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丰厚的饮食天下》典范不雅后感1000字

《亚洲丰厚的饮食天下》典范不雅后感1000字

2020-11-0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 观后感 

  《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是一部由NHK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精选点评:

  ●没有看完。

  ●看到黄土高原上的人民劳苦耕作后得到收获是一件很感动的事、

  ●89年的纪录片,第一集就是山西莜面,还是阳曲的,边看边哭边吃。。。嘻嘻

  ●印度的咖喱炒饭确实不错~

  ●第一集,主要从山西省一户农家的角度出发讲面食,比起韩国那部纪录片《绝世好面》,内容自然是少很多,但论起制作上的细心温柔,韩国那部远远不及。

  ●【1】

  ●稍微有意思

  ●比起舌尖上的中国的煽情 ,感觉日本人讲故事的能力更好。

  ●NHK拍什么纪录片都一个德行

  ●很好!

  《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观后感(一):民以食为天

  面,香料,芋头,茶,酱油。黄土高原,饸饹机,面食。印度的咖喱。新几内亚,芋头。云南的哈尼茶,泰国的米烟茶,日本的棋石茶,新疆团茶。中国的豆豉,韩国的酱,日本的酱油,东南亚的鱼酱。

  我就喜欢这样贴近生活的小科普,让我知道了更多我以外的我之前的生活。我就喜欢这样的一代传一代的传统。黄土高原上,在儿子们快要成家的时候,父亲们把做面的技术传下去,男人要持家必须会做面;云南哈尼族的姑娘们,在出嫁前,必须在母亲那学会制茶的技巧,因为一个不会制茶的媳妇会被婆家瞧不起的;我喜欢在新几内亚的热带丛林里,丰收季节,比着芋头大小,大家吃着烧烫的石头烤出来的猪肉夹心芋头,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发自内心的喜欢;我喜欢印度万能的姜黄,不仅咖喱少不了它,还能美容,出嫁前还得抹手脚上,人们那份带着感激的虔诚的崇拜。

  从日本人吃的素材看,其实挺简单的。一碗饭可以茶泡,可以做成猫饭,也可以牛油拌饭,有酱油他们就能解决一顿饭,还一脸享受。我似乎觉得我们以前是不是吃的太乱太杂都偏离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但又一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不是随随便便就形成的,传下来的是祖辈对环境的适应,是生存的智慧。孔夫子那会饮食没有这么花哨,可能更接近食材本身,2500多年前,他就说过:食不得酱不食。好叼的嘴,好挑剔的生活,那会酱不好做吧。

  其实,我可能吃不下广东的早茶,也不爱吃黄土高原的面,看着印度各种宗教的教徒们吃的方式吃的咖喱,我觉得吃的太糙了,虽然我不排斥芋头,但要天天要我吃芋头,我必然适应不了。这个纪录片拍的很真实,方方面面,包括一些不雅的制作方式也呈现给了观众。看着柬埔寨那儿的人们制作鱼酱的时候,用脚踩,微恶心。

  拍的年份微久,拍成这样很不容易了。虽然有点过时,那会的山西人们还想象不到哪天没面了会怎样,而现在年轻人吃面吃的越来越少了,对面食的热情不一定能传下来。过时了,也许饮食习惯已经改变了,但是这份文化已然存在,永远闪耀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

  《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观后感(二):日本国

  国名意为“日出之国”。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强国之一,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动漫、游戏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日本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世界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极高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至今保存着以茶道、花道、书道等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森林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日本陆地面积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也就是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而不是美国的大规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护产业。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渔船船队和全球15%的渔获量占有率。日本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对象。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日本属于火山活动多发地域,所以埋藏的矿物资源种类丰富。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第二,应用科学、机械、及医学等领域尤为突出。日本的工业用机器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日本服务业产值占了全国3/4的经济产值。银行、保险、房产中介、零售(百货)、客运、通讯都算是服务业。日本已经连续24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

  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以海运为主,海、陆、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日本的陆路交通大部分依赖地铁、轻轨、铁路等轨道交通,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以“子弹列车”闻名,是轨道交通的现代化标志。

  日本是世界人均看电视时间最长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电视科教节目占电视节目比重最大的国家。日本是世界报纸大国,报纸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世界上唯一的两份日发行量超过1000万份的报纸《读卖新闻》与《朝日新闻》都是日本报纸。

  详情请看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7%A5%E6%9C%AC/111617?fr=aladdin

  《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观后感(三):Notes

  面

  亚洲地区都爱吃面.面来源于极度缺水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人的主食是莜麦面.

  石磨是两千年前通过丝绸之路从美索不达米亚传来中国和印度的.

  莜麦磨成粉要花磨小麦两倍的时间.

