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读后感摘抄

精灵读后感摘抄

2020-10-29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精灵 读后感 

  《精灵》是一本由(美)西尔维亚·普拉斯著作,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灵》精选点评:

  ●诗特别好。翻译腔没法。诗里总是有被密室,博物馆,还有一句“我是我自己,那还不够。”

  ●诗集。不连贯的只言片语,及其诡异的修辞。 很喜欢这种感觉。准备收一本。

  ●买了纸本送给别人,自己读电子版,哦!

  ●纯真,空洞,感伤。一些高频词令人惊叹,如阳痿,脱衣舞,蜂群,大汽锅。凌晨四点半的糜烂气息,如同药物过量。

  ●哎真喜欢,想反复读的诗

  ●相信普拉斯,也信任译者,可惜前者更甚于后者,尤其是当最好的阅读体验只是接近于陈、张译辛波斯卡时。普拉斯用词大胆,而这本集子里底色是稍微安详的博物学,一种可能未在此显现的秩序。

  ●诗人以自己的人生和作品相互成就与解读,完成了超时空的共情。乐观的悲观主义与惊人的诗艺能量。喜欢《晨歌》《不孕的女人》《郁金香》《榆树》《精灵》《伯克海滨》《梅杜莎》《雾中之羊》《边缘》《语词》。

  ●有毒。

  ●当我们读诗时,我们想些什么?几年前,从一本过期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得知西尔维亚.普拉斯,稍微了解了一下她的生平,印象最深的是她自杀诡异的死法。几年后,读了她一本传记,又读了三本诗集《未来是一只灰色的海鸥》《爱丽儿》《精灵》,用死亡成就艺术的不朽。

  ●给普拉斯,翻译很尽心了。

  《精灵》读后感(一):那是凌晨四点飞舞的灵魂

  ——读《精灵》

  文/大隐隐于山

  她之一生都单纯而认真——这是看完《精灵》后的第一感觉。

  《精灵》中的文字给人一种沉沦、挣扎又无法被救赎的美。里面充斥着大量死亡和绝望的灰色意向,“黑”色常被提及,以一种迸发的热度在嘶吼,让人想要跟着它的节奏去大声的读出来,去指责,去质问。像是有熊熊火焰燃烧的力量,女性意识被她运用的恰到好处。

  在凌晨的灯光里,这些文字让我有一种恐惧又沉溺的感觉。这个极端又神经质的女人有着天赐的才华,但也有着无法排解的抑郁和痛苦。诸多负面情绪的掺杂,最后还是选择了自杀。

  一个人的经历会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会体现在他的文字里。于普拉斯而言,她在诗歌里大量的描写到她的父亲、她的爱人、以及她的孩子,甚至情敌。她在描写她自己的生活,刻骨又清晰的语言是最好的寄托,读者于诗中可以看到她的生活,她的爱恨。

  诗人不屑于解释自己的意向,但是我看诗歌的时候,却喜欢看清楚每一个背后的故事和作者本身。只有知道这些,才会更准确的理解诗中的意味。所以这本书满足了一个对普拉斯不是很熟悉又因为她的作品而喜欢上她的人。

  这本书开篇是普拉斯生平,并提到了普拉斯的性格塑造,以及父亲和丈夫在她创作中的影响。后面又写到“精灵”一词的来源,以及诗中部分内容和意向的讲解,随后又和休斯编订本做出对比分析,内容全面,而且很客观。

  前言和最后都是普拉斯的女儿弗莉达所写,作为女儿,她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外人抨击休斯抬高普拉斯的行为被她鄙视,那种刻意的扭曲不利于人们理解她的作品。一个已经可以成熟思考的女儿这样评价她的母亲:“一个女人,有缺点也有优点,才华洋溢也情感受挫,满是爱意也生性善妒,就像我们许多人一样”。这才是一个本质上的她,那些死后被赋予的荣誉和赞赏带了外界的强加——“我希望她生的事实受到颂扬和肯定”。

  普拉斯属于“自白派”,但是,如果只是个人的倾述和泄愤完成的作品,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部自恋又无内涵的作品上。《精灵》虽是从普拉斯个人感官和情感出发,但是她把它们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以其有张力的语言和准确的意向来抒写,运用隐秘的语言和字眼,来表达喜悦或者怨恨,这使得个人的情绪有了艺术的味道。

