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传读后感精选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精选

2020-10-30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巴尔扎克传 读后感 

  《巴尔扎克传》是一本由[奥]斯·茨威格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尔扎克传》精选点评:

  ●很棒

  ●【2018025】2018.8.4重读,没有莫洛阿版客观详尽的史实,稳健大气的结构,写得比较冗细,感觉参杂了作者太多个人私人情绪在内,跟莫洛阿版结合着读。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文章内核其实跟巴尔扎克的意志论,偏执狂才能成功等观点是一致的,就是只要一个人积聚内心的全部能量意志就能无往而不胜,所以《象棋的故事》就大致翻下没有细读也没有太喜欢。

  ●若你虽活着却无意让后人称颂,那就独身而死吧,人去貌成空。

  ●巴尔扎克大概有我不喜欢的很多特质:势利、虚荣,主要他还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太絮叨。但是这本书是属于茨威格的,他的语言古典,观点透彻,他在一个人身上看到矛盾,是因为他在真正地理解。而无论巴尔扎克多么粗俗与倒霉,《人间喜剧》都是比他本人更“真实”的自我实现

  ●我们常常在伟人身上看到惊人的卓越,但同时看到他们平凡的缺陷会更令人觉得动容。巴尔扎克就是,无可匹敌的努力、热情,还有绝对的乐观主义,都是他创造自己传奇的第一资本。茨威格的书写让这段经历更为惊人,光看到巴尔扎克的相片,都备受鼓舞,我搞了个相框框了他,真是屌的一塌糊涂。可是,生活却又是另外一回事,巴尔扎克是个势利眼,挥霍无度,债台高筑,始终眷恋贵族又屈身自己,目标是“一笔财产,一个女人”。于是一直在打拼,当心中的梦想渐渐接近了现实,才发现,现实根本不是那回事,于是又被那心中的梦想无情地推开。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最后的一段那一句话:我们奋力前行,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推回过去。

  ●传记不是资料汇编,没必要反映传主的一生经历。注重传记事实,凸显传主最明显的性格特点,才是传记的第一要务。这也是茨威格传记的成功之处。

  ●巴尔扎克式的精神洗礼。茨威格式的阅读享受。两位大师在字里行间重逢。

  ●读了本假书吗 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又读一遍

  ●伟大的作家,糟糕的个人人生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一):开始喜欢读传记

  他用剑开创的事业,我将用笔完成。——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出生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的1799年,其父亲比母亲大整整32岁,出生以后就寄养在奶奶家,到了8岁被送到一个名为旺多姆的寄宿学校。在此期间,他的母亲并没有经常去看望他,好像已经忘记了有这么一个儿子,使得在巴尔扎克的一生中,他与母亲的关系一直是充满矛盾的。

  巴尔扎克毕业以后,其父母希望他从事一份收入来源稳定的小市民阶级工作,但巴尔扎克有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达成约定,在两年时间内,父母提供他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巴尔扎克如果做不出什么成绩就得遵从他们的意愿。虽然他的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并不成功,但让其家人看到了他在写作上的努力和信心,况且该作品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从此以后巴尔扎克踏上了充满荆棘的写作之路,他以疯狂的毅力,每天坚持12到16小时的写作时间,希望像他的偶像拿破仑那样改变世界。最终在他短短51年的人生中完成了包含70多部小说的皇皇巨著《人间喜剧》,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在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世界时,巴尔扎克自己的人生小说写的并不成功。经历了缺少母爱的童年时代和不成功的青年时代,巴尔扎克爱上了比他大23岁的贵妇人德?贝尔尼夫人,这位夫人已经是7个孩子的母亲,在贝尔尼夫人的鼓励和指导下,巴尔扎克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但这个属于市民阶级的小作家却有一种强烈的虚荣心,他的目标就是得到“一笔财产,一个女人”。在其攀龙附凤的势利眼诱惑下,为了进入贵族社会,极尽奢靡之风。为出名得利,自己创办报纸,投机买地皮,开银矿,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天才是写作,在其他领域并没有很好的运气。

