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字

南北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字

2020-11-14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南北朝那些事儿 读后感 

  《南北朝那些事儿》是一本由云海孤月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北朝那些事儿》精选点评:

  ●太混乱了,而且没写完啊。

  ●比较有意思

  ●南北朝那些事儿 1 刘裕拓跋珪卷

  ●人物太多了

  ●科普历史可以一看,有的地方啰嗦了点,总体还行。

  ●写的很有文采,环境描写较多上半部分写北魏起源,下半部分讲刘宋开国

  ●讲的比较乱,没有时间线

  ●说实话,这本可以啊,作者文风有点偏,隐隐有一丝邪典味……

  ●因为黄易的《边荒传说》而喜欢上这段历史,喜欢上刘裕这个靠自身努力当上皇帝的兵痞,可惜真实的历史是残酷的,历史没有边荒集,刘裕也没有小说那么有趣。

  ●本来想打四星的,前面的分数也太低了不公平。被书名耽误了,很多人以为的山寨书。十多年前从天涯开始连载的,和明事儿几乎同时,可惜混乱的南北朝历史以及太多的杀戮让不少人不喜欢这段故事。

  《南北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一):写的很罗嗦

  写的很罗嗦,加了很多景色描写,烘托氛围,但很多读者不需要这个带入感,作者过多情感抒发,没必要花费这么多文字去抒情,又不是散文,抒发了,读者不一定认同,情感这东西人和人不一样的,还不如晋朝那些事

  写的很罗嗦,加了很多景色描写,烘托氛围,但很多读者不需要这个带入感,作者过多情感抒发,没必要花费这么多文字去抒情,又不是散文,抒发了,读者不一定认同,情感这东西人和人不一样的,还不如晋朝那些事

  写的很罗嗦,加了很多景色描写,烘托氛围,但很多读者不需要这个带入感,作者过多情感抒发,没必要花费这么多文字去抒情,又不是散文,抒发了,读者不一定认同,情感这东西人和人不一样的,还不如晋朝那些事

  《南北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二):鲜卑慕容简史

  鲜卑人主宰了北朝的历史舞台,其中鲜卑慕容的故事格外精彩。

  慕容鲜卑属于东部鲜卑,其祖莫护拔喜爱带步摇冠,被身边人戏称“步摇”。“步摇”音同“慕容”,慕容氏因此而来。

  西晋时,慕容廆被封鲜卑都督。

  八王之乱后,慕容氏势力得以扩张,慕容皝建立南燕,称燕王。建都龙城。——(bty,金庸先生著作《天龙八部》中姑苏慕容氏创造出斗转星移那位先祖名字就叫慕容龙城,不知其名是否取自燕国故都。)

  慕容皝去世,慕容俊继位。鲜卑慕容入主中原。

  慕容俊相当忌惮五弟慕容霸,对慕容霸各种垢陷,还将其名改为慕容垂。慕容垂这个南北朝最闪耀的名字之一,竟是如此得来。

  吴王慕容垂击败了前来讨伐的东晋名将恒温,挽救了南燕在中原的基业。让恒温这位不败将军有了生平唯一一败。慕容垂则保持了不败记录。

  慕容垂战功赫赫,却更加遭到上层嫉恨。慕容垂没有选择听亲信之言先发制人取而代之,深明大义的他选择了逃亡。未想到慕容垂在逃亡路上被幼子慕容麟出卖,只好改道投奔前秦。前秦天王符坚大喜,符坚早有灭燕之意,所忌者唯战神慕容垂。慕容垂被逼出南燕。不久前秦灭了南燕。

  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秦遭受重创。慕容垂收复失地,复兴燕国。史称后燕。

  此时尚有另一个慕容鲜卑政权——慕容冲,前燕皇帝慕容偉的胞弟,也就是慕容垂的侄子。建立了西燕,以为燕国正统。慕容冲死后,慕容永继位。

  大枭雄慕容垂怎么会容忍其他人自称燕国正统。西燕终于被他所灭,慕容永也被杀死。两燕统一,后燕风头正劲,一时无俩。

  与此同时,北朝时期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鲜卑政权——北魏在拓跋珪的领导下异军突起。到了与后燕一决雌雄的时刻——参合坡之战!《天龙八部》中慕容家的庄子名叫“参合庄”,慕容家的一项武功叫“参合指”,金庸先生以此命名,是为了表达慕容家不忘国耻的心情。没错,参合坡之战是慕容氏的耻辱一战。

  战神慕容垂未亲自出征,只以太子慕容宝为主帅与拓跋珪较量。慕容宝少才,被拓跋珪完败,后燕在参合坡大败,降者数十万皆被北魏活埋。自此,后燕开始衰败。

  慕容垂自知用人不当,深感后悔,重整旗鼓后亲率大军阀魏。战神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魏军无人可逆其锋芒。可惜慕容垂打到参合坡时,触景生情,自此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

  慕容垂去世,太子慕容宝继位。慕容宝不但少才,心胸也太过狭隘。慕容垂的小段后曾经对慕容垂直言太子少才,建议东宫易主,慕容宝一直记恨于心。登基后最先做的竟是赐毒酒给小段后。小段后临死前毫无惧色,只感叹后燕基业不久矣,然后将毒酒一饮而尽。

  待更新。。。

  《南北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三):刚看了些,发现的问题点

  作者的历史功底深厚,文学功底一般,总体还不错。

  下面是个人认为的一些问题点,记录下来以供探讨。

  第一章 鲜卑第一帝

  贰 草原已无大匈奴

  原文:“刘库仁本名叫做独孤没根,是匈奴人……北魏孝文帝汉化改姓,独孤依匈奴人的习惯改姓刘。”

  刘库仁(不详~38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穿越了?