  诗歌可以存放一个人的灵魂,唯有自由而坦荡的灵魂,可以得其精髓。尽管抑郁而灰暗的笔调萦绕着整部作品,也无法掩盖她单纯而认真的心灵:她对生死的参悟,对父亲的迷恋,对丈夫出轨的难过,对情敌的怨恨,以及对儿女的爱意,全都坦荡的表达在笔下。

  这是一部非常完整的书。在后半部分还特意放上了休斯编订《精灵》时选用的诗,读完后,大约也理解了休斯换掉中间部分作品的用意。而所列的她在BBC电台中所写文稿,让人看到了另一个安静孤独的她——于凌晨的四点,尘世无声,她放任自己的灵魂飞舞。

  2015.6.29

  作品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豆油或留言授权。未经授权,标明作者也不可转发,谢谢。

  《精灵》读后感(二):《精灵》:永恒在诗里,不被相信

  我其实蛮反感“读诗会”之类的那种大家一起去高声朗读一些内容的,像极了传销的组织行为。那既违反了我一直认为的顶重要的阅读乃是一个人自己“孤独且美好的私密之地”这样的信条,还在于它像极了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媚俗”:

  “草坪上有一群孩子在大笑着奔跑,人们正常的反映当然是觉得感动,觉得温馨等等。但一个人可不可以面对这样的场面无动于衷,或者感到厌恶?当然是可以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会觉得,面对这样的场面无动于衷的人是冷血的,至少是不正常的,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被看成那个不正常的人,于是,看到小孩和草坪的场景就会表现出感动、温馨的反应,以求得那种融入人类集体的安全感。久而久之,这种反映成了一种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的条件反射,反而遮蔽了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

  所以大家那样一起去读诗,是对诗的糟蹋。我倒宁愿世上没有诗这样的东西,不必有人来告诉我,我该从字里行间,读出永恒还是毁灭。

  诗集《精灵》,作者是美国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普拉斯似乎天生是那种容易被公众拿来当做话题的诗人,因为她的美丽、她的婚姻、她的自戕——而极少因为她的诗歌。2003年,BBC制作了以她为原型的传记电影《西尔维娅》,因其女儿的反对未能取得她的诗歌的使用权,影片里便没有出现诗人的一首诗——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影片的上映。

  如果仅仅从诗歌本身来看,《精灵》一辑收录的,是普拉斯在1961-1963年三年间创作的主要作品,而这恰恰是她生命最后的三年。按照传记作者的看法,在生命最后时日里,普拉斯的生活是近乎“仪式化”的。每天照料女儿、处理家庭事务,而那之前的普拉斯,则是要在凌晨三四点时,心无旁骛地完成自己每天的“诗歌之约”。

  因而《精灵》中的作品,是不适宜在晚上来阅读的。它们大多充满力量,那种只属于黎明的,具有冲击力的尝试与构词,会使夜色变得怪异——但如果下一刻便会有阳光涌入,读读这样的诗句就再恰切不过了:

  “黑暗要怎么办/若无高烧可食?/光线要怎么办/若无眼睛可刺杀,/他要怎么/怎么,/怎么办,/若是没有我。”

  评价一个女人并不容易,倒不是说评价男人有多简单,而是一个女人倘若足够有魅力,那她身上一定具有多重的性格因素,而这些统统会映射在她的生活里,让她和有关的人的生活一团糟,就像是菲茨杰拉德的泽尔达。一个女人可以让美丽与危险共存,这种事与理性无关,又该怎样“客观地”评价呢?

