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谎话读后感精选

致命的谎话读后感精选

2020-11-14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致命的谎言 读后感 

  《致命的谎言》是一本由保罗·克鲁格曼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命的谎言》精选点评:

  ●大多是96、97的旧文,满眼是克鲁格曼的主观政治意识,明显在亲民主党,贬共和党。虽有争议,并不影响它的价值。诺贝尔奖得主的思维方式和他所阐释的观点,都让人深受启发。

  ●虽说是面向非专业人士,还是比较难懂

  ●虽然是写给公众看的文章,不过我还是因为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匮乏没有读懂

  ●文字不错

  ●偶像克鲁格曼

  ●又是一本完全不记得读过的。。。

  ●看到大师戏说经济学家,感觉很爽啊,不知道这算不算变态呢???哇哈哈!

  ●作者发在专栏的文章选集,里面最好玩的是列了个美联储的最简模型,介绍货币发行太少,太多都对经济有害。还介绍美国政治有降税主张的害处。

  ●经济学。

  ●看到是诺贝尔的获得者就想看一下,很多文章都写的很有趣,我虽然对美国的政局不是很了解,但也觉得作者有些偏左,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书中的语气可能没那么讨人喜欢所以导致评分比较低的原因吧。

  《致命的谎言》读后感(一):维也纳学派

  维也纳学派的观点, 看起来永远是很有道理。

  但它的理论就像孔子的思想一样,是不受政府欢迎的思想。

  如果什么都不要政府做,怎么突出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选举制度环境下, 无为而治永远只能是传说。

  维也纳学派的理论也许只有独立的投资者才会采用。

  凯恩斯永远是政府的最爱。

  《致命的谎言》读后感(二):有趣张扬的经济学家

  感觉克鲁格曼和其他经济学家不同,读其他著作感觉作者都很谦逊,但是克鲁格曼让我感觉到他的傲慢张扬,但是不得不说有些观点还是有独到之处,特别是他的“经济模型”。让人觉得经济不一定要搞的很复杂也许可以很简单。 这本书大部分文章诞生于20世界90年代,有几个观点我并不太赞同,像日本的问题克鲁格曼给出的意见实际就是qe,但是我们可以看到qe对日本经济复苏毫无起色。这并不正是宽松货币的极限吗?而作者批判的的供给学派,但是无论是里根,还是克林顿执政的时期不正是供给学派么,虽然克林顿时期没里根那么明显。 而对城市拥堵的方案让我想到了古老的计划经济。 不过读完他的作品不是能让你觉得经济学更加有趣了不是吗?

  《致命的谎言》读后感(三):2012.5.27 读书笔记1--致命的谎言【保罗 克鲁格曼】

  以后坚持每星期至少要看一本书,留下一篇笔记。让自己在凡尘中,依旧能享受思考的愉悦。

  这本书其实给我的感觉还行,但印象不是特别深刻。我想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这本书的翻译做的不是很好,有些时候挺影响我读书的心情。第二:自己不是学经济的,因此有些通胀货币理论不是很能理解。

  不过书里面还是有两点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以后若是深入学习经济学,应该很有启发。

  首先,克鲁格曼对于简单假象模型对于现实经济学现象的解释作用让我觉得很受益。里面用保姆代金券的这个假设现象解释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什么是通货紧缩,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以及如何解决由通货紧缩所带来的生产力使用不足。我觉得以后学习经济学应该多使用类似的假设模型。

  其次,这本书最后一篇文章写的很有想法。作者预想自己身处2096年,然后对过往进行了一个回顾。由此他总结出了五条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中,对于大城市的复苏,高等教育的贬值以及名望经济的到来给了我一些思考的材料。特别是名望经济,现实世界中已经处处充满了它的影子。

  【延伸思考】

  1. 国际贸易货币理论,金融经济相关理论的书籍要去看看。

  2. 说一下第一次读书笔记的体会,其实翻开书,发现自己很多东西都已经忘记了。以后读的时候希望能够即时做好读书笔记,然后多摘录一些引起自己共鸣的内容和思考。这样才能从书中获得更多的愉悦。