  第二章 匈奴人最后的机会

  叁 一代枭雄慕容垂

  原文:“……击败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统一辽东。”

  历史常识性错误。高句丽是朝鲜半岛的吗?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大部分国土在中国东北,不能说“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中国、北朝鲜、南韩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这让棒子们又有把柄了。

  原文:“慕容垂走了,前燕必亡。”

  衔接有问题,后面就直接淝水之战了,中间没交代前燕灭亡的事件,造成事件上的断裂。

  第三章 西域征服者

  叁 鸠摩罗什

  原文:“释道安本姓魏”。

  把人家姓都改掉了,“魏”应为“卫”。这个不是编辑和校对的问题,搜了作者在天涯上的原贴,就是“魏”。

  第四章 食人魔与中山狼

  壹 方圆大阵

  原文:“……国号不变,仍然是大秦……”

  历史常识性错误。“大秦”应为“秦”。在国号上加“大”字的只有“大元”、“大明”、“大清”。

  肆 神出鬼没

  原文:“战争整整打了八年。”

  衔接有问题,乍看以为姚兴跟苻登打了八年,其实应是姚苌和姚兴父子跟苻登打了八年,造成时间上的错觉。

  第五章 征服蒙古高原

  叁 扣囊底智

  原文:“刁云、慕容钟为燕军攻势震怖,率众降燕。”

  描述不明确,刁云、慕容钟是西燕将军,降了后燕,敌我双方都是燕国,此文的两个“燕”应更正为“后燕”。

  第七章 虎步中原

  肆 兵变黄榆谷

  原文:“……拥立慕容隆的儿子慕容崇为皇帝起兵叛乱。”

  慕容崇并没有做皇帝。

  原文:“兰汗的父亲兰建是慕容宝的舅舅,兰汗是慕容宝的堂舅……”

  一看就有误,尚未细查历史资料。

  第八章 帝国疑云

  叁 手铸金人

  原文:“曹操……最后一不小心成为太祖武皇帝。”

  曹操生前最高做到魏王,没有称帝。

  伍 子贵母死

  原文:“‘子贵母死’……在北魏……被七代君王严格冷酷地执行,自道武帝拓跋珪末年到献文帝拓跋弘皇兴三年六十年间,共有五位皇后惨死于这条野蛮的诏令下。”

  数据有误,应该始于天赐六年(409),止于延昌元年(512),沿袭七代,历经百年,至少有八位皇后惨死,元恪立皇子诩为太子,始不杀其母。

  原文:“……同甘共苦的刘夫人说赐死就赐死……”

  此处应为“刘皇后”。

  第九章 “昆仑”的儿子

  原文:“司马曜其实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具有东南亚血统的皇帝。”

  思维定势问题,“唯一”有误。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不是司马曜的亲生儿子?他们不是皇帝?

  第十章 门阀名士

  贰 目送飞鸿难

  原文:“朝野上下正在为荆州都督一职展开角逐。司马道子推出中书令王国宝,尚书左仆射王珣也参与进来。哪一个人任职荆州对桓玄有利呢?在桓玄眼里,这三个人都不是合适人选。”

  上面明明只写了两个人选的名字。

  第十二章 赌徒与名士

  伍 刘裕主政

  原文:“北魏不与晋国接壤,先收拾后秦还是南燕呢?”

  南燕时期,北魏与晋国接壤。

  第十三章 慕容鲜卑的衰落

  原文:“他们所建立的最后一个燕国被刘裕灭亡……从此,慕容鲜卑在中国大地销声匿迹,四个燕国……刹那凋零。”

  有歧义、有错误。四燕一般指前燕、后燕、南燕和北燕,而西燕不属于四燕范畴。刘裕灭掉的是南燕,不是最后一个燕国;最后一个燕国是北燕,被北魏所灭,但北燕不是鲜卑慕容部统治。如按此逻辑,他们(指慕容部)建立的四个燕国指前燕、后燕、西燕和南燕,也可以说得通。但“慕容鲜卑在中国大地销声匿迹”这句话还是不对的,此时吐谷浑还存在,直到唐朝时期被吐蕃所灭;其建国者慕容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慕容涉归之庶长子,是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伯父,也是慕容鲜卑。

  《南北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四):【书摘】南北朝那些事儿

  公元589年,北方五十万铁骑涌过长江,陈朝风流后主陈叔宝从景阳宫胭脂井中被隋军用绳子吊出。至此,南北朝落下帷幕,历时203年。

  “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北朝是胡汉群豪的天下,南朝则是门阀士族的水乡;北人胡服骑射,豪气凌云;南人轻裘缓带,潇洒自如。

  北人高唱《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人低吟《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慕容鲜卑族一代枭雄慕容垂和慕容冲分别在河北、山西起兵,建立后燕和西燕政权。前秦虎将吕光,远渡大漠关山,以十万之众破中亚兵甲七十多万,威震天山南北,征服了西域三十六国,将西域划入了华夏民族的版图。河西走廊群雄并起,氐人、汉人、匈奴人、乞伏鲜卑人、秃发鲜卑人各自建国,小小凉州一时间惊现四个凉国,为祁连山下美丽的牧场争斗不止。中山狼姚苌建立羌族国家后秦,独霸关中,与前秦食人魔王苻登展开意志与智慧的较量。