  普拉斯身上最大的一对矛盾,是她同时表现的果决与多疑。她从不相信,因而即使是亲密的人,“即使你的禅天堂我们也不会相遇。”可到头来,“心灵之光”却不曾消散,“ 绿草在我的双足卸下忧伤,仿佛我是上帝。”你是上帝,可你连天堂的所在,都不愿意去确信。

  如果一个人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读诗,那么他可以拥有的最美妙的早晨,一定是可以从西尔维娅?普拉斯的《精灵》开始。在钟形罩里翩然起舞,没有什么样的凄婉美丽,比一个并不相信永恒的悲观主义者不曾察觉自己写下的天堂,更让人忧伤了。

  而这里恰恰有新的一天:每一份刻骨铭心的庆幸,总是从令人绝望的伤感里生发的。

  《精灵》读后感(三):瓶中精灵

  《精灵》-瓶中精灵

  文-赤雅

  书前的三分之一在介绍西尔维娅·普拉斯的生平,诗歌的背景,中心观点,西尔维娅的自杀,女儿弗莉达写序,译者陈黎和张芬龄与作者的因缘,书末还有弗莉达的访谈。

  西尔维娅的诗歌全已自身故事为背景而作,意指的事物十分明显,她的父亲,前夫,前夫的情人,儿女等。她所做的诗歌属自白派,坦白展现心中隐藏的,就算是自私肮脏丑恶卑鄙的东西,将内心难以启齿的那一面向世人启齿诉说。当了解了西尔维娅的生平后再来看这些诗集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同时她的小说也被认为是自身取材构建出来的故事。

  就算是作为自白派,但她依然希望自己的诗歌不要被如此定义,这些不仅仅是她情感的抒发经历的叙写,而希望被许多人共鸣,有着影响他人的深刻含义。任何作者都希望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文字能影响读者。但在西尔维娅生前她多次投稿几乎都被退回,这些文字实在太过激烈。西尔维娅写下了:“大炮当前,禁闭的嘴依然有的勇气!粉红安静的线条,一条虫,晒着太阳。它后面有些黑色圆盘,愤慨的圆盘,和天空的愤慨,它皱纹满布的脑袋。圆盘转动,要求声音被听见”

  当西尔维娅生活受到挫折之时,是她创作最频繁之时。在《仁慈》中她写道:“喷出的血液是诗,任谁也挡不住。”

  作者的女儿在前言中说:原稿内其中一页标题从《对手》改成《生日礼物》,又换成《爹地》;在另一页,标题由《对手》改成《捕兔器》,又改成《生日礼物》,最后换成《爹地》。

  作者在《生日礼物》写下:“就揭下那层面纱,面纱,面纱吧。倘若是死亡,我会赞赏其深沉的庄严,永恒的眼睛。”

  《爹地》:“爹地,我早该杀了你。我还没来得及你却死了——”

  《捕兔器》:“而我们也存在一种关系——中间隔着拉紧的铁丝,钉得太深拔不出的木桩,指环似的心思 滑动,紧锁住某个敏捷的东西,这一束紧,把我也杀死了。”

  《对手》:“你最大的天赋是点万物成石。我醒来身在陵墓。”

  死亡、杀了你、把我也杀死了、醒来时身在陵墓。她的诗歌中“死”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她好像不断地在透露对死亡艺术的深爱。并明确的写下了:死去 是一种艺术,和其他事情一样,我尤其善于此道。

  她的悲伤,欢喜,怨恨,柔情经常在文字间交错。不知是不是因为写作,每当把这些思想变成了真实的文字就会使这些情绪更透明,更清晰深刻,她最终自杀了。某些资料里说西尔维娅拥有抑郁症甚至精神病。她也曾试图自杀过几次,一次企图通过安眠药;一次开车冲进老旧飞机场。她真正死去的时候她用毛巾将门窗细缝封住,打开了烤箱,将头伸了进去,打开了瓦斯。

  能写出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之人必定是疯狂之人吗?

  奥斯卡影后Gwyneth Paltrow以作者的故事拍过一部《瓶中美人》。作者的女儿弗莉达并不喜欢这样,她厌烦人们一次次纠缠她,关于作品的版权,并作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已入土的母亲 被挖出再死一次又一次。

  不过电影名字取的十分有趣,好似在形容西尔维娅的过往状态,将自己桎梏住后扼杀掉了自己。也呼应了她的小说名《钟形罩》。好似仅仅隔离,远远看着,让人心动的瓶中精灵。

  《精灵》读后感(四):写诗这杯苦酒

  写诗这杯苦酒

  黑暗中的壅滞。/然后是突岩和远景/纯粹、蓝色的倾泻……几口黑甜的血/阴影。/另有他物……现在我/泡沫激涌成麦,众海闪烁/小孩的哭声/溶入了墙里/我/是一只箭/是飞溅的露珠/自杀一般,随着那股力一同/进入红色的/眼睛,那早晨的大汽锅。

