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手凄凉 覆手繁荣读后感1000字

翻手凄凉 覆手繁荣读后感1000字

2020-11-05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 读后感 

  《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是一本由杨莹骅 / 崔久成著作,长江出版传媒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精选点评:

  ●看过两遍,文笔优美。在看过张爱玲的所有作品之后再来看这本书,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更加心疼这个瘦小的女人,崇拜这个强大的才女。

  ●

  ●并没有太多的一手资料,揣度而已

  ●就这样,粗粗浅浅地看了她细细深深的一生。

  ●语言浮华,辞藻华丽,抒情段落颇有白落梅之流般的矫情造作不知所云,但是整体上对张爱玲一生轨迹把握的还是比较清晰,童年,背景,成名,作品,爱情,友情,低谷,晚年,内容丰富翔实,算是一部传记佳作。

  ●断断续续看完了张爱玲的传记,本来只是休闲打发的读物,到最后依旧情不自禁…人生注定要在颠沛和孤寂里得到修炼…一辈子的流离,繁华和苍凉,怀揣着“岁月静好,现世安好”的梦想,轰烈的、平淡的、昙花一现的爱情们,一辈子的傲骨,流淌进那些清美的文字…华丽的旗袍,永远不知道掀开后的千疮百孔…

  ●翻手苍凉,覆手繁华。或者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外在的优雅华丽,耀人眼目,背后的苍凉与辛苦正如翻手覆手之间,虽是两面却不可分离。没错,正如作者所说,寻找张爱玲的路上,总能遇到似曾相识的自己。

  ●2015.5.12

  ●看完了这本书,让我这个从没看过张爱玲书的人对她的作品有了期待。作者文笔很好,但总觉得过于卖弄文采。

  ●摘抄本访星阁10。

  《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读后感(一):心不再冷?

  张爱玲女士是1995年故去的,我也是差不多时间第一次接触到她的文章。那时候我是刚进初中。我记得家里那时候应该是有张爱玲的书的,但是今后的几年一直没有在书架上看到。不过因为我有一位在印刷厂工作的孃孃,所以我那时候的书架上总会突然出现几本那时候特别流行的书,然后又突然不见了。(比如那时大热的张爱玲,台湾的言情小说。以至于最后书架上残存着一本孤零零的《安娜卡列宁娜》的下册)。少时看不进张的文字,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少女而言张的故事和文字简直寒气逼人,怎比得上台湾言情的体贴熨烫,也不如金庸古龙的豪气干云。于是匆匆一瞥就扔扔到一边,以至什么时候书不见了都不知道。再后来就是大学的时候接触到她的文字,觉得美则美矣,但是使人绝望,仿佛灵魂都被浸入了冰凉但是绝美的寒潭中,从骨子里透出凄凉。不出意外有一次放弃啦。如今三十多的我,偶然也靠文字获取点报酬,经历过了人世的少许无奈和绝望,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居然可以接受曾经如此抵触的张。是因为懂得,所以宽容?还是我的心也开始渐渐冷了起来?所以不再畏惧冰冷的文字?感谢有张爱玲,陪我成长。

  《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读后感(二):缘起缘灭 芳意何成

  这本《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以泰戈尔散文诗般的笔调,将张氏生平娓娓道来。在直叙客观事件的同时,用饱含情愫、意蕴丰沛的文字,为读者重现出这位昔日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心路历程。

  佛家视凡尘若幻影,李青莲有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纵观张爱玲一生,往往因家事纷扰、时局巨变和情感悲剧较少有安宁舒适的日子,其情甚可哀悯。父母不合致使她自幼亲情匮乏,颠沛的岁月又给她的生活涂抹上些许黯淡色彩,与胡兰成有缘无果的恋情则完全终结了她对真情的渴盼。即便是赴美后和赖雅共度以及寂居斗室的岁月,张氏也没有真正寻到属于自己内心的一份安宁。可是,诚如释家言,“缘”本是飘忽不定的,世象无常,生之五味,难免甘甜一瞬,苦涩悠长。张爱玲充满遗憾与余恨的七十五载年华,自是一道仿佛江上残阳般的风景,映照着那已尘封在历史烟尘日久,唯余点滴悲欢离合供人回首怅望的时代。

  本书的两位作者文风虽然平实,却不做作。为文细致入微,颇能动人,对张氏每个人生阶段精神状态与变化的描写都很是入情入理。从童年与兄弟嬉戏打闹的天真烂漫,到在港府负笈求学时的酸楚凄凉,再到闻名上海滩后的悠然情态,完整地刻画了张爱玲不同时期的心绪与所结之缘。不过,无论是对她拳脚相加的父亲,还是疼惜珍爱她的母亲,抑或热心帮助过她的友人和相恋相知的爱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她生命中短暂停驻的过客。缘起缘灭,于她而言,倒也被视为常情。她人生中最为苍凉的一面,虽是被家世与时代强行赋予的,却成就了她长盛不衰的文名。

