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真正关怀慈悲读后感1000字

谁会真正关怀慈悲读后感1000字

2020-11-16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谁会真正关心慈善 读后感 

  《谁会真正关心慈善》是一本由亚瑟·C.布鲁克斯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会真正关心慈善》精选点评:

  ●信仰之海也曾一度/汪洋肆虐,贴着大地的涯带,/如一条环抱全球的光辉腰带/但现在我只听见/它那退潮的呼啸抑郁而悠长/不断地退却,向拂动的/夜正退去,落向世界的广阔阴沉的边沿,落向光赤赤的砾石。——马修·阿诺德《多佛尔海滩》 这是本强悍的书。

  ●支持慈善,就请远离再分配与福利国家。

  ●挺有趣的异常性揭示的实证研究。社会福利支出会抑制私人慈善。

  ●虽然带有右派的思想说教性质,但毫无疑问,真正冷漠无情自私以及历史上所有的大规模血腥事件都是由号称自由的左派搞出来的,然后保守的右派给他们擦屁股。

  ●晚饭后读完了这本《谁会真正关心慈善》。全书用大量的统计数字比较了不同社会经济因素对美国人慈善行为的影响,揭示出主张自由竞争、个人独立自主的保守主义者要比那些叫嚷着公平正义的自由主义左派更富于同情心,更热衷于慈善。其主要原因有二:1)保守主义者持有宗教信仰的比例更高;2)左派把慈善归于政府的事情,用意愿代替了行动。虽然作者对于宗教因素的明显偏好可能会对研究有影响,但是却提醒了我们警惕那些“口惠而实不至”的道德高调者。同时,我们必须明白,是私人慈善,而非政府的强制福利,更彰显道德,也更有效。(有必要补充一句:我非常认同秦晖先生的观点,在政府没有履行基本的职能之前,西方话语下“左派”和“右派”之争在中国当下是个伪问题。)

  ●口头承诺绝不等于实质行动,对动机的浅薄窥探也无法与实际效果相提并论。。。。如果一味强调,那就只能折射出自由派的虚伪和做作

  ●用数据证明右翼最有爱心

  ●非常好!

  ●推荐陈光标及其粉丝阅读。书末数据调查方法值得细究,不过某些观点有自相矛盾。作者眼中自由派—左派狭隘慈善观的错误:只将向“穷人”或帮助“穷人“的机构输送金钱和服务的行为视为慈善,其余捐助教堂、私立学校、艺术机构、志愿服务、提供奖学金等一概不论;嘲笑并贬低宗教、家庭等传统社会道德纽带对慈善文化的养成作用;在国内以主张政府再分配政策为是否有善心的政治标准,贬低个人慈善,在对外政策上却以美国政府对外直接捐助少来批评美国吝啬,又忽视私人及非政府组织的大量捐助;对慈善行为的动机和效果判断有问题,恶意揣测慈善行为的动机是避税、名声等,以收入平均划一作为慈善活动的效果;以政府规制扼杀私人捐助和志愿服务。特别提到欧洲的大政府文化影响下欧洲人对于美国式私人和自愿慈善行为的不解,并认为美国没必要屈从这些误解。

  ●通往地獄的道路都由良好的願望鋪就。

  《谁会真正关心慈善》读后感(一):听其言 更观其行

  民主党:自由主义

  共和党:保守主义

  在这里不关注其他,主要关注他们对慈善的态度

  作者在其中用数据说明,保守主义比自由主义在慈善上做出了更实质的工作,不管是从善款的数量还是占自己收入的百分比。

  其中有几条结论很值得关注:

  1、自由主义虽然表现的更注慈善,关注贫富差距,但是是通过寄希望与征服,通过 劫富济贫的征税来解决,而自己很少做出实质行动。

  2、政府的征税方式因为 某种替代效应 反而让 慈善 退步

  3、慈善中 宗教信仰十分重要!

  反思中国的NGO发展,肯定不是太乐观。

  《谁会真正关心慈善》读后感(二):我越来越右了

  If you're young and not a democrate, you have no heart; if you are old and not a conservative, you have no brain.大概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话描述美国人民的左右立场。大一大二前,我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左派,热衷民主,公平,环保,选择权,和社会上大多数人一样仇恨那些富得流油的成功商业人士,觉得他们扒皮般偷枪走我们的钱。后来09年美国大选,我更是投入全部激情天天刷屏讨论,哦忘了说我是希拉里的超级粉丝。输了初选,决赛变成奥巴马与麦凯恩。毫不犹豫,我这希拉里死忠粉投向老麦,只是以为个人因素。我开始关注保守党人的政治观点,也是这时才真正能理性坐下来思考右派的立场,而非以前一味指责敌人。令我吃惊的是过不久就发现自己真的变成右派了,直至今天,明天亦是。

  在书中作者以详尽的数据告诉我们社会上真正做慈善的大部分是保守党人,当然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即绝大部分富人都是保守党人。为慈善吼得最凶媒体上表现最激烈得无疑是左派,当然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绝大部分左派是社会下层人士。而真相是说得漂亮的不如做的多的,在慈善上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我们大部分人却拒绝接受。天哪,我当初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时震惊死了!