  我们以南北两大皇朝的奠基者拓跋和刘裕为主线,探索历史真相,展现人物的性格。两人的出身和经历截然不同,一个来自游牧部落联盟,是遗腹王子;一个源于没落庶族之家,是京口赌徒。但有一点相同,他们都为实现人生目标苦苦奋斗。

  一个野蛮的胡族走出林海松涛,踏上茫茫草原,越过巍峨壮阔的阴山,来到长城塞外,窥视中原。这群凶悍勇武的马背上的征服者为中原的妖娆所震惊。为了得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他们与汉人、匈奴人、羯人、氐人、羌人逐鹿中原,生死相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数不清的谜团。

  南慕容,北乔峰。慕容复,在江湖中是一等一的高手,而其祖先后燕国的皇帝慕容垂正是一个百战百胜的不败名将。但是,北魏更强大,参合陂之战,北魏军队击败后燕国十万大军,后包围了慕容鲜卑人的国都中山城。经过长期围困,北魏军队把慕容鲜卑人赶回了东北老家。

  南慕容,北乔峰。慕容复,在江湖中是一等一的高手,而其祖先后燕国的皇帝慕容垂正是一个百战百胜的不败名将。但是,北魏更强大,参合陂之战,北魏军队击败后燕国十万大军,后包围了慕容鲜卑人的国都中山城。经过长期围困,北魏军队把慕容鲜卑人赶回了东北老家。拓跋成为山西、河北和蒙古草原的统治者。

  北魏国地跨草原和平原。拓跋吸取匈奴、羯、氐、羌等野蛮民族入主中原的失败教训,主动离散部落,迁都平城,潜心儒学,放弃自身游牧文化,改向更先进的汉文明学习,作为五胡最后一个胡族在中原站稳脚跟。北魏的汉化政策遭到了鲜卑贵族的强烈反抗。拓跋统治末期,这位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在激烈的文明冲突中陷入四面楚歌,变得乖戾、暴躁、残酷,凶狠,最后众叛亲离,死在儿子的刀下。

  刘裕的一生是平凡与伟大的一生,前四十年默默无闻,后二十年惊天动地。他告诉人们大器晚成的道理。不要灰心,只要肯想,肯干,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一百人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吗?刘裕说可以。在贵族与平民不联姻不说话的时代,一个卑贱的人可以做皇帝吗?刘裕说可以。江南温室暖乡里成长起来的南方人可以战败弯弓逐马的北方人吗?刘裕说可以。 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刘裕成为南朝第一任皇帝。然而,崇尚赫赫武功的刘裕也有遗憾。像所有沉迷于军事占领的征服者一样,他无法解决民族问题,关中得而复失,北伐大业成为泡影。

  北朝是鲜卑人的王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都是鲜卑人政权,其中三魏是拓跋鲜卑人,北齐是鲜卑化的汉人,北周是鲜卑化的匈奴人。

  南朝和北朝总是互相抱有偏见,捕风捉影,空穴来风,极力制造对方的污点。

  孩提时代的拓跋珪在阴山大草原蹒跚学步,或在白登山下玩耍的时候,祖父拓跋什翼犍总会手指一望无垠、天野相接的辽阔大草原和绵延起伏、雄伟壮丽的阴山山脉,一脸骄傲地说:“这都是我们的。”

  拓跋珪从尊贵的王子沦落为普通牧民,要和牧民一样忍受饥饿,忍受草原恶劣气候带来的种种困难。作为家中的长子,这个未来蒙古和华北的征服者亲自带领同母异父的弟弟拓跋觚、拓跋仪和拓跋烈,以打猎、捕鱼维持生计。 幼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艰难生活给拓跋珪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应付生存所需要的智慧和毅力在他心中扎下了根,战争、苦难、血与火的经历养成了他日后果断、残忍、冷酷的性格。 七年光阴平静度过,拓跋珪十二岁了。一场伟大的战争会打破宁静的生活,让血液重新沸腾。

  当时草原三分天下。匈奴铁弗部控制西部草原;匈奴独孤部控制中部草原;匈奴贺兰部控制东部草原。很多匈奴人天真地认为属于大匈奴的时代又回来了,只有刘显保持着清醒头脑。刘显比他叔叔强,是块材料。他知道,如果想恢复匈奴人在草原的霸业,必须压制住拓跋鲜卑人。

  一百年前,鲜卑人从匈奴人手中夺取了大漠南北的广大牧场。天王苻坚打败鲜卑人,把草原还给了匈奴人,利用匈奴人压制鲜卑人。鲜卑人畏惧的不过是匈奴人的后台,而不是匈奴人。三部匈奴互相残杀,拓跋鲜卑人最后获利,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刘显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贺兰山在哪里呢?在宁夏与内蒙交界之处,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是宁夏最高的山。东望滔滔不息的黄河,俯瞰鄂尔多斯高原。古时青海云杉、白桦覆盖,金钱豹出没其中。山势雄伟,若骏马奔腾。阿尔泰游牧民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这里栖息过一个匈奴人部落,鲜卑时代各部落多以山谷为姓氏之名,因之称为贺兰部。拓跋珪的母亲贺氏便是贺兰部的女儿,代国王妃,未来北魏的王太后。

