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写史》读后感摘抄

《葛剑雄写史》读后感摘抄

2020-11-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葛剑雄写史 读后感 

  《葛剑雄写史》是一本由葛剑雄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 32开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葛剑雄写史》精选点评:

  ●泛泛读过,倒是可见成文时间与当时的国内思想环境

  ●翻完

  ●这16个片段选得还挺不错的,一开始觉得故事讲得中规中矩,似乎也没有什么新意嘛。不过明白为什么选这些故事,就发现这本书的趣味所在了。

  ●别具一格的观点。

  ●葛先生选取的片段是有现实关怀的,当然葛先生更是力行的

  ●有静雅思听,听过“魏晋禅让”篇

  ●扫盲读物。视角独特,深度不够,作者功力一般,语言水平限制,难为大师。

  ●应该说 是一本非常深刻的小小书!

  ●还好吧,有些独到的见解。

  ●收获一些新角度,古今多少事,留给后人评说。

  《葛剑雄写史》读后感(一):断面

  本书给了中国历史十六个断面,也就是详细剖析了十六个历史故事,有随笔的意思。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胡服骑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东征西讨,何等雄才大略,却在家族内斗中饿死在宫中。可见再睿智的人物在处理家事上也未必明智。

  作者把本书当通俗读物写,把几个历史故事解剖开来。但我觉得解剖得有点没劲,无非是发掘点东西罢了,给予故事新的解释,但与市井评三国说水浒之夸夸其谈没什么区别,没有惊人的东西。张家长李家短,趣是有的,但缺乏味道。

  《葛剑雄写史》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1. 面对挑战和困难,需要审时度势,想清楚行动的利弊,尽量占据主动。拖延和被动的应对只会使自身腾挪的余地越来越小,以至于绝境。被动接受的条件肯定都不是好的条件,主动出击可能会换来好的回报。

  2. 做事要做一个实用主义者,尽量不要被一些所谓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评价一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要把私德和所成就的事业分开来看,过于彰显私德,可能最后成了清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3. 像汉武帝,康熙等雄主,成就了一番的事业,但是对于国家的平民来说,确是税负的增加和国库的空虚。

  4. 华夏的汉民族,之所以能够几千年生生不息的繁衍,一个原因是它的开放性以及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融合,少数民族为汉民族注入了活力(鲜卑族的汉化,契丹的汉化)。

  5. 每个朝代,每个人,都是从证实开始,到证伪终结,周期是脱离不开的魔咒。对于个人来说,起于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励精图治,终于荒淫奢侈,好大喜功,粉饰太平。对于国家来说,是轻徭薄役,政治清明,到苛捐杂税,杀鸡取卵,贪污腐败。

  《葛剑雄写史》读后感(三):不是书评的书评

  20年前偶然买了葛剑雄的《统一与分裂》,大吃一惊,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第一次开始独立思考。后来在火车卧铺上遇见了一个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年轻老师。哒哒的车轮声中,第一次听说有南谭北史这种说法。即复旦大学的谭其骧和北方的史念海(听上去有南帝北丐 的范儿)。他自承是史念海的弟子。而葛剑雄则是谭其骧的关门弟子。我当时对南北朝很有兴趣,向他请教了很多问题。他向我详细解释了北府军团的重要作用。车过潼关,已经半夜,早已熄灯,他新婚的夫人,言谈中对他极度崇敬(这也是当年。现在谁还崇拜这?),不停地和我说他老公身体不好要早点睡觉。

  扯远了。第一次见到葛剑雄的真人,瞬间回想起往事。关注过他的微博。发现他作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微博里一直是解决自习座位、厕所这种鸡毛蒜皮的问题。当时很是惊讶。但再想想,愈加佩服。谭其骧和葛剑雄师徒在历史专业的重要现实意义,一般人是想不到的。即我国政府在有领土疆域争议中,历来需要他们提供重要的历史档案依据。您说xxx自古就是我们的领土,在国际上是要有依据的。中国人关起门来说话从来没有逻辑,但在外面,还是须要遵守一定的文明准则。要从茫茫史海中找出各种证据,能够自圆其说,前后呼应,还要懂得游戏规则,法理上掩盖漏洞,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是书生,却是等同于核潜艇类的国之重器。可以说,葛剑雄是上马能杀贼,下马扫鸡毛的人物。这是书生的最高层次。当然,我第一次读《统一与分裂》时,也一直能感受到学者的热忱与纠结,学术上的严谨与基于现实的民族尊严,是如何在一个人身上共存。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

  所以,恭敬地递上,请先生签上他的名字。

  《葛剑雄写史》读后感(四):深入浅出的国史读本

  在我童年时期,《上下五千年》可以说是我的中国历史启蒙读物,大一的时候,由那套书引发的对中国历史的兴趣终于和《万历十五年》等衔接了起来。当然,我并非历史学界人。

  叫历史学家葛剑雄惊讶的是,多数非历史学界的人士,包括社会精英、专业人士、中高级官员,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基本还停留在中学教科书的水平,局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观点和结论。这促使他写作了这本普及性的、通俗性的历史书:《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十六个片断》。

