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之酒读后感1000字

孤单之酒读后感1000字

2020-11-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孤独之酒 读后感 

  《孤独之酒》是一本由[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之酒》精选点评:

  ●“当一个人连孤独都不怕时,她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喜欢内米洛夫斯基的文字。 这孤独的酒也一滴一滴淌进我的心里。虽然童年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人性中有种共通的东西。

  ●初二

  ●重点在寂寞

  ●我还以为标记过了,写的一般般。

  ●为什么不拍成电影?这种情节简单画面感强的拍电影最好看了!

  ●已入

  ●苦涩又自由,但愿我从不会爱

  ●从这本书开始,喜欢上伊莱娜。 我不怕生活。。。

  ●一本小说而已

  《孤独之酒》读后感(一):关于独孤

  “她忽然觉得渴望完全的孤独宁静,凄苦的哀愁,用它们塞满她的灵魂,直到仇恨与忧愁满溢。

  他伤心地握紧拳头。她感到自己的软弱,渺小,容易受伤的心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和绝望”

  我仍生活在一个仿佛很久之前就湮没在历史中的时间里。可我却顺从而安静了下来,仿佛看到了不堪的农村不通电的日落时分,那种暗暗的绝望。可有一天,当时间把我带到了那个光明大厅门前时,我会那出这暗暗的人生。“入场券我买过了!”

  《孤独之酒》读后感(二):孤独需要预演

  内米洛夫斯基一直在写她自己,那个憎恶孤独的小女孩。

  “我谁也不爱,感谢上帝,我孤独而自由。”

  说到底,埃莱娜并不害怕孤独。相反,她不自觉地把孤独当作美酒,享受酒那充满致命吸引力的苦涩,享受孤独。

  埃莱娜的母亲,曾经年轻貌美,贪恋繁华的贝拉,却无法忍受没有和年轻英俊的男人恋爱的生活。

  贝拉渴望青春,恐惧衰老,其实是因为,她害怕孤独,甚至是恐惧孤独。

  衰老令她感到被青春和男人遗弃,她不能直面残酷岁月。

  其实我也不能。

  但转念想想,既然我们终将老去,何不提前预演,像埃莱娜那样,学会享受孤独?

  这样,也好过衰老忽至的那天,你我只有以猝不及防的狼狈、失落和怀恋去面对孤独吧。

  《孤独之酒》读后感(三):主题鲜明的一本书,但不是谁都读得懂

  埃莱娜在书中的最后终于逃离了这个家,这个让她一无所有的家,没有母爱,父爱极少,只有家庭教师一直陪伴着她,在那样的家庭里长大,总是容易让人变得忧郁和神经质。好在她终于逃离了,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气,不再有令人窒息的紧张关系和让无助的她撕心裂肺的痛楚。因为母亲的自私和纵欲,她的孤独从小时候就开始蔓延,家庭教师是她唯一的陪伴,呵护与爱。但她们没有多少情感的交流,埃莱娜的内心一直都是空虚的,她敏感,忧郁,早熟。她渴望逃离这个家。她渴望去追寻幸福快乐的生活。她本该拥有欢乐无忧的童年,本该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但她一无所有。上天总是人那些贫乏的人更贫瘠,而富有的人更丰富。她目睹着母亲为了满足自己强烈的虚荣心而疯狂地追求 爱情,参加舞会,用自己的美貌来征服男人得到满足,而至丈夫,至女儿于不顾,她目睹着母亲的自私,虚伪而厌恶母亲,也厌恶这个家,父亲的忙碌让他只能在家里匆匆停留,埃莱娜感受不到快乐,她的童年是灰色没有光亮的,不合年龄的敏感,抑郁让她无法融入同龄人。她只有与家庭教师陪伴,那个细心,温柔,像慈母一样对待她的老师。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家庭教师因为她的过错而被母亲辞退并在当天精神失常而意外死亡,埃莱娜绝望了,她从此对母亲只有恨,她恨母亲赶走了家庭教师,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于是她背上了报复母亲的担子,开始了她的计划。

