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没》的不雅后感年夜全

《吞没》的不雅后感年夜全

2020-11-1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淹没 观后感 

  《淹没》是一部由Franny Armstrong执导,Arundhati Roy / Bulgi Sonkaria / Luhariya Sonkaria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淹没》精选点评:

  ●亲爱的祖国,还有什么可以给你。

  ●i feel so bad, and feel sorry for what i waited

  ●很好的片。想起三峡工程。只是印度人抗争的更激烈些。故土难离。农民没有了土地,怎么活呀。那位带领村民争取权益的年轻女作家,很棒。

  ●不错

  ●聚焦

  ●印度的社会体制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ICS课上看的,看完后才了解到三峡好人和贾樟柯lol。 "Power stinks"

  ●如果不斗争的话,也就什么都没有 我们宁愿淹死也不搬走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更加的确信,由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的沉淀,由于儒家文化的孜孜不倦的教育,我天朝百姓是最善良的百姓......

  ●配合阅读Arundhati Roy在late 1990s写的奇迹文学网

  《淹没》观后感(一):宿命的抗争,让我看到了一种力量

  这是一条印度的河流和发生在印度的大坝移民故事,但它和中国的长江三峡与三峡移民是如此的相像。有时我甚至会觉得这是上天给予它们共同的苦难考验。但是三峡移民是麻木的,沉默的,模糊不清的,印度移民每个人的脸都是清醒的,生动,有表情的,他们敢于为自己的权益去抗争,其实每个移民要求的都不多,温饱二字足已,可是政府给了他们承诺,却没有实现。

  但这是一个敢于发出声音的民族,伊哈亚和几个农民鼓起勇气去找事务官,印度最受欢迎的作家领导人民走上街头,环保活动家阿兰达蒂?罗伊组织人民进行非暴力不合作斗争,都是如此清澈、明晰、有力的声音。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却是在中国。我们的母亲河就被一个连科学评估都没有通过的工程给拦腰截断了!可笑的是,中国人不会像印度人那样去问个为什么,中国人也不会像印度人一样去争取更多的权利,这是何等的悲哀。

  《淹没》观后感(二):看到中国的三峡

  其实我最想知道那些三峡移民现在到底生活得怎么样?

  因为中国不可能和印度一样会让外国导演来拍一部这样的记录片,

  因为中国不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敢于领导人民走上街头的作家,

  因为中国的民众拥有更勇于忍耐的性格,他们更沉默……

  这是一条印度的河流和发生在印度的大坝移民故事,但它和中国的长江三峡与三峡移民是如此的相像。有时我甚至会觉得这是上天给予它们共同的苦难考验。

  纪录片本身拍得不好,甚至许多地方条理不清。但它的社会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影像意义。虽然说在国家的发展上,领导人所具有的眼光与底层民众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可能看得更远更长,而下层民众只能注意到眼前的利益。但这种笼统的说法并不能成为剥脱他人生存权的漂亮借口,更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从中攫取利益的合法外衣。影片着重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在科学评估甚至也不能提供支持的情况下,当权者就以造福他方为由,不顾当地甚至全国的生态与民生的恶化状态,大兴土木。

  现在中国关于三峡的一系列影像中,零零碎碎地可以看到一些移民的生活状态,他们哭泣的脸庞也往往在镜头前一晃而过。最多的还是主流纪录片中他们“欢天喜地”的搬家境况,还有他们一排排漂亮的新家,至于每个人背后那些心酸苦辣,只是主旋律下的小小插曲。离开了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他们真的笑得那么开心么?

  影片记述了很多人物,有一群走出去进非暴力抗争的村民、有为了村民奔波的作家、有政府官员、有世界银行的调查小组……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在当地居民与中央政府之间来回拉锯,最后这场持续六年的斗争以政府的胜利告终,大坝又开工了,村民的房子又一次地面临淹没的危险。但他们和上一次一样,不离开,而是和自己的家园共存亡。

  “这里的森林属于谁?这里的河流属于谁?”这是村民面对镜头提出的问题。政府承诺保护国民的生存权,于是国民把管理的权力委托给政府。但是当一些人盗取了这个权力之后,国民还有力量把这个委托收回吗?美国宪法赋予人民拥有武器的权利,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旦政府彻底背叛了人民并失去和平解决的机会,人民可以组织起自己的力量推翻它。

  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往往发生在中国。三峡的科学评估也是褒贬参半的,当初人大投票的时候很多委员都是投弃权的(多到只要他们投反对,三峡就不会上马)。最后就是报纸上风风光光的大坝合拢。这是何等的悲哀,我们的母亲河就被这样一个连科学评估都没有通过的工程给拦腰截断了!可笑的是,中国人不会像印度人那样去问个为什么,中国人也不会像印度人一样去争取更多的权利……当然,中国也有一个“令人骄傲的高效的”政府。

  (关于三峡的利弊,已有很多争论,我持弊观。)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淹没》观后感(三):声音都是有意义的

  纪录片《淹没》(《Drowned out》)开始的时候,画面是一片黑暗,有跳动的烛光,很快是一片暗色丝绸般的水域,宽广的水面上光在颤动,预告着黎明即将来临。部落民的一个小村子已经被水淹没大半,不甘心放弃家园的人还是不愿意离去,他们趟过齐胸口深的大水,聚集在即将被全部淹没的家跟前,在新的一天,开始最后的抗争努力——即使这家园看起来如此简陋、破旧,不过是偏偏倒倒的小棚子,经不起更大一点的风雨——他们拍手唱歌,声音低沉而整齐,纳曼达河在南亚的雨季变得无比宽阔,青山翠谷现在是一片泽国,部落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已沉落水底,纳曼达河停顿了,满溢的水不再流动,而成了淹没一切的神秘可怖的力量。