  葛剑雄从春秋、两汉、三国、南北朝、唐、五代、宋、明、清等朝代选取了十六个有代表性并对当时及后代历史发生巨大影响的事件,夹叙夹议,以点及面,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照相似的扫描。其中有对今人不太注意的历史事件的挖掘,也有对今人错误的历史认识的颠覆性纠正。虽然只有15万字、16篇章,但涵盖了从春秋到清末的3000年历史,好比是某个人一生各个阶段的16张照片,让人粗略而直观地认识到他的整个人生。

  这些“瞬间留影”包括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西汉的“轮台罪己”、“庙乐之争”,到“王莽改制”、“汉魏禅让”及北朝的“鲜卑汉化”,再到南朝“江陵焚书”、唐“玄武真相”乃至清朝的雍正“赐地”、乾隆“肃贪”。作者十几年来陆续写就这些篇什,虽然撰写时并没有通盘考虑,但是由于他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不为“完整”、“系统”写自己不想写或写不了的内容;加之特为选择具有“图像压缩”功能的人事,因此角度、选材甚至讲述方式甚有葛氏风格,多数文章读来引人入胜。

  《葛剑雄写史》读后感(五):幾個片段分享

  這是一本舊書了,幾年前翻過,最近又拿出來重看。

  葛劍雄感嘆市面上很多大眾歷史讀物都不上不下,要嘛就曲高和寡,不然就是太過俗氣,所以嘗試自己拋磚引玉寫一篇。他挑了中國史上的幾個片段出來討論,筆者對於這本書有深刻印象,即在於葛先生選的都是很有趣的。

  放在最前面的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這篇可以跟後面的北魏孝文帝漢化放在一起談。事實上為了實際需要而進行文化上的轉變,在中國史上甚至世界史上都不是少見的,而才一百年前,歐美帝國主義才又逼迫漢文明做過一次調整而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趙國上下為了向“蠻夷”學習而抗拒的心情並不會比清末那些守舊派來的少,而鮮卑人改姓說漢語易服裝,按照葛先生打趣的說法無疑是一種“自我種族滅絕”。確實今天很難找到所謂的鮮卑人了,但淹沒在歷史中的又何止是他們而已。孝文帝的功過不該放在這種奇妙的民族主義思維去思考,他創造出來的功業的確是在很長的時間內都為北魏朝野所看重,甚至我們可以說,之後的隋唐盛世的奠基也是可以追溯至此。

  葛劍雄用了兩篇討論漢武帝,確實,此人的功過也是很難隻言片語去蓋棺論定,不過,那句「讓人們死了大半的統治者,做再多都有何意義」確實引人深思。事實上筆者聯想到的是,一兩千年後紅朝的太祖折騰他的江山十餘年,多虧了後來的小平中興才不至於亡國而能重談崛起,歷史總是這麼微妙的重演。漢宣帝不能否定曾祖父,正如同今天毛的神主牌不能拿掉一樣,都是有苦難言。

  整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梁元帝焚書,此君自詡文人雅士,收集當時十四萬卷難得的藏書,卻因為北周兵臨城下,大廈將傾,哀嘆一句:「讀來何用!」,就一把火燒了,看到此處,只能說:「你的確是白唸了。」自己無能卻來怪書沒用,此翁才智如何可想而知。但多少文明菁華就這樣毀在一個人手上,想想多心疼。

  要討論馮道是不容易的,此人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曲線救國”,但“王莽謙恭下士時,周公恐懼流言日”,這一生真偽,恐怕沒到蓋上棺材,還真的不好說。葛先生毫不留情的指出,批評馮道最兇的歐陽修自己在很多緊要關頭也未必多有原則,順便明嘲暗諷了一下許多假道學的人多道貌岸然,卻是說的多,幹實事的少。這也的確是今天民主政治下,最危險跟難分辨的地方,資訊跟宣傳的效果太強大了,有時候我們已經很難看清一個人。但我相信人無完人,越是萬眾傳頌的越是可疑。

  海瑞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是道德標準上的清官,可是大家卻很難真的去喜歡他。或許就是太過極端了,可能是在我們內心深處其實也不真盼望官員們做到如斯地步。而他的悲劇更多的是如葛劍雄所說的,海瑞自己一個人根本無法改變明末當時的一片腐化,因為這是制度性造成的悲劇,不是個人獨善其身就能樹立典範來導正風氣。而最終看透這點的是同樣頗具話題性的雍正帝,他的養廉銀總算是一帖切中時弊藥方。

  要導正一個社會,依靠的不該只是道德倫理的感化,所有的行為都是出自於人性,沒有切中這個點的作為都只是空話。今天我們常看到政府提出一堆莫名其妙的法案政策,想來有時候都會納悶,到底是他們有什麼無奈不得不出此下策,還是實在不讀書。

  這本小書的篇幅不多,但葛先生挑選的都是頗有意思的主題,他自己的討論也很能引起共鳴,頗值得推薦。雖然它有點舊,可能不太好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