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皇帝》读后感锦集

《少年皇帝》读后感锦集

2020-11-23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少年天子 读后感 

  《少年天子》是一本由凌力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490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0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天子》精选点评:

  ●文笔很好,同春那条线还似懂非懂,对世事之无奈有了更深的感慨

  ●这一见钟情也太假了吧

  ●历史的长河,值得学习的太多

  ●记得当时年纪小,三观缺点真不少。

  ●倾国倾城的乌云珠

  ●好书,此书让我从此喜欢上了历史小说。从此之后,《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张居正》,《胡雪岩》···一发不可收拾。书中的顺治并非只会儿女情长的庸君。他将政治抱负与儿女情长寄托在一起,当两者都崩塌的时候,顺治人生也走到了尽头。说到底,他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只是内心不够强大。但这恰恰成就了下一代帝王奇才-康熙。

  ●同春的故事原来在少年康熙里继续。

  ●女人写的?

  ●从此爱上历史

  ●八十年代写的了,总觉得小说里透着一本正经的感觉

  《少年天子》读后感(一):简评少年天子

  纵观全文行文优游从容,自然有致,人物刻画跃然纸上,心理描写自然细腻,作者文笔功力和文史素养可窥一斑。

  小说生动再现了少年天子一生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雅见情韵。同时取材较丰富,以当时不同阶层的人物视角,包括了当时的满清贵族、汉臣文士、复明余党、梨园戏子等,从不同侧面描绘出清初社会百态:虽满汉殊异但交融之势愈强,虽复明余势搅扰不断,但人心思定,一统稳固之态难免,虽少年天子欲改革以明治之心昭然,但亦举步维艰。在各方角力之中力争张扬的少年,犹如困兽,终在这番挣扎中消磨殆尽了青春的精、气、神。“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这是对冥冥生命主宰的诘问,也是对”顺治“人生意义的自问,既是少年天子的既是慨叹又是顿悟。

  《少年天子》读后感(二):整体尚可

  读后感:少年天子。由于作者的个人偏好,本书有别于我看过的其他历史类小说,如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姚雪垠的李自成等。整本书没有任何战争场面,也很少有政治讨论和决策部分。更多的是利用周围人的行为,语言来体现主角的生活动态。福临的成长过程其实是充满了变动,恐惧甚至是屈辱。书中的福临是个有雄才大略又急迫要改变现状的少年,他的敏感,不安,痛苦,还有被迫退让,我个人感觉写的不是很深刻,特别是董鄂妃去世后,他忽然心如死灰,前面没有铺垫好。董鄂妃塑造的太完美,唯一的理由就是为爱而忍,但以董鄂妃的才华,完全没必要一忍再忍,特别是儿子死后,不敢哭不敢痛,不和丈夫交流,这种爱多了依附顺从,少了尊重和平等,反而没有福临对她的爱那么真实。还有书中主角是福临,太后和董鄂妃,但真正看到成长的只有同春,线索人物写的很完整,主角反而有点缺憾。整体值得看,一次足矣!

  《少年天子》读后感(三):皇帝的决心

  首先是把顺治帝写成了一个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他有执拗,有乖戾,也喜怒无常。小说自上而下描画了大清入关以来的第一位皇帝短暂的一生,他喜好汉家思想,一生追求共治天下,却有诸多掣肘。所谓高处不胜寒,便遗憾终生,可以说顺治的一生是喜剧,它奠定了清朝安稳的基调,他给了康熙帝一个可以遵从的范本,他于己也毕竟爱过了,那般炙烈,那般动容,一个活脱脱的少年天子奔波红尘欲海,和他想要追求的亭台远山。

  但是古人云欲速则不达,他忘了满清的遗风也忘了来日方长的训诫。固执的踏出第一步,向着雪山渐行渐远,临行之巅却倏忽天崩地裂,回头望去似连脚印也未曾留下。那么他就又是一个悲剧。

  人,似乎终究难逃命运,只怪少年落皇廷。

  可叹的还有庄太后一心的庇佑,她就像护守在黑夜中远行的灯,在前明阴魂不散,大清外强中干之际裂出了悠悠暗暗地方向。

  文章写法巧妙,集合情节与描画,既突出了本篇的独立性又结合了整套书籍的完整性,令人不禁留恋于明清宫中壮景,又唏嘘故事的曲折幽婉。可谓稀稠得当,褒贬双陈,足见功力!

