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似故交》读后感精选

《书卷似故交》读后感精选

2020-11-06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书卷似故人 读后感 

  《书卷似故人》是一本由吴振华 编著著作,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卷似故人》读后感(一):文人心绪·序跋

  序跋是书的名片,又像书的旁白。它说的是书内之事,又

  叙说许多书外的世态。从出书的缘由、付梓的艰辛、写书的心

  得苦闷与煎熬,到书中的得意之笔、精华所在、缺陷与不足之难

  免,无不透出一种强烈的情绪。或惶恐或狂狷,或自信或平淡,或

  急切的真诚或世俗的吹嘘。

  表现的是文人的兴会,名士的随意和智者的顿悟,他是偶然闪过,旁逸斜出和顺手拈来的,笔调活泼 。窥察作者的心境, 对人生易逝的喟叹,对感世伤时的慷慨,官场应酬的醒悟,生命历程的抚触。

  《书卷似故人》读后感(二):真率活泼 舒卷自如

  序跋文史我国散文宝库中一个富有特色的品种,隶属于谈艺论学的散文。序跋放在正文的前后,简明扼要地叙述著书立说的前后及撰拟宗旨、内容概要,集词成句犹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欣赏一本书的序跋,彷佛推开一扇门窗,向内窥望。从出书的缘由、付梓的艰辛、写书的心得苦闷与煎熬,到书中的得意之笔精华所在、缺陷与不足之难免,从未谋面的朋友到自己的双亲妻儿各色人等的诚恳谢意,无不透出一种强烈的情绪。或惶恐或狂狷,或自信或平淡,或急切的真诚或世俗的吹嘘。有了序跋,书便富有立体感,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和你讲话,讲他的历史他的事业他的人生。

  序主要是条叙事理,主要是对正文的创作背景或内容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题跋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散文文体。古代文人在阅读书籍或欣赏字画时,如有心得体会,或要进行说明议论,可以题于书籍卷帙之后,此类文章即是题跋。题跋附于文后,具有引申文义的功能。题跋始于唐宋时期。题跋有学术性题跋和文学性题跋。文学性题跋在苏轼、黄庭坚那里得到长足发展。他们大大拓展了题跋的表现题材,不惟古人的金石碑铭可以做题跋,就是朋友创作的诗歌、书画,也可以应其所请,题写跋文。或发议论、或抒怀抱,富于才情理趣,行文自然畅达,真率活泼,舒卷自如。

  《书卷似故人》读后感(三):序跋中的哭泣与心智

  序跋中的哭泣与心智

  汪先腾

  我读书时喜欢先读作者自己写的序和跋,因为它隐藏着写作人的动机。不曾想中州古籍出版社的《书卷似故人》将古来写作人序跋搜罗了一遍,择其善而编,读来尽知古人之心。尤令自己吃惊的是,竟无意中发现有多位写作人在序跋中哭泣。

  先从刘鹗的《老残游记》一序说起,其文有云: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每读此序,心有同鸣,但又对这刘鹗生出许多好奇来。一般人可能都知他为晚清谴责小说之大师,殊不知他一生的命运都与河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小的时候,刘鹗就随在河南做官的父亲游历于北方,并深得算学、医药、治河之道。后又投效于河道总督吴大澂门下,在1888年的治河工程中发挥了不小作用。

  就是这么一个人,很难想象他后来的人生轨迹竟是一个买办。我读近代经济史时知其在光绪改革后成为英国福公司的买办,并与朝廷中的改革派暗相往来,包办了该公司在山西与河南的投资。山西的煤矿后来被地方政府赎回,但河南的煤矿却因英国使用政治外交,一直生产到抗日战争时期。刘鹗也因此落下汉奸的骂名,尤其受到河南士绅的憎恨。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暗为自己辩护,说当一艘大船在海上失去方向时,老残乘小船送去一个向盘(略有删节):

  哪知那下等水手里面,忽然起了咆哮,说道:“船主!千万不可为这人所惑!他们用的是外国向盘,一定是洋鬼子差遣来的汉歼!请船主赶紧将这三人绑去杀了”就是那演说的英雄豪杰,也在那里喊道:“这是卖船的汉奸!快杀,快杀!”

  三人垂泪,赶忙回了小船……顷刻之间,将那渔船打得粉碎,看着沉下海中去了。

  这老残流泪了。这是刘鹗自己的眼泪,大厦将倾,他的悲愤无以渲泄。然就其心智而言,他的哭泣却非内心孱弱的表现。姚中秋在《现代中的立国之道:以张君劢为中心》中提到“绅士心智”一词,称儒家士人在思考社会与国家治理问题时,常常有一种伦理自觉。刘鹗乃太谷学派弟子,或可为儒家之注解。

  古代士人的哭泣,虽有不少是感伤自身之挫折,哀悼亲友之亡世,但对家国之破败,亦多有悲歌之作。南阳人庾信有《哀江南赋》及序,皆为苍劲沉郁、立意辽阔的悲歌: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其序叙及梁朝由盛而衰而自己不得不忍受漂泊异乡之苦。事实上作者早年行文多轻艳,历经世故后心智方更成熟,其赋才有诗史般的气魄,故杜甫有“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评语。

  中国士人多有追求闲适的倾向,陶渊明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俨然可为代表。《书卷似故人》中收录有华淑为《闲情小品》所题之序:夫闲,清福也,上帝之所吝惜,而世俗之所避也。

  闲,是一种文人心态,而非士人心态。有“诗歌之子”之称的海子是这么说的:

  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苍白孱弱,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陶醉于自己的趣味中。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这是最令我难以忍受的。

