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字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字

2020-11-0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 读后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是一本由[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精选点评:

  ●也许是选错了版本,或者是翻译太菜,更可能是因为自己段位不够。怎么感觉?穷人?写的絮絮叨叨跟韩剧似的。?认命的姑娘?写得好!

  ●人类灵魂的拷问者

  ●《穷人》、《诚实的小偷》,巨大悲痛

  ●可怜人

  ●

  ●可以。

  ●发现我已经喜欢这个小说家了,长篇的兄弟写得很人生。短篇的小说写得更是让我欲罢不能。

  ●陀早期的小说真是美啊

  ●认命的姑娘,小英雄

  ●这个译本非常糟糕,错别字很多,译名也有几个地方出错,校对简直就是来打酱油的,译者能力不行,翻译非常生硬。书的话作为处女作的穷人开始和结束都写的非常不错,但是中间部分,作者可能也在疑惑如何给女主定角色,这一部分写的不是很好,书中波克罗夫死的时候他的老父亲抱着书奔跑的那一幕非常震撼。婚礼,百岁人瑞,农夫马列伊,判决写的较为一般,在基督身边过圣诞节的小男孩虽然篇幅短,但描述生动,总体来说还算不错。认命的女孩则描写了苦难的少女在幸福面前的狂喜,质疑,以及难以确信最后自杀。而全书最棒的无疑是小英雄,读完之后心绪几番起伏,难以言说的棒。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一):云泥

  天边那云, 自由, 晴也,阴也; 地上这土, 厚重, 也轻薄。 阴, 逢风扬起, 成了尘, 换片刻的欢喜; 遇雨惠泽, 成了泥, 得一晌的丰腴。 晴, 无风, 托土不到那云边去, 匍匐在地; 无雨, 没了天与地的丝系, 匍匐在地。

  云啊, 你别销踪迹; 这土, 比水还静,比草更低。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二):倔强的姑娘

  那年暑假后,我大四,她大三。一开学,我提了分手,理由是性格不合。恋情不足一年。她挽留再三,有不依不饶之势。

  我已无耐心:我就是不喜欢你这点才分手的,凭什么你的愿望就一定要得到满足?

  她不再联系我,我以为就此结束。

  突然一天,她舍友找到我,说她不见了,已经有几天了。

  我脑袋炸了,以她的倔犟,她能干出傻事来的。不敢告诉老师,只好问遍同学,但大家都不知她去了哪。我千方百计找到一个她的老乡,打听到她家的粗略位置。我决定去她家,我得知道她还好好的,而她很有可能已回家。大家都不知道我们分手,但我偷偷知道我有责任。

  我坐上公车,奔向火车站。

  靠着窗,看着众生相,烈日当头,人们的奔走,焦灼,争吵,车流往来不息,高空的蜘蛛人在擦玻璃……我被这生龙活虎的现实拉回来,地球和人类运行良好,自己如此渺小,个人的悲欢微不足道。我突然觉得,我需要冷静,我已超过24小时没合眼,被恐惧冲昏了头,不能想一出是一出。

  我给她舍友打电话,问她能不能帮我多找一些线索。舍友说:她的席子床单反遮着……

  我像抓到了救命稻草,豁然开朗,既然用席子反盖着床,说明她还会回来,她不会寻短!

  果断下车,回校,对自己的敏感胆怯小心眼鄙视得一塌糊涂。当夜睡得很美。

  果不其然,两天后,她回来了,主动找我,说她想开了。而我气不打一处来,你想开了,但你知道大家为你担惊受怕操多少心吗!

  她了解了这几天的情况后,陷入了自责,并确认自己确实是一个性格有问题的人。

  她说她明白了我为什么跟她分手。

  从此,我们再无联系。

  多年后,我读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认命的姑娘》,后背像被激了一盆冰水。往事飞快涌现,我又想到了她。

  我仔细检索着回忆。

  我只是通过一张席子的形状,便去赌!有多少“想通”的人,在自绝之前,把家都收拾好,钥匙钱财归置好。她也完全有这种可能!即便没这种可能,出校后仍会滋生各种古怪想法!她告诉我她想开了,我都没问她去了哪,是怎么想开的。分手已是对她的否定,回来后对她的指责又递进了一层否定,以致让她终于知道并确认自己是个有问题的人。

