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之心》读后感1000字

《瑜伽之心》读后感1000字

2020-10-29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瑜伽之心 读后感 

  《瑜伽之心》是一本由[印度]T. K. V. Desikachar德斯卡查尔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瑜伽之心》精选点评:

  ●最好是对瑜伽(体式和哲学)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后,再阅读,受益更深

  ●让初接触瑜伽的人会有系统且专业的认知,是本不错的引导书。

  ●都是乾貨,雖然我喜歡老克倡導的無宗教而略過了本書關於信仰部分的內容,有趣的是,扉頁卻寫著獻給指引作者認識真正瑜伽的J·克里希那穆提。體式與反體式,呼吸控制等都是入門者最需要認識的,非常詳細地一一詳解。

  ●非常推荐,经典!引用《瑜伽经》的1.2

  ●呼吸真的很重要 也超难练

  ●让你在瑜伽的道路上继续感知自己真实的内心。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德斯卡查尔大师对父亲克里希那玛查亚的一生做了回顾。在瑜伽经的基础上将其对瑜伽的理解做了阐述,并介绍了瑜伽练习的反体位、呼吸自己瑜伽修行的练习。

  ●瑜伽对我来说就是生活,就是修行。

  ●读了一大半,没读完,深感受益,得空要再读一遍

  ●将瑜伽作为终身修行的入门读物,很多概念还需要慢慢领悟

  《瑜伽之心》读后感(一):真正了解瑜伽,不仅仅是招式

  接触瑜伽也有八九年了,但是都是断断续续练了一阵,从来也没有好好去了解过瑜伽的来源和流派。最近发现自己对瑜伽有很多误解呢。

  很幸运看到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好了解瑜伽的书,没有太多厚重深奥的哲学灵性探讨,娓娓道来大师的故事,瑜伽练习的原则,不仅仅是教你招式,而且是原理和心法。很喜欢,一百个赞。

  作者是现代瑜伽之父Krishnamacharya的儿子,也是维尼瑜伽的创始人,Krishnamacharya是真正的大师guru,几乎所有市面上的瑜伽流派都师从于他。通过他儿子对他生平的介绍,真的是令人赞叹。

  第一次读,对于那些瑜伽哲学还看不太懂,如不二。

  读到瑜伽的两特性-住和乐,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瑜伽才渐渐有了感悟,原来我以前很多时候练的都不是真的瑜伽,观察自己,体式是舒适和愉悦的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没准备好,需要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瑜伽之心》读后感(二):瑜珈入门必读

  瑜珈入门必读,必须强调的是这里说的是“瑜珈”。市面上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瑜伽入门,只能说其是其中一个门派而已。或者说这本书才是我想看到的“瑜珈”。瑜珈并非大多数人以为练成几个花哨的体位就算成功,就能强身健体了。瑜珈更主要是种由内而外进行激发的一种生活哲学,一种追求改变的态度。这本书比较全面的介绍了瑜珈的基本理念和年轻的“现代瑜珈”发展的状况。包括最后1/4对于《瑜珈经》等经典全文注译,让读者能对瑜珈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仅仅体位法的有限理解进而达成有说服力的系统认知。感觉和佛法有诸多共通之处,包括很多理念甚至修行的方法。毕竟都是来源于印度的哲学,应该还会有很多书可以开发出来去串联这两门哲学。

  通过这本书把原本对于瑜珈的一些疑虑也彻底打破了,至少对于冥想的修行有很大帮助。至于体位法和呼吸控制法也有入门级的介绍,可以尝试一二。不过很奇怪的是这本书在豆瓣里竟然搜不到,加上感觉并不是作者亲自写的,是别人整理的,内容脉络有些松散,所以只推荐四颗星。

  2016-4-1

  《瑜伽之心》读后感(三):《瑜伽之心》:推荐给所有喜欢瑜伽的你

  已经很久不爱看书了,《瑜伽之心》这本书却是如饥似渴啃完的,很是受益。

  作为一个仅刚接触瑜伽的入门者,加上体式是几乎每天练习的,于是对第一卷尤其喜爱!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新知识,比如体式变体(改变形式、改变呼吸方式、改变节奏、改变准备工作、改变关注的身体部位)。反体位法(如肩倒立以后可做一个眼镜蛇式放松一下脖子)。动态练习(随着呼吸持续做动态练习)与静态练习(在几个呼吸周期维持同一个体位法),无论哪种体位法,建议先做动态再做静态练习!呼吸控制法(喉式呼吸、净化气脉呼吸控制法,清凉式呼吸法....)。调息(手指计算呼吸12次)。体式练习顺序(一般排序:站立、仰卧、颠倒姿、俯卧、跪坐姿,休息术、呼吸法;特殊体序:费力体式做主体位,之前可做同样原理的准备体式并配合反体位)。收束法(收颔收束法、收腹收束法、会阴收束法)。

  这本书吸收了很多,但也仍然存在困惑。而将这种困惑与知识带进日后的练习我觉得很重要。

  这本书还会看很多遍!