  海子将归隐山水的陶渊明和梭罗进行了对比:“陶重趣味,梭罗却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本身表示极大的珍惜和关注。”此诚为犀利之言。

  回过头来再看那些在序跋中哭泣的写作人,他们不是闲适派,也不是梭罗式的智者,而更多地是像杜甫那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儒家士人的眼泪。

  《书卷似故人》读后感(四):代古人言,亦借古人言

  代古人言,亦借古人言

  ——读《书卷似故人·序跋小品赏读》

  邵行红

  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出版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在琳琅满目的书山林海中,要得到一本可读性与学术性兼美的书还是比较困难的。那些皇皇巨著往往艰深难读,望而生畏;而一些通俗读物则粗制滥造,又令人生厌。今日偶读吴振华先生编撰的《书卷似故人·序跋小品赏读》,却如沐春风,令人爱不释手。此书既代古人言,还原出古人的精神面貌,也借古人言发掘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序跋,是中国古代的实用文体,一直倍受文人的重视,一般用来叙述文集的成书过程、评价作者创作的成就,或者对艺术品作出有独到发现的鉴赏甄别。它虽然体制小巧,但是蕴含的思想情趣却很丰富,正如著者所说“序跋常常是一部书的主旨与精神的体现,或者是对一幅字画艺术品的精到评价”,如卫宏的《毛诗序》、刘勰的《<文心雕龙>序》等等,它们一般介绍作者的所感所思,对读者阅读和观赏具有引导作用;同时,序跋也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小品文,从最早的《毛诗序》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序》,序跋所包含的内容从最原始的文学见解、创作心态、文学纲领,到后来融入作家的身世变迁、情感际遇及朝代时世的兴衰,表现范围不断扩大,作品的思想性越来越得深刻,一篇篇序跋呈现的就是文学创作情境的生动画卷。不仅如此,序跋在发展过程中,形式也不断变化,既有构思精巧、婉转曲达的长篇巨制,也有几十个字的“袖珍”短评,而这些短小精悍的题跋小品,往往生动活泼,隽永有味,一语破的。如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后》、黄庭坚《跋米元章书》等,均短短几句,却见解精湛,给人以无限思考空间。透过历史看本质,这些变化正反映出序跋文体的一种发展演进的轨迹。

  近些年来,吴先生将部分精力放在了对序跋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果,这本著作也是他呕心沥血之作,曾以讲座的形式为研究生讲授过若干篇,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该书突破了“闲雅”的范围,而是将目光投射到中国文化的深处,努力建构序跋小品的精神价值和文学史价值,可以说是一部有一定深度的序跋文学小史。贯穿在书中的是文学发展的观念和强烈的文学史意识。我认为本书的亮点很多,下面仅列举数项。

  首先,选目精当,既涵盖面广,又突出重点。该书选取历代序跋,既注目名家名篇,也不放弃小家片玉。所跨时代之广、取材范围之宽值得肯定。从魏晋时的单篇赋序、诗集序,到晚清乃至近代的随笔小品,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各代序跋选辑罗列,而是经过认真筛选,以体现一代文风,从中能反映出序跋的发展大致状况。其中,《毛诗序》虽然作者颇有争议,但作为最早的诗序,“且思想与意义兼美”,提出了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故取之于首;而王国维是中国古典诗学的终结者,故将他的《宋元戏曲考序》殿后,一条诗学演进的线索清晰可见。在全面选取历代序跋的同时,又突出重点。虽然序跋是出现年代较早的文体,但其发展进程则相对诗歌和其它散文来说比较缓慢,直到宋代才将序跋推向一个小高潮,而真正的繁荣期却在明清时期,此书对序跋文章的选取就突出了这一重点,全书选取序跋共125篇,其中有27篇宋代作品,67篇明清时代作品,分别占总体数量的21%和54%,可见选者的独具慧眼。在重点朝代著者关注重点作家,其中录文前三位是苏轼(7篇)、黄庭坚(6篇)、徐渭(5篇),皆为序跋成就突出的名家。

  其次,注释简明精当。对序跋的注释一般遵从“读者懂的简注,读者不懂的详注,别人没注的新注,别人注错的重注”的原则,对序跋进行简明精当的注释,使得一些较为难懂的古文因为注释得当而变得通俗易懂,能够达到读者闲雅阅览的要求。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就是一篇用典较多、内容较难理解的序文,经过该书的一番注释之后,便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再次,对序跋的解读准确细致。对编选者来说,解读序跋不仅可以反映自己的知识储备及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往往还可以体现出自身的思想性情与爱好所在。如对韩愈《荆潭唱和诗集序》与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的解读,就注意两者诗歌理论的渊源,更注意二者之间的细微区别,还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韩愈的“不平则鸣”与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联系起来,构成前后相继却不断推进的理论体系;又如对徐渭《题自书杜拾遗诗后》主要抓住杜甫与徐渭之间的精神境界的共鸣,揭示杜诗对徐渭的深刻影响;而对王拯《嬃砧课诵图》序的解读则重在还原王拯与其姊姊之间的骨肉深情,以情感人,给读者一种沁人心脾的滋润。总之该书对每篇序跋都有精准到位的赏析,体现了编者过人的眼光与鉴别能力,有些解说发前人所未发,很有新意。

  该书虽然属于通俗类读物,但是其所包含的学术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体现出著者在序跋研究方面的成就和功底,更反映出他那缜密的思维和丰富的情致。先生正是在解读序跋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们仔细读来,亦可品味出他对古人人生境界的向往及其对历史兴亡的强烈感慨,可谓代古人言,亦借古人言。

  愿此书能多多滋润广大读者,给人们带去更多的闲情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