拉特纳故事及其他》(The Plattner Story and Others):包括《海上袭击手》(The SeaRaiders)《深渊中》等短篇

  《蚂蚁王国》(The Empire of the Ants)短篇

  《时空故事》(Tales of Time and Space):包括《石器时代的故事》(A Story of the Stone Age)、《未来的故事》(A Story of Days to Come)、《水晶蛋》(The Crystal Egg)等短篇

  《未来事物的面貌:最后革命》(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

  《解放的世界:人类的故事》(The World Set Free)

  《婚姻》(Marriage)

  《展望机械与科学进步对人类生活及思想的反作用》(Anticipations of The Reactions of Mechanical and Scientific Progressupon Human Life and Thought)

  《一个能创造奇迹的人》(The Man Who Could Work Miracles)

  《星球制造》(Star Begotten: A Biological Fantasia)

  《最好的研究》(The Research Magnificent)

  《奇妙的访问》(The Wonderful Visit)

  《机会之轮》(The Wheels of Chance: A Bicycling Idyll)

  《发展中的人类》(Mankind in the Making)

  《人的灭绝》(The Extinction of Man)

  《关于一本未写的书》

  3. 尼采

  《权力意志》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偶像的黄昏》

  《道德的谱系》

  《瞧,这个人》

  4. 萧伯纳

  《人与超人》

  《错姻缘》(Misalliance)

  《回到玛土撒拉》(Back to MethMSelnh)

  《触礁》(On the Rocks)

  《未臻完美》(Immaturity)

  5. 叶芝

  《论锅炉工》(On the Bolier)

  《驶向拜占庭》

  6. 汉姆生

  《饥饿》(联系到希特勒)

  《卡伦诺三部曲》(Kareno trilogy)

  7. T·S·艾略特

  《基督教与文化》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荒原》

  《小老头》

  8. 伊夫林·沃

  《独家新闻》

  《邪恶的躯体》(讽刺大众报纸、故园的失去和郊区的兴起)

  《故园风雨后》

  9. 奥威尔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

  《巴黎伦敦落魄记》

  《上来透口气》

  《一九八四》

  《叶兰常随清风飞》(Keep the Aspidistra Flying)

  10. D·H·劳伦斯

  《袋鼠》

  《彩虹》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无意识幻想曲》(Fantasia of the Unconscious)

  《墨西哥和伊特鲁利亚各地的早晨》(Mornings in Mexico)

  《迷路的女孩》(The Lost Girl)

  《亚伦的权杖》(Aaron's Rod)

  《侵犯者》(The Trespasser)

  《圣莫尔》(St. Mawr)短篇

  《吉普赛之恋》(The Virgin and the Gipsy)短篇

  书信集

  11. 阿道斯·赫胥黎

  《知觉之门》

  《美丽新世界》

  《夜晚之音乐》(Music at Night)随笔

  《阿多尼斯和字母表》(Adonis and the Alphabet)随笔

  《墨西哥湾之外》(Mas alla del Golfo de Mexico)游记

  《边缘》

  12. E·M·福斯特

  《霍华德庄园》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印度之行》

  《为民主欢呼》(Two Cheers for Democracy)

  13. 格雷厄姆·格林

  《布赖顿棒糖》

  《恋情的终结》

  《密使》

  《命运的内核》

  《生活曾经这样》(A Sort of Life)

  《不法之路》(The Lawless Road)墨西哥游记

  14. 乔伊斯

  《尤利西斯》

  15. 乔治·摩尔

  《一个青年的自白》

  16. 卡内蒂

  《群众与权力》

  17. 勒庞

  《乌合之众》

  18. 庞德

  《比萨诗章》

  《在地铁车站》(“这首诗的长度限制本身也可以看做是对大量群众的抗议。……该诗使现代巴黎群众经受了双重置换:其一是被转化为带花瓣的树枝——一种田园的装饰,没有人类生命的痕迹;其二是被吸收进外来的、古老的、绚丽多彩的旧日本美学文化。”——约翰·凯里胡扯可见一斑)

  19. 波德莱尔

  《艺术的映射》(The Mirror of Art)(罪在吐槽大众摄影)

  20.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21. 乔治·吉辛 George Gissing

  《四季随笔:亨利·赖伊克罗夫特杂记》

  《新寒士街》

  《漩涡》(The Whirlpool)

  《爱奥尼亚海滨:一个漫游者在南意大利的笔记》(By the Ionian Sea)

  《黎明时的工人》(Workers in the Dawn)

  《塞尔扎:一个故事》(Thyrza)

  《民众:英国社会主义的故事》(Demos:A Story of English Socialism)

  《我们的朋友查勒坦》(Our Friend the Charlatan)

  《没有阶级地位的人》(The Unclassed)

