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卷·穆斯林的葬礼的读后感年夜全

长篇小说卷·穆斯林的葬礼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1-2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长篇小说卷·穆斯林的葬礼 读后感 

  《长篇小说卷·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由霍达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19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篇小说卷·穆斯林的葬礼》精选点评:

  ●小学时读的...很多当时还不够明白...下次再读一遍

  ●人生如逆旅,平地起波澜

  ●还不错,

  ●很美丽的故事,却痛彻我的心扉。

  ●情节曲折么,不曲折!早就猜到了。但是,也许还是感人的吧……

  ●体会不到文中关于玉的文化,以及对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但好在人物心理、情感细腻,情节虐心,拍成电视剧应该不输琼瑶。

  ●好厚的一本书,悲剧结局确实很呼应葬礼这个词。争取了才不会后悔,不要顺其自然听之任之。

  ●不错的,

  ●故事性比较强

  ●刻意求雅,反露俗意。触动我的唯有文化人的无奈、摇摆、追悔和悲痛。

  《长篇小说卷·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一):和舍友同名的小说家

  好看炸!这个作者我服!正好舍友名字也叫霍达。我的天不知不觉看到2:30一点都不困,要不是明天早上有课,哪个人物都好喜欢,高中时加入矿石社,看过不少宝石图片,看这本书更加有感觉,锡兰猫眼儿红宝石青金石绿松石哎这种对玉石的迷恋实在可爱!人物的命运不得不与时局动荡相联系,不懂历史政治的我看的也好心慌!哈哈哈哈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长篇小说了,渴的慌,这次算补了!本想去豆瓣上看看有啥有趣点评谁知道都是抨击它地摊文学旧时代小说,都以为梁君璧是坏人,我的天活脱脱一个凤辣子的角色啊,辛苦操持家业话永远只说三分满,说的还漂漂亮亮,拒绝天星和切糕容女儿那段戏简直绝了!才不听就是喜欢,任性。里面的人物个个完美没办法我就是从小武侠小说看大就喜欢完美无缺的主人公咋地而且现实生活里又不是没那样的人非要迎合你都市小说霸道总裁外表高冷内心炽热还带着狐狸式的狡黠啊。而且光光新月宿舍四个人都有血有肉啊,小湖北佬还有政治家小班长和娇滴滴又刻薄的上海人,真的心情随着情节转。亨特劝韩子奇走,君璧又固执的不肯走时我真是替这一大家子着急,唉反正搔到内心那根弦了哈哈哈这才叫阅读快感~前两天看一本悬疑小说选也是,越来越喜欢这种大格局下的人物命运的缩影了,精彩!虽然带着无奈但都是努力生活在抗争的!无论是落魄寒酸还是荣耀显贵感觉自己的命运也随之一起浮沉好几哉,经历了好几代的兴衰变更了。反正这部作品得了啥奖我不太清楚五星是一定要给的。

  《长篇小说卷·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二):还行还行

  //想着好歹将近700页,写点什么,写着写着短评又写不下了。。我也忘了什么时候开始作文字数对我而言不是问题了,估计是六年级突然去订阅了学校发的小传单上的杂志《童话世界》以后,算是真正意义上看起书来,然后看的多了也就有话写了?好像每次评论就会打一段借口,因为写这么多被人说成文艺青年真的会不好意思啊。。

  main{

  一代玉器手艺人看的挺吸引我的,想起以前看过一点点赌石的电视剧,世事难料,倒下的时候实在是唏嘘。

  小奇子提出绕过商人能赚的更多一些的时候作为老手艺人的玉器梁很是心痛。我捉摸着不少人看到这个都要嘲笑一番,然后拿出要懂得创新之类的阅读理解标准答案。也是想当然,谁都那么有头脑要创新那谁来做那份实在的手艺活?何况老实一辈子又哪是随便改的过来,也就纸上谈兵。

  我敬重那样的手艺人,也知道相比而言经济效益哪个好,总之路很多还是看自己怎么选吧。反正生活也会帮(bi)你选。

  还有“咱们回回”,渐渐地对宗教并不排斥便也想着了解下。

  对上面的感兴趣所以我是先把玉看完了,后面的情节实在是。。奇哥哥的变化实在有点大怪不得韩太太很久没这么叫了。

  说到韩太太,并非脸谱化吧,更说不上坏。按书的顺序读完应该也能理解啊,我是按时间顺序读的可能更容易看完这本书不至于一半弃?冰儿玉儿虽是两姐妹,但是年长的早早成了母亲那样的人,而小的却赶上了私塾一直上到大学,甚至还出国留学了,这之间的思想,三观的差距实在是大。诶,想了半天发现自己没法继续说明怎么不脸谱怎么不坏了。。。还是看书感觉好了。。