  这是来自美国天才女诗人西尔维亚 普拉斯完整版诗集《精灵》中名为〈精灵〉一诗的片断。不要说是细细去品味,光是从视觉上,这些字眼就足以射伤你的眼睛,让你看到一个带着绝望与杀伤力的女诗人的大致心态。这位三十一岁即告别人世的天才女诗人,就像是一瓶浓缩的苦酒,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苦痛一一倒出就决绝地告别。年幼时父亲的离世是她一生的创伤,我认为她之后的人生只是一直在把这苦痛放大、发酵,刻意让自己过一种悲惨的人生。所以她与母亲的关系应该并不会太融洽,虽然在本书中前言后记中均没有对她的母亲提出过分的批评,但我们可以从只言片语中看出,也许正是她的母亲导致了她婚姻的不幸。在丈夫出轨后,母亲并没有及时教导她如何修复婚姻,反而是加速促成了她们离婚的局面。而对于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来说,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实现精神上的创作,这种生活并不容易。所以普拉斯会在每个清晨三四点钟早早起来写诗,而奔向清晨的现实一定刺痛了她最后的一根稻草,所以她选择了自杀。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别人,她需要帮助,她想求救。但遗憾的是,上帝这次成全了她,解脱了她。

  我想,如果她没有自杀成功,而是顽强地活了下来,一直活到八九十岁,那么她一定会后悔当年的举动,也许还会创作出一些不同风格的诗篇,以她对于诗的把控,她或许会留给人们一些对生命不同的看法。只是命运如此无情,将她的一生浓缩得那么短暂,我们只能读到她短短一生中精神上的一杯杯苦酒,从那些诗里揣测她是如何在精神与现实中挣扎。

  其实艺术有时往往会放大苦痛,在普拉斯的诗人,对于爱人的背叛充满了谴责,当她离世,丈夫也受到了世人的谴责。但是从普拉斯女儿弗莉达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并不是全然不堪,在她的记忆中,父亲甚至更像是一个优秀的父亲,优雅且尽职。或许他与妻子在一起的日子也是如此吧,只是女诗人由于年幼时精神上的重创,所以一直在放大自己的伤口,故意让它烂下去,她只不过是习惯了悲惨的生活。所以她的痛苦一大半并不一定是别人造成的,而是她自己。一个倾向于内心世界的人,一个女人,尤其是成为了一名如此有天分的女诗人,她描摹的生活也许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是想像中的。所以我想,如果她没有自杀成功,她一定会遇到好一些的生活,她总有一天会厌倦自己的悲惨。

  其实有才情的女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真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面对现实里的一切琐碎,像普拉斯一开始还要成全丈夫休斯的写作,她放弃了自我,这种痛苦无疑是巨大的。而她强大的诗情又无疑藏不下这种隐匿,她迟早是要爆发的。两个都钟情于写作的人走在一起是幸福的,因为可以彼此支撑,但又是不幸的,因为每个人都想绽放自己。做为女人,我可以理解普拉斯内心深处一重又一重的痛苦。婚姻既是依靠,却又是负担。故此门罗说出了千万女人的悲哀:没人指望男人接电话,也不会指望他能找到找不以的东西,或者孩子哭了他能起来看看,更不会盼着他去喂猫。他完全可以关上房门。我说,想想吧,要是一个妈妈关上了房门,而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她就在门后头。为什么孩子们都会觉得这样对待他们太粗暴?……所以,房子对女人的意义和男人不一样。

  在诗集中,到处都是《精灵》中所说的那种壅滞,读普拉斯的诗,让人心情沉重与压抑,你仿佛能感觉到,许许多多的痛苦席卷着她,她唯有以死来解脱。这些诗,假如放在多年前,我会一一地饮尽,正如我所说,苦痛的人会自我加深自己的苦痛,可是到了如今,我更愿意拂去酒杯上的浮沫,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儿。故此,我总是揣测,这位压抑的女诗人如果有运气活到足够的年龄,她必不再是留给世人这般模样。而当她活得足够长,她一定不会再觉得自杀是一件好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