  我努力站上道义制高点,以赌的方式,险胜,并由内逼其自认,自认她自己的缺点和坏处。

  这实则是在摧毁一个人。

  于是,我经常想起她,想她现如今在哪,想她过得好吗。

  我期望余生温柔处事待人,因为我知道,我是一个卑劣的人,至少有着卑劣的成分。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三):比水还静,比草更低

  就自己的阅读趣味来说,一直比较喜欢理性风情的法国文学和悲悯厚重的俄苏文学。

  之前看了《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看到中途弃,至今尚未捡拾起,作者的其它作品还未看。

  此本中短篇小说选,9个长短不一的故事,除了《新年晚会与婚礼》和《小英雄》外,其它7篇基本都是写穷人,读来令人无比心酸又沉重。

  关于穷人,巴尔扎克忘记在哪里有这么几句话:

对穷人是不应该太苛刻的,我想造成贫穷总有一些隐蔽的原因,只有上帝才能判断。有的是致命的生理上的原因,也有与性格相伴的精神上的原因,这种性格来自我们所谴责的气质,而造成这种气质的,却往往是由于有些优点找不到出路,这是社会的不幸。

  《穷人》中的瓦莲卡和《认命的姑娘》中在姑姑家寄人篱下走投无路不得不16岁嫁人的“妻子”也都是有学问的,可想找一些家庭教师的工作而不得,甚至要求不要薪水只求管饭都不能如愿,最后两人都不得不委身于有些财力地位的男性,处于无尊严无自我的依附地位,继而婚后被男方当作私有财产和生育工具(一个丈夫是想取消侄子的继承权所以想拥有自己的合法继承人才娶妻),被限制自由限制经济(一个男方说要攒钱婚后不让买衣服不让去剧院,另一个还在婚礼准备阶段就说被抢劫了要破产了结完婚客都不请:“早晓得开支那么大,他就不干这种赔本买卖了。”),男方在经济上的霸道和私欲竟让人莫名想起刚大婚的“巨抠”郭天王。

  一切都是算计。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诚实的小偷》:走投无路无奈采取酗酒逃避,逃避却只能深陷泥潭带来更深重的绝望。

  《新年晚会与婚礼》:即使有钱家的女儿,也面临因为30万的陪嫁而在12岁的年龄就成为别人蓄意争夺志在必得的一块“肥肉”。

  《小英雄》:从小男孩的角度观察成人世界,清新温情,色彩明丽,难以想象竟是作者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在阴冷潮湿的监狱中写下的。人物性格刻画和分析描写得太好了,有些地方太入木三分连自己都看得脊背发冷流冷汗要脸红:每个人都对号入座觉得是在说自己!

  《在基督身边过圣诞节的小男孩》: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农夫马列伊》:“某个粗鲁的、像野兽般无知的俄国农奴,竟会充满如此深刻、如此开明的人情,竟会充满如此细腻的近乎女性般的温柔——这就是“俄国人民的高度修养”。在等级制度严苛暴虐肆虐的国度,逆来顺受的底层人民命运卑微如草芥如蝼蚁,“比水还静,比草更低”,但他们的善良和温情像金子般自然可贵,如水晶般纯净。

  《判决》:大自然有什么权利未经我的允许就把我生成一个有意识的人呢?

  最喜欢《小英雄》篇, 其它篇有些地方可能文化差异或者时代原因并不是很好理解,特别是《穷人》篇,书信体有点啰里啰唆,一直声称“我没有学问,没看过很多书”、“我表达能力不行”、“我现在正在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抄抄写写的小官吏到处借不来钱,绝望之际,偶然大人给了100卢布才不可靠地转变了际遇,而《认命的姑娘》中开钱庄放债的丈夫也是穷途末路忽然得了一笔意外的遗产才改变命运,这些都是不可靠的。

  《穷人》篇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信中夹杂的瓦莲卡的日记中所记载童年美好生活回忆以及少女与穷大学生家庭教师之间情愫及其死亡,过生日用仅有的一点钱买十一卷本《普希金全集》赠送对方部分很感人。

