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泪珠掰两瓣读后感1000字

一滴泪珠掰两瓣读后感1000字

2020-11-11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一滴泪珠掰两瓣 读后感 

  《一滴泪珠掰两瓣》是一本由黄春华著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205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1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滴泪珠掰两瓣》精选点评:

  ●超级好看

  ●当时在儿童文学上读到的 也是从那时开始喜欢读书 现在想想 能写成这样真的很不错 可是这种体裁的文章写给孩子们看是不是太残忍了

  ●比起杨梅故事更完整了一些,各个人物的描述也更多。梅雨似乎很冷酷,克制又任性,其实父母都是无辜的人,作者把孩子刻画的很真实

  ●谢谢你懂得

  ●梅雨很怪,却特吸引人

  ●今天路遇这本书,因为是黄春华写的,所以看了一下。感觉一些人的行为有些不合常理,说话也怪怪的,想问题的方式也是很幼稚。而且,黄春华似乎对精神病院,精神失常,口头作文,作文,从常见的角度谈论一些广为人知的作家及作品有着特别的喜好。

  ●2019#23 不要轻易触碰童年回忆。。。撮合班主任和自己妈,被班主任前妻姬上床。。。。

  ●被弄疼的感觉,用周庄的这句话形容我的感受再合适不过。

  ●很感人,但我觉得作者很变态

  ●小时候看的,写的很好啊,梅雨像是一个躲在人群中的孩子,怯怯地看着这个世界。

  《一滴泪珠掰两瓣》读后感(一):喜欢你,没道理

  没想到,作为男生的作者心思这么缜密,刻画了一个我渴望成为的女孩。欣赏梅雨身处于支离破碎的家庭中却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处事方式。尽管曾迷茫、无助,却从不迷失自我,虽然强装镇定,强大的内心世界保护着自己。终于走出迷雾,一切也都渐渐恢复了平静。

  也许,人只有在经历坎坷、波折才能更懂得生活的真谛吧。

  《一滴泪珠掰两瓣》读后感(二):请更加呵护这些孩子

  梅雨,这个孤独而坚强的孩子,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屡屡伤感。我相信,一个习惯了在争吵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是有她自己的天然的抵抗力的,但这也是有代价的:内心的孤僻与脆弱,敏感。

  可喜的是,最终梅雨还是走出来了,如同她的同学周庄一样。我相信,不属于班级里任一群体的孩子,自有其特色,自有其姿彩。说她格格不入也好,说她特立独行也罢,其心理必会比其他人细腻许多。他们,需要更多的呵护。

  《一滴泪珠掰两瓣》读后感(三):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写的很现实,没有反转和大团圆。主人公的父母没有复合,也没有新的家庭来治愈创伤。甚至最后都进了精神病院,好在结尾同病相怜的朋友的自白给读者留下了希望。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心的伤痛是无法彻底痊愈和消失的。只能学着去和它相处,带伤继续存活。所以说,对于成长过程中的这类问题,童话般的美化往往不能给人什么实际帮助。相反这样把冷酷的现实交代清楚,告诉他们带着伤痛前行才是生活的常态,没有人能够例外,对逆境中的少年反而是有好处的。 作者在后记里写道,离婚后成年人可能通过付出代价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家庭的破裂对孩子来讲只是失去。我一直强烈主张父母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幸福,如果感情破裂绝不该以孩子为理由不离婚。这样想的理论基础是:只有自己幸福了才能给他人幸福,父母如果过的很痛苦孩子最终也快乐不了。但这种观点也许忽略了孩子的感情需要。毕竟孩子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更需要呵护,对伤害的抵抗力也比较弱。 所有学校应该都禁止早恋,但只因为一个男生每天放学送女生回家,没有更多的理由就上升到开除的程度,似乎有点不太现实。作者大概没有在中学工作过吧。 最后我想说,那些说作者变态的人,你们自己心里才是变态的吧。