  与热水混合后,用饸饹床压制成面.

  饸饹床出现于宋代,利用了杠杆定律.

  莜麦粉做成的面入粉即化,所以只能蒸.

  东南亚地区用大米做面.

  压制面的工具和黄土高原使用的饸饹床大同小异.

  压制出的面入水定型.

  咖喱

  辣椒源自南美,随着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传入欧洲,16世纪传入日本,17世纪才传到印度.

  咖喱由各种调料搭配调成,辣椒,胡椒,姜黄,胡荽,肉桂等.所以一百个主妇就是一百种咖喱味.

  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辣椒和姜黄,姜黄主是为了调色.

  印度北部由于有亚利安人带来的畜牧文化,他们的饮食中就多了奶制品.咖喱中添加奶油,乳酪.

  印度南部盛产香料,咖喱味道偏辛辣.

  咖喱做好的饭菜盛在芭蕉叶上,芭蕉叶具有杀菌的作用.

  芋头/亚姆

  巴布亚新几亚把刚从地里采来的亚姆绑起来祭祀.亚姆芋是他们的主食.

  这里的人们生活在高床式的房子中,有血缘关系的族人住在一起.

  他们吃得很简单,把芋头削皮,放在火上烤30分钟就是一顿.

  芋头从种植到收获要半年时间,期间不用施肥,任其生长.

  种植亚姆芋是男人的事.芋头需要充足的雨水和阳光.亚姆象征着生命力.男人把地里挖来最大的亚姆芋用来祭祀.

  他们通过烧地来种植芋头,坎掉树木,烧地,烧一次可以让土地肥沃三四年.

  祭祀离不开聚餐.猪肉是聚餐中重要的食材.对他们来说,也只有祭祀和结婚时才能吃到猪肉.先把猪肉表面烤黑,然后在芭蕉垫好的坑里放入烧红的石头,再把切好的猪肉,芋头和椰肉放在石头上,用芭蕉叶盖住,再用树皮压在上面.再填上土,压实.3小时后食用.

  芋头传入日本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了.日本鹿儿岛县的居民在旧历八月手捧煮熟的芋头举行祭祀,他们的主食也是芋头.

  旧历9月13日日本山形县河北町有对着月亮供奉芋头的风俗,这种风俗叫芋名月.日本很多祭祀仪式的主角都是芋头,这和农耕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

  据说芋头的原产地是东南亚.

  为了渡过少雨的干旱期,植物把养分储存在体内,所以芋头的根部肥大.为了不让动物吃掉,野生芋头保持着毒性,连虫子都不吃.人们选取了毒性较弱的芋头来栽培.

  芋头在亚洲的传播有两条路线,一条从马来半岛,印尼到南大平洋岛,另一条随着黑潮到菲律宾,台湾,日本.

  南太平洋岛的惟一岛国汤加,有大小岛屿150余个.也是以芋头为主食的国家.据说芋头在公元前一世纪就传入该国.汤加男人以种植多种芋头为豪.亚姆芋是其中一种,用做婴儿断奶,赠送给国王,野炊等用途.还有山芋,19世纪白人传来的原产于南美的卡萨巴.有些长得很大,和成年人差不多高."克瓦兹芋头"的茎部非常大,原产地为东南亚,有剧毒,但在这里,无毒.

  台湾岛和菲律宾岛之间的兰屿岛是历经黑潮冲洗的小岛,岛上居住着亚米族人.他们把芋头种在水田里.把成熟的芋头拔出来,根部掰去3/4食用,留下1/4连同叶子再插回田里,等三年收获.

  亚米族人住在地面以下的石屋内,以避免台风.

  他们吃芋头和汤加人一样,不用放盐或其他香料,直接食用.

  亚米族人的"巴沃布"料理,这是一种处理快腐烂的芋头的方法,把腐烂的部分削掉,把好的部分放在石臼里捣成泥状,用芋头叶子包起捣好的糊蒸来吃,这种吃法可以去除芋头的毒素.野生芋生的有毒成份是硝酸钙,芋头腐烂后,硝酸钙结晶分解(132度以上分解),就变成无毒.

  亚米族男人春夏出海捕鱼,秋冬在地里劳作.为了保持土地的肥沃,水田五年要息作一年.

  插完苗后,在田中间插一根木棍,上面放一个贝壳,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除虫.

  秋去冬来之际,亚米族人进行祭祀,供奉上猪肉和芋头,祈求来年芋头能够丰收.

  茶

  印度的香料奶茶中除了加糖和牛奶之外还加入肉桂

  泰国北部的人用茶叶包上盐或糖直接食用.

  云南800多年的茶树王,红茶,绿茶,乌龙茶都出自这里同样的树叶.