  贺氏具有草原女子的勇敢机智。代国亡国的逃亡路上已经显示出贺氏机警沉着的过人之处。从草原过阴山穿戈壁到漠北逃难,道路漫长,车辆轮子跑掉了。贺氏急中生智,取下头簪插入轮中,重新把轮子固定住,

  贺氏具有草原女子的勇敢机智。代国亡国的逃亡路上已经显示出贺氏机警沉着的过人之处。从草原过阴山穿戈壁到漠北逃难,道路漫长,车辆轮子跑掉了。贺氏急中生智,取下头簪插入轮中,重新把轮子固定住,又跑出一百多里,车轮不倾,从而躲过大难。

  告密的不仅仅一拨人,刘显的谋士梁六眷也参与了。梁六眷是代王什翼犍的亲外甥,他派部族人穆崇、奚牧去七介山告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拓跋部的联姻非常广泛。拓跋部用血缘关系笼络着一个又一个毫无干系的部族。这是拓跋部能够从小部落做大的原因,就像一家股份公司,能够不断吸取外来资本壮大自己。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北魏孝文皇帝会进行汉化,这是拓跋人久远的传统。这种传统对华夏民族的作用不可估量。我们可以想想,从历史长河中消失的匈奴人、羯人、鲜卑人、氐人、羌人、丁零人去了哪里呢?其时,他们最后都成为汉人了。

  贺氏这个女人不寻常,聪明,有识见,不愧为部落首领的女儿,不愧为代国两位王子的王后。她非但把你拖住,分不开身,还要让你不能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刘显中了贺氏的计策,拓跋珪等人安全逃到贺兰部的聚居地大宁。与拓跋珪一道逃亡的有一批忠于拓跋珪母子的原代国势力,这批人后来成为北魏开国功臣,史称“元从二十一人”。

  有人把匈奴人比作狼。狼之所以凶狠,因为群狼构成了一支强大的团队。狼群所过之处没有任何动物能够幸免,无论多么凶猛狡猾。但是,一旦失去团结的精神,狼群就会丧失可怕的力量。人性的忌妒也会使人类的团结变得脆弱。此时的匈奴人已经不再是横行草原的天之骄子,匈奴三大部落致命之处在于不团结。

  一百年前,鲜卑人征服了骄狂的匈奴人。北匈奴逃得很远,据说逃到欧洲,他们的首领阿提拉竟然攻入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南匈奴更是四分五裂,大多部落成为晋王朝的附庸。这些受西晋帝国保护的附庸也一度占领洛阳,建立了匈奴人的王国。后来,他们被来自中亚地区的羯人打败,再度沦为牧羊人。

  古时的云中川是一望无际、天野相接、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大草原。《魏书》中记载:“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有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这里是拓跋鲜卑龙兴之地,代王什翼犍在此建造了盛乐宫。

  十六岁的年龄正是憧憬理想的时期,今天的我们沉迷在游戏、网络中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喜欢战争游戏的玩家会精心选择扮演的角色。拓跋珪心中的偶像是三国魏国的曹操,他认为代国称号不足以威服四海,而且也不希望别人指手画脚地说:“你能有今天,无非靠着祖辈的荣耀。”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认同拓跋珪的志向和勇气。拓跋联盟中有些部落看不到魏国的前途,认为拓跋珪狂妄,把保护伞扔掉,数十年的老店换了门面,整个一败家子。代国虽说复国,用不了多久,就会让这位牛气哄哄的少爷败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他们哪里懂得拓跋珪的凌霄壮志?古来英雄皆寂寞!

  拓跋珪出奇的冷静,他有自己的判断:“侯辰和代题的部落世代为我们拓跋部做事,有罪过能忍则忍,当今国家草创,人们的想法不同,愚昧的人看不清形势,自然进退无常,不值得追赶。”

  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在刘罗辰领导下。刘罗辰是刘眷的儿子,刘眷被刘显杀死。拓跋珪利用二人的矛盾,继续老代王什翼犍时代与孤独部联姻的政策,娶刘罗辰的妹妹刘氏为夫人。拓跋珪这段姻缘非常完美,既有综合部族利益的因素,又有两人的多年感情。

  穆崇大可和拓跋珪一道逃到贺兰部去,远无必要冒着凶险再回独孤部。可他重“义”,对拓跋珪母子重“大义”,对梁六眷重“小义”,算得上侠义中人,义薄云天。讲义气的人吃亏,但并非所有讲义气的人都吃亏。拓跋珪不是一个轻易被感动的人,穆崇义气还是打动了那颗冰冷的心。穆崇日后参与策划谋反,当时陷入极度疯狂猜忌的拓跋珪杀死了弟弟,

  把我心爱的女人一起带上。如果刘显怀疑到我,你就说偷了我的马,抢了我的女人畏罪逃跑。” 刘显从七介山败兴而回以后,越想越不对劲,在驻地里调查,发现梁六眷手下的奴才穆崇失踪,并且梁六眷少了一匹骏马。他联想到梁六眷是什翼犍的外甥,又参与了此事,一定是他泄密。刘显正要派人去抓,穆崇此时却回来了,四处张扬说:“我看不惯梁六眷那副奴才样,背主沽恩,忘记自己是代国的奴才。我夺他马,抢他女人,看他能把我怎么样?”刘显听说后,又觉得梁六眷不会背叛自己,便不再深究此事。 穆崇大可和拓跋珪一道逃到贺兰部去,