  然后是被人说成玛丽苏的“新月”。是太完美了,但是她的存在感对我来说很小,关于她的爱情也没什么感觉,我也自动回避了不少带琼瑶特色的描写。因为我总觉得这本书中,那是个想象出来的人(本来就是小说人物吧这么讲好像有点奇怪)。更像父亲韩子奇理想中的女儿,觉得这个描述有点怪的话那么说吧,更深接触男神女神前,男神女神在你脑海里的那种。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觉得国外回来的韩子奇性情大变(真的诡异,剧情太跳简直差点弃书),不是那个不再是奇珍斋那个受人尊敬的斋主而是个懦弱男人。然后后半辈子一直在弥补一般。韩太太也是,天星的婚礼很好的表明了她在弥补自己的遗憾。谁又不是这样。对年轻人来说是躺枪了点。。

  想说的也就这些了。

  }

  //最后突然想到加的格式,感觉程序猿也好过文青啊XD

  《长篇小说卷·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三):玉月

  作为同学推荐的书目,自来到我的手中,就有了不同于其他书籍的待遇:既是推荐的,那肯定比那些不入流的都市言情,穿越玄幻靠谱些。而后又看了冰心、刘白羽两位先生的序,这书,不得不读。

  初听这书名,以为是国外读物,一定是讲中东地区事务。。。不然就是讲种族歧视什么的。。。开篇,我就错了,这是一个发生在北平的故事

  读过玉魔,这书就开始吸引我了。北平,玉匠,穆斯林,无一不是抓人的点儿。进而读月冷,诶?怎么一下子到了1960年,这纠结的一家,这每每说话都令人犯怵,脊背发凉的韩太太。

  再到玉殇、月清,这故事就变得清晰了起来。这一篇玉、一篇月,一篇旧时、一篇近代,一篇家族的起源、一篇家族的发展,一篇玉王韩子奇、一篇乖女韩新月。到最后两篇,又合而为一。倒是构思奇特的一本书。

  读至玉王,已难放下。这是我读书的习惯,即已过半,那便快速收尾,读个痛快!

  而这后半段,竟没了前半段的吸引力。怪我是个理工男吧,对于情爱,不甚关心。而全书的最重手笔却正用在月情、月恋两篇。加之刘白羽先生在序中已提过主角的病逝,全篇结局已不难猜出。这后半段,竟让我读的有些吃力。

  月落玉别,通篇结束!

  那开篇的月梦,结篇的月魂,也只是为了这书,看起来不那么沉重吧,逝者已去,生者终将继续。

  纵览全篇,作者将几十年大跨度的家族兴衰史溶于一部小说,其笔力,可见非同一般。整个家族的兴衰更是最大的看点,从平平,到天大的打击,再到鼎盛的崛起,然后是接踵的灾祸。即使是根据真实原型的改编,作者的构思,整体脉络的把控,也是高手了。

  细节的刻画上,韩太太支走家人,拒绝切糕容的那一段还真是写的活灵活现。

  但,这书终究难成一本五星书。

  在几个人物的设定上,还是略显遗憾。几个人物都缺少从一而终的一贯感,总有些情节让人感觉是这个文艺的作者披着人物的扮相,在表演这个人物。心,却不是他(她)。

  韩子奇自风光到衰败,纵然有战争、离乡的原因,但他的转变,还是来的太快了。而他与师妹梁冰玉的爱,更是击了读者个猝不及防。连孩子都有了。那个曾经为回回争气,撑起师门的韩子奇呢?几年的战乱就让他忘记自己的妻儿,忘记自己回回的约束了么?!来的太唐突了。

  楚雁潮与韩新月的感情,从师生到朋友到恋人,每一次跨越都像是作者有意为之,而非自然而然的发展。尤其是从朋友到恋人的一段,作者其实也是用了铺垫,比如学校学生的绯闻导致这个老师开始考虑感情问题。但,情这种东西,到了就是到了,没有,硬掰可不行。这段师生恋,包括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禁忌恋,在描写时都有很明显的作者痕迹:爱人的自由和权力。这是作者那个时代文艺女青年的向往吧。

  真挚之情冲破世俗界线,这并不令人反感,相反,正是很多青年所向往的,爱情高于一切,是人世间最真实的感情。但为自由爱而给主人公强加一段爱,这或许,让读者也会有些别扭。

  至于书名,我发觉不只是我错了,作者也错了。

  开篇与结篇,很多穆斯林的描写,细节处主角穆斯林身份的多次提及。让我着实对这个人群产生了兴趣,多么团结而自律的一群教众。但书中在描绘作者所期冀的爱情片段时,却好像忘记了穆斯林这一身份,若只截取中间章节成书,很难看出是写穆斯林群体的一本书。

  作为那个时代的作品,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是本佳作。但价值观的转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我不敢将这本书作为推荐书目送出。

  可惜了。

  《长篇小说卷·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四):分裂与悲剧

  读《穆斯林的葬礼》的初衷,是想了解中国穆斯林这个人群的生存状态,毕竟,大多数人对他们的了解,也只有饮食习惯上的些许差异。但是,饮食习惯上的差异本身是仪式性的技术,而不是意义本身,它必然需要以及立足于其上的根基,那是一种宗教,一种信仰,它如此强大,以至于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与文化碰撞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又如此神秘,以至于普通人总是用疑虑甚至惊惧的眼光盯着他们……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是凭借共同的理智与情感理解不了的吗?并非说服,更不是皈依,而只是理解,对精神疾病都能一定程度上做到的事情,为什么对一种信众广布的宗教没有办法做到呢?