  虽很多地方无法完全理解,但读来特别通顺晓畅,有许多句子和思想又非常隽永,放在今天也一点不过时,这就是伟大作家之所以伟大,以及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之处。

  举例来说:

  1.《新年晚会与婚礼》:

邀请人是位著名的生意人,关系众多,交游广阔,老谋深算,由此可想而知,儿童舞会不过是借口,以便为人父母者能够欢聚一堂,仿佛自然而然,而又纯属偶然,无心地谈一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2. 《穷人》:

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你活着却不知道你身边有一本书,你的整个一生都在里面逐一写清楚了。你过去都没料到的事,现在一开始读这本书,你自己就会点点滴滴地全想起来,全找到了,全看明白了。最后,我之所以喜欢您的这本书还因为:有的著作,不管是什么著作,你读呀读呀,有时候哪怕绞尽脑汁——可是写得那么奥妙,似乎根本没法读懂似的。比如我吧,我很迟钝,生性迟钝,因此我读不了太重要的作品;可是读它——倒像是你自己写的,倒像,打个比方说吧,倒像这就是我自己的心,不管它是一颗怎样的心,把它拿出来,向人们里朝外地翻个过儿,再把它详详细细地描写出来——就这么回事!再说,这事看起来简单,我的上帝;可不是吗!真的,我也可以这样写嘛;为什么我就写不出来呢?要知道,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跟书中写的完全一样,而且我自己有时候也处在同样的境况中,......这写得很自然!跃然纸上!我自己就曾见过这样的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样的事,无论是您,也无论是我,都可能发生。

  描写乡村的秋天,美: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四):希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分钟的幸福,足以配得上所承受的一切苦难。

  陀思妥耶夫斯基,谈欧美文学能想得到这个名字,然后把这个名字完整地念完,最把名字中的每一个汉字都写对,基本上可以称得上三分之一个文化人了。纪德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不是托尔斯泰,与易卜生和尼采并列。他跟他们同样伟大,也许还是三人中最重要的一位。”

  我看的他的第一本书是《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其中的大反派公爵可恶得让人几乎想亲自处决他,可是书的结尾,公爵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自白:

  “听着,我的诗人,我要向你揭示一个人性的秘密,这个秘密您似乎还完全不了解。我相信,此刻您一定说我是罪人,甚至说我是淫棍、恶魔。可是我要对您说!只要有一天,要是有一天,人人都把自己的全部实情写出来,所写的不仅是他怕对别人说,而且无论如何也不会对别人说的东西,不仅是对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怕说,甚至对自己有时也不敢承认的东西,——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会臭气熏天,我们所有的人一定会窒息而死。顺便说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上流社会的规矩和礼貌那么不可或缺。他们具有深远的意义,——我说的不是道德意义,而只是说预防的意义,方便的意义,自然,说方便的意义更恰当,因为道德实质上就是一种方便,这就是说,道德完全是为了方便而发明的。”

  “有意义的是个人,是我本人。一切为我,整个世界为我而存在。听我说,我的朋友,我还相信在世上可以活得更好。这是最好的信念,因为没有这个信念,就是想勉强活着也不行,只好服毒自尽。据说有一个傻瓜就是这样了结了生命。他沉湎于空谈哲理,以致摧毁了一切的一切,甚至摧毁了人的一切正常、自然的义务的合理性,他终于一无所有,结果只剩下零,于是他宣布,人生最好的东西就是氢氰酸。您会说这是哈姆雷特,是可怕的绝望,总之,是一种我们连做梦也不会有的庄严情操。不过您是诗人,而我是凡夫俗子,所以我要说,必须以最简单、最务实的观念来看问题。”

  “譬如我,早就摆脱了一切束缚甚至义务。只有在尽义务能为我带来某种利益的时候,我才认为我有义务。您当然不会这样看问题,你受到束缚,您的爱好是病态的。您追求理想,追求美德。可是我的朋友,我也愿意承认您所说的都对,但是我能怎么办呢,既然我明明知道,人类一切的美德的基础乃是最深刻的利己主义。一件事越是合乎道德,其中利己成分就越多。爱自己,这是我所承认的唯一信条。生活就是商业交易,别把钱白花了,可是得到服务就要支付费用,这样您就履行了对别人全部义务,——这就是我的道德,如果您一定要谈道德的话。”