  在其创造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同时获得了众多的粉丝,在与女粉丝通信的过程中建立了种种暧昧的关系,拥有多位女情人包括侯爵夫人和伯爵夫人。在这其中俄罗斯贵妇人德?韩斯卡夫人是最出名的,两者的爱情始于巴尔扎克的才华,由书信维持二者的暧昧关系。但韩斯卡夫人并不需要巴尔扎克这个人,而是需要他的名气和才华,并且不想离开他的现任丈夫和现在舒适的庄园主夫人式生活。在德?韩斯卡先生去世后,时隔八年,巴尔扎克重新开始疯狂地进攻,每次见面都要穿越四分之一个地球,但苦苦不得回应。最后,在巴尔扎克重病缠身时,韩斯卡夫人才答应他的求婚,但婚后韩斯卡夫人并没有细心照顾巴尔扎克,婚姻维持了100多天后,巴尔扎克终于向病痛屈服,在1850年的一个长夜中与世长辞,带着他未完成的《人间喜剧》。

  茨威格以小说的手法描写了巴尔扎克的一生,使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其金字塔式的《人间喜剧》是如何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及伟人巴尔扎克平凡的一面。感谢张玉书老师的细致翻译,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忍停下。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二):天才的一生

  有三件事情贯穿着巴尔扎克整个的一生:追求女人、投机做生意、文学创作。这三者相互促进,互相掣肘,这些元素盘根错节地纠结在一起构成了这位作家的光彩炫目、矛盾重重的一生。

  巴尔扎克虽然相貌平平、举止粗俗,教育程度也无法让人敢想象他能成为一个作家,但靠着他顽强的意志,他在女人和文学上接连成功。可是在经商的才能上,上天似乎对巴尔扎克忽然吝惜起来了,不管他怎样努力,得来的都是顽强的连连失败。不管是做最初的出版、印刷,还是后来的报纸、地产、银矿、股票、古董,他的失败差不多总是遵循着同一模式,首先是先目光犀利地发现机会,然后大宗地投入金钱,差不多每次都要把全部的身家性命全押进去,接着盲目的扩大投资,最后赔得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这种模式从青年时代开始一直伴随他知道人生终结的时候,他按照这种模式轰轰烈烈地开始,轰轰烈烈地失败,然后再择机搞一次投资,再来一次更加彻底的失败。他渴望财富,渴望富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整整的一生却差不多都是在拖延债期、跟债主和法院执行警察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中渡过的。每做一次投资,他都渴望着靠一次的成功逃脱债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举成为富翁,可每一次的投机都让他原本高耸的债务大厦便又增高了一层。自从第一次投机失败,巴尔扎克终生都没有完全摆脱债务对他的困扰。

  巴尔扎克志向崇高远大,发誓“拿破仑用剑开创的事业,我将用笔完成”,他实际努力完成的那些了不起的作品,足以他加入最杰出的才智之士的行列,可是已经深入到骨髓、贯彻到他精神的核心的势利却将他硬生生地拉回了地面,让他和粗鄙、卑微的巴黎市民为伍。巴尔扎克的经历很容易让人叹息:他无谓地追求女人、获取金钱浪费掉了太多的时间,这些宝贵的时间本来可以用来多创作几部作品的。仔细考察,却会发现事实并不如此。他的人生虽然遍地都是混乱和杂音,但是稍加探究,就会发现正是这些舛误,他的人生实现了某种层面的统一与和谐。他也许为着各种实际的愿望和需求去追求女人、去投机梦想着赚得大把大把的金钱,他也为了这些事花费了无量数的时间和精力。可换一个角度,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况。正是在追求女人的过程中获得的对中年女人心理了如指掌的知识,使得他在开始严肃创作的最初的年月获得了大量的读者。正是在和投资者、债权人、雇工、法院执行官的各种交涉中,他学到了很多作家难以窥其堂奥的人世经验,让他得以深入地洞悉人心,摸摸索索地观察社会规则的结构。摆在他面前的各种各样的生活的难题对他造成了一股可怕的压力,使得他的感觉受到了抑制,一旦坐在书桌旁边进行创作的时候,便疯狂地发泄,五光十色的世界以完美的形式展现在了他的一部部作品之中,所以债主围逼最严重、人生快进入死角的时候,他却创作出了他成就最高的几部小说。

