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读后感精选

《文心雕龙》读后感精选

2020-11-0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文心雕龙 读后感 

  《文心雕龙》是一本由刘勰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心雕龙》精选点评:

  ●全本全译,藏

  ● 书是好书,可是不知怎么就是集中不了注意力去读,草草看完,倒是摘了不少句子。

  ●在我心里比人间词话好一点。

  ●各部分之间注释重点有差异,分工较为明显了。译也有不够详尽之处。

  ●中华书局这版的《文心雕龙》,王志彬的导读或许还有些可读之处,但是注释是真不走心。

  ●一册神书。最喜欢的书之一。

  ●形容词堆叠之宗,每一句都似有通天之能万代之耽,当世现世都膜不来想都别想OTL《文心雕龙》我可以爱一万遍!太仙了整个看完完全不懂都要飞升了!鸿笔蟠采,如龙如虬。文字中的KRIS,心动中的“永劫”。

  ●刘勰对经典的推崇有其时代内涵,但矫枉往往过正,这种宗教情结让他的文艺理论始终难以突破宗经论道的故说,这当然与其“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的士大夫担当有关,若没有这层负累,或许能更为别出心裁,但历史意识的缺失恐怕也难以为中国文人所接受吧。精神的自由与枷锁实难权衡。

  ●要重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读后感(一):专业书籍

  可以说是一本讲述文章种类、修辞种类以及如何写好文章的专业书籍。

  书本身讲述的内容不怎么难懂,但是文字本身实在不容易读,且趣味性也不大。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不过,我想如果我在中学实在读到这本书,收益应该会远远大于今天才读吧,而且那时读来应该也更容易。

  所以说,读书要趁早啊。

  不过,只要读起,就还不晚。

  读的时候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刘勰写这样一本书?

  又是为了什么目的,让我们去读这样一本书?

  其实,读书很多时候是不需要目的的。只要你在读的时候觉得快乐就够了。

  不快乐?那么放下不读或者浮光掠影滴读呗

  《文心雕龙》读后感(二):还不够水平看哦

  听梁冬说《文心雕龙》是教别人怎样写文章的。

  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不怎么用心,因为我觉得它里面的内容与我相去甚远。

  这是一个崇尚诗词歌赋的国度。

  “诗书是国家的至宝,要反复体会才会感到它的美妙”。

  我也曾一度非常推崇,有一次我在彭博商业周刊看到一篇写得非常高深的文章。

  我觉得非常触动我的内心,于是,好像是有点仅为此篇文章,我现在仍一直购买彭博商业周刊,可以说,是这篇文章的功效。

  我在想,相比于西方推崇工商业,而我国却一直以文儒治国,可谓,文章写得好就流传千古,虽然在后来的文化对碰中败下阵来,经历了剧痛。

  但,毕竟,这种“写文章”的极致之感却也算是我国对世界艺术的一种推动,一大贡献吧。

  这本书,我还是需要一些基础才能细心阅读。

  《文心雕龙》读后感(三):初读《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对齐梁以前的文学和文学理论做了全面总结,形成了严密完整的文论体系。它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文论专著。在这以前有曹丕的文论专篇《典论.论文》;创作论专篇陆机《文赋》;诗话专著锺嶸的《诗品》。但这些都不成系统。

  “文心雕龙”并列:一是讲为文之用心;二是修饰,讲文辞及表现形式。其目的是更翔实、真切地表达内容,但文采的修饰也要恰到好处。可谓“文质并用”。

  《文心雕龙》全文由五十篇论文组成,共约37000字。从其基本内容和结构来看,分为四部分:

  一、“文之枢纽”是全书的总论,包括《原道》、《征圣》、《宗纬》、《辩骚》五篇,主要阐明白己所建立的文学批评体系的根本原则。《原道》篇提出写作最根本的是要表现“自然之道”,也就是说文学创作必须由事物的本质意义出发,不能以文害志,以文害物。刘勰这样强调“道”,也是为了反对六朝文学创作中过分雕琢而违反自然美的不良倾向。《征圣》和《宗经》二篇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概括了写文章要“衔华佩实”的基本原则。

