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让咱们赞誉穷人》典范读后感有感

《如今让咱们赞誉穷人》典范读后感有感

2020-11-2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 读后感 

  《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是一本由杨海崧著作,DEVO出版的185图书,本书定价:简装,页数:20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精选点评:

  ●他是不是写了整个世界? 我想我需要再读一遍......

  ●还是实体书读着有感觉

  ●有几篇让我以为在看鳜堂弃的小说!还是不错的,有个40岁中年危机的男子在生日当天去了一趟朝天宫看下棋这一段我也喜欢!

  ●我在想作者真的可能只是为了描写出这些片段人物场景和对话而写的这本书,所有的短篇只是稀松平常你我身边的事情,可一定是在南京的,好几次错觉以为是娄烨的电影片段。

  ●朱文、卡佛,甚至还有一篇博尔赫斯。

  ●有几篇非常不错,有点像卡佛,最重要的是有点像朱文!!!!!崧叔写个长篇不知道啥样啊~

  ●26篇极为隐晦的寓言!!!!!!或许只有崧哥自己才能明白吧!!!!!!!!!!还是他的歌词有穿透力!!!!!!!!!!

  ●XX得一逼

  ●每天早上大搞时候两个短篇刚刚好,半个月读完,文字依旧是延续了其音乐上的精神内核,疏离,迷失,死亡,,青春以及希望破灭,但这些情绪是被覆盖和埋藏起来的,和他们的歌词比起来也就不那么口号了,但总体上还算的上一本相对标准的POSTPUNK风格小说集~~~

  ●。

  《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读后感(一):读过才有发言权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音乐是他的灵魂,那么文字呢??

  在呐喊中用噪音诠释生活的态度,可是文字里只能看见空气和灰尘,不是说他的文章不好,好看极了,我不是在讽刺,因为我敬重他的音乐和他的方式。

  但是,我希望更好。、

  此书至少不能在厕所阅读,会导致便秘。

  《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读后感(二):《读后感》

  《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

  啊,不会吧?

  一个玩摇滚的(我忘了加上中国的)

  正应该与

  那些镀金妖怪

  不共戴天才对。

  这个疑问终于

  在下午

  咖啡时光里

  得到解答。

  翻完书

  我看出来了

  老杨这本小说

  是纯粹的指桑骂槐

  那些文字里

  存在主义式的怪人

  在生活熔炉边

  在南京闹市里

  辗转呻吟

  却喊不出

  一个疼字。

  《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读后感(三):这世间本是个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

  

作者是摇滚乐队的主唱,怪不得把平凡的生活写得如此压抑。感觉摇滚这个音乐表达的感情就是难以与世界和自我和解的,愤怒的生命力,然而现实是鱼无法离开水的现实,那按部就班平淡无奇的生活渗透了生而为人的每一个毛孔,而在其中缺氧挣扎的溺水之人,往往不记得自己也会游泳。

二十六篇故事里有一大半都死了人,另一半在奄奄一息。溺水和自杀是作者最经常用到的两个意象,仿佛这才是逃离生活陷阱唯一的出路。这些简短的故事描述的都是再平淡不过的琐碎场景,作者近乎极力地不夹杂任何感情地描述在浑浑噩噩的生活里不知所从的那种绝望。主题大概有以下几个:中年危机,毫无征兆的坠楼,独自一人的四十岁生日,写在生活的泥沼中陷得最深的一群人,因为家庭和事业与世界隔绝,在毫无声息的崩塌中暴裂无声。对无法挽留的事物的惶恐,来自北方的艺术家,去美国的签证,好像所有相遇都是为离别做准备一样。青年理想的破灭,破败拆迁的童年街道,倒闭的书店,银河只是一块不起眼的丑陋灰斑,那个踢出完美射门的孩子永远也不会见证自己的三十岁,理想主义者们最终都是在生活中死去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对婚姻的恐惧,责任和牵绊就像铁轨一样最终把吊儿郎当的矿车导向正道上去,矿车回想起自己还没有上铁轨之前的样子,以为那时的自己不是一辆矿车。

整本小说与富人有关的可能只有两篇,《百万富翁》和最后的《晚饭后的一次赛跑》。这种隐晦挺有逼格的,如果叫做“现在让我们赞美生活”就有点太愤世嫉俗了些。这世界里皎洁的东西要么死去要么熄灭,留下的各种隐晦像冬夜和梅雨,总是清冷而模糊,即使有光,也是用来藏污纳垢。

没有办法好好生活的人就是没办法好好生活的,生活的温度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辐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陪伴对他们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我不知道人有没有资格和勇气对世界说一声,我就是不爱生活,那又怎么样呢。

  《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读后感(四):当我觉得自己终于知道了什么的时候,我只是错得更离谱了