  诚然,巴尔扎克不是一个多完善的人,在巴尔扎克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各种极端,各种失误,各种私德方面的严重缺陷,可尽管如此,我们却很难在这位天才的一生中找到安分守己和自甘平庸。茨威格用他挟风裹雨一般的文笔为我们书写出的是巴尔扎克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五彩缤纷生活经历、对困难的蔑视和无畏精神,一个又一个的情妇,一次又一次的发财梦的破灭,还有最重要的,他以恶魔附体一般的激情和旺盛精力创作出的数量庞大、足以光耀万世的杰作。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三):巴尔扎克-真正的法兰西贵族

  真正的法兰西贵族

  ——读《巴尔扎克传》有感

  原书[奥地利]茨威格著

  读名人传记是一位认识多年的长者推荐的,在一次闲谈时提到儿子顽劣叛逆不爱读书时,这位长者告诉我可以买一些传记,让孩子通过阅读一些发生在科学家、文学家身上的故事培养一下对科学、文学的兴趣。于是就给儿子下单了《中的精神》、《棋魔》、《居里夫人传》、《诺贝尔自传》、《华罗庚自传》等一系列传记,顺手也给自己选了这本《巴尔扎克传》。

  巴尔扎克,平民家庭出身,幼年在修会的寄宿学校就读,父母许久才像探望亲戚一样来学校看望他一次,万幸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带领他步入书籍世界中,为他的童年铺垫了扎实的文学基础。青年时期,巴尔扎克以不同的笔名为书商撰写各种流行小说谋生,这些商业化的作品纯粹为了满足他对金钱的需要,以致后来很多他的作品他都拒不承认。到了而立之年,巴尔扎克突然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用此后二十年的时间成为一位真正的文学巨匠,似乎他的前三十年时间,生命中最可宝贵的光阴只是在不断的积蓄力量,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棵大树将吸干他周围的土地”。

  几十年,巴尔扎克像个囚徒一样被自己困在这部浩浩汤汤的《人间喜剧》里,每天夜晚里十二点,在众人已进入梦乡的时候身着他的僧袍进入工作,早上八点,一杯自己调制的浓咖啡,一份简单的面包,稍事进餐,巴尔扎克又开始校对排版工人送来他头天的各种乱七八糟想法的印刷品。

  即便像巴尔扎克这样世不二出的天才巨匠,即便他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即便他已经下定决心,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行走的也是异常艰难。巴尔扎克一生有相当时间都是生活在卑微的出身与急切摆脱卑微跨入贵族序列的虚荣的抗争中。这也让他的一生都与投机为生,他急切想摆脱他平民的卑微出身,他开办印刷厂、投资铁路股票、建设郊外庄园、购买城中豪宅。巴尔扎克在一点上很像日本的围棋大师藤泽秀行,藤泽先生一生好赌成性,背负的巨额赌债成了他不断胜利的唯一动力,巴尔扎克热衷投机,寄希望一举摆脱贫穷,享受贵族生活,可以像贵族一样优雅的写书,而不是像自己这样被债主逼迫着去写书。

  巴尔扎克一生留下来几十部前无古人,很可能也是后无来者的巨著,他的高度常人难以企及,他用毕生能量铸就的这部《人间喜剧》似乎只有但丁的《神曲》可与之相比,他以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把自己的经商失败,加入法兰西文学院未果,成为俄罗斯庄园男主人受挫,社会的趋炎附势、世间的包罗万象都被他一一写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他的一切悲催经历,似乎都只是在为他的《人间喜剧》这样一部浩浩荡荡的法兰西五十年最伟大的现实文学在寻找素材。

  似乎上天也残忍的安排好了,特意选就了1830-1850年这样一面法国大革命时代剧变的巨幅画卷作为背景,选就了他这样一个平民出生的天才作为主角,用贵族的虚荣排场吸引他,引诱他不断的从事各种投机,又残忍的让他不断面对各种铜墙铁壁,让他不断碰壁,碰的头破血流,再让他把毕生的各种失败浓缩为一个个精彩的题材,呈现在法兰西面前,呈现在世界面前,呈现在整个人类社会面前,呈现在我们这些甚至略有些残忍的读者面前。

  谢谢你,巴尔扎克,拿破仑用剑开创的事业,你用笔完成了,你给世界留下了一笔巨额的文学财富,你无愧于一个真正的法兰西贵族!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四):“渣男”巴尔扎克——茨威格《巴尔扎克传》读后