  《孤独之酒》读后感(四):孤独的巧合

  用不到两天的时间看完了《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和《孤独之酒》,直到去豆瓣记录时,才猛然发觉这两本书都是以“孤独”为主题的。

  它们根本连书名都赤裸裸地透露着孤独,而我迟钝到看完了才发觉。发现的那一瞬间,它们就从独立的两本书,变得有关系起来。

  接着又猛地意识到,正在看的《不去会死》,也是一个人独自骑单车旅行的故事……好吧~

  这三本都是我放在枕头边上的书,我在很久以前就不经意地把那么多“孤独”堆放在一起,却不自知这无心的选择。

  这才恍然发现,自己原来已经陷入孤独那么深……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里,孤独击中我,震撼着我,如身体张开无数的小口,激烈地嘶喊,却寂寥无声且无人知晓,于是A写成《记忆之书》,在过去和现在鬼魅般穿行,审视孤独,定义孤独,他从未从孤独中脱身,却从彼此碰撞撕咬,学会慢慢和平相处,彼此扶持。“曾经如此,此后不再”。

  而《孤独之酒》,埃莱娜在最后对自己说:“这段时间的确特别困难,可这锤炼了我的勇气和骄傲,这是属于我的不可剥夺的财富。我孤独,但我的孤独苦涩而又令人陶醉。”

  真的,我能够体会得到。

  还有一个巧合,《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和《孤独之酒》中都提到了一个名字——卡桑德拉。这倒是我在看书的时候就发现了的。

  她是特洛伊的公主,被阿波罗诅咒,能够准确预言将来,却注定不被人们所相信。他们嘲笑她是疯子,是不祥的鸟儿发出刺耳的尖叫。但最后一切都证明“那只不祥的鸟儿的叫声都是真的”!

  奥斯特和伊莱娜都用卡桑德拉来形容孤独的心境,如此接近真理,却永远不被相信,发出的声音被世间无视,被抛弃在黑暗的角落,喃喃自语,明知道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却无法令别人相信。内心焦虑烦躁,无处宣泄,绝望如影随形。

  “没有人愿意听我说话。”

  “没有人愿意听我说话。”

  我不时也有这样的焦躁不安,厉害的时候愤怒得像一头困兽,到处挑衅,就像对那个将我挤出来的世界宣战。

  我已经很配合了不是吗?我装作对这些那些事有兴趣,加入讨论,附和,哈哈哈傻笑,做一个乖孩子,一点也不突兀。

  每当我不死心地想说些什么时,周围却又一次安静了,他们茫然地看着我,像看一个陌生人。我说着说着,环视四周漠然的脸,一点点绝望起来,像是又一次发现自己其实是个笨蛋。

  其实你们也都是陌生人,对我而言,你们也都是!

  “可你究竟想说什么呢?”不止一次,有人这样问我。

  对啊,我想说什么呢?想说什么呢?

  我发现我竟然再也开不了口了,我甚至都忘记了我在坚持什么。我只好摇摇头,用一种自嘲的口气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说也罢。

  比起“说”的欲望,其实我更喜欢一个人待着。

  有些事,注定是烂在自己心里,一开口,就会像热气围绕的雪花般融化了。

  孤独,就是隔开那热气的屏障吧。

  挺好的,只要你学会如何和它相处,而这并不比学会和这个世界相处难,不是吗?

