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读后感年夜全

高盛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1-1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高盛 读后感 

  《高盛》是一本由里莎?埃迪里奇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盛》精选点评:

  ●作为外行就是看个故事~

  ●前半部分五颗星

  ●翻译得不能再差了....别说标普犯错了,毫无金融常识的翻译多了去了。

  ●这边书主要将高盛发展史的,如果你对高盛发展史很感兴趣,你可以看看,如果你不感兴趣,就没必要看了。

  ●有助于理解高盛当局对于员工的庇护态度

  ●= = 书名翻译就有问题。

  ●语言功夫太差了,看目录就很死板,章首语也是很枯燥,里面内容就像中学老师丝毫提不起来精神的照本宣科。俺是外行,给了个差评。

  ●讲述高盛的历史

  ●简略了解其历史、文化,可能的话,看原版较好。

  ●吹捧高盛的小破书

  《高盛》读后感(一):值得一看的书

  此书值得一看,但是我只给了三星。

  主要有两个问题:

  1.书的架构有些小问题,书不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所以有些穿插的地方,让我觉得有些混乱

  2.翻译的功力有待提高,挺好的一本书,结果不少词都翻译得让我觉得莫名其妙的,如最基本的标准普尔都能翻错。

  《高盛》读后感(二):不知道原书怎么样,翻译够差

  简直不能忍了,三个译者都和编辑太不负责任了,翻译的不通顺、让人费解就算了,好歹专业名词、公司名、人名翻译准确一些啊。

  仅举第七章几例:

  书中多处,base point翻译成基本点,应该是基点;

  229,Henry "Hank" Merritt Paulson, Jr.翻译成帕尔森,应该是保尔森(小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

  246,Kuwait翻译成库威提,应该是科威特啊,连国名都能翻译错,真够可以的;

  252,LTCM翻译成长期资本业务,应该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252,Swiss Banks Corporation翻译成瑞士人银行公司,应该是瑞士银行集团;

  252,Bankers Trust New York Corporation翻译成银行家信托,应该是美国信孚银行;

  252,Mercury Asset Management翻译成大墨丘利神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是墨丘利资产管理公司。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真是浪费读者的金钱和时间。

  《高盛》读后感(三):一点体会

  此书还是英文版的时候就被投行的同事们列为必读书籍。捧着厚厚的书,想来还要慢慢钻研就“不寒而栗”。终于有了中文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整体感觉如下:

  本书的前半截比后半部分写的要好,后者强调了案例,如果没有投行经历的人很难读懂。恰恰是前半部分写了些较为宏观的经营企业的方法,虽然笼统,但是却道出了高盛之所以成为百年投行其中的奥秘:“客户至上和坚定不移地着眼于长期利益。”想来是些简单的信条,却道出了极其不平凡的真理。由此让我想到了有次去一家精致的烤鱼店里吃东西,店门口设计的十分独特:开门靠感应,菜谱设计的也十分的考究,小菜道道别致。看的出店主十分用心得经营着他的店铺,但是惟独有一条:服务员训斥顾客。虽然他们家的烤鱼很好吃,小菜很特别,我也再也不会去光顾他们。因为谁也不想找不痛快。

  如果你曾经走近过Banker,你会发现他们是些傲慢、忙碌、有些轻躁狂的人群,因为他们经常手上会处理上千万或上亿的合同。弗里德曼说:大量的竞争者最后倒闭的原因与其说是不成功的经营决策和不利的市场环境,不如说是由于一度成功后萌发的骄傲情绪。如果你愿意看低金钱的重要性并控制本位主义,你就会减少许多痛心和不愉快。

  贪婪和野心是华尔街的第二致命杀手,对于贪婪,高盛的文化对其的解释是,我们也贪婪,却是长期利益的贪婪,不是急功近利的贪婪。

  看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句话,出自西德尼-温伯格;在你的一生中,需要某些人骂你狗娘养的,否则你不会成功。

  对于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的启发,高盛的领导者,交易员出身的Levy,在招聘时他通常会与应聘者打桥牌或者玩扑克,并会在此时观察你:

  1你是不是记得那些牌你已经出过

  2是否会判断风险

  3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能否能保持正常的智慧。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本精彩的书,只是有些我没有完全读懂。读一本书的收获在于,你从这本书中学到道理,知道了一流的人是如何处世的和一流的企业是怎样运作的,就可以了。你说呢?。

  《高盛》读后感(四):投资银行的文化变迁史

  高盛,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行,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史也是整个华尔街投行的进化史,不管这进化是正确还是错误,反正“存在的既是合理的”。本书是高盛的半官方历史,记录的是高盛如何从以客户为导向、关注长期利益、有团队精神、古板、低调的高盛文化转变为1998年时的以短期利益为导向、突出个人、有创新性、高调的高盛文化,其最引以为豪的合伙人制度最终变成了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甚至于合伙人发生政变,这在以前的高盛是难以想象的。作者在描述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也给出了问题的部分答案,可以说,这是大势所趋,如果今天你不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日益竞争的社会,明天你就要被这个社会所调整。

  套用《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作者的一句话:“西德尼.温伯格(1930-1969高盛掌门人)所代表的价值观——忠诚、谦卑、独立、公众服务意识、诙谐幽默——现如今经常被念叨,却很少被实践。这些价值观所带来的一些特殊规则虽然长久以来一直被沿用着,但看上去却无可避免的过时了。竞争对手认为,这些价值观和规则只不过是用来装点高盛这块牌子而已”,温伯格所代表的老一辈投行家的价值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经历了一些列的业务扩展和变革中,找回这些缺失的东西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外,书中从86年讨论公开上市到98年即将公开上市过程中所描述的历任(至1998年)掌门人和所经历的各类成功的、失败的事件,确实很生动,值得一探究竟。

  附98后简史:1999年5月,高盛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业公司上市案件之一。高盛的上市标志着合伙制的投资银行在华尔街不再存在。

  从1998年开始,高盛内部又发生了一场高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内部权力斗争。1998夏天,当当时CEO科尔金将精力集中在协助美联储救援LTCM时,亨利?保尔森在两位联席首席运营官约翰?赛恩与约翰?桑顿的支持下,成功夺取了高盛的领导权。

  科尔金被迫辞去CEO的职务。被迫辞职的科尔金虽然被任命为副总裁,却再也没有进入高盛的办公大楼,而是在自己的卧车中办公,以免碰上那些羞辱他的人。不久,他从高盛退休,全身投入政界,并成功竞选美国国会参议员。

  2003年,约翰?赛恩离开高盛,去纽约证券交易所担任CEO;约翰?桑顿离开高盛,来到清华大学任教。2006年5月,保尔森勉为其难地离开高盛,就任小布什政府财政部长。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被任命为高盛主席兼CEO。在随后的几年中,高盛出身的人先后控制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花旗集团、美林公司、美国财政部、世界银行还有白宫办公厅。

  :补充读物《伟大的博弈》、《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不确定的世界》、《揭秘高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