  《在流亡中诞生》(Born in Exile)

  《女王登基六十周年》(In the Year of Jubilee)

  《被解放者》(The Emancipated)

  《丹泽尔·夸里尔》(Denzil Quarrier)

  《怪妇人》(The Odd Women)

  《下界》(The Nether World)

  《威尔·沃伯顿》(Will Warburton)

  22. 萨基(芒罗)

  《玛平式生活》(The Mappined Life)

  《山上的音乐》(The Music on the Hill)

  23. 伍尔芙

  《达洛维夫人》

  《一间自己的房间: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夫人》(被约翰·凯里嘲讽的伍尔芙嘲讽的这个贝内特先生,是约翰·凯里推崇的有大众精神的良心作者代表)

  24. 弗洛伊德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

  25. 霍克海默

  《批判理论:文选》

  26. 马尔库塞

  《审美的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The Aesthetic Dimension: Toward a Critique of Marxist Aesthetics)

  27. 阿多诺

  《否定的辩证法》

  28. 乔治·斯坦纳

  《实际的存在》(Real Presences)

  29. 威尔弗雷德·特罗尔 Wilfred Trotter

  《和平与战争中民众的本能》(Instincts of the Herd in Peace and War)

  30. 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 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为我们民族的智力而战》(The Fight for Our National Intelligence)

  31. 赫伯特·斯宾塞

  《生物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Biology)

  32. J·B·普里斯特利 John Boynton Priestley

  《雨落神山镇:自传的补充》(Rain Upon Godshill)(约翰·凯里说,这位大众小说家倒戈成了大众文化的猛烈批评者)

  33. 伊迪丝·内斯比特

  《幸运猫公司》(Fortunatus Rex and Co.)儿童文学

  34. C·E·M·乔德 C.E.M.Joad

  《乡间恐怖》(The Horrors of the Countryside)

  35. 利维斯夫人Q. D. Leavis

  《小说和读者公众》(Fiction And The Reading Public)

  36. 西里尔·康诺利 Cyril Connolly

  《不平静的墓园》(The Unquiet Grave)

  《诺言的大敌》(Enemies of Promise)

  37. 亚瑟·梅琴Arthur Machen 恐怖小说经典作家

  《神秘的光荣》(The Secret Glory)

  38. T·W·H·克罗斯兰T.W.H. Crosland (一个抨击郊区的二流诗人)

  《郊区人》(The Suburbans)(“无情嘲讽了郊区生活的各个方面”)

  39. 克莱夫·贝尔

  《艺术》

  《文明》

  40. 米德尔顿·默里 Middleton Murry

  《将要发生之事》(Things to Come)

  41. 温德姆·刘易斯Wyndham Lewis 漩涡画派

  《清点死者》(Count Your Dead: They are Alive!: Or, A New War in the Making)

  《被统治的艺术》(The Art of Being Ruled)

  《塔尔》(Tarr)

  《上帝之猿》(The Apes of God)

  《牧人的法则》(The Code of a Herdsman)

  《没有艺术的人》(Men Without Art)

  《西方人与时间》(Time and Western Man)

  《白人:大熔炉哲学》(Paleface : the philosophy of melting-pot)

  《欧洲左翼》(Left Wings over Europe; or, How to Make a War about Nothing)

  《希特勒》(Hitler)

  42. 希特勒

  《我的奋斗》

  《桌边谈话》(Hitler's Table Talk, 1941-1944)

  43. 雷纳·赫彭斯托尔 Rayner Heppenstall

  《码头》The Pier

  《正午的太阳》(The Blaze of Noon)

  《两个月亮》(Two Moons)

  日志

  44. 罗兰·巴特

  《作者之死》

  《文之悦》

  《神话——大众文化诠释》

  45. 其他被牵连到或躺枪的“反大众精英”还有:

  福楼拜、易卜生、托马斯·曼、黑塞、纪德、艾萨克?辛格、哈代、拜伦、毛姆、泰奥菲尔?戈蒂耶、奥登、德里达、莫奈、毕加索、高更、埃里克?吉尔……

  接下来是约翰·凯里表示肯定的一些作家和作品,在他看来,他们(它们)不同程度地拥抱了大众文化,抵挡住了精英思想作祟,为大众提供了良好的娱乐和精神教益。当然,这里也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好作品,只是对约翰·凯里老爷子来说,它们从正面巩固了他的牛批观点,也就能扭转或提升它们自身在人类阅读史上的段位了,嗯,这很双赢:

  46. 柯南·道尔

  《福尔摩斯探案》(福尔摩斯对普通人的观察入微显示出作家关心大众生活和命运)

  47. 斯蒂文森

  《金银岛》

  《化身博士》

  48. K·杰罗姆

  《三人同舟》(作者不仇视量产的罐装食品)

  49. 安迪·沃霍尔

  《金宝汤罐头》(他将罐头带进了艺术史,这是给精英主义漂亮的一击!)

