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圈套》读后感100字

《富国圈套》读后感100字

2020-11-16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富国陷阱 读后感 

  《富国陷阱》是一本由张夏准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富国陷阱》精选点评:

  ●张老师是我剑桥硕士的导师。他的这本书是发展经济学的经典教科书,牛津同专业也在用。

  ●从历史的角度

  ●这本书更多从史实的方面考察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处的阶段采取的经济政策和当时的经济制度,作者认为当今发达国家所推荐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并非发达国家当年使用过的那些,也说明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水平是高于同经济水平下当时的发达国家的。书中史实居多,理论和推理有所不足,结构韩国风格非常明显。这本书至少告诉我们,盲目按照发达国家的建议去发展可能是行不通的,还是要选择适应本国的政策,也不应该追求制度的急于求成。但我看来,无论如何总是不应该固步自封的,当今中国不应该把落后的制度当做是不变的真理,改革仍要进行,我们需要更完善的制度应对国内外的挑战。

  ●预设了立场,导致可信度略有下降。须知经济行为可以有多种解释

  ●感觉是本不一样的书啊 事实是事实吧?

  ●当前当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那些制度,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其经济获得发展的原因。当今发达国家当初经济的发展、赶超他国的原因,在于采用贸易保护政策,而不是自由贸易政策。

  ●上来就给了我们已经知道的结论,富国变富的原因是保护主义、干预主义和国家主义下的政策和制度矫正”扭曲性增量平衡“,不是因为现在它运行良好规范的诸多制度等集合的这幅模样,这些都是变富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无论是标题、序言还是绪论该结果贯穿始终。李斯特的那句话真的很厚黑:“当任何人到达了成功的顶点之后,他往往会采取一种常见的聪明手段,就是把自己爬过的梯子踢走,目的是使他人无法沿着同一副梯子追赶他。”这个道理在组织理论中是“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定律。

  ●一本反新自由主义的书。

  ●说来说去就那么几个观点,单薄。

  ●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说句实在话,该书的可借鉴之处是比较丰富的论据,作者的观点比较单薄,也没有对观点进行恰当的论证。

  《富国陷阱》读后感(一):印证了我原有的印象。

  1.英国19世纪60年代,凭借优势地位(贸易壁垒获得的)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2.美国也是,法国也是,现在厉害的国家都是。

  3.所以中国现在所做的是对的。

  4.没成富国的时候贸易壁垒,成为富国以后踢开梯子。

  《富国陷阱》读后感(二):韓國有這樣的經濟學家,怪不得富強

  中國的整個經濟學界,完全是淪陷在撒克遜那裡了。完全是一群西洋的奴隸。

  他們是罪人。

  看看韓國的這個人,人家看問題看的多麼精准和深刻,中國的這些經濟學家就知道自私自利和敲骨吸髓,把百姓的血汗化作自己的脂膏。

  深入到歷史中,查看西洋,不要被西洋的東西蒙蔽了眼睛。

  《富国陷阱》读后感(三):“善政”真的是拆梯子吗

  替代性教规那一套,作者跟Reinert是好朋友(应该挺熟的) 从历史的角度(有点模仿,或者说致敬李斯特的写法)分析当今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演变,事实上它们的制度在相同经济水平下远远不如现在的发展中国家----这很make sense因为发明一项制度并不断修正并被接受是需要时间的,远远大于模仿过来的时间,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的与当今主流经济学相背的制度就一定毫无借鉴之处吗?作者深知100年前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很难有可比之处,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借鉴当时的不完善的制度,例如关税,扶植优质产业(违反比较优势原则);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些先进的制度,例如普选,版权专利等等,可能还负担不起,或者无法接受。总之作者的观点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实施各大组织的“善政”建议,不能强行加在人家身上hhhh

  所以善政是好是坏这还是要依靠是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云云。这点中国做得很好,不管好坏,摸着石头过河,确实有中国奇迹呀!

  《富国陷阱》读后感(四):过河拆桥

  这是发展经济学家对当今新自由主义的一次批判。书中提出一个问题:“新自由主义政策对穷国的经济起飞是适宜的吗?”作者回答的简单明快,富国在他们自身的起飞期所采用的经济政策恰恰是他们现在所反对的干预主义和保护主义,这种前后不一的行为完全可以称作过河拆桥(Kicking Away the Ladder)。

  粗略的来说,书中把经济发展政策分为两种:自由主义的与干预主义的。虽然富国在各种国际场合推行自由主义的政策,但作者通过历史研究发现:这些富国在起飞期几乎都在实行干预主义的经济政策。但作者此处的结论与他所批评的对象使用了一样的归纳法,如同他批判对方时所说的“这些关于英国和美国的历史经验的讨论是具有选择性的(P8)”,作者的研究也可能是选择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既没有证明干预主义导致了起飞期的经济发展,也没有证明自由主义阻碍了起飞期的经济发展。当然,这两个证明几乎不可能完成。他只是罗列了富国曾经在他们自身的起飞期时使用过干预主义政策。他也只能得出很保守的结论:“很多现在认为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制度,其实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它们经济发展的原因”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说法隐含了对普世价值的不赞同,为强权高压做理论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