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服坦》的读后感年夜全

《天下不服坦》的读后感年夜全

2020-11-19热度:作者:hchj5.com来源:好词好句网

话题:世界不平坦 读后感 

  《世界不平坦》是一本由安德鲁·罗斯著作,32.80元出版的2008-1图书,本书定价:25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不平坦》精选点评:

  ●就是在上海和苏州的一些感悟,一般。

  ●因为大家都看世界是平的,所以我才看世界不平坦。讲述了上海的故事,但内容我真心记不得了。

  ●原来中国纺织业的棉花大多数都是从美帝进口

  ●书中关于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建设还是有些可读性。#20170605

  《世界不平坦》读后感(一):总有这样一天

  世界的平坦和不平坦,像是一对双生兄弟,都出身豪门,惹人注目;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脾气秉性——他们一个正襟危坐地告诉你:别害怕,即使你在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平坦的世界也会给你平等的机会;而另一个却拧着你的耳朵,奸笑到:你永远是全球供应链中的一颗螺丝钉。

  相比《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有着更悲观的情怀。他看到的世界,是无数小蚂蚁爬出来的沟沟壑壑,而每一只勤奋的小蚂蚁,只会因自己的勤奋而加剧这些沟沟壑壑带来的不公。在此时提出通过政治手段,认为建立壁垒,或许是一个和平的革命,理论上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加速中的不公。但即使是目前站在倾斜的天平低处的发展中国家,也一定会站出来说不同意。

  我想,既然世界是平的,使得信息被无限传递成为可能。那么,这些正在无意识地建设不平坦星球的廉价劳工们,总有一天会看到并懂得这个理论——发现自己的勤奋正在毒害着自己。

  如果有一天,我的下属来向我投诉这件事,我该怎样跟她解释呢?

  《世界不平坦》读后感(二):有得必有失的世界发展

  《世界不平坦——来自上海的教训》读后感

  本书是在《世界是平的》一书甚嚣尘上时买的,本以为是《平》书的反面意见的集中体现。看书当然要看多重观点,正反两面都得看,否则就容易被误导,所以买了。但翻看几页后就知道这也是本借势上位的书。书的原名叫《 Fast boat to China: corporate flight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free trade;Lessons from Shanghai》,直译的意思是《飞艇开向中国:企业迁移和自由贸易的结果---来自上海的教训》,探讨的也是全球化问题,却不是对《平》书的回答,只是探讨了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迁移对企业和工人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安德鲁.罗斯(Andrew Ross)是纽约大学的教授,张萍、王福兴翻译,九州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本书从美国技术产业工人抗议工作岗位流失开始记述,讲到外包产业对美国岗位流失的影响,指出受益的只有企业和资本家,而岸内和外包国家的工人都因为工资的压低而受到损失,然后讲到印度软件产业及相应服务产业的发展作为印度发展的新动力带来的变化,然后从印度产业进入中国谈到长江三角洲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甚至影响了台湾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谈到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现在就在向中国西部转移,最终将移出中国。在其中,工人与企业不断博弈,追寻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许多传统的商业价值比如企业忠诚、员工福利、工会联合等都失去了作用,有的只是相互提防,实际上本书也没有探讨工人的生活境况,只是通过对人力经理及工人的采访万里追踪技术产业转移的全球化。最后作者得出结论是:全球化将使逐利的资本全球迁移,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甚至包括研发,但这种转移只会使资本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已,而劳动力无法实现的全球转移及加强协商,最终将使得全球劳动者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整体上失去更多。

  无疑本书的观点是传统左派的观点,抨击自由贸易带来的社会恶果。但作者忽视了近代民族国家造成的国家封锁及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使得国别差距太大,落后国家的发展必然带来更激烈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是落后国家能够承受而发达国家特别是福利国家难以承受的。我是个自由贸易的信奉者,因为我们传统中从来没有享受过自由贸易带来的自由和竞争。从目前来看,市场经济仍然是最有效的配置资源的制度。

  《世界不平坦》读后感(三):读《世界不平坦》

  《世界不平坦——来自上海的教训》

  (fast boat to china——corporate flight and consequences of free trade lesson from shanghai)

  这本英文名字叫“快船到中国”的书,被翻译为《世界不平坦》,大概是因为其内容是与托马斯·弗里得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唱反调的,而且出版商也想借《世界是平的》的名气增加本书的卖点吧。