  《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读后感(三):果然有缘让我遇到她

  第一次听到张爱玲这个名字是在一个朋友口中得知的,那时候的自己不大不小的年纪,什么都不懂,又好似对什么东西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看法。朋友说她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个人说出名要趁早,听着她对张爱玲的描述我感觉这真的是太有文化气息了,有种崇拜这位女性朋友的感觉。现在这位朋友依旧没有结婚,还在寻找着成名的道路,而我确实一个很务实的人,踏踏实实成了我对生活的信条。

  张爱玲的作品我一部都没有看过,朋友把这本书带给我的时候,我一直都没有翻看,我感觉连张爱玲的作品我都没有读过,再去读别人口中的张爱玲会有些迷茫吧。哪怕有机会读一读张爱玲的作品然后再去读这本书也是好的,但是就是这样的想法一直拖,拖了快有一年了,想一想还是先把这本书读完吧。这本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感觉先读这本书也不错,至少让我对张爱玲有个了解,然后再去根据她的生平去读她的作品也是蛮好的事情。

  再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去百度了一下张爱玲的资料,原籍河北唐山市,与我也算是老乡,我的老家也是唐山市,感觉这真的是有点戏剧性。关于张爱玲的感情大部分人都会只是记得胡兰成吧,就好像这两个人不完美的爱情才会被很多人铭记,但是却记住了赖雅这个名字。大部分人都会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如我那喜欢张爱玲的女朋友一样,她一直也还是在寻追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可生活就是这般简单,如水一般,爱情属于生活。记得前阵子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个不是很好的状态,我询问怎么了,是否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情。她说,没什么,但是接下来又问,如果真的出了事情你会心疼我吗?我呵呵的一笑,我说遇到事情就要解决事情,心疼两个字对于我看来有点小家子气了一些。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一些事情,比如说张爱玲坎坷的一生,遇到事情就要解决事情,然后再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这就是我的生活。没有谁的生活永远都是那么华丽的,最近我总是会说,其实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太多的差别,对于我可能就是这些。

  《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读后感(四):苍凉与繁华交织的人生

  看过多篇张爱玲的文,也看过一些介绍张爱玲的传记,可是能像张爱玲小说一样吸引我一直读下去的传记,却只有一部《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张爱玲的时光剪影》,可以说纪念张爱玲的书从来就不缺乏,这位带有浓烈的时代变迁感的作家,在这本书里尽可能被作者杨莹骅和崔久成还原到那时那地。因为二位作者学习的是戏剧和影视文学专业,所以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非常自然的镜头转换,对张爱玲整个人生的叙述如同在看一部流转经年的老电影,圆润而流畅又不缺乏叙事的逻辑性,张爱玲的整个人生脉络像一条清晰的线熨烫在读者头脑中,清晰而明朗。所以,逻辑性和故事性强是我对整本书的第一感觉。

  张爱玲之所以在华语世界经久不衰,作品被屡次重印出版,被频频改编搬上银幕,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她的个性、作品个性,人也更为特立独行,因为不甘于平庸和碌碌无为。不论是她的作品,还是她为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亦或是那至今都被现代人谈论的恋情和她的决绝,以及那凄凉的死亡方式,都足以证明她的与众不同,和现世的不同以及和当时的大不同。我想,现世的人无论是喜欢她的还是不喜欢她的,都源于她的那种疏离感,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这句话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张爱玲人生和性格,她的人生正是交织着苍凉与繁华的人生。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之家的张爱玲那不屈服的个性,那不同于一般大宅门深闺小姐的性格,是源于受过西式教育的母亲黄素琼。在杨莹骅和崔久成的书中,二位作者不仅把张爱玲来自母亲的影响写了出来,还发掘出她身体中那桀骜不驯的基因本身所带来的命运坎坷和无怨无悔,突出了她人生的每一步选择,以及今天的选择对未来造成的种种影响和结果。书中还不时引用并剖析了她作品中人物的个性,都说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正如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说出自己的艺术主张一样。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一样有她的影子。二位作者把张爱玲作品中的经典角色进行了剖析,有自己的见地和认知而并非严肃的论证,使读者既觉得有理有据可信度高,又不那般严肃刻板,而且毫不逃避地阐述了她后期在美国的哀伤、失落和沮丧,恐怕在每一位张迷的心目中,她本是一位圣洁的女神,她成功之后便不会再失败,但本书却以一种真实的、令人易接受的方式描述了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仰视张爱玲的同时,也看到了她的另外一面。

  《翻手苍凉 覆手繁华:张爱玲的时光剪影》的时间跨度非常特殊,从之前绝大多数人熟知的关于她的幼年、童年开始,经历动荡的战争年代,以至于后来到美国再婚丧偶后的孤寂和生活,时间不长,只有短短75年,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因此她的人生也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可以说,张爱玲本人的经历和人生足已成为一部小说。对于这本书结尾的一句话,我个人认为恰到好处地总结了张爱玲之死和她的风格:她的死,如同她的小说结尾一般,苍凉悠长。她本身也成了一部独特的张氏作品,生和死都洋溢着张爱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