  早年,还住在亭子间的巴尔扎克曾在拿破仑的小型塑像底座上写下一句颇有抱负的话:“他用剑没有完成的,我要用笔完成”。在随后二十几年文字生涯中,他用七十四部长篇小说的鸿篇巨制构筑了一个巴尔扎克世界。用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小说征服了世界。

  我读过几部巴尔扎克的小说,但对他所知不多。今读茨威格这部《巴尔扎克传》,经常哑然失笑,如果按当今网上年轻人的苛刻道德标准,巴尔扎克是不折不扣的“渣男”。

  一 早年

  司马迁把西楚霸王项羽早年写得颇顽劣,说他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兵也是略知大意就不肯竟学。

  巴尔扎克早年也很不成器。当他声称不想进事务所当公证员,而要去巴黎试试他的文学运气时,着实让他的市民阶层的父母大吃一惊。对于市民阶层,稳定的职业最重要,作家太不着边际了。最关键的是巴尔扎克在青少年时代没有显露出任何天才的痕迹。他成绩平平,几乎没有给老师与同学留下什么印象,经常因漫不经心而受老师的责罚。他也没有显露出一点文学的天赋,在巴黎寄宿中学时他的拉丁文成绩名列全班32名,而全班共35人,这曾引起他母亲的深切忧虑。

  但在他的坚持下,他父母还是同意给他二年尝试时间。为此,父母与他签了一份书面合约,载明他父母供他两年的生活费,如果两年后他的文学事业没有起色,则必须回到事务所老老实实地挣钱养家。

  巴尔扎克就此在巴黎亭子间过起苦行僧的生活。他花了几个月功夫写成了他第一部作品,有关专业人士看过后给出的建议是不宜以文学为饭碗,但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在他的文学雄心受到挫折后,巴尔扎克逐渐放弃在文坛一举成名的奢望,开始炮制通俗的历险性感伤小说。幸运的是,在两年合同即将期满时,有人竟看上了他的小说,愿望出钱购买。巴尔扎克从此一发不可收,他与人合开小说工厂,根据订单炮制出各类小说。他的文字是人尽可夫的娼妇,只要给钱,一切听人摆布。

  巴尔扎克东拼西凑、抄袭改编,在一年之内竟粗制滥了三、四十卷长篇小说,还有大量《婚姻守则》、《打领带的艺术》、《礼仪手册全书》之类的流行读物。他能量惊人,在把文学做成生意方面,极有天赋。

  此时巴尔扎克正与贝尔尼夫人交往,他不好意思把他的雄心仅局限在撰写地下匿名读物上,他筹措资金进行了第一次实业投资。开始他小规模投资出版业,想印小字本古典大师的全集;后来又把生意扩大到印刷业,开办印刷厂;最后扩大到新型字模铸造厂。虽然每次他都非常投入,亲力亲为,但由于他好大喜功,开始挺不错的事业,最后都以失败收场。二十九岁时,他的债务达到十万法郎。

  如果这次实业投资成功了,文学史上也许就不会有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一席之地。实业投资的失败,逼迫巴尔扎克回到文学的道路上。在文学上的一举成名,成了他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

  二 情人们

  年轻时的巴尔扎克偏爱年长的女性,他说,“四十岁的女人会为你做一切——二十岁的女孩什么也不会为你做”。他对婚姻的看法从来是非常功利的:“一个女人和一笔财产”。他无数次给朋友写信,让他们留意“有钱的寡妇”、“二十万法郎的女人”。

  卢梭在《忏悔录》中说“女裁缝、使女、小女贩都不怎么叫我动心。我需要的是贵族小姐”。他坦陈对于“美丽的手”、“雅致的服饰”、“小巧玲珑的鞋”、“丝带、花边陪衬的头发”的偏爱。巴尔扎克喜爱的是贵妇。在他眼中,美貌远没有贵族血统与头衔那样令人心醉神迷,这倒未必能够完全归结为他市民阶层攀龙附凤的势利眼。欧洲那些古老家族在历史上的赫赫威名在他头脑中是栩栩如生的,在这些后裔身上他看到的是整个欧洲风云变幻的历史。