  前几天看了“GRANTA”主编对话欧宁的视频,觉得挺好,有几句话我总想找机会复述出来。GRANTA的主编是典型的英国绅士和嬉皮的完美结合。他说,拿话筒的时候总是不由得更礼貌,而礼貌的聊文学是不可能的。因为文学应该有冒犯我们的能力,而不应该是彬彬有礼的,它应该是非美即丑,非黑即白的,因为只有如此,文学才能真正涵盖人之存在的最大尺度。文学只有不断的疏远“主流”,才有可能继续发展。

  最近两口气读完了杨海崧这本独立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虽然没被“冒犯”,但能感觉到他疏远的姿态和独立的态度,在这本书里,并没有中国当代的那些“集体性”元素,而是各种尝试,为文字找继续行向前的路径。独立出版毕竟还是太小众的行为,杨海崧更是PK14摇滚乐队的主唱,这样的非主流作者写出的疏离的文章的读者会是谁呢?当然我不该杞人忧天,我只是很高兴能成为小部分读到这本书的人,遇到这本书,看到这种默默出版默默发行的方式,这种做做音乐写写小说的生活状态,出来这样好品质的作品,让我觉得对自己以后更广泛的阅读充满憧憬。

  杨海崧写的是平凡又有些敏感的人,但都不是完整的人,只是一个人的一部分,因为小说每一篇的篇幅都非常短,所以表现出的只能是无核心“我”的一群人的碎片。这些“我”们并没有容易辨识的特点和标签。而故事似乎是关于沟通障碍、误解、谜题、希望破灭、青春远逝和死亡及其所代表的断裂。

  我读第一篇短文时便流泪,那感觉就像之前读卡佛的短篇小说,因为莫名其妙的一种气氛而哭了一个早晨。文中环境的气氛弥漫出来,使得后面简单的问句有了掏心挖肝的力气,在他营造出来的“场”里,我跟那死掉亲友的男人一起倒下,问出明明知道不会有答案的提问,并在绝望中用一生慢慢死去。我的感受,是关于提问的无力,话即问出口便是渴望得到回应,而我听到的往往只是回音,是消减了而且无味了的问题本身。我甚至想到我酒后提问一个过去曾经很好的朋友,我问我提出的让你觉得最可不思议的要求是什么?我希望被刺激被掀翻,但她没有理睬我,而这不理睬岂不是所有问题的真正答案......

  我不知道牵扯音乐人的身份到这本小说集中是否合适,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在阅读的时候总是打断自己思路,用听音乐的感觉去读,放松触觉,而不是深究推算。我不知道好的音乐和好的文字有什么必然的共通之处,但对我来说,我通常在文学和音乐中寻找的就是一种能向我开启一扇门的感觉,或者能带我回去记忆中的某个地方,因为在同一时刻我的记忆并不能同时发生,不去翻腾它们就会消亡,我并不拥有我的人生,在一瞬间,我的人生就已经离我很远了。我需要能带我回去某个念头的文字和音乐来增强存在感。

  杨海崧特别善于用文字制造气氛,但他似乎并不特别在乎叙事的完整逻辑。在文中有些环节能看到叙事的缝隙,截断了顺畅阅读的河流,如,当她“把眼睛也盖住了”之后又“看见了他的动作”,在读到的瞬间,把人推醒。但这或许是一种设计,不合理性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种类型作者的作品里。说这些没意思,真正的评判只有在有太多的人都盲从的时候才有意义。小说不是人人都能写好,但指手画脚谁都不差。这本书,是用平淡的语言叙述着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些词句在当时氛围中,就是神来之笔。万万不能节选。

  这是篇会卖出去书的评论吗?我不知,但我在回声书店囤了两摞,其实就是这样,有的书让你看过觉得被过度倾诉,而失去衍发想象的欲望。杨海崧更像一个提起了一个话题的人,他想到了结果,却只说出一半,剩下的留给你去想说。

  下面是我读完小说后,特别想问杨海崧的两个问题:

  用音乐和文字创作,哪个感觉更暴露?(能从社会性完全回归到自我的感受)

  自己的创作,到什么程度会给自己惊喜?

  如果真被看到,先该道歉,冒昧得借题发挥,写了这么多乌七八糟的,见谅。最后希望你在PK14乐队创作音乐之余,抽空继续写小说,写点儿篇幅稍微长一点儿的。我很期待!

  《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读后感(五):【小说阅后】现在让我们赞美真诚的人

  现在让我们赞美真诚的人

  前几天愚公恰逢pk现场,顺手买了这本《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几个月之前就听说此书出版的消息,一早便动了一探究竟的念头,但是不仅近期生活懒惰无瑕购买,更重要的是pk14毕竟是比较钟爱的乐队,心中却不免来担心,万一读完之后发现写的潦潦草草狗屁不通,那岂不是一个小念想顿时一灰飞烟灭。要知道随着大量欺名盗世文化垃圾的横空出世以及个人生活兴趣的日益萎缩,能够留有一个期待阅读的愿望本身就已经成了奢侈的幻想。于是终于在今天这个燥眠的夜晚,小心翼翼的翻看起来。幸好,这本书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失望。