  《致命的谎言》读后感(四):警惕全球胡话

  对中国读来来说,保罗·克鲁格曼的这本专栏文集姗姗来迟。

  这本书在美国出版于1998年,书中的文章写于1995年秋到1997年夏之间,一半以上的文章发表于网络杂志《滚石》(Slate)上,其余多数文章发表于《纽约时报》、《外交事务》等传统媒体,还有一些未曾公开发表。这些评论文章没有固定主题,所涉主题甚广,包括就业、税收、全球化、经济增长和投机等话题,克鲁格曼认为,在这些问题上正统的保守派和自由派都犯了错误,因为他们将经济学知识和意识形态搅和在一起,会自觉不自觉地无视现实,盲目地推出一些能听起来非常美妙但实际效果可能会非常糟糕的经济政策。

  当时的美国保守派往往以供给学派为教条,强调税收是万恶之源,主张减税,这种主张成为共和党的意识形态。克鲁格曼对此予以巧妙地回击。他在《凋谢的无花果叶:为什么保守主义革命总会失败》中,先引用了共和党人鲍勃·杜尔在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之后说的一段话:“从一月到五月,你拼命工作换来的血汗钱只能用来纳税,好让执政党去实现他们制定的优先政策……在社会的某些角落,老祖母无法给孙女打电话,小孩子上学没课本,很多家庭买不起第一套住房……这一切的原因是缺钱?为什么缺钱呢?因为克林顿政府供养着一批只会花钱的天才,不是资助某种理论或者某项计划,就是增设一个机构”。这听起来非常打动人心,克林顿主政的美国联邦政府太可恶了,收取高额的税收,却把公众的血汗钱浪费在与国计民生的项目上。但事实是怎样呢?克鲁克曼只是调用了权威的《美国统计摘要》,就让我们很快熟悉了1994年美国税收的主要去向:社会安全21.6%,国防支出18.9,贷款利息13.7,医疗保险9.7%,医疗救助5.8%,联邦职员退休金4.2,退伍军人津贴2.6%,运输2.6%,事业保险2.0%,国家司法体系1.1%。人们不难发现,政府支出的82.2%几乎都是公众喜欢的。可见,保守派对克林顿政府的供给显然没有依据,只不过在为自己的意识形态玩弄修辞上的辩护。

  克鲁格曼指出,他并非想告诉鲍勃·杜尔某些杜尔不知道的事情,他只是提醒读者杜尔和他的同伙们想让读者忽略的那些事情。克鲁格曼不仅对美国的保守派毫不客气,对美国的自由派他同样不会手下留情。

  美国的自由派通常对全球化深恶痛绝,认为它应对所有的罪恶负责,贸易、资本和技术的全球流动只是肥了那些资本家,广大的第三世界劳工却是受害者。克鲁格曼在《高赞廉价劳动力:低工资、坏工作总比没有任何工作好》一文中认为,这种看法颠倒了黑白,事实恰恰相反,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跨国资本家,而是第三世界的劳工。遍及全球的贫困,并非跨国公司榨取利润的结果,而是历史上西方国家殖民的产物。但就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来说,第三世界的出口工业虽然只为工人们提供了极低的工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但相比他们以往的极端贫困相比,已经大为改善。他以印尼为例,如果以一个般人吃到的食物作为衡量标准,那么该国进步很明显:1970年,每人每天摄取的热量不足2100千卡,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2800千卡。尽管该国目前仍然有1/3的儿童营养不良,但1975年这个比例甚至超过50%。这种进步并非源自西方的慈善捐助,也并非因为印尼政府变得廉洁仁慈,而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的结果。

  因此,克鲁格曼对保守派和自由派提出忠告,当你的愿望和数亿人密切相关时,不要被自己的政治立场所蒙蔽,尤其需要全面而周到地考虑清楚,然后再行动,这不仅是形成思考习惯的一个要求,也是一种道德上的义务,简而言之,就是不要说“全球胡话”——克莱尔·卢斯发明的一个词语,意指与地缘政治有关的空谈和大话。

  此外,在《地球的资产负债表:经济学家的“绿色”贡献》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经济学家通常会比其他具有相同收入和背景的人群更倾向于保护环境。他借用了威廉·鲍莫尔和艾伦·布林德这两位经济学家的一段话来说明原因:“当一家工厂污染了河流,那么它在燃烧煤炭的同时,也使用了一些社会资源。然而如果这家工厂只为煤炭的成本付费,却不对净水资源的使用付费,我们就可以预期:工厂的管理者只会在乎煤炭的有效利用,而不会在乎水资源的浪费。”

  这对话对中国读者更具警示作用,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从经济学内部理解为什么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因为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成本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其社会成本,因此我们一旦遇到环境问题,不能期待自由市场能够发出各种正确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