  巴尔扎克第一个情妇是德·贝尔尼夫人,当时已45岁,膝下有七个孩子,已当上了外婆。德·贝尔尼夫人家庭背景很显赫,她的母亲是路易十六王后安纳托德的贴身使女,法国王国与王后是她的教父与教母,她的家庭直通大革命前的法国宫庭。德·贝尔尼夫人是巴尔扎克家的邻居,这段感情是由23岁的巴尔扎克主动发起的,德·贝尔尼夫人开始颇难接受这位比她女儿还小的情人,抵抗了很久才屈服于巴尔扎克的意志。

  德·贝尔尼夫人应该是巴尔扎克真正爱过的女人,也倍受他的敬重。她委身于他时,他还籍籍无名,真可谓识英雄于草莽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这一时期的巴尔扎克背后有一只温柔的手在推助:投资实业时借给他资金、疏通关系为他办印刷厂执照、他实业失败后劝他回到文学的道路上来,帮他审查校样、给他建议。巴尔扎克日后承认“她把我造就成一个作家,给我这个年轻人以慰藉,教给我高尚的口味。”P64,巴尔扎克称她为他的“永恒的爱人”。

  巴尔扎克30岁开始在文坛成名。荒谬的是,给他带着声誉的并不是小说,而是他在地下小说工厂时期惯于炮制的小册子。这本叫《妇女生理学》的小册子,为巴尔扎克赢得妇女之友的称号。在这本小册子中,巴尔扎克对女性的感情作了深入的分析,那些“30岁女人”、“40岁女人”,他为她们的不幸叹息、为她们的过错辩护。一时整个巴黎沙龙都在争论巴尔扎克的这本小册子。他收到巴黎、法国、乃至欧洲各地的女性的来信。这些信件是巴尔扎日后秘密恋情的主要来源,他小心地辨认着他感兴趣的贵妇的气息。

  成了女性最贴心朋友的30岁巴尔扎克,不再安份。他瞒着他这位“永恒的爱人”,展开了一系列恋情。这时德·贝尔尼夫人52岁。

  德·阿布朗代斯公爵夫人。她是拿破仑的大将于诺将军的遗孀,年纪与德·贝尔尼夫人相近。她在帝政时代曾风光无限,做过梅特涅首相的情妇。当时正是王政复辟时期,德·阿布朗代斯公爵夫人当然不得势,但她舞文弄墨,写出一部一部帝政时代的回忆录(有些是胡编乱造,用于骗钱的)。这样的身世与经历,对巴尔扎克有无法抵挡的魔力。这段恋情曾引得德·贝尔尼太太醋劲大发,但这段恋情很快结束了。

  德·卡斯特里公爵夫人,当时35岁(巴尔扎克33岁),是有名的美女,曾闹出过一件轰动欧洲的浪漫恋爱事件:与梅特涅亲王(梅特涅的儿子)私奔。后来亲王突然去世,她返回巴黎隐居。她读了巴尔扎克的书后给他写信,他们才建立了关系。这样一位为爱奋不顾身、为爱憔悴落寞的贵妇不可避免会使巴尔扎克心情激烈震颤不已。巴尔扎克把成为她的情人,甚至成为她的丈夫,视为最荣幸的事。为了征服这位贵妇,巴尔扎克费尽心机,在一切方面迎合巴结。但最后夫人还是不愿忘怀她的旧情人而拒绝了他,这严重地伤害了巴尔扎克的自尊心。恋爱失败后的巴尔扎克直奔到德·贝尔尼夫人身边。他把他最喜欢的作品献给夫人,献辞是“献给我现在的恋人和永久的恋人。”

  德·韩斯卡夫人。32岁(巴尔扎克33岁),夫人外表美丽、极有文化,是波兰贵族世家。她丈夫是乌克兰贵族,富可敌国,拥有数百万家产。而且她丈夫比她大二十五岁,意味着她很有希望等到成为寡妇的一天。这个理想的对象一出现,巴尔扎克就投入全部精力去追求。