  读罢真心觉得福临不枉一生,纵使他未曾了却的江南。

  《少年天子》读后感(四):少年的壮志,天子的凄惶

  很久之前读了《少年天子》这本书,总想写点东西来抒发一下对书中点点滴滴的所感、所悟,却迟迟没有动笔。老实说,我是被这位少年天子所打动了。感谢凌力老师用她细腻的笔法和磅礴的气势,以及女性对历史所特有的视角与感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福临,一个满怀壮志的少年,一个凄惶忧郁的天子。

  他,是大清帝国第三代皇帝,担负着家族征服华夏的夙愿,然而父辈留给他的是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尚未统一的天下;他,是孝庄皇太后唯一的儿子,从小耳濡目染母亲的睿智与精明;他,是大清文臣武将与黎民百姓的主心骨,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上天戏剧性的把这个角色给了这个孩子;他,曾与董鄂妃成就了一段凄美的爱情,贵为天子,虽拥有三宫六院,然而弱水三千,只取这一瓢,并曾为坚守这段感情而遁入空门;他,有诗情才华,与文臣纵情诗画,纵古论今,其才能令大臣折服……他,扮演者复杂的角色,正如他复杂的性格。作为清朝皇帝,他没有太祖太宗的骁勇善战,没有康熙的英明睿智,没有乾隆的超凡天赋,他,是一个复杂的人,自卑又自负,沉着有鲁莽,理智又无知……然而,我喜欢这个复杂的人。只因为,他更真实,他曾让我感动,一个活生生的少年,有自己的壮志,有自己爱憎分明的性格,无论何时,他都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

  6岁,他是一个孩子。父亲带着为统一天下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于是,小福临继位登基了,坐在象征最高权力的龙椅上,望着下面齐齐跪倒的大臣,小福临也只是用好奇的眼睛注视着这些“行为怪异”的人,大臣山呼万岁,他被呼声吓哭了。他还是个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权力、地位,他跟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童真和作为孩子的好奇。

  16岁,他已经是一位少年天子了。明亮的光芒闪烁不定的眸子,欣喜或发怒时,有火焰一样炽烈灼人的眼光,青春的步态被帝王的威仪压制得不能舒展,仿佛一道激流被束在狭窄迂折、布满巨石的河床中。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懂得了肩负的使命和万民的疾苦,言行中充满精明与雄心勃勃,“我要勉力做一个有为的君主,一个仁德之君,不亚于唐宗宋祖。”他是这样说的,接着,又渴求似的问“我能超过他们吗?所有的都算。”他是一个少年,一个充满雄心壮志,欲展翅高飞,超越一切的少年,像今天的我们,怀着一份自信与理想。

  20岁,他已经渐趋成熟却依然有着作为少年的冲动与鲁莽。当听到郑成功围困金陵的时候,他深深地感到了恐惧,于是一路狂奔,披头散发,跑到孝庄皇太后那里,惊惧地说:“母后,郑成功打过来了,他们汉人有几百万,我们打不过他们,我们快退出关外吧。”一碗茶水泼过来,沉着的孝庄当即痛骂了“不成器”的儿子,于是,一百八十度转变发生了,惊惧的表情顿时变成一种坚毅“母后,儿要御驾亲征,与他们决一死战!”自卑与自负的统一。每当读到这里,总是忍俊不禁,20岁的年龄,鲜明的性格,正是我们现在的写照,敢于开创一番事业,却又有所畏惧,渴望得到关爱与庇护。

  22岁,他是一名充满凄惶与忧郁天子。他,已经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帝王的无奈,他造福万民、实现满汉融合的壮志一次次的受挫,那些保守的满族大臣目光短浅,不能理解他远大的眼光,他们的心中只有一己之私,处处保留满人优等民族的优势,唯一理解他的人——董鄂妃,已经走了,同时也带走了她的全部思念和快乐,想当年的一次偶遇,他发现她不但有着倾国倾城、典雅华贵的仪态而且言行举止充满书卷气息而不是权势与利益,于是,他对她朝思暮想,他们最后走到了一起……当时,它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傲视的理想,而现在,只有他自己为那个遥不可及的理想苦苦挣扎。多少年来,他看清了争权夺利之中的一幕幕,满洲贵族不断压制汉臣,清明正直的汉臣在无奈中离去。甚至,自己的爱子四阿哥都成为了后宫争斗的牺牲品,当他得知四阿哥夭折的真相时,他只能惨痛的疾呼:“母后,你看,这不是天意,他们是故意害死四阿哥的!”他这时只有作为一个父亲不能保护自己孩子时所表现出的无奈,没有什么皇帝、权力、争斗。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亲人的失去把这个少年天子压制的失去了活力,他放佛明白了很多,成熟了很多……然而,他是短命的,在他24岁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理想,他仍没有放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弥留之际的福临在最后下达了遗诏,写下了他所有未完成的理想——造福万民的理想,最后,他带着他的遗憾和所有的爱恨离开了这个世界。多少年后,那个继承父亲遗志的少年最终完成了父亲的理想,议政王、三藩、汉臣、满汉融合、百姓、统一、安定……望着自己的丰功伟绩和开创的盛世局面,他深沉的眼中饱含热泪,颤抖的嘴唇翕动着,唤了一声“父皇”。

  顺治,一个我最喜爱的帝王,有人说,他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也有人说,他并非一个明君,然而,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一个令我感动着的人,一个怀揣着梦想并至死不渝的人,一个忠于爱情的人,一个任性妄为的的人……他其实是我们的写照,有自己张扬的个性,有凌云的壮志,有辛酸的苦楚,有自己的无奈……无论多么纷繁复杂,他,始终是真实的。处于少年的我们,也应为追随自己的梦想而奋发前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追逐,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