  二、“论文叙笔”,分别叙述了三十多种体裁的文章,既有文学作品,又有非文学作品。刘勰对各种文体的论述,着眼于写作实际,翔实而有系统。

  三、“剖情析采”,是对总论中提出的“衔华佩实”的文学总体要求的具体论述。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思、艺术风格、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文学的继承与革新、文学创作中的具体的艺术技巧(如声律、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这—部分是《文心雕龙》对文学创作指导意义最大的一部分。

  四、文艺批评论。包括《才略》、《知音》、《程器》3篇、其中《知音》是专门论述文艺批评方法论的,指出批评的方法是要通过作品的文辞来考查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探求文章所用的体裁、文辞、结构等是否能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才略》和《程器》两篇,论述了作家的文才和品德,讨论创作主体(作家)与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主体批评。最后一篇《序志》是作者交代写作动机和目的的篇目.篇中还概括了全书内容和写作时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类似于“跋”。

  “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文心雕龙》读后感(四):文心雕龙

  该书构思特别,它梳理了从上古到南朝上千年的各类文章,对不同的文体以及写作手法都有总结,对各类著作和作者都有点评。

  第一部分,“文之枢纽”阐述了写作的原则,那就是要合乎经典的思想,具体来说就是五经。而且还要跟孔子这些圣人保持一致。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人们的思想需要有基础,就像在大海航行的船需要有方向一样。中华文明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没有选择思考天地原本的思想作为民族的思想、精神基础,而是选择了孔子的儒家礼教制度作为为人处世、社会的基石。在刘勰当时,以及之后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看来,中国的文人以及社会确实如此。本书提出的这个写作原则既是对当时情况的反映,也影响了后世,加固了这种信念;从消极方面来看,这个原则也成了桎梏,后世的文章没有超出五经立意的东西,甚至道德经虽然有解释天地的内容,但是其写作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劝说君王要无为而治。思想上有了桎梏,政治、社会就难有进步了。

  本书对于文采有特别的重视,将之比拟为自然界的美,这在世界上来看应该也是很特别的一种思想。在西方,圣经、古兰经、佛经、吠陀算是神圣的东西,不会用美来形容;诗歌朗读出来只算是有声韵的美;小说戏剧只是剧情、情感的动人。但是本书对于文章美的理解和阐述全方面的,不但有用词、修辞、音律,甚至还有字体的书写、全文的整体书写效果。这明显是跟作为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汉字是强相关的,这样它就比表音的字母语言多了一个通过字形表意的维度。这样使得汉语的文章更加感性、直观,因此文章的美更接近自然界的美。汉字这样的特性造成的缺陷也很明显,对概念的定义不够准确、稳定,容易让人随意附会,概念不清的话,分析就难以展开,新概念也难以普及。

  第二部分“论文叙笔”介绍了自古而来的各种文体,有很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当时的祭祀、政令颁布、用于各类礼仪的文章、史书、论文都有介绍。

  第三部分“剖情析采”论述各类写作技巧。对于各类技巧也有针对一些著作做的具体分析和点评。

  本书对文章的观点一方面认为它是一种天然的美,要求跟经书的思想保持一致的雅正之美,另一方面也认为光有美还不行,还需要有思想,但是这种思想是能够有益于治理国家、处理政务的世俗的思想,对文人的要求也是要能文能武。

  总的来说,本书是对当时文人写作指导思想以及历史上各类文体、行文技巧的概括总结,视野非常广阔、全面、长远。但是要是刘勰当时能够了解先于他八百年的古希腊思想,能够见识他们不同于礼教集权的社会制度,能够旁听基督或者释迦牟尼弟子们的辩论,那么对于想集各类文章、思想之大成的刘勰来说,又会产生怎样的新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