  韩斯卡夫人也是巴尔扎克的读者,他们的关系可以说开始于一个善意的玩笑,韩斯卡夫人的朋友们一起写信狂捧巴尔扎克,目的在于作弄他,连回信地址也没有留。而巴尔扎克敏锐地发现了贵妇的气息,积极联系才建立了关系。夫人第一封信来到时,巴尔扎克正忙于追求德·卡斯特里公爵夫人,这两件事至少有部分是重叠进行的。德·韩斯卡夫人次年来欧洲游历,巴尔扎克在日内瓦与她相会。在日内瓦期间,他们不仅建立了情人关系,而且订下了一个秘密婚约,德·韩斯卡夫人承诺在丈夫死后嫁给巴尔扎克。

  在与德·韩斯卡夫人确立关系后,巴尔扎克又去见德·贝尔尼夫人,这时夫人已病得很重,他把与德·韩斯卡夫人交往的整个事情都瞒着德·贝尔尼夫人,怕给她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德·维斯孔蒂伯爵夫人,30岁(巴尔扎克36岁),美艳绝伦,她本人是英国人,夫家是意大利最显赫的贵族世家。德·维斯孔蒂伯爵夫人作风开放,并不愿在人面前遮遮掩掩,当巴尔扎克为债主追逼时,她把他接回家里居住。她给巴尔扎克自由,听到他的艳遇,一笑了之。她不撒谎,也不逼着巴尔扎克撒谎。这样一位公开坦荡的女子与巴尔扎克维持了四年的情人关系。后来巴尔扎克的房地产投资失败,无数金钱纠纷才使德·维斯孔蒂伯爵夫人彻底结束了他们的关系。

  就在与维斯孔蒂伯爵夫人热恋,同时应付着远在乌克兰的情人时。巴尔扎克竟在维斯孔蒂伯爵夫人为他安排的意大利之行中,带了一个女扮男装的随行人员——马布提夫人,这位夫人年轻美貌,是一位高级司法官员的妻子,也是他的读者。

  就在这一年,1936年,巴尔扎克37岁时,德·贝尔尼夫人去世,享年59岁。他们曾有十年的肌肤之亲,随后几年,则由于疾病、由于年龄,他们的关系转向友谊。德·贝尔尼夫人扮演了他的母亲、姐妹、情人角色,“凡是一个女人能为男人所做的一切,她都为他做了”P64。巴尔扎克一生感激这位“伟大崇高的女性”。

  巴尔扎克一生中有两次重要的恋情、两个重要的女人,德·贝尔尼夫人在前半生,德·韩斯卡夫人在后半生。与德·韩斯卡夫人订立秘密婚约以及德·贝尔尼夫人的去世成了巴尔扎克人生的重要转折点。37岁的巴尔扎克被一种更狂野、更为肆无忌惮的生活的贪欲攫住。他的生活越来越放荡,一个艳遇接一个艳遇,他成为某些席面丰盛、有巴黎最高雅的交际花出席的晚餐上的常客。一方面他有一位远在乌克兰的未婚妻,他要不断写信向她表达衷心,把自己描写成离群索居的苦行僧,另一方面公然纵情声色,深陷情欲诱惑而无法自拔。

  德·韩斯卡夫人与巴尔扎克的恋情维持了18年,虽然经历一些波折,但她最终还是嫁给了巴尔扎克,成为巴尔扎克唯一的妻子。这场马拉松恋情在巴尔扎克生命中有特殊的意义,他在这段感情上也付出了最大的代价。

  对巴尔扎克来说,没有比德·韩斯卡夫人更理想的结婚对象了。德·韩斯卡夫人是他的读者,赏识他的才华,出身高贵,而且家财百万。两人见面后夫人很快成了他的情人,而且订立了秘密婚约。巴尔扎克“一个妻子,一笔财产”的理想最好地体现在这位夫人身上。与这位夫人结婚可以解决他所有的问题,让他摆脱债主的追逼、让他摆脱日复一日的文学苦役、让他更好地享受人生。自从德·韩斯卡夫人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后,巴尔扎克就牢牢抓住,绝不放手。

  德·韩斯卡夫人结束欧洲之旅返回乌克兰后,他们只能鸿雁传书。夫人对巴尔扎克有一定的贞洁要求,她并没要求他完全守贞,但也不能忍受他公开的恋情。巴尔扎克在书信中事无巨细地描述他生活的细节,表达对远方情人的热烈感情与思念。这些书信后来由德·韩斯卡夫人汇集出版,历来被视为伟大爱情的样板。但是对照巴尔扎克的真实生活,他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完全被掩盖的。那时正是他与德·维斯孔蒂伯爵夫人四年恋情期,由于这位夫人自由坦荡的作风,这段恋情很难不让人知道。女扮男装的马布提夫人则由于意大利人误以为她是乔治·桑,而闹到了报纸的头版头条。