  50. 乔治·伊斯曼 柯达的创始人

  “柯达”(Kodak)一词是生造的,没有任何固有的意义,为了让“每个人都能触及到它”。

  51. 切斯特顿

  《名叫星期四的男人》

  《诺丁山的拿破仑》(The Napoleon of Notting Hill)

  52. 吉卜林

  《世界上最棒的故事》(The Finest Story in the World)

  53. 夏恩·F·布洛克 Shan F.Bullock

  《罗伯特·斯洛恩:一个伦敦职员的故事》(Robert Thorne: The Story of a London Clerk)(回应T·W·H·克罗斯兰的《郊区人》之作)

  54. 乔治?格罗史密斯、威登?格罗史密斯

  《小人物日记》

  55. 阿诺德·贝内特Arnold Bennett (就是那个被伍尔夫嘲讽的不入流的通俗小说家贝内特先生,嘲讽伍尔芙的约翰·凯里要为他正名!)

  《巴比伦大饭店》(The Grand Babylon Hotel)

  《五镇的安娜》(Anna of the Five Towns)

  《五镇编年史》Tales of the Five Towns

  《埃尔西和孩子及其他故事》(Elsie and the Child):包括《完美生物》(The Perfect Creature)、《伊伯先生的神秘毁灭》等短篇

  《婴儿浴》(Baby’s Bath)

  《北方来的男人》(A Man from the North)

  《作家的真谛》(The Truth about an Author)

  《民誉与小说:对某些名人的调查》(Fame and Fiction)

  《窗边的早晨》(Morning at the Windows)

  《书与人:对过去时代的评论,1908-1911》(Books and Persons: Selections from The New Age 1908-1911))

  《上帝加入了谁》(Whom God Hath Joined)

  《专横的海伦》(Helen with the High Hand)

  《纸牌》(The Card)

  《纸帽》(The PaperCap)

  《希尔达·莱斯维斯》(Hilda Lessways)

  《老妇谭》(The Old Wives' Tale)

  《这些双子》(These Twain)

  《文学品味:如何塑造》(Literary Taste: How to Form It)

  《克莱亨厄》(Clayhanger)

  《民众之所需》(What the Public Wants)

  《妇女杂志:实践指南》(Journalism For Women:A Practical Guide)

  《伟人》(A Great Man)

  《莉莲》(Lilian)

  《活埋:近日的故事》(Buried Alive)

  《莱斯曼台阶》(Riceyman Steps)

  《漂亮女士》(The Pretty Lady)

  《统治的局限》

  56. 以下几位承袭“郊区诗传统”:

  1857,弗雷德里克·洛克·兰普森《伦敦抒情诗集》

  1911,休斯·欧文·梅瑞迪斯《平日诗》

  1920,道格拉斯·戈德林《街道和其他诗篇》

  1925,F·O·曼《伦敦和郊外》

  57. 约翰·贝奇曼 John Betjeman 桂冠诗人

  《诗选》(Collected Poems)

  (“菲利普·拉金曾以简短的语言赞扬贝奇曼说,它们表达了贝奇曼对‘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的渴望”)

  58. 史蒂维·史密斯 Stevie Smith

  《郊区》(夜里跑上街多好啊闻一闻/人行道上被人踩踏的废物/散发的/淡淡的酸涩)

  《又是我》(Me Again: Uncollected Writings of Stevie Smith)

  (“在雄心勃勃的北部远郊,风吹得强劲有力,云在风前快速飞跑,粉红的花飘落在地。当太阳在暴风雨的彤云中坠落时,整个郊区一片粉红。粉红的光芒照着从前旧庄园上的高高砖墙,并被反射回来。人行道上的金链花和树木都是黄的。而除了这粉红和黄之外,还有该郊区特有的黄蓝绿色快车道。花园中纤细的树干构成的黑线则与这些柔和的色彩相对,再就是紫色和白色的丁香。”)

  59. 安妮塔·布鲁克纳 Anita Brookner “郊区小说家”

  《刘易斯·珀西》(Lewis Percy)(“童年的郊区印记”)

  最后再列一本,英文版初版于04年的《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对抗21世纪的庸人主义》(作者弗兰克·富里迪Frank Furedi,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系荣誉教授),和约翰·凯里的这本《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1880-1939》恰成反照,相映成趣。偶然看到这两本老书,书名就像要吵起来,但读完后发现并吵不起来,因为反方辩手约翰·凯里一开场就自摆乌龙了。以及,前者中译本隔了一年就出了,后者中译本2008年面世,距离初版的92年已经过去16年,所以这个书也真的过时老久了,没什么好看的。还是我这个书单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