  2010年12月20日

  《孤独之酒》读后感(五):孤独小Loli的故事。

  伊莱娜可以说是一位“复活”的作家,如果遗作《法兰西组曲》没有获得雷诺多奖,恐怕她的作品也就随着她的早逝而掩盖在几十年历史尘埃下了。

  《孤独之酒》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一方面说明了它本身和作者的生活贴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并等于一部自传,虚构的成分有多大,这倒是一个很无聊的话题了。故事主人公埃莱娜出生在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鲍里斯·卡罗尔在一家纺织厂当经理,母亲贝拉是没落贵族的女儿,但仍喜欢奢侈生活,不愿料理家务,不照顾孩子。终于有一天,卡罗尔丢了职位,只因老板担心掌握银箱的卡罗尔会为了维持贝拉的生活排场而辜负他的信任。后来,卡罗尔远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金矿找到一个经理职位,东山再起。在这期间,来自法国的家庭教师罗斯小姐成为了埃莱娜在世界上惟一喜欢的人,童年记忆里最深的怀念。

  几年后母女到圣彼得堡与卡罗尔团聚。心理上早熟而敏感的埃莱娜很快发现了母亲与表兄马克斯之间的不正常关系,她试图向罗斯小姐求证,但罗斯小姐根本不敢说什么,因为她担心埃莱娜因此会被贝拉送去寄宿学校,而自己也只能被迫离开。一天,埃莱娜在本子上写下了一段文字:“父亲记挂着在街上遇见的女子,而母亲刚刚与情人分别。他们不了解他们的孩子同,孩子们也不爱他们……书本上的话都是骗人的,世上没有道德,也不存在爱情。……每个家庭里有的只是名利、谎言以及相互间的不理解。到处都一样。在我们家也是,一样的。丈夫、妻子和……情人……”不巧被贝拉给撞见了,贝拉气极败坏,将气撒到罗斯小姐身上,咬定是她教会了孩子忘恩负义和撒谎,并以此为借口辞退罗斯小姐。几天后,在带埃莱娜出去散步时因为极度悲伤的情绪导致心脏衰竭而死。至此,埃莱娜童年的惟一一点光亮也就此黯淡。

  为了躲避战争,一家人到了芬兰。在那里,十六岁的埃莱娜与三十岁的有妇之夫弗雷德交往了一段时间,然后这段关系又随着局势变化消然终结,或许在彼此心中都没留下什么痕迹。但是,这段交往让埃莱娜认识到了自己,一个少女给人的诱惑,她打算把这个诱惑抛向马克斯,她觉得自己会成功,这样夺走情人的行为可以让母亲痛苦。本身马克斯和贝拉的爱情就是畸形的,再加上贝拉是那种一般男人难以忍受的女人,于是他们之间出现了裂痕,这个时候,埃莱娜成功地勾引了马克斯。最后马克斯与贝拉分手,要埃莱娜和他一起去英国的时候,她拒绝了:马克斯也是她报复的对象。其实,在她小时候发现马克斯与贝拉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就已经隐隐感觉到这个陌生人将会真正主宰她的生命,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印证了这一点。

  父亲这一方面,他的嗜赌酗酒将他的健康摧毁,祸不单行,先前的投资也纷纷宣告破产,财富迅速地蒸发。在父亲葬礼结束后埃莱娜离家出走,她觉得这些年艰难的生活锤炼了她的勇气和骄傲,她可以充满自信地走向前进的道路……

  从情节来看,《孤独之酒》没有太多精彩的地方,如果是当代的作者写的,恐怕已经是落了俗套——这类家庭伦理题材太多人写过了。这本书留着我最深印象的却是它的景物描写,在这本书里,俄国的河总是腐朽、冰冷、毫无生气的,这个国度在作者看来是令人憎恶的。这很符合我的想像,我的意识里这也是个冰冷而恐怖的国度,所以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有种很不正常的赞赏。

  这本书的主题,其实书名《孤独之酒》已经精辟地概括了,埃莱娜的孤独是肯定的,可是这种孤独在给她带来痛苦的同时,也让她变得坚强、骄傲、勇敢。“这是属于我的不可剥夺的财富。我孤独,但我的孤独苦涩而又令人陶醉。”孤独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埃莱娜显然属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