  “你们的一切新思想我都知道,不过这些思想从来不曾使我感到羞愧,没有必要。我不懂什么叫良心的谴责。只要对我有好处,我无所不为,我们这样的人多得不可胜数,我们也确实活得很好。世上的一切都在。整个世界都会沉没,可我们总是能浮在水面。顺便说一句:您只要看看,我们这样的人多么富有生命力。我们确实具有非凡的生命力。”

  那么的振振有词而又无法反驳,那也是一个人,过了一辈子遭人唾弃的人,难道那就不是人了么?这段自白让这个人活着,而且充满了活着的道理。全书至此,第一次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某种来自于语言和文学的分量,沉重而有力。但是我尚且没有感受到陀老在心理描写方面最精妙之处,我只是觉得这样表达的人物更清晰,可是阅读起来也略微有些拖沓,换言之,这不是很轻松就能进行阅读的作品。

  从来没有阅读过这样作品,紧接着我就看了他的代表作《罪与罚》,一个善良孱弱的穷苦大学生,却又阴郁黑暗,他杀了人,一整本书就是世界上最细致详尽的犯罪心理学。简直无法相信,怎么有人能够处理拉斯科纳夫的双重性格导致的种种矛盾思考,这个时候我才感受到陀老作品的最绝妙之处,他看似不经意意识流一般的心理描写,却能够打造出那么沉重深刻的故事。

  话唠老头对陀老的感情也不一般,他的作品有很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子。李欧梵曾说“伍迪·艾伦的影片《迷失决胜分》(Match Point)和《罪与罚》拉斯科纳夫杀人的场景如出一辙。这一段“经典”故事也是《迷失决胜分》的关键,影片中的这段情节直接引自小说中的这一章。伍迪·艾伦真的了不起,非但不掩饰他的“抄袭”行为,而且在片子开始不久就暴露用心,让男主角睡在床上看《罪与罚》!”

  当然陀老的描写比伍迪艾伦的话唠高出不是一个境界,他对人的心理的把控和梳理达到了诡异的高度,他可以写失去一切的流浪汉,写奸诈狡猾的商人,写少女,写孩子……全部以他们的视角叙述一个故事,非常逼真,我看过很多作家在作品里进行反串的,通过不同性别的主人翁进行叙述,只有陀思妥耶夫斯最为完善和逼真。

  这样的心理剖析和描写让我感到有些害怕,陀老是有何等的勇气,才能面对这么剧烈的情绪,它们暴烈的喷薄而出是不受控制的洪水猛兽,陀老却只是带着一套齐全的手术刀,有条不紊把这头巨兽一一肢解,用一种优美的姿态。

  后来看了很多他的中短篇,看一遍两遍根本看不完,翻来覆去地看,关上书页的一刻,大脑只有一片空白。《穷人》是书信体,一个年轻的姑娘和一个老头的信件往来,只有语言,只有对白,却把一切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陀思妥耶夫斯基尤其爱各种对话叙事、嵌套叙事,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后现代都要把他供奉起来了。

  他的作品很精妙优雅,就像芭蕾舞一样,分毫不差,轻盈得几乎飞起来,却力道十足,而这还仅仅是表达方式。陀老的哲学沉思更为包容,他喜欢探讨,通过探讨来表达一切,也通过探讨来获得一切,他不像是那些尖酸刻薄整天跟人吵架撕逼的哲学家,他只是看着痛苦,描写痛苦,感受并热爱痛苦——“这个世上每一个人的苦难都和我有关”。

  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白夜》。

  《白夜》里有很多东西,荒谬的,戏剧的,几乎让人忍俊不禁。两个陌生人短暂的四个夜晚的见面,又分别走上毫无交集的人生,瞬间的心与心的碰撞看起来像是永恒一样。他游离在质疑和矛盾之间,时而狂热时而忧虑。他甚至超越了时间,在《白夜》里的瞬间和永恒,真实和虚假,全部混合都在一起,反而似乎能够触摸到一丁点关于这个世界的本源和本质。

  “整整一分钟的幸福!即便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来说,难道这还少吗?”

  希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分钟的幸福,足以配得上所承受的一切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