  德·韩斯卡夫人不断听到巴尔扎克与其他女人恋情的传闻,而巴尔扎克在信中则诅咒发誓,说自己忠贞不二,在巴黎过着离群索居、清心寡欲的苦行僧生活。他们维持了七年书信往来,期间没有见过一面。1942年1月5日,他收到韩斯卡夫人的信,告知她丈夫去世的消息。当他理所当然要求夫人实现她先前的承诺时,韩斯卡夫人却提出解除婚约,因为她不再信任他。

  为了重新征服这个他曾征服的女人,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写信诉说衷情,三次长途旅行去拜访,陪同游历整个欧洲。他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来使自己更配得上她。他想从政,争取国王确认他的贵族称号,甚至给他加上一个体面的伯爵称号。他想当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他想写出受欢迎的剧本,自己成为百万富翁。他这三个方面都作了尝试,但全都失败。但尽管这样,他还是把韩斯卡夫人娶回了家。

  三 挥霍

  关于巴尔扎克的虚荣与挥霍,有数不胜数的故事。

  巴尔扎克第一次投资失败后,为了躲避蜂拥而至的债主、信使与法庭执行吏,他用别人的名字租下一套房子。即使在这种不名一文的情况下,他仍要对房子进行豪华装修,而且在旧货店淘宝,买下完全没有必要的装饰品:地毯、红木柜子,装帧精美的图书、纯属多余的座钟和铜版画。

  在追求卡斯特里公爵夫人时,为了讨夫人的欢心,他真无所不用其极。他在他的名字中加了一个“德”字,表明自己是贵族出身;并在餐具与马车上画上贵族的纹章。他租下整整一个楼面,进行豪华装修并买来奢华的家具。他有三个穿号衣的仆人,养着二匹马;出门是豪华马车,车后站着穿号衣的仆人;打扮得像花花公子,出入剧院;他的蓝色燕尾服用的是金纽扣,头发抹了厚厚的发油,手持长柄眼镜,还有一根六千法郎的声名卓著的巴尔扎克手杖。他每天登门拜访,聊天一直聊到午夜之后;陪她上剧院,给她写信。为了取悦卡斯特里公爵夫人,他这个市民阶层的子弟进入保王党沙龙,在极端反动的保王党报纸上对封建制度大唱赞歌。

  在与维斯孔蒂伯爵夫人相恋期间,他再次另租新居,不惜巨资进行豪华装修,购置豪华家具与各种装饰品。他还在巴黎市郊购置了一所“茅屋”作为他们的乡村别墅。开始他只买了一小块土地以及附带的一个小屋,但一会儿期望土地因火车站设立而增值,一会儿宣称要经营农业——用玻璃房种植菠萝——竟把购进的土地面积增加数倍,然后在这块土地上大肆营造。一个四千五百元的小投资,在他的狂热下,最终变成十万法郎的房地产投资。就在这个叫“花园居”的地方,维斯孔蒂伯爵夫人家有一幢房间,与巴尔扎克并排而居。

  在1845-1846间,巴尔扎克等待着与韩斯卡夫人结婚;为了准备新房,他变成了一个收藏家。他觉得他们居住的房子应该像卢浮宫一样挂着各时代的名画,摆放着名贵的家具与各种昂贵的装饰品。他卷入了淘旧货的狂热中,一天到晚在古董商那里购个不停。他不断相信自己淘到了宝贝,可以大幅增值。为这所房子,他整整花了三十万法郎。

  看到巴尔扎克一掷千金的派头,着实令人咋舌。从普通人角度看来,巴尔扎克写作收入不难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是他不明智的投资,在女人身上无限制的大肆挥霍,使他债台高筑。

  但巴尔扎克在追求女人方面的挥霍,何尝不是一种投资?巴尔扎克一生追逐的是贵夫人,由于他要接待的是贵夫人,他的房子不能不气派、装修不能不讲究、用品不能不古雅,不能没有马车,没有穿号衣的仆役。奢华的装潢是为与贵妇的身份相称,讲究排场是表达对她们的敬意。他最后把一个有数百万资产的贵妇娶回家,证明他的策略并不坏。如果他运气好点,他是有机会摆脱他的苦役,过上自由逍遥的生活的。