  《一滴泪珠掰两瓣》读后感(四):有爱才有痛

  有爱才有痛

  ——读《一滴泪珠掰两瓣》有感

  生活就是这样,它在的时候我们毫不在意,失去之后我们才开始注意。一切的心痛都只源于一个“爱”字,有爱才会有痛。

  ——题记

  “一个家庭的破裂和一只气球的爆炸没什么两样。”高中生梅雨从小生活在硝烟不断的家庭纷争中,她已习惯了这一切,每逢战争爆发,她就“躲进小楼成一统”——她不知应该同情“战争”后中的哪一方,帮了一方,又觉得对不起另一方,她的心就像这颗泪珠,真的是掰成了两瓣,一半给妈妈,一半给爸爸。留在城南与城北的情结,忽然如断了线的古筝,经过天崩地裂的响声过后,再奏不出唯美的乐章。尽管如此,她依然怀念原来的家——那个坐落在城北的、有爸爸妈妈的三口之家。

  “一块蛋糕切掉一半,另一半照旧可以吃,而且味道不会改变。可是如果不是蛋糕,而是一直鸟,断了一只翅膀的鸟,一个人,少了一条腿的人,这正是我心情的写照。”没有预感、无法挽留,梅雨跟随母亲从城北搬到了城南,留给父亲的是伤心和爆炸后残留的碎片,伴随梅雨的除了陌生的环境、脾气更加古怪的妈妈,就是被同学的隔离和排斥。此时的梅雨和众多的青春期女孩一样,想念父亲、渴望得到父爱,她对自己说:父亲一定不会将她忘记的。她甚至怀念起在城北楼下的公园里常常看到的场景——一位父亲推着瘫痪的女儿,可随着父亲再婚、移民,她的父亲似乎已忘记了她的存在,她彻底变成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梅雨因渴望父爱又隐藏自己真实情感,她的内心崩溃了。

  梅雨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转学后,她因性格的内向而被女同学视为高傲和冷漠,女同学常常排斥她、疏远她;而班里的“花花公子”周庄却对她关爱有加,不是青春期朦胧般的爱恋,而是周庄从学校信息中了解到梅雨的家庭情况后发自内心的、纯洁的关爱,那种兄长般的爱,尽管为此学校曾搞的沸沸扬扬,可这丝毫没影响庄周对梅雨的关爱——成为局内人,共同面对!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从前的一位闺友,她自幼生长在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富足的生活条件让她学会了攀比,天意弄人,她阴差阳错地嫁给了一位普通人家的男孩。她愤懑、不满,以至于婚姻解体。在这个离婚率猛涨的年代,离婚本不是什么大事,没多久两人先后重组了家庭,看似幸福甜蜜的样子,可怜的是闺友那不足十岁的女儿。假期跟着爸爸住几天,上学时又回到了妈妈的新家,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看脸色、见风使舵,生活能力倒也自立,遗憾的是学业一无所事,父母双方都忙自己的新家、心事,只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殊不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温馨和父母的陪伴,孩子也需要肆意地享受父母的爱、需要轻松自如地成长!孩子是婚姻解体的最终牺牲品。

  “成长就一定伴随着心痛,除去那些一般意义的心痛,其实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自己独特的心痛。”正像梅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痛还是有的,只不过她比同龄人更有承受能力了——痛过之后,心在结痂。作为母亲,我理解梅雨的痛来源于对家的爱,有爱才有痛,可谁又能承受失去爱的痛呢?单亲家庭的孩子正躲在某个角落里哭泣,他们所受过的伤,他们所流的泪,他们所有的痛,谁又能懂得?!正如作者所言“家庭的完整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一旦破裂,幸福对孩子而言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我希望更多的为人父母者读下此书,为了孩子,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生活就是一种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三方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就是游戏规则,家庭的破裂就是犯规,每一位游戏者都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有些事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会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而有时候,你心痛的快丢命了,却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爱可以传递,痛也可以传递。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有了和梅雨一样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