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半岛叫欧洲读后感100字

有个半岛叫欧洲读后感100字

2020-11-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有个半岛叫欧洲 读后感 

  《有个半岛叫欧洲》是一本由赵毅衡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 32开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3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个半岛叫欧洲》精选点评:

  ●虹影她家男人也很有才……

  ●可以当做小说阅读。我是纯为标题而论述。欧洲太大,大在复杂性,导致半岛尺寸定义比较小。如果欧洲十分简单,导致现代地理学的半岛尺寸定义扩大,那么相对现代欧亚大陆而言,欧洲的确是个半岛。所幸欧洲放在古代与中世纪的技术条件下,是个岛,即使到了现代还是有一定的半岛隔离性,没有扁平成大陆的一部分。

  ●真正的欧洲文化交流比较,语言也不错,我喜欢的类型,有点小文艺,有点小学术,有点小休闲,足够好了。

  ●6 有几篇不错 其他的就那样吧

  ●有点年代感了这书感觉,而且不接地气,文绉绉的~一般

  ●有那么1、2篇写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新作收藏 旧文合集

  ●不同文化下别有一番趣味

  ●大多数等于<握过元首的手的手>

  ●从一些琐碎而错落有致的孔隙窥探欧洲

  《有个半岛叫欧洲》读后感(一):读出点味道

  赵先生的而作品确实以前没有听说过,拿起这本书,只是想看看见闻也好啊,多一个角度看世界,总是好的。

  读到三分之一,和朋友讲这本书没什么意思,波澜不惊,没什么稀奇的。

  慢慢的,感觉到了赵先生的老辣和智慧,而且针对个别现象提出独到的见解,拥

  有海外华人学者的独立和批判,我想这是很有营养的。

  最后我还发现了赵先生其实是知名海外女作家虹影的先生,这是女人八卦的地方了,呵呵

  《有个半岛叫欧洲》读后感(二):某些文章值得一看

  赵毅衡的文学研究我完全不了解,这本书是我看他的第一本书。一般来说,一个文学或文化研究者些散文或专栏,都会争取深入浅出,文字短促有力,观点明显突出,运用“傻瓜”式写法。这点赵毅衡也采用了。书中文章是按几章区分越来越长,第四部分的都是较长的批评文章。写很多问题的时候赵毅衡用了中西比较,只是他的比较并不深入,这可能跟文字主要发表在报纸上有关。

  本书我主要是在晚上睡觉之前和坐地铁上班路上看的,因为文章大多较短,适合这个场合看。看的时候脑子也不需要大动。印象中只有一篇文章需要脑子反应一下,当然那篇我第一次也没怎么看明白。

  《有个半岛叫欧洲》读后感(三):虽然文不对题,倒也无碍读书的乐趣.

  赵先生书中大小文章一众,合得上书名的真的是一篇都找不到.这本<有个半岛叫欧洲>讲的既不是旅途见闻,更无关地理知识,有"欧洲"一词也大得过头,其实只是赵先生客居美英的诸多感悟而已.想到赵先生书中对出版界趋利忘义就多有不齿,想不到文集面世时也难过出版商的摆布,硬要扯个大旗,好化小众为大众,受众越多自然银两越多啦,以为叹.

  总算扯起的大旗之下,还是真知灼见为多,并无碍读书的乐趣.赵先生坦言限于约稿者的篇幅要求,笔下多要起轻便的内容.其实化做文字,还是不忘呵笑怒骂,一点也不是约稿者要求的出世"性灵"之作,篇幅一短,废话桥段都略去了,读起来更觉得好不客气,颇要唱一句"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了.

  时下立志与时俱进之诸君,有空可一读,稍稍清醒一下高速运动下的大脑,功用不错.

  《有个半岛叫欧洲》读后感(四):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思考

  赵毅衡是研究符号学的大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学经历、生活经历,在美国住了十年,欧洲二十年。这些经历让我猛然想起“怪人”辜鸿铭,此公精通多门语言,深谙西方文明,热衷于向西方输送中华文明,成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当时西方学界流传这么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赵先生不狂,不怪。用真实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东西方文化、东西方人的思维有多大的差别,这不仅与历史传统有关,也与现实环境有关,虽没点破,但引人思考,有时哈哈大笑笑国人可笑,仔细想想自己一直也是如此;有时笑西方人太傻,但是真是这么回事吗?我们的思维限制了我们的思考方式,我总是代表我们的立场喊话,我们总是以我们为圆心看人看物,换个角度,站的更高,不是看的更真实吗?

  《有个半岛叫欧洲》读后感(五):和《庄园与下午茶》的比较

  《庄园与下午茶》记录了英国社会生活的百态,作者是《三联生活周刊》驻英国的海外记者,这本书就是英国专题报道专栏的精选集,共有65篇文章。

  从名字来说,在庄园的乡居生活是英国人的梦想,而下午茶则是英国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可谓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标志。周刊主编称赞道:“她从八卦故事的津津乐道入手。。。在故事叙述中寄附其文化分析,所以好看又不轻薄”。这里所提到的八卦故事涉及面可不小,从王室、媒体、法律,到体育、时尚等等方面,要写这么多题材,作者可也不容易。不过英国的媒体发达,不光有BBC、FT这样的严肃媒体,还有像《太阳报》这样的小报众多,自然不缺话题和素材,我猜作者以一个外国人在英国,应该是参考了大量的媒体报道来写这些文章的。

  这自然引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英国记者选取新浪的社会新闻专栏里的内容也写一本关于中国社会生活百态的书,离真实的社会有多远呢?这要看作者对中国社会文化以及媒体的理解有多深了。以社会新闻故事为主,读起来不费劲,但跟我上个月刚读完的另一本类似题材的书,赵毅衡先生著《有个半岛叫欧洲》,在社会文化与历史渊源背景的介绍和分析方面就逊色不少。毕竟赵先生是常年旅居英国的学者,这方面的功力自然不同,“能出入事件与问题之中,贯穿当今与历史之间”。我个人更偏爱后者。

  2008年1月读书目录与短评(下)

  http://www.freeyu.com/blogview.asp?logID=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