  把我心爱的女人一起带上。如果刘显怀疑到我,你就说偷了我的马,抢了我的女人畏罪逃跑。” 刘显从七介山败兴而回以后,越想越不对劲,在驻地里调查,发现梁六眷手下的奴才穆崇失踪,并且梁六眷少了一匹骏马。他联想到梁六眷是什翼犍的外甥,又参与了此事,一定是他泄密。刘显正要派人去抓,穆崇此时却回来了,四处张扬说:“我看不惯梁六眷那副奴才样,背主沽恩,忘记自己是代国的奴才。我夺他马,抢他女人,看他能把我怎么样?”刘显听说后,又觉得梁六眷不会背叛自己,便不再深究此事。 穆崇大可和拓跋珪一道逃到贺兰部去,远无必要冒着凶险再回独孤部。可他重“义”,对拓跋珪母子重“大义”,对梁六眷重“小义”,算得上侠义中人,义薄云天。讲义气的人吃亏,但并非所有讲义气的人都吃亏。拓跋珪不是一个轻易被感动的人,穆崇义气还是打动了那颗冰冷的心。穆崇日后参与策划谋反,当时陷入

  着凶险再回独孤部。可他重“义”,对拓跋珪母子重“大义”,对梁六眷重“小义”,算得上侠义中人,义薄云天。讲义气的人吃亏,但并非所有讲义气的人都吃亏。拓跋珪不是一个轻易被感动的人,穆崇义气还是打动了那颗冰冷的心。穆崇日后参与策划谋反,当时陷入

  穆崇大可和拓跋珪一道逃到贺兰部去,远无必要冒着凶险再回独孤部。可他重“义”,对拓跋珪母子重“大义”,对梁六眷重“小义”,算得上侠义中人,义薄云天。讲义气的人吃亏,但并非所有讲义气的人都吃亏。拓跋珪不是一个轻易被感动的人,穆崇义气还是打动了那颗冰冷的心。穆崇日后参与策划谋反,当时陷入极度疯狂猜忌的拓跋珪杀死了弟弟,却原谅了他。

  世间不乏常胜名将,但有不败的将军吗?极少,但有!慕容垂就是其中之一。慕容垂十三岁开始带兵,大小千余战,从无败绩,人们称之为枭雄。前燕灭亡后,他依靠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功复国,成为慕容家复国第一人。然而,他死后仅仅一年,依靠一场场军事胜利建立起来的后燕王国最终兵败河北,退出中原。对于百战百胜的名将慕容垂来说,上天似乎对他太不公允。

  慕容垂心痛,实在看不下去,暗中派人对段氏说:“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你就招了吧。”段氏的回答令人感动:“我难道怕死吗?我要承认巫蛊皇上,上辱祖宗,下必连累吴王你,我决不会那样做!”结果段氏在大狱里被活活折磨而死,这件案子终因证据不足,未能定案。

  巫蛊案是慕容兄弟二人争斗激化的结果,可足浑后想借此案牵扯慕容垂,除掉眼中钉。段氏宁死不屈,出乎意料之外。慕容垂思念段氏,娶段氏的侄女段元妃为继室。可足浑后依旧不依不饶,和慕容俊商量,罢黜段元妃,让妹妹长安君嫁给慕容垂,明为妻子暗为监视。

  慕容垂生平未打过败仗,桓温生平也未打过败仗。两位不败将军的对决终会决出一名失败者。慕容垂分兵断晋军粮道,用伏击战术击败桓温,斩首三万级,取得襄邑大捷。这是桓温一生打过的唯一一次败仗。

  宫廷是诞生阴谋的温床。太后可足浑氏感受到慕容垂功高震主的气焰,将战功抹杀,拉拢太傅慕容评,准备加害慕容垂。亲信们劝慕容垂先发制人,慕容垂保持着枭雄惯有的沉着和冷静:“骨肉相残,首乱于国,我有死而已,怎么忍心做这种事!” 真正的枭雄从来不会在道义上授人以柄,当然也不会束手就擒,慕容垂选择了逃亡。慕容垂伪装打猎,带着子侄亲信们微服出邺城,逃往故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到邯郸时出了意外,幼子慕容麟因向来不受慕容垂宠爱,跑回邺城向慕容评告状。慕容评派出精骑追赶,幸亏长子慕容令有万夫不当之勇,亲自殿后,追兵不敢逼迫。慕容垂父子只得改道西行,投奔前秦国。

  北魏与后燕的第一次军事合作大获成功,看似完美的乐章中却透出一点不和谐的音符。后燕皇帝慕容垂遣使册封拓跋珪为西单于、上谷王,拓跋珪没有接受。拓跋珪之所以放弃代王的称号就是想与天下英雄平起平坐,怎么可能接受燕国的册封呢?慕容垂忽视掉这一细节,妄自尊大,为日后失败埋下祸根。

  楼兰古城依畔烟波浩渺的罗布泊,曾在丝绸古道上盛极一时,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它东接敦煌,西北至焉耆、龟兹,西南到若羌、且末。丝绸之路给楼兰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东西方的文明在此交会。文明也给楼兰人也带去了灾难,都城大兴土木,林地乱砍滥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异常、瘟疫流行。楼兰人不得不弃城迁徙,流沙渐渐埋没了一座辉煌壮丽的千年古城。

  吕光是略阳氐人,其家世为氐族酋豪。父亲吕婆楼,辅佐苻坚登基为王,官至太尉。传说吕光出生之时,夜有神光,故以光为名。吕光十岁时就显示出军事方面的志趣,和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喜欢排兵布阵。长大后身材雄壮,与楚霸王项羽一样目有双瞳。不喜欢读书,喜欢放鹰走马。人们都认为他是个顽劣子弟,唯独秦相王猛认为他是个人才,向天王苻坚推荐说:“吕光,绝非寻常人啊!”

