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弘一的读后感年夜全

呀!弘一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1-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呀!弘一 读后感 

  《呀!弘一》是一本由林清玄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141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呀!弘一》精选点评:

  ●。。凑的。。

  ●呀!弘一

  ●这书有骗钱嫌疑

  ●让我初步了解了他

  ●惟一有价值的是附赠的大师的字

  ●2012年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5日捐赠

  ●大师就是大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附赠的东西不错,至于内容,似乎有点“浮”。

  ●以林清玄的文笔,本书作为对弘一法师初步了解的导读不错1

  《呀!弘一》读后感(一):Lotus

  如果将人比作花,这一生的旅程就是从含苞到盛放,最后凋零的过程。

  弘一应是这样一种人,他在盛放的时候,花瓣又渐渐的收拢回去,即使再好看的花,也有凋零的时候,比起世人不可避免的凋零,弘一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回归,这也是做人的境界了。

  《呀!弘一》读后感(二):原来不是传记啊

  一直以为,本书是林清玄为弘一法师写的传记。一看才知道,是林对弘一法师的一些评价,再加上弘一法师的一些文字。

  挺教人失望的!段与段之间都空行,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又很大,字也特别大。感觉有注水的嫌疑……

  9.2.2上写于外公家

  《呀!弘一》读后感(三):呀!林清玄

  都怪我刘姥姥式的读书品味,一见好看的书名就容易冲动,于是就买了这本《呀!弘一》。

  当然,一代高僧弘一大师的风范小可追慕不已,作者又是著名《读者》风格作家林清玄,想来即便没有独出机杼,也不至于佛头着粪。不过读完之后,还是出离愤怒了。

  140页的书号称12万字,分4编,但是属于林清玄的文字不会超过1万。如果算上自序和每编前面的一小篇文章,那么林清玄一共就写了5篇文章,其余的大量文字,就是作为附录的弘一大师的原文。林清玄的文章和附录的比例,最高估计也不超过1:5。

  最可笑的是,即便区区5篇林清玄原文里,除了自序他实在不好意思运用剪贴板,勉强写了薄薄一页纸外,其余每篇都充分运用剪贴板的强大功能,第一篇《灵性阶梯》,区区写了10面纸(注意,不是10页),里面5面引用了丰子恺的原话。第二篇《人中之鹤》,表现算好的,写了7面纸,只引用了7段弘一的诗作和弘一师友的评价文字。《华枝春满》一文,7面纸,引用8段诗文。至于最后一篇《演音小辑》,林清玄自己也心虚了,直接引用了诗、词、笔记各10则,算“让那些知道弘一的人回味作品的芬芳,也让那些不知道弘一的人品尝弘一的风采”。

  就算我心平气和在这仅存的几行林清玄的原文里寻找点值得读的文字,很遗憾,除了“呀!弘一”这个标题很耸人,没有一点值得回味的地方。

  一本如此潦草的书,就这样打发了读者,既不算“导读弘一”,也不算纪念弘一,更谈不上原创。居然好意思打着弘一大师的名号圈钱,是可忍孰不可忍!

  让我们提高警惕,千万记住林清玄——简介里说,这个可疑的作家出版过100多种著作,你可别碰上其中一种。也请记住海南出版社、记住责任编辑刘德军。

  对了,为了浪费的28元银子,顺便骂句:

  丫!林清玄

  《呀!弘一》读后感(四):呀!弘一

  “清癯如鹤,语音如银铃”是日本商人内山完造第一次见到弘一大师的印象。在我们看来,弘一真是人中之鹤,他仿佛穿着白衣,走过夕阳的田园,给我们一种非凡之美的印象。他不是为了同俗而生,他是为了拔高而生,他优雅地走过红尘,使我们看见那卓然的颜色,忍不住自内心发出一声赞叹——呀,弘一!

  有关弘一的书,这是我买的第三本。《呀,弘一》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时值弘一大师圆寂五十周年,林清玄念起弘一大师感怀而生。

  弘一大师,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他是中国绚丽至极而最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弘一大师三个年纪三份追求,三种身份,但是每一个都演绎得十分精彩。他的学生丰子恺曾经说过:老师由生活到艺术,再由艺术到宗教,每一次都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想起来有一部电影叫做《一轮明月》,正好就是弘一大师的传记片。这部电影在榕树下播映是最合适的不过的了。

  这部书从卷一灵性阶梯到卷二人中之鹤,卷三华枝春满、卷四演音小辑来从自己的角度对弘一大师的一生做了表述。还细心地在每一卷后面附上了《律学要略》《佛法十疑略释》《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净宗问辨》《人生之最后》等弘一大师的作品,给读者一个比较完整的弘一大师的印象。

  这部书实际上不是弘一大师的传记,而是林清玄从自己的灵性理解,随心随喜,写下的对弘一大师的理解。神奇的是文章和弘一大师一样有着那种淡然的文风,读起来还是很舒适的。

  回头想想,弘一大师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人们永怀着弘一大师,他的声名,他的文采,他的修行“,”甚至比他生前有更广更远的影响”。而我们生活中能像弘一大师这样,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不懈追求的人,又能有几个呢?大多都是在看到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小的成功就志足意满,自以为是。