  本书作者先后采访了美国公司、印度公司聚集的中国上海,台资公司聚集的中国苏州,以及与上海、苏州同处长江经济带的中国重庆,并且考察了台湾的电子产业,记述了他采访中遇到的人和事,并从中发现了问题,总结出了结论。

  首先,作者认为跨国公司外包带来的不是世界更加平坦的结果。产业转移给转出国带来的是失业和社会福利的下降,由此导致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中国威胁论”;给转出国——中国带来的是环境破坏和社会失衡。

  作者说:“……在弗里德曼看来,对跨国公司放宽限制的行为是合理的,除了让新兴经济发展国家的工人与发达国家工人之间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外,另无选择。

  “我们切不可忘记,在自由贸易角逐中,在全球另有选择。它们表现为公平贸易、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公认的劳工权益。……”

  其次,作者认为跨国公司以逐利为目的的产业转移显示出其对其所负的社会责任的漠视,而其员工也就不会产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会为了追求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发展而频繁换工作,这又被跨国公司指责为“不负责任”,其实是跨国公司的不负责任导致的结果。而且随着产业转移的加剧,后来的跨国公司倾向于用高薪挖角的方式来获得所需的本土人才,这就迅速的增加了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所谓向低劳动力成本国家转移产业的利润会迅速降低。而中国政府为了吸引外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不得不给与更多的各种优惠政策成了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实际上近年来低劳动成本、廉价的资源和政府的优惠政策中,跨国公司转移产业到中国的主要是奔着政府的优惠政策来的。

  最后,作者认为“……中国其实是在从事向跨国公司购买短期就业的交易,国外直接投资相应流入,但这种资金注入并没有凭空创造新职位。当国外资本到来时,作为换取新资金的部分条件,大量公共财产被出售,数千万国营部门工作被替换……”关于这一点,中国的农民会更有体会,因为每个招商引资的开发区都会使一大批农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当地政府官员们为了“政绩”不惜破坏农业生产、毁坏秧苗、强迫农民放弃种植,只为了把农业用地改为工业用地,建设开发区,以低廉的地价吸引些高能耗、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在发达国家淘汰的产业。而这种盲目招商引资的结果是就招来了大量的“韩跑跑”,给中国的工人、农民和企业造成难以统计的损害。

  结语:“……最近的技术外包爆炸既不是一种商业潮流,也不是一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临时调整计划。它正快速成为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和经济习惯。尽管在短期内有利于一些投资者,但从长远看,它将威胁每个人的利益。如果听之任之,它将剥夺团体和国家保护生活标准的权利,腐蚀对雇主和组织的任何持久的忠诚感,并将不可避免地减少所有员工在今日来、明日去的赌博中获胜的机会。那些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将潜在的自由贸易原则当成自然力量的政府官员和国家决策人也是这种历史性错误的当事人。……”

  《世界不平坦》读后感(四):自由贸易Or公平贸易——《世界不平坦》评述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沙特地区石油价格的上涨与大洋另一端美国的汽车销量回落密切相关。正因为这种紧密的相关性,世界各国希望建立一种自由贸易体制使得各国产品的价值达到最大化,进而打破各国长期设置的贸易壁垒。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的著作《世界是平的》提倡完全自由贸易,书中他认为应该让新兴经济发达国家的工人与发达国家工人之间进行残酷的竞争,平坦的世界被竞争所主宰由此来适应自由贸易的规则。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各国应放宽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平等地竞争。

  针对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上述观点,社会经济学者安德鲁?罗斯(Andrew Ross)通过几年的时间在中国的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台湾地区、中国内陆一些城市的实地采访调查研究后提出了一种相左的结论。他认为弗里德曼的自由贸易原则,从长远角度讲,将威胁不仅是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还将损害包括了中国、印度等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有的每个人的利益。而对于跨国公司的雇员来说,自由贸易原则导致人们被剥夺生活标准的权利、腐蚀了人们的忠诚度并减少了员工获胜的机会。

  欧美等发达国家习惯性地将自由贸易中产生的一些弊端与问题把目光投向中国来找到他们原先所设想的原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西方环保主义者的眼里,造成全世界能源的供给紧张、自然资源消耗的高昂代价;在欧美国家政治决策者看来,中国开始接管其他国家的资产并导致全球的贸易失衡;再从发达国家的工业、服务业等从业人员考虑,则意味着他们原有就业机会将逐步流向海外,其中就包括了中国。总之,中国正形成全球自由贸易经济中最大、最具侵蚀力的海外劳工市场是自由贸易中问题的由来。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就业市场上缺乏有技术的工人,多数公司缺少人才,并且无法留住人才,导致工资暴涨、跳槽现象明显;雇员与雇主之间不信任引起员工队伍的不稳定,企业逐步搬迁到更廉价的地方经营,员工缺少安全保障。同时中国庞大经营规模、全方位的辐射效应更加大其问题的严重性。