  吕光的大军到达罗布泊时,其地已是满目黄沙、一片苍茫。昔日的罗布泊碧波万顷,疏勒河、孔雀河注入泊中,风吹湖面,万千浪尖,粼粼烁烁,岸边点缀奇瑰的胡杨,与偶尔破浪而去的一只只小小的独木舟构成蓝色的童话世界。而今罗布泊以西一片片芦草后面是茫茫黄沙,楼兰国也已经一点点被风沙湮没。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4世纪,吕光到达鄯善时,恐怕所有的建筑物只剩尖顶在风沙中矗立。吕光的心思不在改善罗布泊地区的生态,他的使命是军事进攻。

  西域人家家户户存有精酿的葡萄酒,富户大家的葡萄酒竟至千斛,酒桶堆积如山,酒香四溢,十年不败。《晋书》称“胡人奢侈,厚于养生”。西征将士们尽情狂饮,醉倒在百姓酒窖中的比比皆是。

  佛教自印度传来,经书都是梵文,佛经译成汉文全靠从事翻译工作的僧侣。有一位高僧曾经当众立誓:“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身灭之后,舌头不会焦烂。”高僧圆寂,后秦皇帝在逍遥园举行仪式,依佛法焚尸。灰飞烟灭,形骸粉碎,只有舌头依然如生。

  文化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战争只能逞一时之威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王国、成吉思汗的四大汗国昙花一现,没有文化的国家很难在世界民族中长立久安。

  道安之前,对佛经的翻译、注释错误甚多,无法服众,不能度人,不利于佛教传播。道安开始对佛经进行注释。可以这么说,真正的注经始于道安。

  誉为武学之冠冕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并无阵形篇,孙子指出“方马埋轮,未足恃也”,强调“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姚苌搞了一个开国大典。太极殿大宴群臣,文武大臣们大多喝得烂醉。姚苌高兴,一辈子当一回皇帝不容易,当然要好好喝一顿。直喝得醉眼蒙眬,耳热口滞。醉酒的人容易说真话,姚苌就说了一句真话,一句得罪人的真话。 “你们与我曾经在此殿同为前朝臣子,今日忽为君臣,不感到羞耻吗?” 众文武官员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这句话说得很伤人,在座哪位不是前秦帝国的臣子呢?前秦刚刚亡国,皇帝苻坚尸骨未寒,大家却又像狗一样参加新皇帝的庆典。 有人脸红,有人尴尬,也有人不以为然。一个叫赵迁的大臣晃荡着站起身,吐出一口酒气,回答道:“陛下是天子,天尚不耻以陛下为子,臣等何耻为臣!”

  明朝崇祯皇帝曾经抱怨过:“我是好皇帝,是你们大臣误我。”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姚苌弑君夺位,思想压力极大,临死有此一梦信非后人杜撰。姚苌死了!临终前给太子姚兴立下四条规矩:“以恩德抚骨肉,以礼义接大臣,以信义待事物,以仁慈遇百姓。”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足见姚苌是个明君。姚苌终年六十四岁,在位八年。固然坏蛋一个,但他确实是位有智慧、有才干的君主,真小人也罢,真性情也罢,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拓跋珪自信地一笑,反问诸将:“若杀副马,为三日粮,够用吗?”熟悉成吉思汗蒙古大军西征史的人一定知道,蒙古骑兵一人配两匹马,长途跋涉,轮番换乘,马歇人不歇。到达会战地点,不必休整,直接换乘另一匹没有负重的马参加战斗。魏军也是如此,所以拓跋珪有此一问:“粮食没了,我们还有副马,若杀副马,当做三天的粮食,够吗?”众人一寻思,当然够了,纷纷点头道:“足!”足是足,可回来怎么办啊!拓跋珪深遂的眼睛一亮,毅然道:“那就追!”

  魏骑倍道兼行,茫茫戈壁与湛蓝湛蓝的天空连成一线,平坦、广阔、无边无际。零星点缀在焦黄的戈壁上的一丛丛骆驼刺、芨芨草,在北风中干枯残败。戈壁褪尽仅有的一点点绿意,泛着凄楚的灰褐色,显出无尽的苍茫与荒凉。魏军的马队踏过辽阔空旷的戈壁滩,隆隆的马蹄声和着扬起的尘土,回荡在千里戈壁上空。

  前秦出塞攻打代国的战争是刘卫辰挑起的,拓跋珪忆起旧恨新仇,将刘卫辰宗族五千余人在黄河边尽皆斩杀,投尸黄河,一时之间黄河水为之变红。

  时年六十九岁,满头银发的慕容垂仰望雁阵行行的淡云高天,秋风劲吹、红叶纷飞之中目光灿灿,发下豪言道:“我虽然老了,但是拍一拍口袋,即使剩下的这一点点智谋也足够对付他们,总不能把这个贼子留下来拖累子孙。”(吾虽老,叩囊底智,足以取之,终不复留此贼以累子孙也。)

