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0704的读后感年夜全

读库0704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1-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读库0704 读后感 

  《读库0704》是一本由张立宪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0704》精选点评:

  ●老照片

  ●裴艳玲那篇非常好看

  ●《读库0704》看万了,刘勃的写史一直是我喜欢看的,而诗歌之类的一向都是快进,因为我真的无法感知那句是好,那句是差。吹捧的个人他人传记让我怀疑历史的真相。还是老外写的东西实在,多简单句,少形容词。

  ●喜欢《遍走长城》、《裴艳玲原业归宗》。

  ●司考结束了,我也要开始读书了。

  ●休憩66th.文章大多平平无奇,开篇王军先生部分殊为紧要,有切肤之痛,可惜我帝都已积重难返,而且,相对能杀我的雾霾,交通堵塞已经不是致命之处了,呵呵,呵呵,沙尘暴来和雾霾搅基之时将会是何等光景呢

  ●你退到了一栋旧建筑,随之而来的是更旧,更无质感的建筑。

  ●城市学

  ●当城市为汽车而造,裴艳玲,野兽的叹息好看

  ●老照片是穿越时空的任意门

  《读库0704》读后感(一):摆事实不讲道理

  又是一本图书馆借来的

  赚到了

  《读库》摆事实不讲道理

  说“我”的少

  常只是叙事

  文化音乐艺术

  很少浮躁感

  毕竟这年头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

  太多太多

  单纯的喜欢这个系列

  《读库0704》读后感(二):好些了

  《遍走长城》挺好的。这个老外的文风我喜欢。翻译很得力。

  《校长们》有点充数,大概是从《民国那些人》里边节选的吧。既然题目是校长们,就应该讲他们如何长校,可是并非都如此,比如杨荫榆那篇。所以这些文章收在《民国那些人》里合适,放在《校长们》这个题目下就不应题了。这应该是编辑的责任了。

  总体来说不错,虽然没有让人惊艳的文章。

  《读库0704》读后感(三):随便聊聊

  上个礼拜,18号的样子,突然有急事要去青岛,明知道票卖完了还是不得已的直接向机场杀去,等办完了候补的排队手续,离等待结果的时间还有70分钟,干吗去呢?逛逛咯,还就没有买过正版书了,想必机场没有盗版的吧?

  在书店里面倘佯了半个小时,没有能看上眼的,除了这个,而30元不打折的价格让买惯了5元一本的我很是犹豫。

  最后?当然是买了!要不咱能写这个评论呢?

  其实,很久以前就知道老六一个人弄了一本书,起了个名字叫《读库》,很阳春白雪的,不容易呀。还是觉得他写的哪个碎片的水月值得怀念。

  很不幸,最后还是没有补上,第二天早上去的,这本书倒是陪着我去了又回,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去和回来都晚点,还都是一个小时,要知道整个路程也就一个小时呀。都是东航的航班,大家引以为戒呀。

  说正事吧,读了读库以后才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离原来的自己远去很久了,里面的故事看了让人怀疑跟童话一样,宋飞等(这是一个人的名字)的故事让我想起我是看着《连环画报》长大的,不知道这本杂志如今安在?

  是不是以后该考虑买些正版书了?像《读库》这样的?

  《读库0704》读后感(四):自觉续接文脉

  在机场无聊,翻看杂志,看到一本《读库》就买下来了。

  虽然之前周围所有的朋友都在看《读库》,

  但我性格里就是有一种这样的固执,

  总是耐心的等待一个东西和我自己的缘分。

  在飞机上,因为是小飞机,颠簸得我难受欲死,

  但是读得如饥似渴,几度流泪。

  回到北京,我就买了所有的《读库》。

  其实给《读库》写文章的人,包括编辑,

  我多多少少在北京都认识,有的甚至是很熟悉的朋友。

  比如杜丽,比如艾丽,比如霍不思。

  我们平日在一起,我并不知她们这一面。

  我们在一起是飞扬的,是轻快的,我们讲生活里的事,

  就像我见了不下十次的公路,

  我并不知道她生命中的民谣,是怎么一个意义。

  在读《读库》的时候,我有一个清晰的感觉:

  一度断裂了的文脉,那条自古延续的强大脉络,

  现在写字的这些人们,在自觉的续接起来,贯通起来。

  那些被遮蔽的,被埋没的,被扭曲的历史,真相,或者说一个人物,一种气质,

  他们自觉的小心翼翼的呈现,擦洗,润色,修复。

  有一种传承已久的东西,一种灵魂,一种文人的操守,

  在他们的笔下重现。

  这真的是了不起的。

  他们平时都写些什么样的文字维生?

  我并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这些字,才是一个写字的人,真正想写的东西。

  《读库0704》读后感(五):流水行云│事关《读库0704》

  引言

  “流水行云”原是我几年前出差时给爱人小牛所寄明信片的总称,不过是自嘲“流水账似的边走边说”,是汇报,也是自白。2008年7月整理访书翻书日志时,想着这题目挺适合的,便拿来一用。现在挑出有关《读库》的文字,按各辑出版时间重新排序(原来是随翻随写),写作时间附于其后。诚如网友所言,“现代信息繁多,不可能每个人擅长每件事,书籍不再是‘我宣扬你接受’的单方模式,网络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可能,大家共同进步便是!”我将有关《读库》的文字整理发布于此,便是意在与同好互动。今后若有新篇,将陆续增加。

  《读库0704》(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喜欢《遍走长城》、《读红三篇》、《野兽的叹息》三文。何伟的报道让我客观理性地认识长城,更让我期待主人公石彬伦的著作;十年砍柴新解“木石前盟”,颇能自圆其说,但依老六的读书经历,今后我若再看《红楼梦》,心里不免会联想到贾林两家的交易(十年砍柴的推断),终会是一件痛苦的事儿;刘勃从历史深处打捞民族主义极端事例,表达了对“改造民族性格”论调的忧虑,掩卷自思,实不愿看到那样的“强悍进取”、那样的“重新振奋起来”。

  还有一些值得一记。“那爱德于1911年摄下了位于岷江东岸的叠溪古城的一张全景图片,二十年后,叠溪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总面积达二十二万平方米的古城顿时陷入地下,被岷江淹没,城内原有军民三千多人,震后幸存者不超过四五人。那爱德拍下的这张照片成为研究川西北地震现象和阿坝州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史料”——在又一次川西北大地震之后再看《追寻那爱德》,更令人感叹;“离不开的天堂就是地狱”——许崧此言击中我心,让我联想多多。

  再说一些疑问。徐百柯《校长们》导言点明选介八所学校校长,计14位,而文中实际介绍16位,杨荫榆和司徒雷登未计在(导言)内,不知何故?曹芊译《平凡的人》片段,之前均言“中尉”(P157),到后面(P158)又称“上尉”,而显然指向同一人,应是笔误了。【0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