  陆羽:"茶是南方的嘉木."

  茶道是平安时期传入日本的,在江户时代开始广泛盛行.

  龙须茶类似日本的淡茶,炒茶时连根一起炒,成品像龙须而得名.

  虫粪茶是只吃茶叶的虫的粪便,煎了喝可消暑.

  哈尼族是最早开始喝茶的民族.但由于茶叶是他们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他们自己平时也不喝茶.

  泰国米烟茶 -- 长在高大的茶树上,手指上绑着刀片来摘,把摘好的茶叶叶片捆成一小扎,放入木桶中蒸三个小时,再把蒸好的茶叶码好放在另外一个木桶中,桶的大小各有不同.大木桶可以放1W扎.在上面压上重石,放置1到3个月.

  日本高知县的棋石茶在浸泡后要切成小城,晒干,再用手搓成丸.棋石茶不能泡,只能煮.

  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茶叫团茶.现在中国仍大量生产团茶.团茶用大锅炒.炒后用机器压制.价格低廉,但不易变质.

  从成都把茶运送到新疆或内蒙古,古时候用马匹要花上半年,用卡车也得一个月,要保证茶叶不变质,团茶是最好的选择.

  在新疆,在煮茶时加入盐,对于这些不能喝酒的穆斯林人,团茶是最普遍的饮品.

  在哈萨克族家庭中,饮茶前要先炸面点.煮好的团茶里加入牛奶,糖和黄油,用炸好的面点搅匀饮用.这些牧民平时以羊肉为主,羊肉也只需要切碎加盐煮熟就开吃了.没有蔬菜,水果,也没有主食,只有饭后一杯茶.这是他们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沿着江户时代开辟的运河有大量的仓库,最初的酱油就在这里做的.

  做酱油要在煮好的大豆里加入炒过的小麦和曲霉.在盐水中发酵.

  酱油最重要的是曲霉.曲霉把大豆的蛋白质分解.

  酱油镰仓时代传入日本.

  韩国饮食中发酵食品有很重要的地位.韩国用大豆发酵的调味料就叫酱.

  其中最常见的是很酱,类似于酱油.

  首先煮大豆,这是酱的基础.再把煮好的大豆捣烂.包好,用稻草扎起来,放置一个月.不另外加入曲霉,而是靠其自身发酵.

  韩国人根据酱的好坏来占卜当年的运程.

  入冬前先好吉日,把曲霉放入坛入,加入盐水,最后放入烧红的碳和辣椒,碳入坛中一定要发出声音才好.这样春天就好了.这样做出来的酱表面上的液体是很酱(酱油),底下的固体就是日本的味噌(大豆酱).坛子的盖子每天早上揭开,把发酵产生的气体放出,晚上要盖上.

  发酵的智慧来源于古老的中国,1800年前中国的说文解字中提到有种食品叫"豉".加上盐,配合大豆进行幽处理就成了豉.幽就是发酵.

  豆豉两千年前起源于四川.把豆豉团切碎下油锅炒,成液体后成为调味料.

  最早发酵大豆制成的就是豆豉,韩国日本的酱油都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孔子曾说没有酱料吃不下饭,在豆豉出现前500年,孔子吃的酱料是什么呢?可能是肉鱼发酵的酱料.

  11月柬埔寨在最忙的丰收季节前举行三天歌舞祭.这时是湄公河的干旱期,河水逆流,人们在祭祀后开始捕鱼,捕一种叫"第"的鱼.用来做鱼酱--塔克托雷.这也是一家人一年一度非常重要的活动.做鱼酱需要和鱼同等重量的盐.把盐撒在鱼上,盐少了,鱼在高温下就很容易变质.腌渍过程中盐析出很多水分.把这些液体倒入椰子中提取的砂糖,高温加热,有的家庭还会加入酸橙,呈现出棕色,可为类似酱油的调味料,用布过滤,有酱油般的光泽.

  柬埔寨三餐都吃米饭和蔬菜,有时还有塔克托雷.

  发酵调味料在亚洲形成两个饮食文化圈,一个是以大豆为主的谷酱文化圈;另一个是东南亚以鱼酱为主的文化圈.都和稻谷为伴,稻作发源于云南,延伸到泰国东北部一带,与稻作同时发酵技术也有所发展.

  鱼的发酵技术后来传到日本.这里把沙丁鱼切碎,加入盐,放入瓶中发酵八个月.这种调味料被做为汤汁的底料使用.

  泰国东北部是发酵鱼酱的故乡.这里地下有巨大的岩盐层,抽出地下水,做盐是这里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同时盐份过高的地下水对种植稻谷不利.

  稻谷产量因此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