  大堆大堆的白骨堆积如山。泥土根本覆盖不住,

  一支暗箭迎面飞来,人的生命既顽强又脆弱,只是一支小小的雕翎箭。

  平城(今山西大同),内长城蜿蜒其南,外长城横卧其北,东连太行,西临黄河,天高云阔,山关相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塞北重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描绘出当时平城的秀丽风景:“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群羊点缀……挹其芳澜,郁葱可冷。”这是公元4世纪美丽云中郡的真实写照。说起古平城,熟知中国历史的人立刻会想到大汉与匈奴的第一场大会战——白登之围。

  “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始自美国学者亨廷顿,然而文明冲突却不是20世纪的产物,数千年来,人们都在为“文明”而战。

  拓跋珪外表狂躁,头脑思路却格外清晰,在君位传承问题上,继承、发扬了一种惨无人道却行之有效的制度,“

  拓跋珪外表狂躁,头脑思路却格外清晰,在君位传承问题上,继承、发扬了一种惨无人道却行之有效的制度,“立子杀妻,子贵母死”。

  拓跋珪本人凭借母亲部族贺兰部复国成功,他创业的敌人,诸如独孤刘氏诸部、贺兰贺氏诸部、慕容燕国,无一例外都是与拓跋部联姻的部族。这便是拓跋珪确立“子贵母死”制度的根本原因,不同于汉武帝的假想,外家部族对北魏皇朝的威胁实实在在。另外,拓跋珪基于这样一种想法,你是皇帝,皇帝无私事,无父母,有的只是天下,有的只是百姓。这个野蛮制度使北魏帝国前期君位传承井然有序。当这个制度被废除时,北魏亡国了。

  人都有弱点,司马曜暴露出两大弱点,溺于酒色,崇尚佛学。酒和女人,很少有男人不喜欢,本不是什么大毛病,如果加上“溺”字便不同了,那酒和女人就会成为穿肠毒药和刮骨钢刀。

  袁悦之是有名的辩士、纵横家,有口才,长于游说之术。平生身无一物,只带一本《战国策》,对人说:“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子》《周易》,都讲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没用!天下好书只有《战国策》。”

  王恭“少有美誉,清操过人”,是东晋时代著名的名士,读书不多,曾有过一句名言,以画龙点睛之妙解释了何谓名士风流:“名士不必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王恭讲得坦率,名士不需要什么才华,只要不工作、会读诗、常喝酒,当然必须经常喝醉。

  王恭天生美男子,有人称赞他容貌时说:“濯濯如春月柳。”东晋名臣、与刘裕一道起兵反对桓玄的孟昶,没有发达的时候,在京口家中透过篱笆间隙曾经窥见王恭在漫天轻舞的雪花中乘高舆、披鹤氅裘的风姿,叹息道:“此真神仙中人!”

  孝武帝成功解除高门士族和相权给帝室带来的威胁,东晋政局表面上趋于平静。人的弱点与生俱来,纵是生性坚强的人在逆境中可以奋发图强,也会被庸淡堕落的生活腐蚀,更别说软弱的人们像落叶一样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贪婪、欲望、自私、忌妒、疯狂、恐惧……又有谁能够抗拒得了?何况是至高无上、无所不能为的皇帝呢?孝武帝的身上深深烙着魏晋时代的印迹,日夜饮酒,终日迷迷,“肆一醉于崇朝,飞千觞于长夜”,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灾星突现,正在华林园饮酒的孝武帝心里非常厌恶,举起手中的酒杯向星云劝酒道:“长星!劝你一杯酒,从古至今,什么时候有过万岁天子呀!”

  临行之前,船泊荻渚(江中生满荻草的一小块陆地),王忱亲自去为他送行。《世说新语》载:“王忱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玄。”这里必须解释一下何为“服散”,对于了解两晋南北朝风俗有益。

  桓玄和殷仲堪两人都有一个好朋友,就是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的东晋时代著名的大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画人物主张传神,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阿堵即这个东西的意思,在这里作眼睛讲。所以他常说画“手挥五弦”易,画“目送飞鸿”难。

  顾恺之曾为京都瓦棺寺认捐一百万钱,可他手头没有这么多钱。于是,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庙里画了一幅维摩诘菩萨,画完之后,就差画眼睛。点眸子时,他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一刻,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尔得钱百万。 顾恺之的画如春蚕吐丝,秋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顾恺之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隋唐宋摹本。《女史箴图》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大概是八国联军入北京时抢去的吧?不过没关系,古人的优秀作品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后来顾恺之做了殷仲堪的参军,想给他画像。殷仲堪是个瞎子,怕画出来丢人,便拒绝道:“我的相貌丑,不麻烦你了。”顾恺之说:“明府只是因为眼睛罢了,可明点瞳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可以看出,顾恺之非常聪明。而他对一些世俗事物的看法却率真、单纯、乐观、充满真性情,所以桓温说他身上“痴黠各半”。

  他和桓玄是好朋友,桓玄喜欢戏弄他。一天,桓玄随手摘下一片柳叶递给他说:“这是蝉用来隐藏自己的叶子,如果人取来用,别人就看不到自己。”顾恺之大喜,引叶自蔽,桓玄故意当着他的面小便。顾恺之果然相信他看不到自己,把柳叶当做宝贝珍藏起来。顾恺之封了一幅画寄给桓玄观赏,在盒子前面糊上口并题了字。桓玄知道这幅画是顾恺之特别珍惜的心爱之作,便从盒子后面弄开,把画偷出来,封好后又还给他,说自己正忙,还没来得及看。顾恺之见封题和原先一样,画却没有了,半点没有责备桓玄的意思,对人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就像人登仙一样。”

  断头朱雀航

  孙恩不肯和精锐的北府军决战,马上决定放弃浙东,率二十万义军及家属东撤海岛,临行,效仿赤壁战败的曹操说了一句狠话:“孤不羞走!”我逃跑不丢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还会回来!”曹操仰仗的是北方坚实的后盾,北中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孙恩仰仗的是什么呢?