  《瑜伽之心》读后感(四):瑜伽可以是一种工具,也可以是一种目的,从你的心去看

  市面上对艾扬格的之光系列有很多推崇,包括哈他体式的入门教程也都会从《艾扬格瑜伽入门指南》这些来开始教学,但是我很少看见有人十分推崇德斯卡查尔《瑜伽之心》。也许是因为行文中的对话有很多德斯卡查尔老师个人的理解与看法,这种理解与看法有些容易理解,有些则冗长深刻重复,不是那么普世,毕竟作为初学的人,我们对瑜伽的关照也是停留在术上而已。

  也许你不一定听过那个最初创造出瑜伽简笔画小人的老师,但是你应该听说过德斯卡查尔老师的父亲-克里希那·玛查亚,从德斯卡查尔老师的字里行间中时时显露出对其父亲、对瑜伽、对神的敬意与臣服。这种品质是我们很多人身上从来不曾具备的,比如他会在瑜伽大会上就那些把OM印在T恤,册子的间页这些事情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OM是十分神圣的符号,但人们的滥用使它显得那么不被尊重。但人们只是表示不理解,因为人们有自己的理解。

  从前我会对一些特别严肃的领导产生反感,觉得他们总是故作正经,小题大做的很,但是很多年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浅薄,因为有些美好的传统与善良的品质就是在太多随意的生活中被遗落和丢弃。如果有些人去坚持一些道理,他不是为了自己,那么我们应该试图去思考背后的原因,也应该表示出尊重与理解。不要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持反对意见或者报以攻击。

  《瑜伽之心》也会调到八支、提到基础的体位法,提到基础的调息术,但是这本书中有2个显著的观点特别让我共鸣,而这两点也是继承了其父亲教习的精髓: 1. 呼吸的重要性 2. 体位法的适用性

一. 呼吸的重要性

  在本书开始的篇章,提到“一个呼吸,永续传承”,克里希那·玛查亚认为呼吸的循环是一种降服:“吸气,神走向你;屏气,神在你身边;吐气,你走向神;止气,降服于神。”

  而且它把呼吸带入到体位法的原则中,

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指出,体位法具有两个重要的特质:“住“sthhira与”乐“sukha。”“住“指的是稳定与警觉;”乐“指的是”在某种姿势里“保持舒适的能力”。只有把身体、呼吸和心识合而为一时,才能领悟一个体位法的真正价值。很有趣的一个知识点是,比如另一种变化体位法的方式,就是变化呼吸。要是想增强体位法对胸部的效果,就专注于吸气;要是想增强对腹部和下背部的效果,则专注于呼气。

  再比如有一段文字,讲解了为什么背部前屈伸展坐式的梵文教paschimatanasana,而这个体位法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畅通背部的呼吸。这个体位法不只是用来伸展肌肉组织,更是要用来感受呼吸流过脊椎的感觉。而之前我们习练的时候我们只是感受骨骼和肌肉层面的驱动,直到我读到这个知识点时,才意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练习。

正确练习与设计体位法变体的关键,是维持身体与呼吸之间的联系。就瑜伽的目的而言,维持呼吸与身体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延长呼气与呼气之后的停顿),要比完美再现一个体位法更加重要。呼吸,是瑜伽修习里观察自己的最好方式之一。请让呼吸也成为你的老师。

  这也就是我在安排私教课程里非常遵循的原则,就是一气呵成,别人的私教课怎么上,各有各的方法,但是可能因为是阿汤修习者,所以对呼吸和串联注意的多,对辅具运用不是那么多,我会注意编排课程中的流动,因为流动就是对应于你的呼吸而来。

二. 体位法的适用性

  并不是人需要去适应瑜伽,而是需要调整瑜伽休习,以适用于每个人。德斯卡查尔老师发展出的瑜伽理疗体系-Viniyoga维尼瑜伽,也是必须配合特定的呼吸、体位、以及精神信仰才能起到效果。

  由此他也讲述到反体位法和休息的重要性,而且提到了改变体位法的几种方式,其中有上面提到的“呼吸”方式。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人用不一样的教习方式,这点也是从其父亲的教导中传承而来。

  从第八章开始他也讨论了很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以及瑜伽八支、不同的瑜伽类型。其中在谈到昆达里尼瑜伽时,德斯卡查尔老师引用了《瑜伽祭言》中的一些内容,昆达里尼被明确认定为障碍。根据这部经典,在瑜伽修习里进入中脉的是气,而非昆达里尼。《瑜伽祭言》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气及其在体内的诸多形式都与瑜伽修习有关,只要练习成功,就能烧尽昆达里尼,畅通气的通道。

  这个解释与我所接触了解到的昆达里尼都不一样。

  在这里算是对我补充的新知识点。因为跟随父亲的这几十年里他学习的不仅是体位,应该还有梵文的修习,因为要知道克里希那玛查雅大师当时可是精通哲学、逻辑、神学和音乐的大师,而且那个年代他们这个阶级的人都会被要求学习梵文。要是能学习些梵文,对于理解瑜伽经典会有多大的帮助啊!

  所以语言也是将来要去攻克的一个方向,等待时间。

  我想要代表瑜伽,让瑜伽保留他最纯粹最原始的样子。----Dr. Kausthub Deskachar 卡萨博 德斯卡查尔 博士。

  人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瑜伽原本应如生命的完整性一样是一个整体性的体系,包括体式、呼吸控制法、曼陀罗唱诵、冥想、观想、契合法和收束法、手印、饮食调整、生活方式调整以及自我问询等多种瑜伽工具在内。

  而这些是我想让大家也能接触学习和感受到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开始做海外TTC游学的一部分原因。

  就像书的封底写到的“阅读《瑜伽之心》是一辈子的任务,每读一次,你都会获得一次新的体悟。”所以这本书以后也会再回看一下,有些内容不是一遍就能理解,但是瑜伽是非常个人的东西,借由别人的眼睛看见的,也需要借用自己的身体去到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