  可见,伟人和凡人的距离,真的不是一点点。

  《呀!弘一》读后感(五):批评之事我不干:读《呀!弘一》

  批评人,应以慎重为宜。凡批评者,总依据一个标准,而此标准,为批评者之标准,而非被批评者之标准。或曰:有普世之标准乎?答曰:何其难也。十一至十二世纪,十字军东征,以天主教为正统。二十一世纪,本?拉登奉《古兰经》为圭臬。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朝,溯源李聃,推行老庄。当今之世,发达国家提倡资源保护,发展中国家强调资源开发。即使在一国之内,布什政府奉行自由主义经济,而奥巴马政府采取国家干预政策。试问,何为普世之标准?故,你批评我,我不服气,标准不一耳。

  至于批评书,则须愈加慎重,为何?著者编者,均不在场,愿解释而弗能,欲申辩而无门,可譬之于缺席审判,评书者即为法官,为公平故,不可不慎。

  近遇《呀!弘一》一书,作者为林青玄,而林青玄曾著菩提系列丛书,广受欢迎,因此选读。读毕,本上述原则,不宜批之,仅评如下。

  先分析内容的构成。此书概分两大类:作者林青玄对于弘一法师的赞扬文字,以及弘一法师的各类作品。作品的分布,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作为附文跟在林文章节的后面;第二,集中在一个章节内展示,即卷四【演音小辑】;第三,大师的书法及绘画作品,散见于全书各处。

  这样的构成,可以说灵活,也可以说凌乱。

  全书,除去最前面的作者自序和最后面的年表,共有四卷,其中卷四为大师文字作品专辑,即上述【演音小辑】,其余三卷,除去弘一附文,为林青玄文字。

  这三卷,第一卷为【灵性阶梯】,主要引用丰子恺的一篇题为《我与弘一法师》的演讲稿,来说明弘一法师物质追求——艺术追求——宗教追求的人生发展三阶梯。第二卷为【人中之鹤】,主要引用日本人内山完造的回忆来说明弘一法师高级洁品格及特立独行。第三卷为【华枝春满】,以大师诞生时有喜鹊口衔松枝飞入为线索,结合大师几首诗词作品,表达对弘一法师的敬仰之情。如果把本书的作者定为林青玄,那么,核心内容就是这些。

  细究林之三卷,其一,实为丰子恺之总结;其二,或可题之为“日人内山眼中之弘一”;其三,我不置可否。因此,可概括地说,林三卷,原创性不足。当然,如果你读此书,是为了获取资料,且在它处无法获得,那么,这三卷对你具有资料性意义。另外,林文之后的弘一附文,亦有资料性价值,虽然在别处也能轻易找到。

  再看排版。我的判断是版心较窄(即每一行文字的宽度较小),行间距较大(应是双倍行距),因此,字数较少。对此,有人会认为内容稀疏,也有人会认为阅读轻松。见仁见智,我不多言。

  《呀!弘一》,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回忆录?谈不上。毕竟作者没有与弘一法师同时代过,无法回忆。但书里又确实有丰子恺、内山完造等人对于大师的回忆。作品辑?书里确实收集了不少弘一法师的作品,包括书法、绘画、诗词、歌词、演讲稿、偈。但文章的主体还是林青玄的文字。弘一的作品,或作为附文跟在林文之后,或散落于全书各处。人物传记?书的最后,倒是有一个年表,从生至卒,逐年道来,但更为细致的、有血有肉的故事,或者传主的学术轨迹、心路历程,则是书中所没有的。当然,研究论文,就更谈不上了。

  因此,可以把此书比喻为“四不像”。在此,我要说明,四不像,并不是贬义。我曾经去过位于苏北地区的“中华麋鹿园”,感觉相当不错。麋鹿,俗称“四不像”,属世界级珍稀保护动物,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四不像”,其实并不是说它不像四种动物,而恰恰是说,它兼具四种动物的特征,即: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要找一本关于弘一法师的书,而且要求这本书有点像传记,又有点像回忆录,又想看看别人是怎样赞扬弘一法师的,还想初步了解一下大师的各类作品,那么,可以对着《呀!弘一》说:呀!找到了。

  对于林青玄,我也不愿批评。因为,引用丰子恺对于弘一法师的评价,这没有错;告诉我们在内山完造的眼里,弘一法师是怎样一个人,没有错;津津乐道于奇人诞生时之异像,也没有错。如果你一定要说,此书中的三卷林文,原创性不够,那我要为他辩护说:你怎么知道本书的编者要求他这样做了呢?另外,资料性不也是一种价值吗?

  读完全书,至少,我知道了这样一件事:

  弘一娶日本姨太,岳母前来探望。走时,天雨,岳母借伞,李叔同断不答应,并对岳母说:“当初你女儿嫁给我的时候,并没有说过将来有一个丈母娘要来借雨伞的。”

  同样,当你或借书、或买书、或偷书的时候,作者或编者也并没有说过,你将读到怎样一本书。

  这是一种无奈。如果有人认为“无奈”属于一个批评的字眼,那么,我换一种说法:这也是一个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