  全书一共二十六篇小说,大都是不知名的小人物,一些不咸不淡的情感纠葛,一些可有可无的生活琐事,南京北京两座城市,若干次的大雨,若干次死去的角色,以及反复担忧的世界毁灭。看似无章可循的二十来篇小说,其实要是按照内容分类,也还是可以依照内容和主题的偏重分成几个类别,一些强调的是个人化的生活记忆和青春往事,一些探讨的是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存在的意义,还有一些则隐晦的描绘了当下社会问题和矛盾。而所有这些,则都被作者用闲散的对话和生活情境巧妙的穿插了起来,既不缺乏思索和关注的严肃,也不缺乏生活的质感,有着比较高的可读性。而论及文字本身,既不是絮絮叨叨的文字游戏,也不是才华的瞬间爆发,而恰恰像南京这座城市一样,不快不慢的节奏,有些略带阴郁却又不失激情,在许多细节都会不经意的感受到作者用心的设置和控制,蕴含了作者的智慧,态度以及个人化的思考。

  首先说说那几篇充满了个人回忆的文章,大量充斥着带有特定气质的文字意象,生活了25年的故居,稍纵即逝的朋友,夜空中银河的黯然星光,青春期的足球射门,少年时多次观看的老电影,这些回忆伴随着作者的写作传达出非常浓烈的气息,不仅仅是对于作者,同时也是在感染着每一个阅读文字的人。在这些篇章中我个人最喜欢《高尔基和雨》,虽然并不是最出众的一篇,但是它却让我想到了自己从前生活了很久却已荡然无存的某条街道和往事。而至于全书中那些关于成长的记忆和世界的飞速变化,究竟带给了不同读者那些心灵上的触动和碰撞,恐怕也只有每个看过小说的读者冷暖自知了。

  情感生活也是这本小说集中的重头戏,基本上正是人物的情感生活构成支撑了文字的脉络。在不同的篇目中,有订婚也有离婚,有人恋爱,自然也有人分手。我个人最喜欢《森林森处》,虽然篇幅不长,聊聊几句情话,却成功的营造出了冬日午后的一个独特的时刻,这种时刻,在平日的阅读中不大容易见到。

  除却情感,在这些小说中另一个反复出现的内容,便是作者对于角色个人处境的描绘以及探讨。在杨的笔下,人们困惑尴尬敏感并且疯狂。无论是漠然的电台主持,抱怨不断的公司职员,还是保安,出租车司机,行色匆匆的艺术家,都被作者用气质独特的文字所勾勒出来,除却一个有些名气的艺术家,一个遥远的欧洲人,其余大都是一些平凡的角色,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可以是邻居,同事,街头的陌生人,同时也许就是我们自己。而在这些对平凡的小人物的描述背后,却体现出作者对于人存在的质问与怀疑,以及相当个人化的描述与思索。

  谈到个人化,却绝不是说这是一本被限制在作者个人思维空间里面的集子,相反,通过作者个人化的文字风格以及对零散个体的描绘,却让人强烈感受到很多篇目是在直接考问了当下社会的扭曲,矛盾以及社会问题。某篇主人公在女友家碰到了大舅子,相当私人化懒洋洋地交谈,却说到了走投无路的小商贩杀死了城管的人。而另一篇《去美国的签证》,整个故事只有一对恋人的生活琐事,但是背后却暗藏着20年前的国家事件。而给我留下相当印象的《中午是发生奇迹的时间》,更是用精准的文学性的寥寥几笔,赤裸裸的暴露出了当下世界的扭曲残酷和不可救药。尽管杨的小说在文字上并不激进和乖张,无法同歌声那样通过效果器和音箱在瞬间击穿人心,但是在冷静和从容的文字背后,却仍能强烈的感受到作者那关心世界,关心社会的热情和责任感。这种关注,并不是通过口号和呐喊,而是在看似不经意的文字下有力的显露出来,这一过程,足见文学性的构思以及写作功力。

  总的来说,作为一本短篇小说集,《现在让我们赞美富人》还是很有分量的,即便抛pk14的音乐以及诸多身份之外,在文学性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成就。诚然,作为一个十几年优秀的主唱,以及半个诗人,写作的第一本小说难免在一些地方还稍显粗糙,有一些不周全或是过于刻意,但是作者却在一点一滴能让人感受到写作的真诚。抛开文学本身,单在思考深度和写作的严肃态度上便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起点,更何况还有作者独特的观念以及情绪的渗透,小说本身在文学性和可读性上也一点不逊色于当下其他的任何作品。当然,或许是因为我在南京几年生活的经历,以及对乐队的喜爱使得这本小说在我看来更容易让人感同身受吧。对别人的影响只有看后才能知晓。不管怎样,我还是觉得,但是说这本作品中作者所流露出的对世界思索的真诚态度,就值得一读。要知道现在有良心和敢于直面世界的人并不多见。

  现在让我们赞美真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