  外部因素上,中国目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求进口大量原材料,而美国自身严重的负债经济要依赖于中国每年购买美国长期国债之类的控股形式。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振兴主要靠国内需求的增长,而中国的增长是由于国外公司投资者作用的日益明显,激起了所在国的不满,由此中国成为美国政治游戏的替罪羊。外界认为跨国公司是在玩逐利游戏,中国的员工却因此获益,而事实上是中国境内自90年代国企改革以来,大多数国有企业关闭、重组、出售,自加入WTO后,中国农民的压力陡增,就业损失如发达国家一样严重。

  在自由贸易的法则下,国外投资者将高端的生产业务——产品工程、设计和研发快速地转移到中国的长三角区域,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在此地区以合理的价格找到足够的劳动力。最初的生产链中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已经逐步转移到内陆,同时技术密集型,或者说知识密集型的部门员工要求的薪资正在逐步上扬。书中通过与台湾、印度的一些地区比较得出。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中的如人口出生率下降、城市化发展迅猛,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相类似。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却与国外投资者想像的大相径庭,同样催生了员工承受了过大的经济压力产生了无限制的利己主义、普遍缺乏忠诚度等一系列问题,员工不认为经理就是长期的合作老板,而雇主不断地追求更廉价的劳动力,无意向员工承诺他们应享有的就业保障,这就形成了中国方面所谓的转型期下,工人的习惯性跳槽现象,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使这一现象更为明显。中国技术型雇员的独特性格、学习能力让欧美跨国公司的雇主一时无法适应。罗斯在书中通过走访大量阐述这些现象。我们的理解是员工对生活费用的上涨而产生对以往不变工资的不满,也意识到长期在有损健康的环境下工作需要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国家进一步减免农业税使在城市打工的民工多了一条选择的道路,国家劳动法的实施增加了员工的话语权。对于管理者来说,劳动力短缺是持偏见的管理需要造成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年轻人和弱势群体。

  罗斯的著作在访谈调查的形式对在中国大陆境内及台湾地区跨国公司的员工、经理、高层管理人员、总部来华的培训人员等研究指出,中国受益于全球自由贸易的同时,同样也存在着隐藏的风险,跨国公司因其逐利性质会继续转移他们在华的工作岗位。虽然罗斯提出了反驳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观点,但是在如何进行公平的贸易、如何可持续地发展投资经济等方面,罗斯并没有拿出可操作性的措施去应对目前存在的自由贸易竞争下“双败”的问题。在讨论中国大陆境内沿海地区的外包公司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否继续外包给内陆城市的公司时,是否应该考虑到这些在内陆经营的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在销往公司本部所在国的过程中,交通成本也随之上升的因素?或者应该将物流业的外包同样考虑进去。而像国内较大的公司企业如海尔、美的都有自己完整的物流部门。跨国公司在面对中国内陆如此高昂运输成本是否还坚持原先的“知识转移”?政府部门在应对离岸外包现象时所采取的行政干预、经济调整的政策的作用力影响。中国内陆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各有不同。以上条件罗斯都没有考虑在内。

  由此判断罗斯的结论是建立在一个和谐、稳定、彼此遵守的贸易原则上理想的国际与区域的贸易环境。他指明了一个贸易应该正确发展的方向。但是当前各国经济不平衡、区域之间不协调发展的一个国际环境下,在传统弱肉强食的经济意识下,在科技方面的进展不足以充分降低成本情况下,跨国公司为了生存与发展,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寻找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熟练地玩转劳动桃李游戏。就如罗斯所说,“技术外包的爆炸既不是一种商业潮流,也不是一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临时调整计划。它正快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和经济习惯”。罗斯担心人们会在这种似乎已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下走入旋涡,民众、投资者、国家的利益都会损失。所在国民众的反对,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下的员工失去了“饭碗”,导致与政府关系僵化,于是政府制定一些贸易保护政策如提高进口关税,又遭到跨国公司的联合抵制。因此贸易政策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一再变化,但都是一时的权益之计,无法表现出一种可持续的协调的发展。

  罗斯的书为各国在应对各自贸易的问题上指明了一条方向。

  北京大学《城市与经济地理研究方法》课程专著评述