  对于巴尔扎克,每一次生意失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他作为商人亏损的东西,作为作家得到了最好的补偿。他的那些描写市民阶级、生意场的长篇小说,那些玩弄票据、抵押的技巧,他同时代作家没有一个写得出。每一次恋情、每一次挥金如土、每一次旅行,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与金钱的浪费,他的作品中到处都是这些经历留下的痕迹。如果巴尔扎克不经历这一切;如果他真如苦役犯一样被拴在书桌边,日夜劳作,连放风透气的机会也没有,他如何能写出人间喜剧?

  四 苦役

  讲了这么多风流挥霍的事情之后,很难不给人印象:巴尔扎克简直就是个浪荡子。而实际上巴尔扎克是一个除了睡觉,几乎整天被拴在书桌边劳作的苦役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要看看他的文学战绩,那七十四部长篇小说,还有大量的其他作品,如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戏剧剧本、报纸评论等,就可知道他曾在这战场上付出了怎么的辛劳。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巴尔扎克是文学界的劳模,是很中肯的评论。他几乎每天连续工作十六小时、十七小时,靠一杯杯咖啡提神支撑。他就这样毫不中断地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工作着,只要一部作品没有完成,就不让自己休息。没有一次旅行,他不带着手稿,他告诉他的情人,晚上五点以前千万别去看他。

  他对作品要求极严。初稿校样出来后,几乎都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他会不断改下去,一部书的校样出七、八稿是正常的,甚至到十四、五稿。以致出版商与巴尔扎克签订合同时要专门规定校样费由巴尔扎克自己付,以阻止巴尔扎克可怕的完美主义。

  只在完成一部作品后,他才觉得有权利纵情享乐。人们看到他时往往就是他暂停工作的一二个小时的放风时间,以及完成作品后的短暂休息期。他经常被当作社交界的小丑为人嘲笑,但我认为以这一二个小时的表现对他作评判是不公正的。他的大部分时间与生命,实际上凝聚在他的作品中。

  但也不要设想巴尔扎克视文学为他的神圣使命,“衣带渐宽终无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非也!他的写作与钱脱不了关系。几乎所有作品,都是预支稿酬,然后在截止期前赶工完成。所有小说都是为了还债、或者为了筹措供他挥霍的资金被构思出来的,黄金是他的创作激情的最大助燃剂。他一生都在与债主周旋,受到法庭执行吏的追捕,他们简直可称巴尔扎克小说的助产婆。

  巴尔扎克渴望摆脱文学苦役。“他一直梦想着大大地投机一把,梦想着一个富婆,梦想着神秘的时来运转。”P100

  巴尔扎克更关心的是获得权力、金钱与荣誉。如果有其他途径达到成功,他并不非要在文学领域辛勤劳作。比如从政也是一条出路。在1830年他七月革命后,他虽然已经赢得了文坛的名声,还是认真地考虑弃文从政,试图参选地方议员。他曾两次创办报纸,希望掌控舆论。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亲昵地称巴尔扎克为“我的文学大舅”,最近去乌镇木心美术馆看了巴尔扎克展,走马观花,也不甚了了。在我看来,展览之类作为经济活动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文化价值我一直是很怀疑的。为什么?我认为亲近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的书。读一部作品,胜过读一打评论。

  更极端一点,我觉得展览之类,不仅无益于让观者走近作家,甚至可能让观者离作家更远。因为展览之类总是皮相的,比如作家用过的手表、眼镜之类,会把注意力引向外在的无关紧要的方面。这些外在的东西与作家真有什么关系?只要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就可知道,我们一生中接触过无数物品,这些物品与我们是什么关系呢?大多情况下,我们根本没有注意过它们的存在。

  我认为,也许是偏见:要了解一个作家,就直接打开他的书读下去,不要看前言后记、也不要读评论传记、更不要看展览听讲座。有趣就读下去、不对胃口就扔掉,这样总会找到心仪的作家与作品。好的作品是直入内心的,它们远比作家本人、比作家用过的物品有趣得多。

  2019.11.20

“大雄之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