  一个面色黧黑的中年部落民说:森林是我们的,土地是我们的, 纳曼达是我们的。我们也许要被淹死,但我们绝不搬走。

  但地方警察显然不同意,接下来的抗议声此起彼伏,主管纳曼达水库工程的事务官也不同意,他衣着整齐、态度冷静,也可以说有一种隐约的傲慢,解释着在纳曼达河上修建萨达尔萨维尔水库(Sardar Sarovar)的必要性,并且对截断纳曼达河,迫使它改道西北方向,让水流按设想从一条人工运河流过,送往干旱的拉贾斯坦地区以供灌溉之用的设定深信不疑——一切都是有计划的,但显然部落民不在这一计划之内。此刻,小村子的中年农民伊哈亚正在山坡驱牛耕地,他的牛和他一样忧愁而干瘦,屋子里,他的妻子在做烤饼,饼熟了,但她同样忧愁:“ 我们的土地没有了,吃的也快没有了。”

  村子里年老的男子发秃、牙缺,他坐在地上,一五一十地、慢慢地追述生存于此的上几辈人的名姓, 最后说到的是他自己,他脸上有小小的自得和满足,不是为占有这片土地而满足,而是对自己能属于这里觉得安心而自得——即使这安心即将被不可知的未来代替。水利工程师穿着格子衬衫,站在宏伟的水泥大坝跟前,说话里不再有官员的傲慢,只有专注于技术的冷静,他连贯、滔滔不绝的话语里只有对这个工程的专注、痴迷、对一件事一旦开始就要做好直至完成的这一理性行为的全心认可。

  还有年轻部落民女孩忧愁的声音,起初她是那样羞涩、还可以发出羞涩的一点轻笑,后来她却哭了,伤心地说:“ 要是父亲在就好了,现在我真想死去。” 河流被截断,下游失去水源的年老的妇人要坚强一些,她抑制住悲伤,只是说,“干旱一到来,我们就没水了,连饮用水都要靠油轮拉来,这就是我们如此无助的原因。” 而被迫迁居的移民们,话语中充满中年人承担生活现实时特有的不满和沉闷的愤怒——新分到的土地贫瘠无比,生活在此,一切都需要用钱购买,种子、工具、农药,挣不到钱,只能到城市去寻找出路,住在贫民窟里。

  这是一部有声音的纪录片,从赤贫的部落民到工程师、事务官,从男人到女人、老人。还有孩子们,随时可以听见他们的嬉闹,有时候在水边,有时候在屋子外面,这些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的,说出繁杂事件的某一个面,这些声音都需要存在,在这些声音之上,才是环保活动家们抗议的声音,才是阿兰达蒂·罗伊 清澈、明晰、有力的解释和声援。

  阿兰达蒂·罗伊在随后声援纳曼达水库受害村民的长文《更高的利益》(The Greater Common Good)中曾说——主张国家庇护的尼赫鲁是中央集权国家的父性道德观,而甘地主张浪漫化乡村共和国的养育式母亲道德观。这种分野似乎给被水库逼迫迁离、流离的乡民们一种心理上的宽慰——并不象他们亚洲的那个邻国,那里听得到的只有“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这一单调、宏大的声音——很快这种安慰会变成现实中可以依靠的力量,活动家、抗议者诺亚和她的同伴一起,效仿甘地,进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活动,中年农民伊哈亚也参与其中,即使非暴力抵抗换来的是警察的暴力和棍棒,他们还是把众多零碎的底层民众声音成功汇聚成了抗议的声浪,随后的绝食运动也赢得了更大的关注,直到印度最高法院将萨达尔萨维尔水坝工程纳入法律的裁决体系当中。

  所以,每一种声音都不是天生弱小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淹没》给我最大的启发。它的态度就在它呈现的画面和声音当中,尤其是声音,不是无意义的喧哗与骚动,而是真实的、个人的,无可替代的,伊哈亚和几个农民鼓起勇气去找的那个小小的事务官,他对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说话时,那样冷淡、倦怠、有礼貌、有敷衍,正好可以抵消高级事务官发言时那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精英式的自信、冷静、傲慢——后者只是小吏,他显然更清楚给工程赋予伟大意义的大人们是不会知道这伟大事物会在效率低下的行政系统中变成谁也不愿收拾的烂摊子,他的无能为力更接近事情的本质。

  在影片最后,印度最高法院裁决萨达尔萨维尔水坝工程合法,停工六年的水坝工程再度热闹上马,喜气洋洋。沮丧、失望的是村民们、环保活动者还有阿兰达蒂 罗伊 ,罗伊在随后的公开讲话中抑制不住自己的愤怒,说:“ 国家法律和有钱人、警察站在了一起。” 她因此被最高法院以藐视法律的理由被判监禁一天、罚款一千卢布——象征性的惩罚,依然是惩罚。胜利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甚至如果有一天它到来,也不是期待的样子——那么抗争有何意义?

  纳曼达大河的水位并没有继续上涨,当年雨季的降水没有让水位涨到既定线,部落民的村庄因老天的一时仁慈而得以保留,但并不会避免被淹没的命运,抗争的意义就在于此,做你该做的,做人能做的,有老天在看。这是古老的东方式的自我宽慰吗?不可否认,这也是激发力量的一种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