  孙恩很后悔小学时没好好学习自然课,怎么不知道这几天有九级东南风呢。原打算乘东晋兵力分散,各地官军未能及时增援京师时,攻其不备,以海军迅速占领建康。不料因逆水逆风而行,高大楼船舰队前进迟缓,从丹徒至白石短短十几里地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桓玄看透刘牢之的心理,派人来劝降:“自古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而能自全者,有谁呢?越之文种,秦之白起,汉之韩信,他们的下场如何?您现在无论战胜、战败,终难逃一死,何如翻然改图,可以长保富贵。况且桓玄与您本无宿怨!”

  大局已定,舟舰之上笳鼓并作,乐声悠扬。桓玄负手站立船头,眼望滚滚大江之上的连帆战船,得意非常,高声朗诵阮籍《咏怀》诗中的佳句:“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桓玄性格中另一个大缺点是缺乏自信。每次出征打仗,先制造轻舸(一种轻便的小船),装满服饰珍玩、名人字画等物什。有人不解,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呀?”桓玄一本正经回答:“兵凶战危,万一有个什么意外,轻便好运!”大家忍不住暗笑,打败仗,生死未卜,惦记什么字画。

  有一次,江家有聚会,说好不让他去,人家有头有脸的人物吃饭乐和,你一穷亲戚多寒碜。刘穆之偏去,酒足饭饱,还要个槟榔拿家去吃。江氏兄弟讥笑道:“槟榔是消食的,你经常挨饿,要它干什么?”这件事,刘穆之终生不忘。江氏怕丈夫和娘家闹得太僵,常常把头发剪了换钱买酒食,假装说是哥哥送来的。从此江氏不在刘穆之面前梳洗头发。

  毛修之诱骗桓玄入蜀,去汉中干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去益州,不失做刘备。

  姚兴一见,挺喜欢,两人一谈泄了气。文采没有不说,气势也没有,谈吐一般,对军国事件说不出个所以然。姚兴大为鄙视,对姚绍说:“谚语说的‘好皮不包蠢骨头’,纯是胡说八道。”(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慕容超故意颠三倒四,往错处答。姚兴真就上当,再不肯理他了。

  魏晋南北朝时代,美男子层出不穷,南朝有“掷果盈车”的潘安、“小璧人”卫阶,几乎坐定古代美男子前几把交椅。胡人也不甘落后,慕容冲、慕容超、赫连勃勃、侧帽风流的独孤郎、戴面具掩盖漂亮容颜的兰陵王,一个赛过一个。

  常年战乱,姑臧发生大饥荒,十多万人饿死,一斗米价值五千钱,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城中老百姓宁愿出城给胡人做奴婢,每天好几百人往外跑。吕隆火了,大发狂犬病,认为他们动摇军心,抓住逃亡者全部坑杀,一时间积尸盈路。

  秃发傉檀得意非常,真把自己当成一头威风凛凛、所向无敌的凉州狮子,把南凉都城从乐都迁到姑臧。他在宣德堂设酒席宴请大臣,酒足饭饱,仰望宫室感叹说:“古人有言:‘盖房的人自己不住,住房的人自己不盖。’太对了。”

  整个江南沉浸在战争胜利的狂乱中,人们的热情汇集于朱雀航。这座南朝秦淮河二十四航最大的浮桥见证了江南人沸腾的狂热。砍下燕国皇帝慕容超头颅的一瞬,人山人海,人们呼喊着刘裕的名字。卢循的死亡又给刘裕增添了一道金色光彩。

  领会刘裕意图之后,傅亮急忙返回,此时宫门已闭,傅亮叩门请见。刘裕召他入殿,傅亮进入之后,只说了一句话:“我应该回京都一趟!”刘裕轻轻吁了一口气,世间不乏伶俐之人,自己的那番话终于敲开了一个榆木脑袋。 刘裕的表情仍然很淡泊,宁静得像一泓秋水,语气平和:“须多少人护送?”傅亮答道:“数十人即可!”说完,拜辞而出。 此时已是半夜时分,仰头望去,但见彗星划过夜空,灿烂辉煌。傅亮手拍大腿叹道:“我常不信天文,今天应验了!” 傅亮回京,委婉暗示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天下。一切不劳皇帝动手,傅亮把草拟好的退位诏书呈上,

  北魏明元皇帝拓跋嗣曾将刘裕和慕容垂两相对比,问大臣崔浩说:“刘裕之才何如慕容垂?”崔浩答道:“胜之。慕容垂藉父兄之资,修复旧业,国人投靠他就像夜虫飞向火光,稍加倚仗,容易建功。刘裕奋起寒微,不藉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若才不过人,安能如此!”

  有人将刘裕比作曹操。曹操除了诗词文章远迈刘裕之外,无论自身才干,事业性格,还是政治、军事上的作为来说均略逊刘裕一筹。就像崔浩所评说的那样,刘裕出身微贱贫寒,没有一尺土地可以凭借。曹操呢?虽说是宦官之后,难与袁绍等世族豪强相比,但东汉宦党权势熏天,曹操陈留起兵得到曹氏、夏侯氏、卫兹等地方豪强的鼎力相助远非刘裕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