  但是显然,《穆斯林的葬礼》没有满足这种好奇心。书中的信仰,无论是韩子奇,还是韩太太,抑或韩天星韩新月,回回或穆斯林的身份成为他们内部团结和外部隔离的一条界线,似乎他们只是通过封闭与拒绝,才不断地传承下来,任何宽容的接纳都意外潜在的或现在的危险,所以只能把自我锁闭起来。更有甚者,穆斯林的身份成为一个便利的借口,梁冰玉对奥利弗用过,韩太太也对楚雁潮用过,但是促使她们做出选择的根本原因,有时是软弱,有时是控制的欲望,最后她们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抓住穆斯林的身份,抓住历久不变的回回传统,仿佛一开始这就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考量,也是最无转圜余地的考量,于是她们胜利了,一次又一次。或许,这正是伊斯兰信仰的重要特征,这正是穆斯林强大与神秘的奥秘所在?如果仅仅是这样,这个宗教本身的魅力何在呢?它的生命力又何在呢?它所展示出来的力量又该如何理解呢?这本书显然不足以为这个问题的解答提供必要的启发。

  ----------

  除了宗教因素,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不是无可指摘。和许多人一样,在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韩太太梁君璧,当然,这并非从伦理与道德的意义上做出的选择,韩太太无疑是目光短浅的、泼辣无理的、控制欲强的、愚昧无知的甚至是冷酷无情的,但是在霍达的笔下,这个人物最具有世俗气息,最饱含市井风情,最深入到普通人生活与生命的骨血里,最能让人感受到活生生的欢乐与痛苦,最让人觉得,这部小说不只是一个作家在堆砌辞藻,而是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剥离出的鲜活的经验,还在有力地脉动着,冒着热气!而正是这股热气,能生生地钻到读者的心里面,在那里唤起他们自己的理性理解与情感体验,然后变成一股更加强大的热力,鼓动得人不得安生!哭或者笑,喟叹或者唾骂,低沉萎靡或者慷慨激昂,不屑一顾或者与我心有戚戚焉……于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朋友或者敌人,大家在一起了。

  以前的我,对梁冰月这类文绉绉的角色十分不以为然:怎么可能有人用着生活在书中或幻想中的方式生活在现实中呢?怎么可能有人那么真诚地生活得那么矫情呢?即使《百年孤独》或《白鹿原》这样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也不会给人这种没有根的感觉,更何况标榜现实主义的作品。那么,这一定是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失败,一定是脱离了作者真切生命体验的矫饰,是为写作而写作,而非将写作作为生命自然地生产,就像孕育一样,你当然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施以外在的影响,但是脱离了母体,剩下的就只是干瘪了。但是,或许,这也是我们对作者的误解,因为时代已经不再是那个时代了。在那个近代新式教育刚刚勃兴并迅速扩张的时代,青年们受现代书籍与学校教育的激荡,急切地想要在与传统血脉相连的现实生活中,培育出新生活的根苗,这样的生活在此之前并没有经历与现实的磨合,它们以最纯粹最刚性的方式要求着自己生存与成长的权利,西方现代理念的种子从西方的天空中飘到了东方,像利剑一样,通过青年人的热情直扎入古老文明的躯体之中,谁还能盼望着利剑和躯体瞬间融为一体呢?所以,也许作者并没有那么地不足,只是那个在时间上并不遥远的时代事实上远离了我们。如果要试图理解这个时代中的个体,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时代。那是梁冰玉们的时代,她们在当时中国最高等的学府里接受高等教育,她们的精神由理想主义哺育成长,他们将遥远的理想甚至乌托邦视作当下现实生活的应然,如果永远不去注目脚下的大地,他们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造成自己的或他人的悲剧。作者霍达所处的时代,也仍旧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这是她的局限,也是她不同于我们的地方。

  在这个意义上,我不忍苛求任何一个获得许多人认同的作品。或许,只是由于自身经验的匮乏,或是,只是由于对历史的无知,造就了消极的阅读体验。任何一个时代不会比另一个时代在相对的意义上高明多少,因为在不知道终点的情况下,任何有限的历史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而如果一个时代的人否定甚至忘记了历史,他们或许在绝对的意义上也不比过往的时代高明多少。黑格尔教育我们,只有站在全部历史之上,才有可能获得绝对的进步。但是,黑格尔没有指出的是,全部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

  或许有人会赞赏霍达这部小说在美学结构上的精致与平衡,作为一个外行的读者,在这一点上要说的并不多,两条线索的并行与最终的汇合,确实是一个精巧的想法,要是有更为丰满的人与鱼情节,相信能有更高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