  不仅美国,人们也通常忽视中国成功商业家们的慈善事业。如冯仑,马云,王石,我们记住的大多是他们挣了多少多少钱多么富有。仇富普遍存在,中国尤其严重。事实上,富人们靠自己艰辛劳动创造财富,给社会提供工作,是他们撑起了经济发展。他们还远比一般人更愿意慈善。

  致敬富有同情心的保守党人。

  《谁会真正关心慈善》读后感(三):政治与慈善

  首先,这本书给我很大的震撼,源于它推翻或者让我对自己过去很多自以为是的想法产生了质疑。

  比如,关于谁更慈善?自由派或者保守派?哪些因素影响了慈善捐赠?宗教、政治观点、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等等,这些因素的作用曾经我或多或少认为有些道理,但这本书运用强大的数据和分析将理论进行了证明。

  其次,这本书给我更大的震撼是书后面的附录,强大的数据库,这也让我真正意识到了科学主义(行为主义)对国外社科研究的巨大影响。这些东西在中国是没有的,这不光是与主流的政治话语有关,也的确与社会、公共意志的取向,以及社会文化传统有关。

  书围绕的是政治与慈善的关系,他用数据来证明了与之相关,对慈善有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宗教,包括家庭慈善教育,包括强制性再分配,包括对工作的依赖性和是否接受政府援助等等,难得的是将这些看似无序、无关的东西联系到了一起,而且他们能用数据说服你相信这些结论,这恐怕就是科学主义、数据的强大作用。

  他的主旨在于证明保守派比自由派更加富于同情心,所以无论以上的种种因素如何阐述,他们最后的落脚点就是保守主义更加慈善,保守主义的政策、思想更加适合美国,更会促进美国方方面面的发展,会使更多的美国人感到快乐,而令人吃惊的是建立这些联系的竟然是慈善事业!

  这本书应该是对慈善与政治关系系统、理论、实践的研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但是如果加上其他的因素,如对宗教的过度执着,对保守主义、共和党的过度偏好、被所支持的基金会的影响,难免会令人怀疑,因为这本书的观点的确有很大的争议。

  无论如何,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的慈善与政治的关系,或者你认为自由主义比保守主义更加慈善,你相信政府对减少贫富差距富有重大作用,并因此应该依靠税收、强制性的再分配等手段加大对福利事业的支持,或许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慈善的人,种种,可以读读,会有很多收获。

  《谁会真正关心慈善》读后感(四):为什么要反对再分配

  不知是作者还是翻译的原因,文中老把自由主义者和美国自由派混为一谈,让人读得有点头大。总所周知,美国的自由派及其支持的民主党是纯正左派,传统意义的自由主义者则是其对立面。然而将这低级错误放一边,该书确是解读美国社会慈善行为的非常不错的读本,更重要的是批判了大言不惭的伪善左派,及其伙同政府推荐的收入再分配和福利国家政策。

  本书旨在揭穿关于美国保守派不关心民众死活,不热心社会公益,只为富人服务等诸多妄言。布鲁克斯教授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实证数据,得到了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的结论:以拥有宗教信仰者及为主的保守主义者(且中等收入者而非富贵之家占最大比例),无论是慈善捐款,还是公益性志愿活动的参与,表现得都比世俗主义的自由派优秀得多。而这些自由派,基本就是政府再分配政策和强化社保制度的坚定支持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供了很多调查证据,说明即使是同一低生活水平的穷人,拥有工作的自食其力者参与慈善活动的比例也远高于只享受政府提供的福利的人,而后者不仅政治上倾向自由派,而对于慈善持漠不关心甚至反对敌视的态度。这不但破除了“慈善是富人的游戏,是巨富者的赎罪”的神话,还为我们揭示了更深刻的主题:私人慈善而非政府的强制福利更彰显道德,后者反而是道德堕落的重要原因(书中介绍了一个有趣的事例,一个由自由派进行的调查原本想证明社保制度对穷人社区犯罪率,吸毒率的减少作用,最终却得到相反的结果)。不难理解,政府提供的福利实际来源于纳税众人,所谓再分配只不过是左手换右手的把戏,虽能一时取悦民众,但实则鼓励人们懒惰和不劳而获,以及将帮助有需要的人的责任理所当然的推给政府。也就是说,看似着眼于全民福利的再分配制度,反而导致人们责任心与同情心泯失的道德危机。作者在文中附带一个颇讽刺的故事,当他问及课上俄罗斯学生为何他们对俄国的低捐赠率和低义工率的数据无异议,一位学生答道,“我们的父母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而且认为政府应该满足我们所有的基本需求。”

  布鲁克斯也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再分配制度的缺点,其中一大缺陷就是它对私人慈善的“挤出效应”。由于政府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障,以及对慈善机构的主持或注资,直接减少了私人慈善捐款或投资的机会,使人们行善动机削弱的同时,也减少了民间慈善金额。而再分配普遍存在的低效与腐败,使这种权力主导的分配制度效果大不如私人慈善。书中以罗斯福“新政”与现代欧洲流行的福利国家政策为证,再分配不单抑制了私人慈善事业,甚至导致了经济发展受阻;而克林顿时期的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反而使美国的贫困率有所下降。书中还有大量比较欧洲福利国家与美国的经济差异的例证,大多都指出再分配的不利影响。以为再分配能解决贫富分化看来只是我们一厢情愿。

  需要指出,传统以捐款,志愿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慈善并非是解决贫困问题的良药,古语云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慈善也应注重方式的改善。如洛克菲勒基金和尤努斯的穷人银行,慈善事业也需要关注长期效益与可持续性。但这些改善,放在官办慈善与政府福利制度下实在难以想象。一如米塞斯所言,官僚管理是封闭式的,压根不需要创新。这也是为什么反对国家再分配的理由之一。

  说到自由派,他们没有像保守派那样主动行善,却以如簧巧舌故作良心状大谈贫富悬殊政府福利,不过是拿别人的钱为自己脸上贴金。现在想想克鲁格曼的自吹自擂“作为一个自由派的良心”,原来是个冷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